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元帥打先鋒,工兵連打一滑稽仗,幾十年後眾人談起還哈哈大笑

2021-02-07 那些熱點事


原標題:兩元帥打先鋒,工兵連打一滑稽仗,幾十年後眾人談起還哈哈大笑

在解放軍歷史上,由兩位元帥共同領銜的軍事行動,一定是十分重大的。

在長徵路上,劉伯承和聶榮臻兩元帥就共同率部有過一次重大行動。

這一次行動,是為中央紅軍主力打先鋒。


通常,打先鋒,任務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但這一次先遣隊的任務卻是做好少數民族——彝族的工作,而且要求是要快,越快越好,以保證紅軍主力順利迅速通過。

這是中央軍委的決定。紅軍先遣隊,由紅一軍團的紅1連、工兵連,無線電臺和蕭華帶的一個工作隊組成,以劉伯承為司令,聶榮臻為政委——級別不可為不高。

有趣的是,工兵連一出戰,就打了一個大「滑稽仗」——十分與眾不同。

這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呢?


那天,紅軍先遣隊一出冕寧城,就發覺走的小路與眾不同,都是在蒼黑墨綠的山巒行進,樹木繁茂、深邃莫測。所謂小路,並不是現成的路,上有怪石凌空,好像隨時會從頭上掉下,下有帶刺的藤蔓盤繞,一腳踩上去,竟常常拔不出來。劉伯承只好下令:「讓工兵連走在前面開路。」

工兵連連長王耀南應聲帶隊而去。

不料,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後續部隊沒走多遠,工兵連的人就一個個光著屁股跑回來了。

劉伯承和聶榮臻十分奇怪,迎上去。


誰知王耀南一見他們,放聲大哭:「司令員、政委,我們被彝族人繳了槍械,奪了工具,還剝光了衣褲,真是丟人啊!」

劉伯承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是怎麼一回事?」

王耀南說:「你和政委再三強調過:『進入彝族地區,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開槍。』我們沒有開槍,可是……可是……被他們剝得一絲不掛了!」

這下一貫嚴肅的聶榮臻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快,說說前面的情況。」

王耀南用手抹掉眼淚鼻涕繼續說:「政委,司令員,我們工兵連頭一次打這樣的『敗仗』啊!」


劉伯承說:「沒開槍,就不算敗仗,幾隻褲子不算什麼。彝族同胞生活很艱苦,就算剝了你們幾條褲子,那算是我們紅軍支援他們嘛!」

這樣,王耀南才接著報告:「司令員,政委,我看彝族同胞還不錯,他們見著我們光扯著嗓子喊,卻不開槍。可惜語言不通,不然,講清道理,我看他們會讓我們通過的。」

王耀南的話引起了劉伯承的高度重視。

第二天,紅軍進入彝族區後,劉伯承下令紅軍不準開槍,通過翻譯要求會見對方頭領。隨後,他果真見到了咕基部落的首領小葉丹。

兩人見面後,在場的聶榮臻後來回憶說:

「伯承同志很有辦法,雙方談得很投機。」


結果,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紅軍成功地借得一條通道,並在通過時獲得彝人的糧食和嚮導幫助,主力紅軍全部順利地通過了一般人過不去的彝族區——這一事件也寫入了長徵史冊之中。

而對先遣隊的紅軍官兵來說,他們對這一次奇怪的滑稽仗,也是難以忘懷。幾十年後,先遣隊的楊得志上將與王耀南少將談起此事,忍不住哈哈大笑。楊得志讚嘆說:

「你們工兵連的同志真好啊!讓人繳了械,剝得赤條條,卻堅決不動武,受了大辱,毫無怨言,真是執行黨的政策的典範。」

王耀南說:「當時只要我們有一兩個人動手打鬥、開槍,打死打傷一個半個彝族人,那就不得了,全盤皆輸。要是為此耽誤一天半天,我們整個紅軍的計劃就可能告吹了!」

楊得志笑著說:「那你當時見到劉帥聶帥還哭什麼?」

王耀南不好意思說:「那時候還年輕,覺得太丟人了嘛。」


正是紅軍對彝人的友好,感動了小葉丹和彝族同胞。後來,他們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咕基支隊,也鬧起了革命,並多次打敗國民黨地方軍閥鄧廷秀的部隊。可惜的是,6年之後,1941年,小葉丹中了鄧廷秀的計被鄧殺害。臨死前,他一再叮囑妻兒:一定要把中國工農紅軍咕基支隊的紅旗藏好,將來去找劉伯伯。

9年後,1950年5月,冕寧縣城解放。不久,一群彝民來到解放軍駐軍司令部,帶著小葉丹留下的紅軍旗幟,要找「劉伯伯」。這一段佳話又有了後續。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專訪】工兵「先鋒」羅德強——對越作戰閬中老兵專訪之(一)
    工兵「先鋒」羅德強                      ——對越作戰閬中老兵專訪之(一)        羅德強生於1986年7月份因雲南大越山山體滑坡,下大雨把橋衝斷,他被堵在三轉彎一個禮拜時間,吃沒吃的,喝沒喝的,138斤最後變成119斤。「三轉彎」被稱為百米生死線,這是最危險的地方。聽他介紹,在「三轉彎」地方搶修道路兩周的期間,白天只能蹲在洞裡,全靠晚上搶修道路,施工還不能開燈,帶著壓縮餅乾,吃多了後肚子發脹,很不舒服,而且洞裡面還滲水。
  • 大明後期官軍根本打不了仗,就靠這些名將麾下的私兵了
    在參戰的諸多將領中,幾乎都有自己的家丁,少則幾十,多則上百,而當時的明軍總指揮李如松更是擁有上千家丁。打了沒有多少回合,武士們紛紛被斬於馬下。日軍頓時潰散,立花宗茂被迫率軍逃走。碧蹄館一戰日軍最終傷亡超過八千餘人,遠超明軍此戰的參戰人數,而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武士,例如十時連久、安東常久、安東幸貞等人也成了明軍的刀下冤魂。
  • 相軍原創丨打了營長的屁股(小小說)
    記得那時我剛剛穿上軍裝,童心未泯,對軍營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訓練之餘,我們新戰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成天與幾位戰友玩捉迷藏、蒙眼睛的遊戲,蹦蹦跳跳,打打鬧鬧,好不活潑。這天吃過晚飯,我來到軍體場欲進行單槓訓練。這裡已經圍了不少戰友,都在全神貫注地觀看一名戰友做「雙臂大迴環」的驚險動作,不時傳來陣陣喝彩聲。
  • 劉鄧大軍邯鄲血戰孫連仲,鄧小平二十年後回憶:這一仗打得很困難
    在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的劉伯承氣得直拍桌子:「這仗不打也得打了!」孫連仲的秘書長徐惟烈,在到達北平後給還沒看清形勢的孫連仲一個警告:統帥離開戰場之後,最大的毛病,是功則歸人,過仍須由自己負擔。可孫連仲仍未立即動身,他還是堅持認為,日軍都打跑了,土八路那點破槍破炮根本不足為懼。這也似乎印證了驕兵必敗的道理,邯鄲之戰爆發後,雖然跟晉冀魯豫部隊血戰的是孫連仲部,但是孫連仲在初期並未到達戰場,等到他飛抵戰場的時候,仗都差不多打完了。
  •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單槍會楊勇上將
    美軍飛機、坦克、火炮每日向196師陣地傾瀉炸彈、炮彈幾十噸,陣地被炸成焦土,但最後仍以失敗而告終。  中國有句古話:「此一時,彼一時也」。30多年後,196師不是把溫格將軍當做戰場對手,而是作為友好使者來接待的。溫將軍也想看一看當年戰場對手在和平年代的情景。
  • 在二戰中,日本也曾攻打印度,為何只打了一仗就選擇撤軍?
    截止到1942年年底的時候,基本上整個東南亞,也就只有印度地區,日本只是派遣了一小部分的兵力。甚至正如題目所說,僅僅只是打了一仗,便立刻敗走。其實印度之所以能夠活躍在世界舞臺上,還要拜它的殖民者英國所賜。英國曾經帶領印度兩次踏上中國領土,經過英國幾十年的殖民下,印度也自然而然的把英國當作他們背後最大的後盾。其實不僅僅是印度,英國作為日不落王國,在當時殖民了基本上整個東南亞地區。
  • 解放軍再次明確底線,打什麼仗?如何打?這次必須要清楚了
    這份文件系統地回答了要打什麼仗?如何打仗?等問題。我國未來會把備戰打仗當成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不斷強化解放軍的戰鬥力,讓我國軍隊躋身世界一流。這次外界必須要清楚了,我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的決心從未改變過。如果外部勢力執意挑釁我國底線,那麼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 配屬我師戰鬥的工兵連長劉俊欽烈士
    在戰場上打了這麼多天的仗,平時愛抽菸的幹部戰士還真的被這殘酷的戰場氛圍給打住了。現在碰上有上級領導帶煙下來,特別讓人感到格外的高興。一位加強我平孟戰區的工兵八連的一位連長,抽完了他帶去的香菸後,顯得特別精神,當他坐起來時還與徐新民打了聲招呼說要工作(排雷)去了。話音剛落,沒一會就聽到了十米範圍內的一聲很響的爆炸聲,使地上的泥土彈起飛濺到大榕樹上後與樹上的葉子一起紛紛落下,發出沙沙的響聲。
  • 毛主席的五虎上將,個個能打漂亮仗!
    一、彭德懷:五虎上將之首彭德懷和林彪是毛澤東的兩員虎將,一個敢打硬仗,一個善打巧仗。他們都擅長將戰鬥打到極致的狀態。有這麼一種說話,一場戰爭,如果林彪都說可以打,必勝;如果彭德懷都說不能打,必敗。二、林彪林彪打的仗的總數也許不如彭德懷多,這是因為他擅長打精緻的、有把握的、有效率和效果的名仗。
  • 此人能力很強卻得罪了上司, 被報復十幾年, 連史達林都看不下去了
    1941年9月底,德軍同蘇軍遭遇,自信滿滿的葉廖緬科拍著胸脯向最高領袖史達林同志保證,自己一定會給敵人一些顏色看看。倘若此役打贏,這無疑將極大振奮蘇軍士氣,然而葉廖緬科仗著自己手中4個裝備精良的滿編集團軍向敵軍發起了猛烈攻擊,在傾盡所有後也只不過向前推進了不到10公裡,壓根就沒造成有效殺傷。
  • 還一打就打了20年
    到1883年12月,也就是清光緒年間,法國遠渡重洋,攻擊越南,大清作為越南的宗主國,當然不能見死不救,於是就和法國開打,史稱「中法戰爭」。結果一打就打了16個月,最終清政府以不敗而敗,與法國籤訂了《中法新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越南就這樣被法國統治了55年。
  • 母親得知兒子參軍後犧牲悲痛欲絕,17年後一中將來信:請娘來京!
    在歷經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無數革命先烈前僕後繼,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赫赫功勳,這其中便有一位名叫徐深吉的人。徐深吉,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中,被授予中將軍銜,後擔任中國空軍副司令一職。徐深吉於1910年1月31號,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得益於父母的辛勤勞作,所以家裡的生活還算是比較富裕的。
  • 原「藏字419部隊」政委陰法唐中將親述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真相:這一仗打得「漂亮之極,瀟灑之極」
    這樣我們就有了3個師的兵力,即:419部隊、11師兩個團、55師,另有山南軍分區4個連、炮兵、工兵等部共1.8萬人。我軍與印軍在這個方向的兵力對比為1.5:1。我們採取劉帥提出的「打頭、切尾、斬腰、剖腹」的戰術,實施大縱深迂迴包圍,多路穿插分割,將敵人的長蛇陣切為數段,各個殲滅。魏:3個不同建制的師,另外還配屬了不少炮兵、工兵,請談一下我軍的指揮關係。
  • 朝鮮和韓國打一仗,誰能贏呢?
    朝鮮的海空軍這裡就一筆帶過了,其空軍用的大部分都是米格21及以下的飛機,還經常缺油。 據說恩恩他爹當年曾向中土大國求購殲-10,遭拒絕後悻悻離去,連我方準備的晚會都沒有參加。 所以朝鮮拿得出手的主要是陸軍,正如恩恩他爹所說的——「陸軍第一」。
  • 沒有美國空軍,志願軍可以把美國陸軍打得連媽都不認識
    沒有美國空軍,第九兵團滅了韓軍第3軍團後,還可以繼續往下打。別說範弗裡特用美軍第3師來填補缺口,再來三個第3師,第九兵團照樣可以把他們打掉。但是因為美國空軍的存在,志願軍後勤沒辦法把第九兵團需要的作戰物資運上去,第九兵團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只能撤退。別說進攻了,很多部隊已經斷糧餓肚子了。
  • 英雄「鋼四連」,改革轉型當先鋒
    誕生於1938年秋,先後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參加了大小戰役戰鬥數百場,殲敵數千人。1946年8月,該連被魯中軍區授予「鋼四連」榮譽稱號。 「鋼四連」,自2017年轉型以來,連續三年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基層建設標兵連」,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並記二等功一次。短短三年,他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榮譽?別急,小編馬上為您揭密!
  • 收復兩山後越軍反撲勁頭十足,被各輪戰部隊打得喘不過氣
    兩山作戰的起止日期,從廣義說是從1983年12月5日中央軍委向昆明軍區下達收復兩山的作戰命令開始,至1993年2月10日中央軍委命令成都軍區正式解除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任務,從4月1日起轉為正常守備為結束,歷時9年多時間。
  • 中國最被人低估的元帥:培養出四位高官,創造了我軍歷史上18個第一!
    當時幾乎沒人看好才28歲的他,沒有指揮戰鬥的經驗,還體弱多病,敵人看了都哈哈大笑,從哪找來這麼一個病秧子。可這一回,所有人都低估了他,他迅速整頓隊伍,並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率領這支弱小隊伍避強擊弱,避實擊虛,多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使「羅李會剿」、「鄂豫會剿」、「徐夏會剿」相繼被粉碎。
  • 印度軍事真的只剩滑稽了?別被他們騙了!
    不說第三世界,就連大多數第二世界國家甚至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破落戶都是以買買買為主。印度軍工能力薄弱,武器裝備以進口為主,其實才是世界的常態。通過買買買,一定程度上也能拼湊出一支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只不過持續性和穩定性很成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