開國上將宋時輪: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2021-02-18 微塵閒話

        1991年9月17日,原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上將在上海病逝,享年84歲。宋時輪畢業於黃埔六期,解放戰爭中,宋時輪率領華野10縱先後完成在一連串的阻擊作戰,贏得"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美譽。後升任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司令員,因宋將軍善飲,故九兵團亦稱「酒兵團」!

        宋時輪原名宋際堯,1907年9月10日出生於湖南醴陵。母親早逝,由姐姐帶大,一次,隨姐姐回婆家,初嘗米酒,覺得很甜,就喝了一大碗,見姐夫不悅,便趁夜獨自回家。天黑酒醉,誤入一個山洞中睡著了。天亮醒來時,感覺有什麼東西正在舔他,睜眼一看,有四隻小老虎圍在身邊,頓時酒醒,急忙逃出虎穴。宋父懂醫術,靠行醫治病補貼家用,家境還算過得去。宋際堯自幼聰慧,父親送他入醴陵縣立中學讀書,在校期間與左權、蔡申熙等人結為摯友。

        

        1924年,宋時輪與同學左權等20餘人準備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途中盤纏不足,他把錢留給同學,自己回鄉籌款,不料,路上染上瘧疾,一路乞討才回到家鄉。第二年,他病好後再次赴廣州,考入黃埔五期,為表達革命的決心,趕上時代發展的車輪,他把名字改為「宋時輪」。期間,又因病休半年缺課太多,被編入黃埔六期第1團4營16連,營長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陳明仁上將。

        宋時輪的入學經歷頗費周章,入黨的經歷也很曲折:1927年初,宋時輪由黃埔的政治教官介紹入黨。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黃埔軍校副校長李濟深在廣州製造了「四一五」慘案,宋時輪作為「共黨嫌疑」被捕,因無明證,被判處1年徒刑。出獄後,宋時輪輾轉到上海找組織未果,只好回到家鄉拉起了一隻30多人的遊擊隊。直到1930年初,在已建立蘇區政權的江西省蓮花縣養病時,因沒有組織介紹信,只好經人介紹重新入黨。1934年,在紅軍大學學習的宋時輪因與同學不睦,被誣有「AB團嫌疑」被開除黨籍三個月,結果不久便開始長徵,直到長徵到達陝北後,由紅15軍團政委程子華和錢鈞介紹,宋時輪才第三次入黨!

        1930年6月,宋時輪領導的萍醴遊擊隊被編入黃公略領導的紅6軍,不久,紅6軍後改稱紅3軍被入紅一軍團,宋時輪從此進入朱毛麾下,宋時輪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時,毛澤東笑稱:宋時輪,你也是一路諸侯啊!宋時輪後任紅軍總司令部教導總隊長。1931年3月,宋時輪調任紅35軍參謀長。同年10月,紅35軍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3師,宋時輪任師參謀長,後升任師師長。1932年7月,獨立第3、第6師合併,編為江西軍區第21軍,宋時輪任軍參謀長兼61師師長。此時,江西軍區的司令員正是陳毅,陳毅非常器重科班出身的宋時輪。第四次反「圍剿」勝利之後,陳毅調宋時輪任江西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宋時輪負傷。1934年初春,傷愈後宋時輪進入紅軍大學上級參謀科學習。10月,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前,紅軍大學編為幹部團上級幹部隊。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紅十五軍團領導請求黨中央派一些幹部到紅十五軍團工作。於是,毛澤東找宋時輪談話,要他出任紅十五軍團作戰科長。一肚子委屈的宋時輪對毛澤東說:「司令部作戰科是部隊的核心部門,這麼重要的部門派一個被開除黨籍一年多、至今沒有予以恢復的非黨幹部去是否合適?」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為鞏固發展陝北蘇區,大力擴編部隊,軍中急需軍事人才。因此,宋時輪不久就調任紅30軍軍長,原紅30軍軍長閻紅彥改為軍政委,不過兩人僅共事一個多月。1936年4月,紅28軍軍長劉志丹在東徵中壯烈犧牲,宋時輪調任紅28軍軍長,閻紅彥又重新擔任紅30軍軍長。抗戰全面爆發後,紅28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716團,宋時輪任團長。1937年9月,宋時輪奉命率第716團一個營北越長城,挺進雁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隨後成立雁北支隊,宋時輪任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委,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收複數座城鎮,直逼大同,嚴重威脅了大同日軍和同浦路北段日軍交通,打開了雁北地區的抗日局面,1938年5月,宋時輪奉命率領雁北支隊到達平西地區,與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任縱隊司令員兼第12支隊司令員。6月,他同政委鄧華率部挺進冀東,配合李運昌、胡錫奎等組織領導冀東抗日武裝暴動,並一度挺進到當時的北平郊區,大振了八路軍的聲威。

        1938年7月6日,中共灤縣縣委和紅軍幹部李潤民集合暴動骨幹300多人在灤縣港北率先打響了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的第一槍。隨後,在李運昌領導下,楊十三、李楚離、洪麟閣、高志遠、節振國、高敬之等抗日人士在冀東各縣紛紛舉事,參加起義的各界民眾達20餘萬,起義浪潮很快波及東起山海關,西到潮白河,北起霧靈山,南至渤海濱的20多個縣和開灤礦區,起義部隊組成了7萬餘人的冀東抗日聯軍和近3萬人的其他抗日武裝,這是抗戰時期發生在敵後的一次超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如果有堅強的領導,起義部隊將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8月中旬,八路軍第四縱隊政委鄧華、參謀長李鍾奇率領導機關到達遵化縣鐵廠鎮,與抗聯主力勝利會師。8月下旬,八路軍第四縱隊黨委、冀熱邊特委和冀東抗日聯軍各部負責人,在遵化縣鐵廠舉行聯席會議。會議由鄧華主持,胡錫奎、李運昌、王仲華、李楚離、周文彬、高志遠的代表陳宇寰、洪麟閣的代表楊十三、鮑子菁的代表張樂天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冀察熱遼軍區,推舉宋時輪為軍區司令員,鄧華為政委,高志遠為第一副司令員,洪麟閣為第二副司令員,李運昌為第三副司令員,伍晉南為政治部主任,李鍾奇為參謀長,下設五個軍分區。會議還決定建立各縣的抗日政權並從八路軍第四縱隊主力部隊中抽調部分幹部,分派到各抗聯隊伍中去,幫助訓練和整頓部隊。

        9月中旬,日偽軍大舉掃蕩冀東。四縱隊的領導對形勢估計過於嚴重,為了保存實力,避敵鋒芒,決定把主力和起義隊伍全部拉到平西整訓。10月上旬,抗聯部隊和冀東地方幹部約5萬多人,經遵化、薊縣、平谷、密雲山地,一字長蛇陣,向平西進發。當時部隊既缺幹部,又未經訓練,剛成立不久的農民隊伍就遠離家鄉,沿途又遭敵人襲擾截擊,部隊傷亡很大,並出現了大規模逃亡的現象。最後,除李運昌率千餘人返回冀東外,到達平西的也只有千餘人。宋時輪作為四縱的軍事領導,對於這次西撤行動要負主要責任。不久,冀熱察挺軍司令員肖克來到平西,宋時輪被調回延安黨校學習,就此被雪藏五年。這是宋時輪一生中最灰暗的時期,但也是這一階段,他埋頭苦讀,奠定了他在軍事上深厚的理論功底,為後來出任軍事科學院院長打下了伏筆。

        1945年9月,宋時輪隨老領導陳毅赴山東根據地工作,任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山東野戰軍參謀長。1946年初,宋時輪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談判期間,曾險些遭國民黨特務開槍刺殺。當年的《冀晉日報》還以《宋時輪少將遇刺未中》為題報導了此事。

        1946年7月下旬,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新四軍軍長陳毅率山野指揮部南越隴海路到達淮北,準備在淮北打一、二次好仗,以改變局勢。時任山野參謀長的宋時輪力排眾議,主張殲泗縣桂系兩個團,在眾人的反對聲中,陳毅支持了宋時輪的意見。守泗縣的敵軍是桂系號稱「鋼七軍」下屬的172師,都是打過八年抗戰的「老兵油子」。號稱「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的山東八師,在泗縣城下的泥水中打了兩天從未打過的「窩囊仗」!幾乎與此同時,在南線,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趁粟裕率主力在外線「七戰七捷」而後方空虛之機,派王牌整編第74師奇襲了華中解放區的首府淮陰,迫使粟裕不得不放棄華中根據地北撤。戰後,雖然陳毅為兩次作戰失利包攬了全部責任,但作為負責具體戰鬥部署的參謀長宋時輪怎麼還好意思呆下去!遠離戰場五年的宋時輪主動辭職,要求下部隊帶兵,被任命為渤海軍區副司令員兼第7師師長。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7師與第11師合編為第10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政委景曉村。

        10縱的兩個師都是原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率主力進軍東北後由地方部隊重新組建的,而且兵力不足,只有7個團。對於10縱這樣的非主力縱隊,在後面的萊蕪戰役、泰安戰役、孟良崮戰役中,只能是敲敲邊鼓,打打阻擊。渤海軍區的老兵們自然不免抱怨:如果楊司令要是在就好了!1947年6月,為配合劉鄧挺進大別山,宋時輪率部打響了梁山阻擊戰。10縱的對手是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第5軍,10縱雖然擋住了「邱瘋子」邱清泉部十天的猛攻,但在撤退北渡黃河時,損失了約2000兵員和4000民工。梁山阻擊戰失利後,縱隊上下都不滿。休整期間,宋時輪在連以上幹部會議上作檢討時大罵自己道:「我這個司令混蛋,打了敗仗!」 10縱從此上下一心,士氣大震!

        1948年5月,宋時輪率10縱暫歸中原野戰軍建制,參加了宛東戰役。宛東戰役規模不小,戰果不大。不過,10縱最終抓住了敵58師魯道源一部,成為這次戰役的最大亮點。6月,為配合豫東戰役,10縱又歸建華東野戰軍。宋時輪奉命率部進到上蔡地區牽制胡璉兵團,保障了陳士榘開封之戰的勝利。接著,又率部在杞縣攔截國民黨援軍。在桃林崗,10縱遇上了老對頭邱清泉兵團。邱清泉使出渾身解數,飛機、大炮、坦克、毒氣全用上了,想殺開一條血路。10縱與敵血戰七晝夜,寸土不讓。邱清泉無法前進一步,眼睜睜看著十公裡外的區壽年兵團被全殲,邱清泉不禁讚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1948年9月,許世友率山東兵團發起濟南戰役,一直「光啃骨頭吃不上肉」的宋時輪搶得主攻任務,統一指揮3縱、10縱及魯中南縱隊組成的西集團擔任主攻。儘管濟南城西地勢平坦,且吳化文部戰場起義,但還是被改「助攻」為「主攻」的聶鳳智東集團的9縱和擔任預備隊的周志堅的13縱分別奪走了「濟南第一團」和「濟南第二團」的光榮稱號,而10縱僅29師85團的一個獲得「濟南連」的稱號,看來10縱還是更擅長打阻擊。在接下來的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徐東阻擊戰中,宋時輪統一指揮三個縱隊對抗國民黨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的援軍,血戰11個晝夜,圓滿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11天中,邱李兩兵團以死傷上萬人、消耗10多萬發炮彈的代價只前進了十多公裡,眼睜睜看著黃百韜兵團被全殲。蔣介石為此十分震怒,在電報中斥責邱清泉、李彌等人「有失軍人武德」,其所為乃「軍人之奇恥大辱」。徐東阻擊戰和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並稱為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徐東阻擊戰規模之大、參戰兵力之多、持續時間之長,都超過了塔山阻擊戰和黑山阻擊戰,堪稱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阻擊戰。

        1949年1月,10縱從第28師、第29師抽調部隊組建了第30師。2月,全軍統一番號,10縱改稱第28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而宋時輪則升任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司令員。第九兵團下轄第20、第27、第30、第33四個軍,第20軍和第30軍都是原新四軍的部隊,於是上級任命陶勇出任兵團副司令,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有「拼命三郎」之稱的猛將陶勇開始不願上任,宋時輪不得不「禮賢下士」了一把。之後,九兵團與王建安的七兵團組成中突擊集團,參加渡江戰役,然後會同葉飛的十兵團在粟裕統一指揮下發起上海戰役。上海解放後,宋時輪兼任淞滬警備司令。當時的上海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魚龍混雜。而各幫派的大佬基本都是草根出身,跟他們講思想政治工作簡直是對牛彈琴。於是,宋時輪拿出他的看家本領——喝酒,幾杯酒下肚,一切都好說了。有一次,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胡立教來找宋時輪辦事,一進門,抬手一看,發現自己手上的表不見了,大呼:"宋司令,我的表不見了。"宋時輪笑道:「放心,三日之後,你來取表。」胡立教走後,宋時輪召上海小偷幫會頭目,限三日將所偷之表上繳。三日後,胡立教如約前來,果然找到了丟失的手 表。愛開玩笑的陳賡聞訊後說:「老宋呀!你真行啊,沒想到你成了上海流氓幫會的『總司令』了!」

    1950年7月,韓戰爆發,11月,正準備渡海解放臺灣的第九兵團奉命北上入朝參戰,由於軍情十萬火急,所部15萬人根本來不及更換冬裝。11月5日,第九兵團的先頭部隊第20軍首趟軍列駛抵瀋陽時,前來看望部隊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身穿單衣的戰士們時大吃一驚:「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急忙下令調集棉衣,但火車在瀋陽只停留了兩小時,急得站臺上的東北部隊官兵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帽扔到火車上。11月5日、6日這兩天,賀晉年用各種辦法籌措了600多件冬裝交給第20軍,對總人數4萬人的20軍來說,這無異於杯水車薪。11月8日,第20軍大部隊進抵瀋陽地區,東北軍區決定特事特辦,將原準備配發給第13兵團的3.5萬件棉大衣轉交給第20軍。11月10日,第9兵團兵團部和第27軍大部隊抵達瀋陽。東北軍區將這2天時間裡趕製出來的3000件棉大衣發給了第9兵團。雖然到11月底,東北軍區通過各種手段,總計籌措了20多萬件棉大衣發給第9兵團,但因為運輸條件有限,這一數字僅僅停留在帳面上!

        1950年11月25日,第9兵團的第20、26、27三個軍15萬人秘密集結到長津湖等地區,在美軍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這後來被西方軍事學家稱為「當代戰爭史奇蹟之一」。此時天降大雪,到27日發動進攻時,氣溫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這是朝鮮半島50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第27軍80師242團2營5連在戰鬥打響後竟無一人站起,全連成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此役,第9兵團第27軍全殲「聯合國軍」美第7師第31團(加強團),殲敵3000餘人,擊斃其上校團長,創造了我軍有史以來唯一的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紀錄。

        長津湖之戰,九兵團殲敵1.39萬人,重創美陸戰1師。九兵團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多人。像5連一樣的「冰雕連」在第20軍還有兩個:第259師177團6連和第60師180團2連。經此一役,第九兵團元氣大傷,沒能參加第三次、第四次戰役,直到第五次戰役才重新出現。1952年9月,第9兵團回國休整。車行到鴨綠江邊,宋時輪要司機停車,下車後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當他抬起頭來時,警衛員發現,這位滿頭花白的將軍已經是淚流滿面……

        回國後,宋時輪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7年11月,由葉劍英元帥點將,宋時輪調任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協助葉帥籌建軍事科學院。1958年,宋時輪當年的上級粟裕大將受到錯誤批判被貶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據說,宋時輪很尊敬老領導,每次與粟大將談話時,只坐半個椅子。文革中,宋時輪被打為「三反分子」,還是粟裕保了他。但也有人說,二人不睦……1972年10月,葉帥因所兼職務太多辭去軍科院長兼政委之職,宋時輪升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粟裕則改任第一政委,王樹聲大將任第二政委。1976年夏,毛澤東病重,"四人幫」奪權之勢路人皆知。宋時輪秘密與軍隊諸將領商討局勢,欲效仿當年張楊實行兵諫!

        1980年起,宋時輪先後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和軍事卷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1991年9月17日,一代戰將宋時輪在北京去世,彌留之際他喃喃自語:「記住歷史,因為那是我們的輝煌……」

長按二維碼"識別"並關注

搜索微信號「weichenxh」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軍史 |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說起擅打惡仗苦仗阻擊戰的部隊,顯然光提十縱是不公平的,但僅從戰績數量和含金量上來說,排炮不動的十縱估計還是得坐頭把交椅。十縱、十縱,這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如今在哪裡傳承,很多人已不清楚。不過沒關係,能記住他們的犧牲和榮光也或許足矣。謹以此文獻給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先烈安息,我輩努力!
  • 排炮不動, 必是十縱
    徐東地區地處平原,這裡無險可守,可不得不守。當時,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按照命令,率領第七縱隊、第十縱隊、第十一縱隊趕赴指定地點進行阻援任務。第七縱隊下轄第十九師、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第十縱隊下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第十一縱隊下轄第三十一旅、第三十二旅、第三十三旅,總兵力約為六萬多人。
  • 「排炮不動,必是八縱」,軍長人稱「張瘋子」,毛主席銘記二十年
    於是,軍迷中間常常爭論:「排炮打不動,到底是幾縱?」有的說,這是宋時輪任司令員的華野10縱,在淮海戰役中讓邱清泉兵團動彈不得,享有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美譽。還有人說,這個十縱是梁興初任司令員的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遼瀋戰役的黑山阻擊戰,十縱硬是扛住了國民黨軍像下雨一樣傾瀉到陣地上的美式榴彈炮,為取得戰役勝利立下大功。
  • 開國55大上將排名及任職(附開國上將名單及圖片)
    一、開國上將排名及時任軍職1.蕭克(1907.07.14-2008.10.24),
  • 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哪十位虎將,當場就被任命為軍區司令
    不過,在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人員裡,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上將比較多。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最先任命為軍區司令員的虎將,只有十位。並且是在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的同一年,當場就被任命為某個軍區司令員。能夠率先擔任軍區司令員一職的開國上將,必定都是猛將。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哪十位虎將?當場就被任命軍區司令員一職。排名不分先後。
  • 開國中將陶勇:驍勇智服海匪,被譽為軍中「拼命三郎」
    開國中將陶勇(1913年1月-1967年1月)陶勇,原名張道庸,1913年1月生於安徽省霍邱縣葉家集一個貧農家庭。
  • 「文革」中以死明志的開國上將閻紅彥
    開國上將,以死明志。幸而神壇已毀,願這樣的歷史不會重演!反對高崗  1955年,新中國為55名在民族解放與獨立戰爭中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功勳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授予了上將軍銜,史稱「開國上將」。在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這五十多名開國將軍大都受到了衝擊。
  • 開國上將戰功排名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在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有55位將軍被授予開國上將,後來在1956年和1958年有補授了兩位,所以前後有57位開國上將,在這些將軍中,如果單純軍事上的戰績來說,也就是戰功方面,能夠排行前三的都有數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 劉伯承四次「獵狐」失敗,驗證「十個西北王,不抵一個金門王」
    其作戰部署:以陳再道的第二縱隊固守龍固集,誘使敵邱清泉部去圍攻,將其牽制住;同時以一部對胡璉採取節節抵抗、節節後退的戰術,使胡璉與邱清泉逐漸脫離;然後劉伯承指揮陳錫聯的第三縱、楊勇的第七縱、王宏坤的第六縱等三個縱隊,將胡璉第十一師一舉包圍。從29日起,第二縱隊英勇阻擊敵第五軍的猛烈進攻,利用既設陣地節節抵抗,鉗制敵人,逐步予以消耗。
  • 1955年授銜,開國元帥與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何差別?
    那麼這些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些什麼區別呢?他們又享受著什麼樣的福利呢?這是華夏文明從這片土地上誕生以來除去文明火焰出現外第二件開天闢地的大事,這宣布著中國人民從卑微的泥土裡抬起了頭,仰望著藍天,這也宣布著在被鮮血和汗水浸染的土地上,那些革命先輩先烈的犧牲終於換來了光明的成果。
  • 解放戰爭中的奇特戰例:開國少將急中生智,臨陣借兵擊潰敵軍
    二縱參謀長趙冠英(1955年成為開國少將)敏銳地意識到,敵人雖然仍很猖狂,但他們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如果我軍在此時發起反擊,極有可能收得失地,甚至將敵人一舉打垮。戰機稍縱即逝,趙冠英主動請纓,提出到五旅指揮所去,協助五旅旅長馬龍組織戰鬥,奪回丟失的陣地。二縱政委李志民欣然同意。
  • 開國上將呂正操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4年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09年10月13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 命家呂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
  • 開國上將王建安為何要求死後不進八寶山?
    將軍問:「怕我丟了不成?」回曰:「想跟首長學習學習。」將軍怒曰:「你們去,我就不去了。」軍、師領導訥訥而退。將軍問:「兩個小時不喝水就會渴死?戰士們都帶了水瓶茶壺沒有?」團領導曰:「首長年紀大。」將軍怒曰:「你們要坐你們坐,反正我不坐。」言罷,取小凳子,擠進士兵中間,坐下。全團官兵見之,掌聲雷動。
  • 中央對57位開國上將的排名順序
    宋時輪(1907.09.10-1991.09.17),時任總高級步校校長。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時任北京軍區政委。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時任69軍軍長。唐亮(1910.06.13-1986.11.20),時任南京軍區政委。
  • 「開國上將」李天佑:後代子女今何在?
    「開國上將」李天佑:後代子女今何在?
  • 三野十虎將三野大將為什麼不服粟裕?
    三野十虎將三野大將為什麼不服粟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由華東野軍編成的,也稱「華野」,陳毅任三野總司令官,粟裕為副司令官。
  • 劉伯承四次「獵狐」失敗,驗證了「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胡璉,陝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國民黨陸軍上將,打仗十分狡猾與彪悍。在中原戰場上,胡璉和他的整十一師多次給中原野戰部隊帶來很大麻煩。劉伯承曾數次尋找戰機想要捉住這隻狐狸。解放戰爭開始後,劉伯承在一年時間裡連續取得上黨、平漢、定陶三戰三捷,一舉消滅國民黨軍10個師。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也因此被撤職,河南省會開封吃緊。
  • 開國上將鍾期光的兩大綽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57位開國上將中,鍾期光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人物。他學識淵博,是軍中少有的知識分子,他建樹甚多,是功勳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他千錘百鍊,是上級將領的左膀右臂。他的綽號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媽媽主任、學府高師。
  • 開國中將秦基偉,晚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兩個兒子也成為中將
    1955年的授銜是我國的第一次授銜,這次授銜誕生了一批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