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看完竟沒記不住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還真是符合《無名戰士》這個片名,太不容易了。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拍這場殘酷戰爭時有意為之,總之一句,電影裡人物形象都是鮮活的,看完很久,你仍能記得每個人的樣子,但人名卻真是記不得。
蘇聯在有名的冬季戰爭(1939-1940)中侵佔了芬蘭卡累利阿地區,在隨後繼續戰爭(1941-1944)中,芬蘭在德國納粹支持下收復了卡累利阿地區。《無名戰士》講述的便是在繼續戰爭中,芬蘭的一排士兵在殘酷戰鬥中的英勇表現。
蘇芬兩國實力懸殊,但芬蘭人在面對強敵時一點不輸對手,相反屢次打的蘇聯軍隊節節敗退,直到完全收復失地。但畢竟實力懸殊,等1944年蘇軍全面反攻時,芬蘭軍隊再也無法抵抗,剛收回的失地又被蘇軍奪回去。
電影拍的很真實,把戰爭的殘酷和戰爭中的人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影片開始,獨白便說:「在北極圈的幾周激烈的戰鬥中,許多關於蘇聯的錯誤觀念已經解除了,只有芬蘭是傑出的,是令人尊敬的,在危險的世界裡,芬蘭展示了自由的男人能做什麼。」
這時電影畫面是北歐地圖,一邊是德國佔領區,一邊是蘇聯侵佔區,芬蘭被夾在這兩大魔鬼陣營中間,就像座自由的沒被攻陷的孤島。
電影主要反映的這支小隊伍被派往卡累利阿北部參加戰鬥。在夜裡,遠處已傳來陣陣槍聲。
戰鬥正式打響前,小隊伍的官長給弟兄們訓話:「你們只需要記住,要保持冷靜。瞄準敵人的腰部,那是最佳射擊位置。瞄準腰部就行了,記住,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人,子彈可以殺死他們。」
長官教導士兵打仗作戰,保留了尊嚴,體現了高貴,沒有忘記人性慈悲!腰部不至於一槍斃命,因為敵人也是人!僅此一點,這電影立意立刻拔高許多。
守護疆土,收復失地,不得不戰,但在戰爭中,要守住人性底線,不濫殺無辜!
在這支隊伍中,有個老兵,他剛打完冬季戰爭,現在又投入繼續戰爭。他不屬於哪支隊伍,他是志願參加戰爭!
這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說的很清楚,他來打仗就是打仗,只為守護家園,不讓家園被敵人侵佔。他不想升遷,不圖留下功名,他很會打仗,也只在乎打仗。他教給年輕士兵在戰壕裡一定不要露頭,露出半個頭也不行。
新兵沒經驗,站崗放哨時,稍不留神,被蘇軍狙擊手一槍爆頭!老兵難過許久!他對戰友,尤其是新兵,關心尤加。指導他們如何戰鬥,告訴他們如何躲避子彈。
但對將官,從不屑一顧。有次指揮官給他分配任務,讓他帶士兵把指揮部裡的路用鵝卵石鋪修一下。他直接抗命,便被召到指揮部,長官告訴他違抗軍令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老兵說,他永遠不會像別人那樣在長官面前低頭哈腰,他就是來打仗的,為保護家園。他說,不像你們,我有家人,我老婆懷著身孕正在田裡收割麥子,你卻讓我為你們排場用石子鋪只是你們要走的路?我不像你們,你們少惹我!幾位長官沒見過這樣的士兵,但拿老兵沒辦法,因為他說得不是沒道理。
正巧,老兵剛抓住一個蘇軍上尉,按規矩老兵會有十五天假期的獎勵,長官正好不願看見他,遂準他回家度假。
芬蘭軍隊雖有德軍提供的先進武器,但畢竟人少,芬蘭士兵之所以奮勇作戰就是不願意德國軍隊借幫忙之名進入芬蘭,芬蘭保持中立,不投降納粹,抵抗蘇共。所以,二戰期間,芬蘭是歐洲唯一一個沒有被全面侵佔,始終保持著自己主權的國家。1944年蘇聯反攻成功,不得已,蘇芬籤定了雙方停戰協議!
芬蘭不大,領土面積只有33.8萬平方公裡。但正是北歐人的冷靜理性,即使是在戰爭中間,才讓蘇聯軍隊無計可施,蘇芬冬季戰爭中,芬蘭以少勝多的戰鬥,至今被譽為不可多得的經典戰役!
在《無名戰士》裡,你能看到殘酷戰爭,真實人性,勇敢戰士及他們鮮活的性格,他們有自己的名字。但不像別的電影那樣,至少能記住主要角色的名字。但是《無名戰士》,我卻只記得戰士們的容貌和性格,論到名字,全是無名,只是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