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在甲午戰爭慘敗後,對韓國就失去了控制能力,日本趁機大舉向韓國滲透。
侵略成性的日本,不滿足於像滿清那樣只把韓國當藩屬國,在1910年直接脅迫韓國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韓國。
經過多年的奴化教育,日本培養出了一批親日的韓國人,並在日軍中組建了韓國人組成的部隊。
不少韓國部隊隨著日軍一起參加了侵華戰爭,論戰鬥意志,這些韓國人雖然大多親日,但並不會像日本鬼子那樣誓死效忠天皇,動輒「玉碎」。
論武器裝備,韓國人是日本的「二等公民」,日軍連鋼盔都不捨得配給他們,自然沒啥像樣的重武器,所以這些韓國部隊戰鬥力平平,在戰場上沒啥特別的表現。
可是不少韓國人對待中國老百姓卻比日本鬼子更兇惡,大概這些韓國人自覺是奴才,雖然要聽命於日本主子,卻可以欺負他們所認為的中國這個更低級的奴才,所以把在日本人那裡受的氣,加倍撒到中國人頭上。
中國百姓稱呼這些不戴鋼盔的韓國人為「二鬼子」,對付「二鬼子」沒啥好說的,跟日軍一個待遇,打起來絕不手軟。
1944年,日本已經日薄西山,兵員素質出現了明顯下降,很多十五六歲的少年都被拉進了部隊。
為彌補缺口,日本還加大了在韓國、臺灣的徵兵力度,正在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系讀書的韓國人金鐘五,這一年也被徵召入伍,時年23歲。
韓國上將金鐘五
金鐘五經過短暫訓練後,就被派去太平洋戰場。
他表現不錯,一年後晉升為少尉,當了排長。沒多久,日本投降了,美國在地圖上畫一條線,就把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各自成立了政權。
金鐘五回到韓國,韓國正值組建軍隊之時,立即把他招入部隊。
憑著有實戰經驗和日本留學的履歷,加上韓軍迅速擴充,金鐘五晉升很快,1948年升任團長,任第一聯隊聯隊長。
此時韓軍的軍官主要由前日軍、原偽滿洲國軍和韓國警察部隊的人員組成,在日軍、偽滿洲國軍中,韓國人都是「二等公民」,一般只擔任中下級軍官,而日佔時期的韓國警察主要是鎮壓百姓的,最多跟抗日遊擊隊打打仗。
所以韓軍拿著美國援助的一些武器,雖然看上去似模似樣,但是戰鬥素質跟野戰部隊還差得遠,負責指導他們的美軍顧問,都常吐槽:連跟遊擊隊打仗都佔不了上風。
雖然大部分韓軍部隊打遊擊隊都很費勁,可韓軍也不全部是菜鳥,金鐘五所帶的第一聯隊戰鬥力就不錯,該聯隊1949年5月主動出擊,越過三八線偷襲了朝鮮人民軍,殺傷了一百餘人,繳獲了一百多支槍,打了個小勝仗。
1950年6月9日,金鐘五升任韓軍第六師師長,這個韓六師可是個爛攤子,一年前剛有兩個營成建制的叛逃到朝鮮,幾個月前又剛抓到幾個想反叛的中高級將領。
金鐘五帶兵能力頗強,上任後立即對部隊進行了整訓,官兵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韓六師駐守在春川,處在朝韓邊界上,是兩軍對壘的一線陣地。朝鮮人民軍此時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南徵,要一舉統一朝鮮半島,為實現突然性,人民軍的戰備是內緊外松,表面上反而減少了與韓軍在邊界上的摩擦。
韓國春川
其他韓軍見局勢緩和,都放鬆了警惕,唯獨金鐘五在這平靜的氣氛中嗅出了暗含的巨大危機,不但沒有鬆懈,反而加強了戰備,事後證明,金鐘五軍事嗅覺靈敏,他對戰局的判斷是相當準確的。
金鐘五首先取消了官兵的休假,全力以赴搶修防禦工事,在四五百米高的峭壁上修築了碉堡為核心的野戰陣地;同時精心挑選了炮兵陣地,炮兵對各個可能的進攻地段都進行了炮擊測試,在已方陣地上標好了射擊參數。
到6月中下旬,金鐘五命令韓六師各部將彈藥配發至士兵手中,部隊進入防禦陣地,嚴陣以待。
6月25日早上5點,朝鮮人民軍突然發起全面進攻,人民軍第二師團負責進攻春川,人民軍將士很多都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還有些經歷過蘇聯的衛國戰爭,戰鬥意志、素質、經驗都比韓軍強得多。
可是當人民軍向春川猛攻時,韓國的炮火準確的落到了他們頭上,加上峭壁上各個碉堡組成的交叉火力,人民軍戰士紛紛中彈倒地,傷亡慘重。
人民軍第二師團打頭陣的四團、六團接連組織多次進攻,都被韓六師打退,付出巨大傷亡,卻沒攻下幾處陣地。
焦急之下,把預備隊十七團也早早派了上陣,可是攻勢依然沒什麼起色。
到了傍晚,金鐘五的預備隊19團也趕到春川,而人民軍第二師團打了大半天,傷亡不斷增加,攻勢越來越疲軟。
兵力充裕的金鐘五趁機組織反撲,把白天丟的陣地幾乎都奪了回來,相當于堅守一天,寸土未失,還大量殺傷了敵人。
與春川的戰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各地的韓軍因戰備不足,被突然進攻的人民軍砍菜切瓜般殺得人仰馬翻,包括韓軍首都師、第一師團這些精銳部隊,都一路潰逃。
眼見兄弟部隊勢如破竹,捷報頻傳,人民軍第二師團更是著急,6月26日繼續向春川發起猛攻。
可此時金鐘五手上的兵力比昨天更多,人民軍自然難有進展。無奈之下,朝軍司令部只好把已經攻到春川後方的人民軍第七師團回調,與第二師團夾攻春川。
6月27日早上,人民軍第七師團來到春川,與第二師團聯手進攻韓六師。
此時久攻不克的第二師團更是急躁,把火炮都直接拉到前線,對韓軍設置角度刁鑽的碉堡進行近距離炮擊。
金鐘五雖然得知周邊的友軍已紛紛潰退,但依然冷靜應戰,並且抓住敵軍的破綻,指揮炮兵實施有力反擊,打掉了不少人民軍暴露在前線的火炮。
三天戰鬥下來,人民軍第二師團兵員傷亡高達40%,火炮毀壞25門,損失相當慘重。
金鐘五在朝軍兩個師團的猛攻下,又堅持了一個白天,到了27日晚,韓軍司令部看漢城都丟了,認為堅守春川已沒有意義,於是命令韓六師撤退。
金鐘五趁著夜色,領著部隊帶上重武器和傷員,有序地撤離了陣地,退往後方,相比其他跑得轍亂旗靡、丟盔棄甲的韓軍部隊,韓六師還真是開戰初期韓軍少有的亮點。
韓國在春川紀念春川戰役
金鐘五在春川,用一個二流的韓六師,拖住了人民軍兩個師團三天,並且大量殺傷了敵人,最後全身而退,表現相當優異。
當然,這也跟人民軍出了昏招有關,讓第七師團回過頭來夾攻春川並無必要,當時要是命令第七師團繼續向南猛攻,面對潰敗中的韓軍其他部隊,顯然能夠取得更大戰果,也可以令韓軍一直無法穩住陣腳重整部隊,這對全局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等到其他韓軍都跑遠了,韓六師在春川就成了孤軍,這時候不管是圍是攻,都要好辦得多。
可見,人民軍過於看重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令金鐘五堅守春川發揮了更大的戰略作用。
對韓六師的這場勝仗,韓國高度評價,盛讚該師是「春川的磐石」,「顯赫的六師」。
沒多久,美國參戰,金鐘五指揮韓六師,與美軍一起防守洛東江。
美軍仁川登陸後,戰局逆轉,美韓軍轉守為攻,韓六師進展甚快,成了先頭部隊,10月24日,攻佔了離鴨綠江僅80公裡的溫井。
這時,金鐘五因病住院,韓六師暫由副師長張都映指揮。
結果10月25日晚,志願軍四十軍在溫井附近的雙水洞伏擊了韓六師第二聯隊,乾淨利落的消滅了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中隊,志願軍將該場戰鬥作為出國第一戰,10月25日成了抗美援朝出兵紀念日。
說起來,志願軍算是拿韓六師開刀祭了軍旗,以一個「開門紅」,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志願軍入朝作戰
10月26日,韓六師第七聯隊衝到了鴨綠江邊,成了聯軍第一支抵達鴨綠江的部隊,可他們剛開始慶祝,就收到友軍紛紛遭襲的消息,於是開始撤退,結果被志願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10月29日,40軍在龜頭洞重創了韓六師第十聯隊。短短五天時間,韓六師三個聯隊均吃了大敗仗,金鐘五因病躲過一劫,讓副師長張都映背了黑鍋。
10月31日,金鐘五病癒,此時韓六師已喪失了戰鬥力,被調去休整了,韓軍遂安排金鐘五任韓九師師長。
沒多久,第二次戰役爆發,此戰志願軍主要打擊美軍,所以韓九師損失不大;隨後金鐘五任韓國第一軍團參謀長,參加了第三次戰役,此戰韓軍一潰千裡,不過因為跑得快,被消滅的倒沒多少;在第四次戰役時,金鐘五來到了韓三師,這時志願軍經過連續作戰,已是強弩之末,美聯軍趁機發起反擊,韓三師跟著美軍進攻,金鐘五表現中規中矩,收復了一些失地。
志願軍參戰以來,實力較弱的韓軍一直是重點打擊對象,屢屢成為撕開敵軍防線的突破口,多支韓軍部隊都被重創,金鐘五都幸運得躲過去了,運氣還真是不賴,只是躲得過初一,十五終究會來,第五次戰役中,厄運終於降臨到金鐘五頭上。
1951年5月,韓三師會同韓五師、韓七師、韓九師四個韓軍師,組成韓三軍團,一同防守東線。
志願軍抓住戰機,安排三兵團和九兵團隱蔽東進,於16日突然向東線韓軍發起猛攻。
善於穿插的志願軍,派20軍60師一口氣突進25公裡,在17日下午切斷了韓三師的退路。金鐘五趕緊聯繫友軍,不料其他幾個韓軍師都說遭到了志願軍的猛烈進攻。
17日晚,正面的志願軍九兵團發起大規模攻勢,韓七師、韓九師招架不住,開始潰敗,在志願軍的勇猛追擊下,撤退的韓軍很快變成了無序的潰逃。
金鐘五知道大事不好,可是要是晚上撤退,只怕要步韓七師和韓九師落荒而逃的後塵,所以他命令韓三師就地堅守,勉強頂住了志願軍當晚的攻勢。
18日天一亮,金鐘五趕緊呼叫美軍空中支援,然後組織部隊撤退。
朝鮮戰場
而此時周邊的韓軍都已潰散,志願軍得以集中力量圍殲韓三師,面對四面八方攻來的志願軍,金鐘五很快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韓三師跟其他幾個韓軍師一樣潰不成軍。
這是第五次戰役中的精彩一仗,韓三軍團遭到重創,損失了全部的重武器,讓聯軍司令李奇微心疼不已,氣衝衝的撤掉了韓三軍團的番號。
金鐘五雖然逃了回來,但也被追究戰敗責任,撤了職,調去韓軍人事局當局長。
雖然被志願軍打得兵敗撤職,但作為韓軍中難得的將才,金鐘五很快被重新啟用,在1952年5月,任韓九師師長,負責防守白馬山,從此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這時候抗美援朝進入了陣地戰階段,雙方大仗不打,小仗不斷。
金鐘五按部就班的在白馬山構築起防禦工事,見與其對陣的志願軍沒啥動靜,他在9月底還組織了一次全師運動會,讓官兵們活動一下筋骨。
10月2日,金鐘五接到下屬報告,有個志願軍跑到己方陣地來投降了。
戰場上寧死不屈的志願軍見得多,主動投降的還真不多見,金鐘五對此挺重視,令部下對其審問。
這個志願軍就是谷中蛟,三十八軍的文化教員,之前沒真正上過一線,此次被編入了攻打白馬山的突擊隊,因貪生怕死,就找機會叛變了。
谷中蛟的背叛非常徹底,將其所知的事無巨細都告訴了審問人員,這當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當然就是志願軍三十八軍近日將發起大規模進攻。
谷中蛟只是個文化教員,並不清楚具體進攻時間。
看到審問報告後,金鐘五大吃一驚,對面的志願軍三十八軍陣地最近風平浪靜,沒想到正在進行這麼大規模的進攻準備,這三十八軍可是志願軍的王牌部隊,因在第二次戰役中立下大功,榮獲「萬歲軍」的美譽,這支虎狼之師要是全力攻來,那可就麻煩大了。
於是他趕緊上報了聯軍司令部,同時立即取消了師裡的運動會,全師進入臨戰狀態,夜以繼日搶修加建防禦工事。
美軍對此情報也很重視,出動空軍對志願軍陣地進行幹擾空襲,並且把美三師前調,隨時增援白馬山。
10月6日晚,三十八軍果然向白馬山發起了進攻,此時的志願軍火力已比戰爭初期大為加強,近200門火炮把韓軍陣地打成一片火海,大量鐵絲網、地雷都被火炮清除,可韓軍都躲在堅固的碉堡和坑道裡,僅負傷3人,有生力量的損失微不足道。
隨著火炮延伸,三十八軍突擊隊發起了衝鋒,此時韓軍紛紛鑽出工事,用各種槍械開始反擊,並且呼叫後方炮兵進行支援。
冒著敵人強大的火力,三十八軍突擊隊奮勇前進,很快與韓九師前沿陣地的部隊短兵相接,雙方在戰壕中混戰,兩軍都是寸土必爭。
抗美援朝運動戰結束後,美軍見戰事稍緩,就開始對韓軍進行了系統訓練,加上陣地戰中不斷的實戰鍛鍊,此時韓軍軍官和士兵的軍事素質均大為提高。
在與志願軍三十八軍真槍實彈的較量中,韓九師攻防都頗見章法:防守時能充分發揮已方火力優勢,對志願軍造成大量殺傷;陣地被志願軍攻克後,又能迅速組織反攻,趁志願軍立足未穩把陣地奪回來。
加上韓軍知道志願軍要進攻,一直嚴陣以待,使得志願軍的進攻毫無突然性,相當於佔了先機,所以三十八軍突擊隊一上陣就陷入了苦戰。
主力就是主力,儘管韓九師頑強抵抗,三十八軍突擊隊在6日晚還是攻下了不少陣地。金鐘五可不吃素,7日一大早就組織部隊反撲,美國空軍也大舉出擊,對志願軍從前線一直炸到後方炮兵陣地、補給線。
三十八軍突擊隊在昨晚的進攻中傷亡甚大,此時面對韓軍的猛烈反攻,多處陣地都相繼失守。
傷亡慘重的三十八軍
三十八軍只好冒著敵軍的空襲,投入生力軍,雙方在幾個主要高地浴血廝殺,反覆爭奪。
雖然金鐘五全力抵禦,三十八軍還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拱。
戰至10月9日下午,眼見敵人陣地已經搖搖欲墜,三十八軍派出了齊裝滿員的主力團335團,準備給韓九師致命一擊。
可這幾天的猛烈炮戰,轟掉了很多山上的植被,正在集結的335團被敵軍的炮兵觀察所發現,敵軍迅速發起了覆蓋射擊。
一時間大口徑重炮紛紛落下,335團損失慘重,只好推後進攻時間。
金鐘五抓住機會,把損失慘重的韓九師28團、30團撤下,讓比較完整的29團頂上,收復了不少陣地,穩住了陣腳。
金鐘五剛喘口氣,志願軍報復性的炮擊就來了,這次三十八軍動了血本,用上了大量的喀秋莎火箭炮,炮擊範圍幾乎覆蓋整個白馬山。
喀秋莎火箭炮
韓29團大部分官兵都沒料到志願軍這一手,沒有及時做好防炮隱蔽,而且白馬山陣地經過連日激戰,防禦工事也多有損毀,所以此次火炮突襲效果奇佳,一口氣幹掉了韓29團近半個團。
三十八軍趁勢發起進攻,打退了韓29團的殘兵敗將。
而金鐘五並沒有太擔心,他已在白馬山後方設置了收容所,把陣地上潰散下來的士兵重新編組起來,並且聯軍司令部從二線運來了大量新兵,這樣金鐘五就像遊戲中不斷撿到補血寶物的玩家,雖然身上不斷挨刀中槍,可血條始終能補滿。
所以韓29團剛退下來,補滿了兵的韓28團、30團就氣勢洶洶地殺了回來。
反觀三十八軍,對此戰的困難程度顯然估計不足,參戰的幾個團很快就打殘了,旁邊的友軍需要防守各自負責的區域,不能隨便調動,從後方調兵又遠水解不了近渴。
無奈之下,只好抽調軍裡的勤雜人員、文書等非戰鬥人員編入前線部隊,難免影響戰鬥力。
戰至10 月 11 日,三十八軍依然在進攻,一點一點蠶食白馬山的陣地,可韓九師的反撲力度始終不弱。
志願軍三兵團見三十八軍壓力太大,就令同屬該兵團、駐紮在附近的十五軍向白馬上旁邊的391 高地發起攻擊,以分散韓軍。
志願軍十五軍執行命令毫不含糊,11 日夜派出500 多人潛伏到391 高地前不足一百米處,12日傍晚突然出擊,一舉殲滅韓九師一個連170餘人。
白馬山戰役
金鐘五也還真有兩把刷子,他統攬戰局,判斷志願軍的主攻方向依然是白馬山,丟掉391高地並不會對白馬山戰鬥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只派出少量部隊向391高地進行反擊,牽制住十五軍不再擴大突破口即可,韓九師的主力仍然全力反撲白馬山。
10月14日,三十八軍憑著頑強的毅力,已經攻下白馬山大部分陣地,可是各團都傷亡慘重,而韓九師仍在不斷地反攻。
更嚴峻的是,美軍第三步兵師還在一旁虎視眈眈,要是聯軍覺得時機成熟,指揮美三師和韓九師一同對白馬山發起反攻,那只怕三十八軍的防線有崩盤之虞,到時候就人地皆失了。
對此,三十八軍痛下決心,及時止損,撤出了白馬山,算是投子認負了。
此戰三十八軍統計自身傷亡5372人,損失很大;韓九師統計自身傷亡3422人。
韓軍不但守住了陣地,傷亡還比志願軍少,縱觀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這是中韓軍師級部隊對抗中,韓軍表現最好的一仗。
金鐘五面對志願軍的精銳之師,能有此戰績,實屬不易。
當然這其中有叛徒谷中蛟這個敗類「神助攻」的功勞,不然也不至於讓三十八軍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但如果縱觀在朝鮮戰場中,韓國所有軍隊的表現,平心而論,金鐘五在白馬山戰鬥中的臨場指揮水平,以及此前的練兵能力,都是挺優秀的,至今被韓國人譽為韓國師級指揮員中,最有軍事指揮才能,又最擅長打陣地防禦戰的將領。
美軍對此戰也很滿意,給韓九師一下子頒發了三枚傑出服役十字勳章,這是美國陸軍第二高等級的勳章,含金量不低。
獲勳章分別是金鐘五、28團鄭洛九少尉和29團金萬洙兵長。
因為這次勝利,韓九師榮獲「白馬部隊」的稱號,由一支普通部隊一躍成為韓軍主力師。
志願軍雖然被韓九師使了絆子,三十八軍在白馬山馬前失蹄,但是很快兄弟部隊就還了兩刀,讓金鐘五再次慘敗:
一刀在391高地,志願軍十五軍佔領山頭後,趁韓軍沒有全力反撲,迅速鞏固了陣地,韓九師打完白馬山戰鬥後,開始加大反攻力度,十五軍將士據堅而守,打退了多次反撲,韓九師付出傷亡2700餘人的代價後,依然無法收復391高地,無奈放棄。
另一刀在上甘嶺,上甘嶺戰役打到後期,韓軍兵力不足,就抽調韓九師增援,正趕上志願軍十二軍的大反攻,韓九師被志願軍鋪天蓋地的猛烈火炮轟得灰頭土臉,有兩個團在12月3日的537.7高地戰鬥中,僅一天就被打垮,因傷亡太大直接退出了戰鬥。
十二軍和十五軍這兩支兄弟部隊真是給力,白馬山上硝煙剛散,就替老大哥三十八軍出了一口惡氣。
停戰後,金鐘五繼續在韓軍中任職,仕途還挺順利,1960年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62年晉升上將。
因為韓軍的最高指揮權一直在美軍手上,所以金鐘五當時是韓國武官中職務最高的。
1964年,樸正熙任韓國總統,他曾在韓九師當參謀長,跟金鐘五搭檔過,一同參加了白馬山戰鬥。
可是兩人身居高位後,反而不太合得來,樸正熙當總統後不久就把金鐘五調去了預備役。
2年後,1966年,金鐘五鬱鬱而終,時年45歲。
金鐘五的軍事生涯中,最高光的時刻當屬春川戰鬥和白馬山戰鬥,兩次戰鬥都是帶著二流部隊力克強敵,錘鍊出兩個榮譽之師。
其中「春川的磐石」韓六師隨後吃了不少敗仗,就回歸平庸了;而「白馬部隊」韓九師後來作為主力部隊參加了越南戰爭,表現不錯,為掙得美國援助出了不少力氣,至今仍是韓軍的精銳部隊。
春川戰鬥和白馬山戰鬥雖然贏得挺漂亮,但按參戰人數、作戰時間算,都只是「戰鬥」級別,規模離「戰役」還有一定差距。
這種層面的勝仗放在志願軍、美軍乃至朝鮮人民軍那裡,都算不上什麼特別突出的戰績,但這依然無礙金鐘五成為韓軍名將,以及韓軍最能打的將領之一。
畢竟,韓戰中大小仗成百上千,韓軍能拿得出手的勝仗,真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