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崖山在什麼地方?在那兒發生了什麼事?

2021-02-13 歷史聚合

崖山海戰,中國人不願過多提起但又不得不直面的一場大戰,歷史課本中只是用簡短的幾句話概述。此戰後,享國319年的大宋王朝滅亡。

中國歷史上有太多的王朝興替,一個王朝的滅亡對於今人來說也就是一樁歷史事件,大多無感。然而,崖山之戰的失敗、宋朝的滅亡卻讓華夏兒女刻骨銘心。

崖山大戰前發生了什麼?

宋高宗紹興十年,宋軍在抗金的多條戰線取得勝利,形勢一片大好。十一年四月,宋高宗收三大將兵權,臘月二十九(1142年1月27日),嶽飛被害,奮戰十年的抗金成果被徹底斷送。宋高宗、秦檜以屈辱的割地、納貢、稱臣,換來了二十年的安穩日子。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南侵。此時,嶽飛、韓世忠、劉琦等一班能打的將軍均已離世,驚慌失措的趙構借鑑了宋徽宗的經驗,於三十二年宣布退位當太上皇,宋孝宗繼位。

宋孝宗是南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繼位伊始,宋孝宗即下旨宣布給嶽飛平反,起用老臣張浚都督江淮軍馬,主持北伐。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派李顯忠和邵宏淵出師北伐,先後攻取靈壁縣、虹縣(今安徽泗縣)、宿州(今安徽宿縣),形勢大好。然而,由於張浚未能很好地調解二將的矛盾(邵宏淵嫉妒李顯忠的戰功),導致在金軍反攻時邵宏淵拒絕出兵配合作戰,名將李顯忠力戰敗退。金軍乘勝掩殺,宋軍大敗,損失慘重。

宋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籤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宋孝宗此後專心理政,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由於治國有方,朝堂上一改高宗時的貪汙腐朽,加之沒有戰事的幹擾,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

淳熙十六年2月(1189年),宋孝宗禪讓給宋光宗。很不幸,宋光宗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他繼位時已經43歲,身體弱,而且他有個最大的毛病——懼內,李皇后是有名的悍婦,導致「政事多決於後」。不過,李後既無興趣也無能力參決朝廷大政,她操心的是如何為自己娘家爭取利益。由於女人及圍繞皇后身邊的太監權力巨大,而這些人都是無才之輩,朝政也從宋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

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宗室趙汝愚、大臣韓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吳氏(高宗皇后)的支持下擁立嘉王趙擴登基,是為宋寧宗。

宋寧宗繼位後,宰相趙汝愚推崇程朱理學,與韓侂胄陷入內鬥。寧宗罷免了趙汝愚,韓黨專權。又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寧宗還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去秦檜封爵,打擊了投降派。韓侂胄是吳太后的外甥,宋神宗第三女唐國長公主之孫,標準的皇親國戚。他掌權後積極推動北伐,光宗朝被罷免的一批主戰大臣(如辛棄疾)被重新啟用。不過此時的南宋雖然經濟富裕,卻是已無能戰的良將。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冒然北進而大敗。此時的金朝就如同辛棄疾判斷的處於「必亂必亡」的前夕,然而,在這場比爛的戰爭中南宋的將帥和軍隊表現得更爛。宋寧宗下旨招募新兵準備再戰,同時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院都承旨指揮軍事。六十八歲的辛棄疾這時得病家居,任命下達後,還沒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

由於韓的侄孫女韓皇后去世後,韓侂胄曾反對立楊貴妃為後,楊後因此懷恨在心。在金國的唆使下,楊皇后勾結史彌遠等人,於1207年將韓侂胄暗殺,首級送往金國,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增歲幣為三十萬,犒師銀(賠款)三百萬兩。

韓侂胄之後,南宋再無他那樣勇於逆風而行的猛人。在他遇害兩年後,年邁的陸遊在病重垂危之際,滿懷悲憤寫下了《示兒》一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韓侂胄死後史彌遠成為宋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軍政大權。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職,朝廷上投降派勢力高漲。寧宗之後的宋理宗是個無能的皇帝,崇拜理學,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先後交給史彌遠、丁大權、賈似道這幾個奸臣。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金滅亡後,失去了緩衝的南宋被迫直面更兇殘的蒙古。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嶽飛被冤殺和韓侂胄被暗殺是南宋存亡的兩個關鍵節點,此後,國事已難以收拾。在無商鞅、諸葛亮這等大才出現的情況下,滅亡是確定的事。更何況奸臣賈似道當權,加速了南宋滅亡的進程。

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被元軍圍攻了五年的襄樊陷落。昏庸的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年僅四歲的宋恭帝趙顯繼位,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

元軍破襄樊後,由漢江入長江發起了滅宋戰爭,前面帶路的是投降了元軍的襄樊守將呂文煥。在漢口陽羅堡,南宋水軍與蒙古水軍展開決戰,大敗。元軍順流直下,除零星抵抗外,大多數州府不戰而降。德祐元年(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水陸大軍在蕪湖丁家洲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輿論壓力下誅賈似道,一面發出勤王令,一面向元軍乞和,不過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1275年七月,宋將張世傑、孫虎臣在焦山(鎮江東)糾集「舟師萬艘,駐山東,每十船為一舫,聯以鐵鎖,以示必死」,與元軍作最後一搏。戰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戰,終不敵。

伯顏在建康(南京)大擺慶功宴時,南宋朝廷上演了跑路潮。左丞相留夢炎第一個棄官外逃(後為元朝禮部尚書),接著六部官員作鳥獸散。不過短短幾日,上朝的文官僅剩六人。

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杭州),南宋朝廷遣陸秀夫等求和,稱侄、稱臣不成,伯顏要南宋朝廷派丞相來,嚇得右丞相陳宜中也跑路了。不得已,謝太皇太后任命組織「勤王兵」救駕的狀元文天祥為右丞相出使元軍,被扣押。走投無路的孤兒寡母只好向元軍投降,三月,恭帝被元軍擄往北方。

受降前夜,老臣江萬載、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著七歲的趙昰和四歲的趙昺逃出臨安,一路顛沛流離跑到溫州。陸秀夫來了、張世傑來了、曾經被嚇跑的陳宜中也舔著臉跟來了。不久,在被押往大都(北京)途中僥倖逃脫的文天祥歷盡艱險也來到福州匯合。

五月,南宋遺臣們在福州推舉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為楊太后,加封弟弟趙昺為衛王。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張世傑為大將,陸秀夫為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為左丞相。文天祥因與陳宜中意見不合,被排擠出流亡朝廷,獨自在外組織督軍府抗元。

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端宗只得由大將張世傑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陳宜中此時已經絕望,以為皇帝打前站為名再次跑路,先是去了佔城(越南南部),元軍攻越南後又去了暹羅(泰國)終老。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在廣州灣,小皇帝被颱風卷下海,年過七旬的江萬載跳入海中,他拼命將趙昰託出海面,自己卻因力竭而被淹死。

端宗雖被救起,已經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染病。因元軍追兵逼近,不得不浮海逃往岡州(今廣東雷州灣),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於4月崩逝。7歲的衛王趙昺登基,年號祥興。5月,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

不久﹐在廣東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被元軍張弘範部將王惟義在海豐縣的五坡嶺擒獲,其統領的督軍府瓦解,在陸地的抗元勢力覆滅。

崖山在哪?

崖山,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以南約五公裡的地方,這裡是銀洲湖的出海口,東西兩面有崖山和湯瓶山矗立,銀洲湖水於兩山之間穿流而過匯入大海,兩山宛如一面大門,扼守出海水道,因此被稱為崖門。崖山海戰就發生在崖門之內的水域。

實際上崖山和湯瓶山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山頭組成,東邊的崖山包括鳳山、觀音山、隔山、白焦山、牛牯嶺等,西邊的湯瓶山由大佬山、馬鬃山,豬牯石山等組成。如今,在入海口處崖山和湯瓶山之間通過全長1289米的崖門大橋連通。

從三維地圖看,銀洲湖分明就像一條河流。但是在宋朝時期,崖山是一個較大的海島,我們可以稱之為崖山島,而崖山島北面則都是銀洲湖,其中不規則地分布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島礁。經過幾百年的泥沙衝積,那些星羅棋布的島礁早已不見蹤影,如今崖山島北面已經幾乎完全和陸地連起來了。

從衛星圖可看出,在崖山島東邊有一條水道,與銀洲湖呈一個Y字型匯合於現在崖門大橋以南。當年崖山海戰時,元軍統帥張弘範率領的水軍就是從東邊的水道進軍,將南宋艦隊圍堵在出海口之內。

崖山海戰示意圖----引自頭條百科

流亡宋廷曾一度在更南方的海南島以北的湛江海面硇洲島上駐紮,如今島上仍有宋廷修建的行宮、書院等遺址存在。如果情勢緊張,完全可以就近渡海去往海南島。但宋軍於此駐紮不久就掉頭北返,前往崖山。從行軍路線上看,這是迎向元軍追兵的「逆行」之舉。

是基於怎樣的理由捨棄了硇洲島(甚至更大更利於迴旋的海南)而選擇到崖山,至今已成為無法解開的歷史謎團。有一種說法是海南是流放之地(蘇東坡就曾被流放至此),宋廷覺得到了海南後無法面對當初因主戰而被流放到海南的大臣及其家人。竊以為這個說法太過臆斷,二王的年齡尚幼,流亡宋廷的幾位大臣也都是忠心耿耿的主戰派,沒有理由羞於見當初那些大臣。我估計有如下考量:

1、海南那時候還是蠻荒之地,即便到了今天,海南的建設將將跟上大陸的步伐。如果在大陸能有一塊立足之地,斷不會選擇直接流亡海島。

2、越往北越能距故土的核心區更近一點,更利於號召臣民抵抗元軍。

3、崖山是兩山夾一海,地勢險要,利於建設成為抗元基地。

總之,這都是猜測。能夠確定的是,南宋流亡朝廷把所有的身家全押到了崖山。

在崖山發生了什麼?

在崖山的布防上,兩位主要將領意見發生了分歧。江鉦想兵分三路互相策應,張世傑擔心連敗之後軍心不穩,兵力分散會被各個擊破,且極易發生士兵逃亡,決定二十萬軍民聚集一處。最後,張世傑以楊太后的名義,讓江鉦回老家給父親(江萬載)辦後事。

崖山之戰失敗,南宋方面在戰術部署上確有失當之處,不過,張世傑的顧慮也有其道理。宋軍屢戰屢敗,軍民被元軍追殺,逃亡千裡,皆如驚弓之鳥。如若分兵把守,很有可能元兵未至自己先逃散大半(早先對遼、金、西夏、蒙古的戰爭中宋軍就多次出現過未戰先潰的情況)。當年被迫退至崖山的南宋朝廷在崖山上修建行宮,沒想到成了南宋最後的行宮。太后、皇帝、文武大臣及隨行將士、家屬都居於崖山島上,達20萬人之眾,船艦近一千五百餘艘,堅持最後的抗爭。

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具備在崖山東南面向大海的方向駐泊。因而,宋軍的艦船均集中在崖門之內的海灣內。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元軍攻至崖門,各路元軍紛紛湧來,對南宋軍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元軍只有兩萬餘人,組成非常複雜,有漢人、金人、契丹人、西夏人、蒙古人等,其中蒙古人只有一千多人,戰艦四百二十艘。元軍雖然人少,但是都是精銳士兵,從浙江一路打到廣東,勢如破竹,士氣正盛。南宋雖然有二十餘萬人,但是大多是家眷,真正的士兵並不多,而士兵也都是一些潰敗的軍隊臨時組織起來的,士氣低落,戰鬥缺乏統一性。

面對日益危急的情勢,曾有幕僚建議先行佔據出海口,預防戰事失利時可撤出殘存船艦,或者上岸向西撤退。但是張世傑考慮到一旦這樣做,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量士兵逃亡,甚至未戰先潰,因而堅決否決了這一建議。為了跟元軍背水一戰,張世傑下令將陸地上的建築物全部焚毀,又下令將全部船隻用大繩索連成一字長蛇陣,以增強行動的穩定性,並將小皇帝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崖門內的海灣有南北兩個出口,元軍張弘範軍先到東北出口,發現「其北淺,舟膠不可進」,於是,順著崖山的東邊水道直下,佔據了西南出海口,宋軍瞬時陷入絕境。其一是撤往大海的退路被截斷,其二是海上的補給線被切斷。被置之死地的宋軍必須與張弘範軍決戰並擊敗之。後世根據潮汐情況推斷,宋軍如能利用漲潮之機,派一部分戰船從東北出口出,再沿東北水道繞到西南崖門外海,對元軍實施腹背夾擊,方為宋軍最佳的戰役方案。然而,宋軍並沒有這麼做,這應該是張世傑顧慮軍隊屢敗,畏元軍如虎,如若分兵,一無得力戰將,二是分兵迂迴的小部隊不能戰、不敢戰,甚至未戰就先行逃跑而影響了本部。

很多人會認為張世傑未能分兵對元軍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是一個關鍵的敗筆。但是,戰爭不是紙上談兵,以宋軍的羸弱以及當時的士氣等等具體情況,讓他們進行類似113師直插三所裡截斷美軍退路的壯舉,似乎有點要求過高。二十萬的宋軍,如果除去宮人、家眷等非戰鬥人員,士兵人數起碼也有數萬,超過元軍。但是其後的戰爭進程,雖然張世傑督軍死戰,仍然戰敗,足以說明宋軍戰力之弱元軍戰力之強。

張弘範軍到達崖門後,先施以火攻,未能成功,之後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張世傑率軍與元軍大戰,也未能擊敗張弘範。當時宋軍「舟中糧猶可支半年」,但由於水道被截斷,海路補給斷絕,陸上汲水、砍柴不成,宋軍「食乾飲鹹者十餘日,皆疲乏不能戰」,宋軍已行將崩潰。八天後,元軍副帥李恆(西夏宗室)率領的艦隊佔據了崖山港的東北出口,完成了對宋軍的南北合圍。

祥興二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決戰。先是北邊李恆軍乘早潮退潮,水流由北向南之機發動進攻,被宋軍擊敗,中午,潮水猛漲,李恆順潮退去。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於正面發動總攻。宋軍知已是生死攸關之時,皆奮勇應戰。由於宋軍戰船以大索連成一字長蛇陣,導致正面受攻擊的部位與元軍相比處於兵力劣勢,而未受攻擊的部位則只能按兵不動,無法救援接戰。

總兵力雖然元軍少於宋軍,但是能集中兵力攻擊一點,反而在交戰的局部元軍佔有優勢。假如張世傑能果斷下令砍斷大索,使得宋軍戰船得以展開,全軍出擊,改被動挨打為主動攻擊,那麼此戰將會改寫歷史。但是歷史沒法假如。

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戰至傍晚,張世傑忽然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也有說是桅頂繩斷),隨後像瘟疫一般,其他戰船也紛紛降下旗幟,停止了抵抗。旗倒兵散,大勢已去。他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隻小船去接帝昺前來自己的座艦,準備突圍。

一直在舟中觀察著戰況的陸秀夫面對此景,知道事已不可為,深恐奸細乘機向元軍賣主邀功,又擔心輕舟難以躲避元軍星羅棋布的艦船,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難,因而斷然拒絕來者請求。但他也知趙昺的座船笨重,又與其他艦船環結,行駛艱難。陸秀夫估計已經無法護衛趙昺走脫,於是便當機立斷,決心以身殉國。

陸秀夫(1238--1279),字君實,楚州鹽城(今江蘇建湖建陽鎮)人,南宋民族英雄 。陸秀夫20歲時(南宋寶佑四年)與文天祥同登進士榜。祥興元年(1278)為左丞相,次年2月,元軍大舉南犯,君實輔弼幼主駐軍崖山抗元,不幸戰敗,驅妻、子入海後,即懷揣玉璽,負帝壯烈投海,終年42歲。陸秀夫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引用自頭條百科

陸秀夫負帝投海像 ----引用自頭條百科

聽聞皇帝投海殉國的噩耗後,其他船上的大臣、宮眷、將士頓時哭聲震天。在此絕望時刻,追隨流亡朝廷的十餘萬軍民,因為不願遭受蒙元的凌辱,便相繼跳海自殺,以最激烈的方式,來表明自己誓死不做亡國奴的意志。

宋少帝陵

《宋史·卷四十七·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二王附》記載:

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

張世傑砍斷大索,率十餘艦護衛楊太后突圍。

「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遂赴海死,世傑葬之海濱,已而世傑亦自溺死。宋遂亡。」

江鉦辦完父親的喪事後,帶著族人匆匆趕回厓山。走到廣東海陸豐時,得知崖山二十萬軍民已全軍覆沒,大哭幾場後也投海而死。

四年後,被蒙元囚禁三年而不降的文天祥被殺,臨刑前望向南方痛哭跪拜。大宋朝,亡了!

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引用自頭條百科

崖山之後真無中華了嗎?

崖山海戰,張世傑、陸秀夫雖然在戰術上有許多商榷之處,對戰役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們在絕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和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讓人嘆服。南宋軍民忠心報國的愛國精神可歌可泣。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

崖山之戰的失敗,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被徹底地消滅了,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佔領,蒙元完全統一了中國。

有部分人認為南宋的滅亡標誌著古典意義的華夏文明的衰敗和隕落,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之後元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因而有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並將此最早的提法硬生生安插到南明遺民的一首詩。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錢謙益《後秋興之十三》

事實上,這首詩只是明末遺民借崖山指代明亡,抒發的是南明遺民的故國之痛。全詩借崖山海戰比喻明朝敗亡,抒發山河破碎,家國淪落的哀傷感情。但也僅此而已。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不是說宋祥興二年以後中華就徹底消亡了,也不是說明永曆十六年以後華夏就徹底消亡了,而是在表達對「亡天下''的痛惜。

說宋朝滅亡了,中國就不存在了。那麼,說這話的人你是中國人嗎?華夏種族的主體不是保留下來了嗎?生產關係不是繼續發展了麼?中華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了麼?這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們那個才叫亡國滅種。

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只是近些年來網絡上的流言,是一些網絡憤青的激憤想法,是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妄圖挑撥中華民族,瓦解我們民族自信心,割裂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的工具。

雖然我們現今生活在工業化、信息化的現代文明時代,但是,只要我們牢記我們的歷史,我們就依然是古老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崖山多忠魂,英烈昭千古!

----敬崖山二十萬忠烈

相關焦點

  • 崖山海戰
    當時中國北方金國境內有4500萬以上的登記人口。在各地遭到蒙元屠城之後,還剩下不到700萬。雖然蒙軍對漢人實施血腥的屠城,但是漢族人民從來沒有中斷過對侵略者的抵抗。有記載蒙軍攻佔嶽麓書院時,書院有百名書生,赤生空拳抵抗蒙軍,最終全部戰死!或許有人說蒙古從另一方面促進了所謂的民族融合,但是當蒙古軍殺死你的父母,擄走你的妻女,你還會認為是促進民族融合嗎?
  • 一場華夏文明的悲劇歷史——崖山之戰
    當時中國北方金國境內有4500萬以上的登記人口。在各地遭到蒙元屠城之後,還剩下不到700萬。雖然蒙軍對漢人實施血腥的屠城,但是漢族人民從來沒有中斷過對侵略者的抵抗。有記載蒙軍攻佔嶽麓書院時,書院有百名書生,赤生空拳抵抗蒙軍,最終全部戰死!或許有人說蒙古從另一方面促進了所謂的民族融合,但是當蒙古軍殺死你的父母,擄走你的妻女,你還會認為是促進民族融合嗎?
  • 崖山,崖山
    但滅宋的張弘範的漢人血統,無可爭論。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今已經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七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今已使崖山與陸地相連;震古鑠今的決戰只留下茫茫伶仃洋的拍岸驚濤供後人憑弔.哭崖山(當代·湘上散人)夢裡頻頻見赤瀾,悲歌亙古屬崖山。死臣當日應無淚,劫火如今或有斑。十萬誰曾言水冷,千秋浪已慣鷗閒。西風吹我蹣跚步,滴血夕陽雲海間。
  • 崖山海戰過後,真的再無中國嗎?
    坊間一直流傳著【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明亡之後再無華夏】的這樣一種說法。自崖山海戰到現在已有 700餘年,關於這句話的爭論也未曾停下。
  • 崖山啊崖山?800年前的一次戰鬥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 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徵服。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 火炮蘭之後再無《劍靈》,油膩的師姐發生什麼,讓玩家如此感嘆
    《劍靈》一款2013年上線的無鎖定ARPG遊戲,無論畫面和遊戲打擊感皆是上乘。
  • 《蘇菲的世界》:所有發生的事,也許都是命中注定的
    當然,最奇怪的還是有關那條絲巾的事。這位哲學家一定還有另外一個學生,而這個學生掉了一條紅色的絲巾,一定是這樣。不過她怎麼會把它掉在蘇菲的床底下呢?還有,艾伯特是一個名字嗎?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這位哲學家與席德之間有某種關係,不過席德的父親卻把她們兩人的地址搞錯了,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事。蘇菲坐了很久,想著席德和她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 博聞 | 光影重現巴米揚大佛,這對中國夫婦經歷了些什麼?(組圖)
    「當時做這條線路,那還是非常美麗的地方。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六七千年前的文明古蹟都在那兒擺著。」  他們出發時,知道那裡充滿戰亂和危險,但同時也帶著對文明的想像。等到真的穿過羅布泊,走出國門,才發現現實更加無情,想像終歸是想像。  「以前我去過很多地方,我從不願意攜帶武器的。即便我們可以攜帶武器,我們也讓安保拿著。」
  • 南宋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究竟多慘烈?
    崖山戰役中,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殉國,而倖存的十萬軍民也紛紛自盡,南宋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此戰過後,不僅意味著傳國三百一十九的兩宋覆滅,元蒙最終完成對整個北中國和南中國的真正大一統,而且還意味著中原政權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所消滅,顯現著華夏文明的衰敗和隕落。難怪,史學界會有「崖山之後已無中華」的提法。
  • 沈志華: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南方人物周刊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 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發生了什麼?
    可能我這個觀點有人會不服氣,我來打個比方。我們公務員有700萬,科級幹部有200萬,處級幹部有幾十萬,廳級幹部有1萬多,部級幹部有1000多人。在中國,能幹到部級幹部絕對已經屬於萬裡挑一、人中龍鳳的精英。但是,即使是部級幹部,絕大多數在未來的歷史記載中連跑龍套的資格都沒有。
  • 1921年的上海,還發生了些什麼事?
    1921年的上海,發生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而那一年的上海,還發生了一些其他事,在轟轟烈烈的大時代裡,這些事情或許不太起眼,不過確實發生過。
  • 軍師聯盟之後發生了什麼?
    每天學習一點,歡迎大家來到三創明道企業內控系統建設,今天給你分享一點歷史,那就是我們看的《軍師聯盟之後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崖山十萬軍民寧願蹈海自殺也不跟敵軍拼命?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戰鬥結束七日之後十萬具屍體在海上飄著。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十萬是個虛數,很多人死於戰鬥,並不是十萬人跳海的意思,再說就那個樹倒猢猻散的流亡小朝廷能不能有十萬追隨者還兩說。南宋朝廷一路逃亡到崖山時,此時的南宋軍隊大部分人員都是屬於陸軍,當時南宋軍隊聚集在崖山,面對窮追不捨的蒙古軍隊,南宋軍隊統帥張世傑為了防止士兵潰逃,下令將地面上的房屋以及據點全部拆掉,所有人一律到戰船上去。為了減輕士兵暈船,張世傑效仿三國曹操將崖山所剩一千多艘宋軍戰船,一一連接起來,以此減少了戰船的晃動。為了預防「連環船」發生像三國是被周瑜火攻的赤壁場景的發生。
  • 給美國當「狗」是什麼下場?剛剛,有人親身演繹了!
    這其中,有數名記者來自中國。戎評相信,看到這裡時,一定有「不明內情」的讀者要問了:不就是籤證即將到期了嗎,這個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事實上,這件事要是放在以前,還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一點,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和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兩度達到了高潮第一個高潮時,《美國之音》專注於對華意識形態的赤裸宣傳。
  • 1900年8月底,廈門究竟發生了什麼?
    暴亂,火災,登陸,難民……1900年8月底,廈門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方志材料中對此記載,卻頗為混亂。首先,負責山仔頂廈門東本願寺布教所的真宗大谷派僧人高松誓、水谷魁曜等人,8月23日下午及晚上在鼓浪嶼什麼地方、因為什麼原因舉辦法事,始終沒有交代。布教所失火後,高松誓等人又在哪裡?在幹什麼?也始終沒有交代。這不能不令人疑竇叢生。
  • 刺蝟和豪豬的區別是什麼 刺蝟生活在什麼地方
    刺蝟和豪豬的區別是什麼一、形態區別:1、豪豬:豪豬體型肥大,最大者體長達70釐米以上,頭小、眼小,四肢短粗,背部與尾部生有長而硬的棘刺,此系防禦天敵的重要器官,頭骨較細小,顴弓不外擴,而鼻腔卻甚膨大,有20枚齒根很淺的牙齒。
  • 國防部:臺灣的事是中國的事,不關日本什麼事
    國防部:決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方式插手臺灣問題記者: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近日表示,中國以不透明的方式持續高水平地增加國防開支,加強軍事力量,引發日本等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強烈擔憂。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日本將捍衛相關島嶼主權。日臺地理位置接近,臺若出事,日亦無法置身事外。日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艦娘」身上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艦隊collection》誕生於2013年4月23日,一經問世就大受好評,短短三個月內累計註冊玩家突破30萬人。——最近頗為火爆的網絡流行語:「沒有70萬做什麼吧主」正是因此而來。此貼一出,事態逐漸超出了遊戲開發商和貼吧管理者的控制。1月14日當晚,艦隊collection吧、艦娘國服吧、艦娘世界吧等三個貼吧被爆吧;開測在即的《艦娘世界》伺服器被攻擊。
  • 在谷歌地圖找不到的這些地方,究竟是什麼地方?
    從高不可攀的珠穆朗姆峰,到長不可數的中國長城,谷歌地圖自稱,它將整個世界都放在了你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