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爸爸和媽媽(空降兵原十五軍軍長方銘珍貴相集)

2021-03-04 傘兵之家

  我的爸爸方銘是浙江寧波人,生於1921年12日28日。1938年4月參加新四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二十軍五十八師參謀長,任空軍陸戰第一旅副旅長,空軍陸戰師副師長,傘兵師師長,空一軍副軍長,空降兵十五軍軍長兼武漢警備區司令員,武漢市委第一書記,武漢市革委會主任,武漢空軍副司令員等職。中國共產黨九大中央侯補委員,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於1981年8月7日病逝,享年60歲。


我的媽媽沈佩(原名沈荷仙)浙江寧波餘姚慈谿人,生於1928年1日19日。1942年參加浙東遊擊隊。後在一縱五十八師衛生部。1950年隨父親方銘一起,進入空降兵陸戰第一旅,1955年轉業到開封市政府統計局工作,1958年進入人民大學學習,1959年調入吉林省統計局工作。1961年到孝感地區財政局後任局長,1967年後在武漢市委政工組,組織部工作離休,於2019年2日14日病逝,享年91歲。

        1945年秋,抗日戰爭勝利了,在舉國歡慶勝利之時,媽媽所在的新四軍浙東縱隊為執行國共兩黨籤屬的「雙十」協定,(我軍要從全國八個解放區撤出)所以接到上級的命令部隊要渡海北撤,媽媽隨部隊一起撤至江蘇鹽城,部隊在鹽城進行整編與蘇中的一部分部隊編為一縱,一縱分為58,59,60三個師。媽媽被分配在58師衛生部,當時爸爸在58師二團擔任參謀長,他們部隊是從浙西根據地撤到鹽城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部隊的女同志非常少,大多都集中在後勤的衛生部門。

        部隊經過在鹽城的休整後,一縱58,59,60師都到了山東,原準備繼續北上到東北,後接到命令在山東待命,58師駐紮在沂蒙山區的臨沂縣,一天師衛生部由副部長鄭素芬帶著幾個女同志過河,王江芹走在前面,媽媽跟在後面。碰巧爸爸的部隊正好在河邊休息,團領導班子幾個人都坐在一起,衛生部副部長鄭素芬是團政治處主任姚念的愛人,事後姚念問爸爸後面那個女同志怎麼樣?爸爸說對媽媽的印象還不錯,但當時媽媽表示還沒有考慮這方面的的問題。後來組織上了解到衛生部有個助理員也在追求媽媽,鄭素芬副部長就找到了時任師政治部主任的曾如清,將媽媽調到了政治部的審計室工作。當時和媽媽一起在審計室工作的還有師參謀長邱玉權的愛人何健大姐。一天晚飯後何健大姐約媽媽一起到司令部豆腐房去玩,實際上這時邱參謀長已將爸爸事先安排在司令部等候。這是爸爸和媽媽的第二次見面。此後爸爸就會時常讓井衛員給媽媽傳遞「情書"。1946年小麥發芽了,田間一片碧綠,他們偶爾會利用部隊休整的間歇時間,傍晚一起在田間散步,這種浪漫的時刻在那個年代次數雖然不多,但都成了他們珍貴的記憶!至今媽媽講起那段時光臉上還是滿滿的幸福!

         1946年7月1日經一縱政委譚啟龍批准,爸爸和媽媽正式結婚了,和他們一起被批准結婚的還朱啟祥(團政治處主任)和沙路阿姨。在那個年代婚後爸爸和媽媽能夠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有一次媽媽和沙路阿姨一起到團部去看爸爸和朱啟祥叔叔,師部和團部之間隔著一條大沙河,那天下著大雨,去的時候河水還不大,可到傍晚她們返回師部時河水暴漲,已經沒過了石橋,她們只有手拉著手用腳慢慢地淌過河去,河水流的很急差點把她們衝到河裡去。到第二天早上得到消息說頭天晩上師文工團一位女同志過河時被衝到河裡犧牲了。不久媽媽就調到了一縱的審計室,爸爸和媽媽離的更遠了。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捍然撕毀了停戰協議,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爸爸帶著部隊在前方衝鋒陷陣,媽媽在機關為部隊做著保礙工作,他們聚少離多,天各一方。每當見面時爸爸就對媽媽說:我們都是革命軍人,為了革命的事業隨時準備獻出自已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要有思想準備,萬一我犧牲了你一定要挺得住!

       淮海戰役爸爸,媽媽所在部隊三野二十軍五十八師參加了解放濟南的戰役,打下濟南城後媽媽在濟南生下了我,給我取名方濟南。圖為媽媽抱著我和陳維達叔叔的愛人徐畹華阿姨抱著比我大幾天的小哥哥陳東海。

  媽媽抱著我

         後來時任58師參謀長的爸爸參加了上海戰役,媽媽在上海生下了弟弟,取名方海南。

  1950年7月,我國組建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爸爸從58師參謀長調任陸戰第一旅副旅長,為組建這支特殊的部隊從全軍各野戰軍調集了三,四千人的戰鬥英雄和模範。部隊組建初期條件十分艱苦,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營房還沒有整理出來,爸爸,媽媽都是分散住在老百姓家裡,連床都沒有打地鋪,由於衛生條件差媽媽染上了「阿米巴"痢疾。

      在傘兵旅爸爸分菅訓練工作,媽媽則在後勤部的審計科工作。在傘兵旅媽媽生下了三弟,取名方河南。那時媽媽帶著三個孩子住在營區,在爸爸的支持下她每天早上還堅持出操。(上圖為在陸戰第一旅的成立大會上媽媽和戰友手持八一軍旗)。

      1955年國家轉入經濟建設,部隊大批女同志要脫下軍裝,有不少領導幹部的愛人選擇了辦理復員手續做家屬,在家裡相夫教子,可媽媽當時雖然懷著七個月的身孕,仍然堅持要轉業到地方繼續參加革命工作。我的最小的妹妹方燕出生了。媽媽為了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革命工作,主動提出了做絕育手術,這一想法在當時確實是今人振驚的,不要說周圍的群眾不理解,就是當時的地方領導也不是很同意,但是爸爸是支持媽媽的,媽媽手術後這件事在當時開封的軍界,政界都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媽媽雖然在部隊一直從事審計工作,但是地方的工作性質和部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加之剛到地方工作時市裡沒有房子,營區到市裡有十幾裡路,媽媽就把我們放在營區請了保姆讓爸爸兼顧。我從上小學一年級就在鄭州八一小學住校,每個學期才能回家一次。後來弟弟也要上學了,家就從營區搬到市裡,媽媽又要上班又要兼顧,爸爸每個星期天才能回家看看我們。

  1958年,開封市政府為了進一步培養媽媽決定送她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兩年,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四個年幼的孩子成了她最大的困難,那時我才十歲,小妹妹才三歲。但這時爸爸對媽媽說:你去學習吧,家裡有我。短短的幾個字讓媽媽十分感動,就到北京學習去了,後來開封市政府看到爸爸在部隊的工作很忙,無法顧及到家裡,就派人到寧波老家把外公,外婆接了過來幫助照看我們。

        媽媽在人民大學學習期間十分認真,刻苦,學習成績優異,在這批學員中很突出,國家統計局準備保送她繼續讀研究生,並想將她留在國家統計局工作,後了解到她是軍屬的實際情況才放棄了這種打算。

  爸爸,媽媽,外婆和我們四個子女。

  爸爸,媽媽,奶奶和我們四個子女。

  媽媽和女兒

       1959年媽媽剛從人民大學畢業,爸爸就接到調令,到長春空一軍擔任副軍長。媽媽就帶著我們凢個孩子舉家搬到長春,並調入吉林省統計局工作。

         1961年爸爸又接到新的調令,十五軍改編成空降軍,爸爸調到十五軍擔任副軍長。我們又從長春搬到了湖北孝感,媽媽到孝感後擔任了孝感地區財政局局長。1959年外婆在開封因病去世。爸爸,媽媽到孝感後就把外公接到身邊,1963年為了戰備部隊動員住在軍營中的,老家還有親屬的家屬返鄉,媽媽老家就還有一個妹妹,本來外公留在媽媽這裡也是符合常理的。但爸爸考慮到自己是領導幹部,戰備的事要帶頭就和媽媽商量把外公送回老家。

  媽媽和姨媽沈英達合影

  爸爸在著陸場指揮跳傘訓練。

  爸爸任十五軍副軍長時留影。(1964年)

  1965年媽媽到上海看望浙東縱隊老戰友魏潔,劉玉城阿姨併合影留念!

  1965年全家在孝感十五軍合影留念。

        1967年8月15日中央軍委任命爸爸為十五軍軍長兼武漢市警備區司令員。(武漢市委第一書記,武漢市革委會主任)。

  爸爸在閱讀文件

       

              老大方濟南,老二方海南,老三方河南,老四方燕。

  媽媽和孫子方凱

  媽媽和孫女芳芳

媽媽和女兒,外孫孫浩鑫。

  媽媽抱著孫子方權

  媽媽和老戰友謝建洪阿姨在一起!

  市委組織部組織老幹部到上海參覌世博會。

  市委組織部組織老幹部到韶山參覌毛主席故居。

  媽媽和老戰友在一起

  媽媽和老戰友在一起

媽媽在十五軍參加空降兵成立六十周年的紀念活動。(1950年一2010年9月17日)

  媽媽在十五軍參加空降兵成立六十周年的紀念活動。(1950年一2010年9月17日)

  媽媽到九峰陵園看望爸爸。

  媽媽來到餘姚四明山根據地紀念館參覌。(2007年)

  2007年媽媽參覌即將峻工的杭州灣大橋。

  媽媽參覌浙東根據地紀念館。(2007年)

  2007年媽媽在山東臨沂孟良崮戰役記念館。

2007年媽媽在山東臨沂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2012年媽媽在三亞

  媽媽在三亞參覌海軍驅逐艦基地。(2012)

  2014年媽媽在北京參覌抗日戰爭紀念館。

  媽媽在桂林

  媽媽和姨姨一家人在一起。

媽媽在北京玉泉山。

媽媽在河北白洋澱。

  媽媽和女兒在東湖梅園賞梅。

2007年媽媽在江西南昌滕王閣。

  :2015年春節媽媽在東湖梅園賞梅!

  媽媽和哈爾濱三五集團王軍總經理送來的爸爸的畫像合影留念!

2018年媽媽腿摔傷前和媽媽散步回家。

  媽媽抱著重孫方紹伍。

  2017年春節全家福!

2017年春節吃年飯。

2016年春節老戰友的子女來看望媽媽!

  2016年春節老戰友的子女來看望媽媽!

2016年春節媽媽和我們一起包餃子!

媽媽在王軍總經理贈送的開國將軍將帥畫冊上簽名。(2017年)

2018年1月19日媽媽九十歲生日,市委組織部前來祝壽!

媽媽過九十歲生日!

2018年春節全家福!

2018年母親節媽媽和我們在一起。(5月13日)

2018年12月收到三五集團王軍總經理寄來的開國將帥珍藏檯曆媽媽手拿著檯曆照相留念!

2018年國慶節子女們都回來看望老媽!

相關焦點

  • 軍人寫給爸爸媽媽的心裡話:感恩父母,感悟家園
    那天,董昱鐸央求媽媽帶他去找在單位加班的爸爸。走到一半,天空突降大雨。下水管道堵塞,路上積水越來越深。母親踩進了破損的井蓋裡,大腿被鋼筋劃出一道長長的傷口,鮮血不停往外流。就要摔倒的瞬間,母親將伏在背上的董昱鐸奮力推向路邊。只有6歲大的董昱鐸嚇得哇哇大哭。那一刻,他希望自己快點長大,保護媽媽。
  • 第一支空降兵部隊:陸戰第一旅成立的故事,你得知道!
    18日,還在莫斯科的他向中央軍委提出組建空降兵部隊的建議。他認為,在解放臺灣的登陸作戰中,傘兵空降可能發揮大的作用。次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劉亞樓隨即與蘇聯政府商談,聘請傘兵顧問和教員41名,並訂購了第一批傘兵用的降落傘。11月,周恩來親自起草了組建空降兵部隊的決定。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布命令,組建空降兵部隊。
  • 親愛的爸爸媽媽:部隊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給您們拜年了!
    全國正能量宣傳平臺,打造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軍迷朋友們交流的空間,為幫助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服務。歡迎關注【超級戰士】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2016年2月3日,陸軍第47集團軍某旅三營九連四級軍士長蔡志飛和妻子女兒通過手機進行視頻連線。
  • 你可知道,空降兵66年前成立於開封?《中國空降兵》宣傳片發布!
    2016年09月18日07:55  來源:中國軍網  層層空降  今天,是中國空降兵成立六十六周年紀念日。風雨六十六年,成長六十六年,中國空降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成長為空軍的主要兵種之一、我軍的一支空中戰略打擊力量。     1949年8月19日,中央軍委決定在空軍編制內成立空降兵部隊。
  • 空降兵建軍70周年,「空降兵十五...
    9月17日,在空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表彰大會上,空降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振波,看到面前的14名戰友,露出了笑容。12年前,在四川汶川地震震中茂縣,他們從5000米高空「驚天一跳」,創下世界空降史上的奇蹟。12年後,「空降兵十五勇士」再次聚首,記者也得以了解到他們勇氣背後的更多感人細節。
  • 我的紅軍媽媽潘家珍(二)
    當時,媽媽剛調入紅軍總部第四局工作,與我的爸爸劉子云初次相識。    爸爸劉子云從紅一方面軍調入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指揮科學習,後調入紅軍總部任作戰參謀,此後他們在長徵過草地的路上相愛了。 那時,我爸爸和媽媽跟著朱德總司令和張國燾從卓克基出發,向阿壩開進,走了三天,到達葛曲河。
  • 「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
    150餘名官兵和21輛身披迷彩的戰車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任務凱旋!潘夢用毯子裹著兩個半月的嬰兒,在母親和弟弟的陪同下,手捧玫瑰,翹首以盼。結婚不到3個月,在空降兵部隊負責戰車維修保養工作的丈夫範興便接到閱兵任務。看著懷有身孕的妻子,他不知如何開口。但潘夢非常理解丈夫,她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一次很特殊很光榮的任務,你去吧,家裡你不用擔心。」孩子出生後,凌晨5點多,潘夢給剛剛起床的丈夫打電話,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 空降兵軍原軍長劉發慶由空軍少將改授陸軍中將,擔任陸軍副司令員
    這裡不僅誕生了唐三藏,也誕生了當代的原中書協主席張海。值得一提的是,北部戰區司令員李橋銘也是偃師人。由此可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偃師為祖國培養了將才。1982年10月,未滿十八歲的劉發慶參軍入伍,成為了中國空軍空降兵部隊的一名普通戰士。
  • 東線戰場殘酷紀事:親愛的爸爸和媽媽, 我還活著
    試想一下吧,脫下軍裝後,這些士兵會是那些我們身邊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份:比如兒子、父親、丈夫、工程師、廚師、農民、店員、大學生、演員,等等等等。可一旦穿上了軍裝,他們就只有一個名稱——戰士。如果不幸身在德國軍隊,你可能還會有另外一個稱呼:侵略者,而如果你正好是一個德國士兵而又不幸身處1941年到1945年的東線戰場,不好意思,你大概率會成為統計數字上的一個炮灰。
  • 我的紅軍媽媽潘家珍
    (1963年,潘家珍與劉子云在湖南長沙留影)那時,我爸爸和媽媽跟著朱德總司令和張國熹從卓克基出發,向阿壩開進,走了三天,到達葛曲河。這時,我爸爸與媽媽結婚,成了革命的伴侶。紅軍慰功會師以後,媽媽從婦女獨立團調到保衛局。第二次過草地時,組織給媽媽和另一位女戰士一個特殊任務——「看守重犯」。「重犯」叫何柳華,名為照顧,實為監視和看守。當媽媽見到「重犯」時,才發現他是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廖承志。當時廖承志因批評張國壽的錯誤而被視為「特務」抓了起來。廖承志對我媽媽說:「小同志,你放心,我不是壞人。」
  • 中國空降兵是空軍,美國空降兵是陸軍,俄羅斯空降兵獨立,哪種方式更好?
    建立初期的解放軍空降兵僅有空軍陸戰第1旅一支旅級部隊,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的1961年,曾在上甘嶺打出赫赫威名的第15軍(大部)被改編成了空降兵,此後人民解放軍的空降兵部隊一直以軍級編制維持至今。▲建立初期參加閱兵的空降兵部隊在最近幾年中國軍隊的一系列軍事變革當中,原「空降兵第15軍」也經歷了全面的調整,不僅其番號改為了
  • 當空降兵遇見「野人」
    從窩棚的形狀和結構來看,與西安半坡人搭的房屋一模一樣。說明這裡的野人,已經進化到相當於原始社會末期的半坡人。」李武兵對王歷志的分析既未肯定,也未否定,只是說:「走,我們先去看看!」 湖北省孝感市安陸縣原種場元通大隊46軍133師397團6連5、烈士董少周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    27軍80師239團1營1連戰士6、烈士韓志華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    1軍2師5團3連7、烈士潘伯安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    39
  • 汶川地震10年:你還記得十五勇士那「驚天一跳」嗎?
    當時,他們組成的空降兵小分隊臨危受命,冒著生命危險,從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帶,偵察災情,打開了空中救援通道。從此,他們有了一個非正式的集體稱謂——「空降兵十五勇士」。10年後的今天,「十五勇士」中已有10人退出現役,但很多人仍以天空、大地、傘花等空降元素為微信頭像。有人曾把這個群的名稱改為「勇士會」,但群主向海波直言「有點俗」。
  • 上甘嶺英雄部隊轉型空降兵再捍榮光!
    經過反覆考慮和比較,毛澤東決定將陸軍第十五軍整軍改建為空降兵。陸軍第15軍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和太行軍區主力部隊發展而來,改建後有兩支尖子連隊。第一支連隊為上甘嶺特功八連,第二支連隊為黃繼光連。1961年7月1日,湖北省15軍軍部駐地,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暨空降兵成立大會,標誌著改建空降兵的任務勝利完成。
  • 我用一等功勳章告慰天堂裡的媽媽!兒子想你了!
    羨慕一身的橄欖綠,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費維勝成了一名消防兵,當時他的媽媽身體一直不太好,擔心自己再也見不到兒子,並不希望兒子去當兵,可她什麼都不說,反而鼓勵兒子出去建功立業,幹出一番成績。費維勝一心想著轉成士官後,一定要穿著軍裝回家,讓她高興高興,或許病就好了。誰知當兵第二年,媽媽因為併發症突然去世,爸爸瞞著一切讓他安心服役。
  • 爸爸媽媽,如果可以的話帶我一起去天堂吧!
    「爸爸,那是什麼?」圖片來源:法新社一個12歲的敘利亞小女孩曾絕望地對媽媽說:「媽媽,讓我死吧,我們家有7個人,你拼命工作餵飽我們,但你養不起我們。我死了,你就可以少養一個。」本該是對著父母撒嬌的他們,卻不得不在地上畫一個媽媽,假裝躺在她的懷抱。
  • 《黑相集:灰冥界》免安裝中文版下載
    遊戲類型:冒險解謎AVG更新時間:2021-10-22遊戲發行:BANDAI NAMCO【遊戲簡介】《黑相集:灰冥界(The Dark Pictures Anthology【配置要求】最低配置:  需要 64 位處理器和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處理器: Intel Core i5-3470 | AMD
  • 空降兵萬歲!
    >空軍陸戰第一旅宣告成立這支部隊的前身誕生於黃麻起義壯大於抗日戰爭揚威上甘嶺戰役69年來中國空降兵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一起看幾個空降兵的小故事走近這群「雲端舞者」1950年9月17日,空軍陸戰第一旅成立大會場景
  • 我是媽媽的依靠
    有時候媽媽不在家,見到的是爸爸,接著說的第二句話就是「俺媽去哪了?」。我這樣的表現,還惹的爸爸專門提過意見,「怎麼就離恁媽這麼近」。       以前,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想來,那個時候,媽媽應該是我潛意識裡最安全,最溫暖的棲息地。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多了,人多了,媽媽在我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漸漸少了起來。
  • 天空之子 | 中國空降兵的前身?!!快來和團團一起解鎖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縱隊就是現在中國空降兵前身部隊。1951年3月,第十五軍(即之後的九縱)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隸屬志願軍第三兵團。軍長秦基偉、政治委員谷景生、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鈺、政治部主任車敏瞧。因四十三師留駐雲南,第十軍二十九師編入十五軍序列,所屬二十九、四十四、四十五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