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訊 當地時間1月20日中午,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在國會山宣誓就職美國總統,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這也意味著,川普的四年任期宣告終結,而拜登就任總統後,日美關係的走向將如何?十分引人注目。
拜登就任第46任美國總統
1月6日國會的騷亂,令本次權力交接儀式氣氛緊張,壁壘森嚴。華盛頓早早進入緊急狀態。在白宮、國會山、林肯紀念堂附近,警戒重重,戒備森嚴,2萬多名國民警衛隊人員嚴陣以待。
中午12時,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分裂」和「團結」,成為拜登就職演說中出現的高頻詞。
拜登指出,美國目前面臨著歷史性的困境,國家正被幾種勢力「深刻地撕裂」,我們必須面對「醜陋的現實」,那就是種族主義、排外主義、恐懼等,長久以來分裂著美國。他誓言打擊政治極端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號召大家「團結,再團結」。拜登還承諾,美國接下來將努力修復與盟友關係,與世界再次建立「良好聯繫」,成為「可信賴的夥伴」,並呼籲不支持他的人,對自己如何踐行政治理念「察言觀行」。
拜登帶領在場人員,為在新冠疫情中死去的人們默哀。他說,如今,美國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最致命」的階段,正經歷一個「危險冬天」。1月20日,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40萬人。他指出,死於這種疾病的美國人,與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數相當。據報導,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遠遠高於其他任何國家的死亡人數,幾乎與二戰死亡人數持平,國防部和老兵事務部公布的二戰戰鬥和非戰鬥死亡總人數為40萬5399人。
卸任總統川普提早離開了白宮,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但是卸任副總統彭斯出席了拜登的就職典禮。
拜登演講未提及前任總統川普。
四年前,當川普即將入主白宮時,儘管川普與歐巴馬也互相橫眉冷對,但雙方還是依循傳統走完儀式。
本次,前總統柯林頓、布希、歐巴馬及最高法院大法官、國會議員等出席了就職儀式。中午時分,拜登在嘉賓的注視下,舉起右手,宣誓「將忠實地履行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之職,竭盡全力恪守、保護和捍衛美國憲法」,正式就任美國總統。現年78歲的拜登也成為美國歷史上就職時最年長的總統。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安全問題影響,當天的就職典禮沒有以往數萬人觀禮的場面,僅1000餘名嘉賓出席。所有嘉賓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日媒熱議,首相菅義偉熱烈祝賀
日本媒體紛紛熱議拜登就任美國總統。
《日經中文網》發表署名為「小竹洋之」、題為《拜登上臺「美國優先」也不會結束》文章指出:在處於大蕭條期間的1933年3月4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發表了第一任期的就任演說,表示「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句鼓舞了危機下的美國人民的名言至今仍未過時。
羅斯福還說:「國際貿易關係也極為重要,但鑑於時局和必要性,健康的國內經濟的確立是先決條件」,體現出即使被稱為「向內」,仍希望優先通過羅斯福新政實現經濟復興這一決心。而意識到這位前輩的美國新任總統喬·拜登或許也懷有相同想法。
《產經新聞》1月20日刊登署名「住井亨介」的題為《拜登 最高齡的總統就任 健康面存在不安 也有痴呆症的疑惑》,文章指出: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去年11月迎來了78歲的生日,就任的時點是「史上最高齡的總統」。該文也指出他在健康方面的不安因素,指出他有老年痴呆症之嫌等。
共同社報導說:日本首相菅義偉21日向美國總統拜登祝賀,稱「對就任表示由衷祝賀」。他強調「希望進一步鞏固日美同盟」,並表示願與拜登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國際性課題。菅義偉在官邸向媒體作出上述表示。
日美高官頻繁對話維護日美同盟
在美國拜登新政府起步之後,日本防衛相岸信夫24日與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舉行電話會談,日美閣僚進行溝通尚屬首次。
針對與岸信夫的會談,奧斯汀其後在推特上稱:「我們就堅定且牢固的日美同盟,以及旨在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合作展開了磋商。」奧斯汀表示有意儘早訪日。日美兩國政府將在關注新冠疫情的同時,爭取實現面對面形式的會談。美國今後將以何種姿態保持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如何應對中國成為焦點。
岸信夫透露,奧斯汀表示重視印度太平洋地區。考慮到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增強影響力,雙方確認了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雙方還就推進朝鮮核武化與彈道飛彈「完全且可驗證、不可逆的廢棄」(CVID)達成一致。為了切斷朝鮮核與飛彈開發的資金來源,雙方將合作採取措施,阻止朝鮮船隻在海上停靠到其他船隻旁邊轉移物資的「倒貨」行為。
有關決定2021年度以後駐日美軍駐留經費負擔(溫馨預算)的日美談判,雙方在會談中商定,力爭迅速達成協議。兩人一致認為,在日本周邊安全保障環境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駐日美軍的快速反應很重要。
圍繞美軍整編計劃,堅持美軍普天間機場(宜野灣市)搬遷到名護市邊野古,是避免普天間固定化的「唯一解決方法」。岸信夫希望美方提供協助,以減輕以衝繩為首的日本各地基地的負擔。
3天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北村滋,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21日晚間進行了電話會談。雙方強調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還再次確認了《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同樣適用於釣魚島。
據《朝日新聞》22日報導,沙利文「反對採取任何單方面破壞日本對尖閣諸島的施政的行動」,並表示他將「履行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的義務。」北村滋對拜登表示祝賀,並表達了強化日美同盟、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外交方針等意願。
拜登執政後日美關係的走向
首先,日美同盟將變得更加有彈性,更加融洽。拜登不是 「美國第一」主義者,強調和同盟國之間的合作。川普當選總統以來,對傳統盟友也是打壓、欺負、要錢。拜登當選總統,會修補這些關係,日本對於美國來說在整個亞太地區的地位將有所提升。
第二、日本將和美國一起回歸多邊主義的原則。日本是一個貿易立國的國家,在川普擔任總統後,採取單邊主義的方針,日本擔負起「自由貿易」旗手的角色,並積極領導並籤署了沒有美國參加的11國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CPTPP)、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並推進籤署了由中日韓和東協(ASEAN)等15個國家參加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日英兩國政府也籤署了《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與川普政府高度保護主義的貿易策略不同,拜登是主張推動自由貿易的。拜登在國會30餘年來一直支持自由貿易,拜登支持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拜登也不主張對中國科以高額關稅,當然也不會像川普那樣對日本的商品再以高額關稅加以恫嚇,應對中國和日本等同盟國的政策也會於他以往堅持自由貿易的觀點保持一致,日本有希望把美國拉回TPP。
第三、日美兩國政府在去年10月15日,已啟動決定2021年度起5年間駐日美軍駐留經費負擔(溫馨預算)的工作談判。該談判計劃持續至16日,正式談判將在美國總統選舉塵埃落定後展開。美國前總統助理博爾頓在今年6月出版的回憶錄中寫道,川普要求日本負擔每年80億美元,在5年前美日達成的防衛約定,日本每年都會向美國支付近20億美元的防衛費,而川普要求日本政府提供的防衛費,每年不低於80億美元,這對日本將產生巨大的經濟負擔。
日本政府放棄了去年內達成為期1年臨時協議的目標,計劃在獲得美方理解的基礎上,於候任總統拜登在1月20日就任後重啟談判。關於這個談判,日美雙方還要展開激烈的交鋒,但是無論如何拜登政權也不會像川普政權那樣,要求日本承擔每年80億美元的負擔。
因此拜登當選,或開啟一個更加樂觀的日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