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閒生
文章來源於江寧知府
本篇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做一場菜鳥江湖版的兵棋推演。
以下內容純屬想像,諸位看官莫要當真。
假設前提
沒有任何外力介入,單挑。
國力對比
人口:2555萬:5260萬(北:南,2018年數據)
GDP:這個還是不比了。因為朝鮮貨幣的匯率比較難以估算,一般認為韓國的GDP總量是朝鮮的50~100倍。
國民身高:168cm:173.5cm。沒錯,國民身高也是反映國力的一個指標……
軍力對比
這個稍微勢均力敵一點。
1、朝鮮
2018年朝鮮全球軍力排名第18名。
朝鮮人民軍有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戰略軍、特種作戰軍,共128萬軍人,現役人數世界第四。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全國每20個人中就有1名軍人,不分男女老少。
如果以17到54歲的男性群體來計算,有20%的人屬於現役軍人。
跟以色列一樣,朝鮮也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後備軍事動員能力十分驚人。
在十萬平方公裡山高林密的國土上,朝鮮布設了眾多的軍事設施,連成了密集的陣地網絡。
朝鮮據悉儲存有數量全球排名第三的化學武器,約2500噸至5000噸,種類涉及芥子氣、光氣、沙林等多種致命毒氣。
朝鮮的「五大軍種」中有一個單列的特種作戰軍,估計有18萬人的特種作戰部隊。
朝鮮的海空軍這裡就一筆帶過了,其空軍用的大部分都是米格21及以下的飛機,還經常缺油。
據說恩恩他爹當年曾向中土大國求購殲-10,遭拒絕後悻悻離去,連我方準備的晚會都沒有參加。
所以朝鮮拿得出手的主要是陸軍,正如恩恩他爹所說的——「陸軍第一」。
人民軍陸軍下轄有20個集團軍、176個師和旅。
主戰坦克有1000多輛T-54,1000多輛中國59式(改自T-54),還有1000多輛朝鮮自己研製改良的天馬虎坦克。
除此「三件套」之外,朝鮮陸軍還有200多輛「高級貨」——暴風虎坦克,僅配備給朝鮮王牌裝甲師第105師。
該師全稱「朝鮮人民軍陸軍近衛漢城柳京守第105裝甲師」,組建於1948年10月,參加過韓戰,是人民軍第一主力。
另外,朝鮮還有著名的、令敵人膽寒的「大浦洞系列」飛彈,以及數量不明的幾枚小型核彈(估計在萬噸TNT這個量級,和長崎原子彈「胖子」差不多)。
2、韓國
2018年,韓國全球軍力排名第7名。
韓軍至今都沒有獲得獨立的戰時軍事指揮權。
根據韓美雙方的約定,韓國將於2025年左右收回戰時指揮權,所以此處我們暫且假設雙方交戰的時間在韓軍獲得獨立指揮權之後。
由於北方的窮兄弟一直「磨刀霍霍」,所以韓國常年保持著龐大的軍事開支和現役軍人隊伍。
據韓國《2018年國防白皮書》,韓國常備軍有60萬,預備役部隊310萬。
韓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仍在實行義務兵役制的發達國家之一。
《韓國憲法》規定:「韓國所有公民都有義務服兵役」,所有身體素質符合條件的男性需要在18至28歲之間進入軍隊服役約兩年。
陸軍方面,韓國擁有49.5萬人的龐大隊伍,編為2個野戰軍、1個作戰司令部、12個軍、3個機械化步兵師、19個步兵師、2個獨立步兵旅、3個反滲透旅和7個特種作戰旅。
韓國陸軍裝備有2000餘輛坦克,1700門自行火炮和680架各式直升機——完全按照應對北方裝甲集群的威脅而定製。
韓國海軍現役軍人有6.9萬人(包含海軍陸戰隊2.8萬人),擁有「宙斯盾」飛彈驅逐艦、兩棲攻擊艦、AIP潛艇等大量先進裝備。
韓國空軍部署有各種飛機1360架,包括先進的F-15、F-16戰鬥機和4架預警機,且已列裝小批量F-35隱形戰鬥機。
一言以蔽之,韓軍在海空軍方面對朝鮮是「降維打擊」。
兵棋推演
第一輪:南軍先發制人
時代變了。
在冷兵器時代和火器時代初期,即使兩支軍隊的武器裝備有差距,但憑藉人數、指揮,還是能夠拼一下的。
現代科技戰爭則不同,對戰雙方比拼的是「體系」——能拓一尺,即可全勝。
因為「體系」對武器裝備的放大作用是驚人的
雖然朝鮮看起來也有不少能飛的飛機、能戰的坦克,但在現代作戰體系的「放大作用」下,原本只和韓軍差一代的武器裝備,會被直接拉大到差數代。
不過好在朝鮮山地縱橫、叢林茂密,可以憑藉地利稍微抵消那麼一點。
可以想像,在雙方交手初期,南軍一定會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把海空軍和電子戰等高科技戰爭手段發揮到極致。
大批朝鮮的飛機被摧毀在跑道上,僅有的幾艘海軍小船被炸毀在港口裡,平壤基礎設施遭精確打擊,核設施遭遇破壞……
這些都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
此時恩恩唯一能做的就是藏在地下掩體裡不要出來,同時緊緊把控好內部領導集體的團結問題。
一旦在戰爭初期遭遇「斬首行動」或發生「內部矛盾」(起義、自立、清君側……),後面就不用打了,直接舉白旗就行。
這是南軍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戰爭初期朝鮮一定要把自己的精銳力量和戰爭潛力「藏好」,採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幹擾消耗南軍——18萬特種部隊此時就派上用場了。
暴雨不終朝。
巡航飛彈、精確制導炸彈這些都是極其耗錢的玩意兒,韓國大部分也都是進口的,數量有限。
朝鮮在戰爭初期就是要耗對手的血,拖字訣。
第二輪:北軍以拙破巧
「戰鬥力」有兩個概念:
1、攻擊能力
2、抗打擊能力
通常大家會比較關注「攻擊能力」,而忽視「抗打擊能力」。
毫無疑問,越是落後的國家抗戰爭打擊能力越強。
你沒聽錯。
只要朝鮮扛過韓軍的第一輪精確打擊,在「持久戰」裡,形勢極有可能發生逆轉。
對北方人民來說,發電廠炸掉、自來水廠炸掉、公路橋梁炸掉,都不是什麼大事。
不就是不用電嘛,反正朝鮮除了平壤其他地方本來就沒什麼電、人們家裡的電器也不多。
不就是把路和橋炸掉嘛,反正朝鮮人民也沒有車,日子該怎麼過怎麼過。
但韓國不一樣。
我們想像一下,朝鮮一輪飛彈、炮擊或特種部隊破壞,導致首爾地區的供電系統、自來水系統癱瘓,再炸掉幾座立交橋……
這將是怎樣的畫面。
斷電、斷水、交通堵塞,首爾人民會直接崩潰掉。
幾十層的高樓,爬樓梯嗎?
冰箱裡的食品,全部腐臭。
城市裡去哪打井喝水?
與慣看黑夜白天的朝鮮人民相比,韓國人民早就適應了現代科技社會,更像是溫室裡的花朵,對戰爭的殘酷完全缺乏心理準備。
穿鞋的怕光腳的。
一旦疏導不好,整個社會極易陷入混亂——富人攜帶大量資本乘機逃往美日甚至中國,中產駕車往釜山或者濟州島跑路。
這些都是可以想像的畫面。
另一方面,維持戰爭的成本對於韓國來說是極其高昂的——因為「養兵」費用的背後是「社會平均工資」、人均GDP。
韓朝雙方是30:1.
傷亡一名韓國軍人需要撫恤多少錢呢?
全國工廠企業停產一個月損失何止千億?
媒體再四處搜羅報導一些戰爭的慘狀,反對黨再給政府施加壓力……
再富裕的國家,也經不住泥沼戰的開銷。
更何況韓國的精華基本都集中在首爾仁川一帶的「首都圈」,離邊境只有幾十公裡。
別說朝鮮的炮彈真扔到首爾,就是聽幾個響,股市都可能崩盤。
太難了。
最後一點,韓國人對於朝鮮是「無欲無求」的;即便是攻入平壤,除了兩座大銅像還能搬走啥?
但百萬朝鮮人民軍和他們背後的千萬男女老少對於韓國則是心馳神往已久。
江南佳麗地,首爾帝王州,破城搶三天。
一旦邊境大開,朝鮮軍民必將如猛虎下山一般,勢不可擋。
第三輪:鹿死誰手?
一旦「三板斧」沒能把北方兄弟打趴下,壓力就會迅速來到了南方一邊。
此時擺在韓國面前的道路有兩條:
1、及時止損
2、死拼到底
我們先說第一條路。
北宋和遼的國力是差不多的,宋初和遼國打的那幾場大戰,也都是互有勝負、各擅勝場。
那麼為什麼宋朝還要給遼供歲幣呢?
給遼點也就罷了,連西夏也給?
因為在北宋的國家財政體系中,給遼和西夏兩國的歲幣只佔其財政收入的1%左右(一說5%~10%)。
問題不大。
而如果與遼和西夏開戰,逞一時之快,那帶來的軍費將是天文數字,怎麼填都填不滿的。
北宋的君臣們一想,唉,算了,小不忍則亂大謀,花錢消災吧。
這往往是現代富裕政權面臨光腳強盜時不得不算的「經濟帳」。
最後我們來分析「死拼到底」這條路。
歷史上有很多國家是越打越強、愈戰愈勇的。
當首爾真的成了一片火海,韓國人民哀鴻遍地,一貧如洗,他們自然會拿起武器向侵略者復仇。
此時的南方軍民不會再因斷電、斷水、交通堵塞而發愁——他們也成了光腳的。
之前之所以會畏手畏腳,無非是投鼠忌器。
一忍再忍、在戰場上不想拼命,是因為回家後有幸福美好的生活等著。
當一切都失去的時候,真殺紅了眼要決生死,國力強弱是明擺著的。
就算是拼刺刀,人口也是2:1,身高也是1m7:1m6。
北軍是無論如何都贏不了的。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好文推薦,點擊圖片閱讀
關注今日解局
就可以看到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