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國防部長: 大馬正式告別「總統式首相」時代!

2021-12-23 馬中透視

民主行動黨全國政治教育主任劉鎮東形容,大馬的「總統式首相」時代已經終結,首相再也不能試圖凌駕整個政治體系。

劉鎮東指出,上世紀90年代,在野黨領袖常開玩笑說:「在英國,首相每5年輪替,英女王是終身職;在馬來西亞,每5年輪替的是國家元首,敦馬哈迪(時任首相)才是終身職。」

他昨日在面子書發表一篇他撰寫並刊載於《南華早報》的中譯版文章時指出,剛宣誓成為大馬第9任首相的拿督斯裡依斯邁沙比裡是2018年大選以來,三年內第三位宣誓的首相,他希望後者能明智地集中精力處理更為迫切的職務,而不是分心在派發肖象給大家掛在政府辦公室、飯店乃至咖啡店這類瑣碎事上,畢竟首相任期不一定會長。

他在文中提到,依斯邁沙比裡只有220位國會議員中的114位議員的支持,將面對與前首相丹斯裡慕尤丁類似的內憂。

為此,他建議,依斯邁沙比裡應該接受國家元首在8月18日所發表的聲明中所倡議的精神,即大馬不應再有「贏者全拿」的政治文化,必須在執政聯盟內部及與在野黨之間尋求政治妥協。

他認為,隨著馬來西亞「總統式首相」時代的結束,執政黨必須與所有政治組織,即在野黨、王室和各州政府一起構建出新的權力關係。

劉鎮東認為,一馬公司(1MDB)的世紀醜聞之所以會發生,正是因為所有權力都集中在兼任財政部長的首相手中,破壞了本應相互制衡的機制。

他說,政府在1970年代開始擺脫「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模式並扮演起更為主動推動經濟發展的角色,首相署經濟規劃組織(EPU)的權力因此隨之膨脹,這種自由授予項目合約的裁量權,增強了首相對抗政府內外政治對手的實力。

首相還可以利用眾多官聯公司和法定機構,通過合約或政治委任鞏固勢力。

「首相也擁有指揮警隊、稅務局、反貪會和其他機構來進行選擇性調查、拘留和騷擾政治對手的權力,進一步增強『總統式首相』的大權。1988年的司法危機除了見證最高法院主席與大法官被革職,進一步削弱司法獨立。」

他在文中認為,1983年和1993年的兩次憲法危機也削弱了皇室的影響力和其對首相的制衡,而國會淪為行政部門的橡皮章、媒體被噤聲、選舉程式與過程更被操縱。

他指出,希盟執政時將首相署內的經濟規劃組織改為經濟事務部,削弱首相的權力。首相不再身兼財政部長,甚至也不再兼任其他部長職,並將權力分配予不同執政成員黨,也努力推動司法公正、國會改革以及委任專業人士出任政府關聯公司職務。

「但是,馬哈迪與安華這兩位資深領袖,儘管大選前同意聯手對抗(時任首相拿督斯裡)納吉和國陣,彼此之間卻沒有足夠的信任。」

他說,安華的支持者希望看到馬哈迪的統治結束,而馬哈迪的支持者則擔心安華的首相職位會終結他們的政途,而直到今天,這種猜疑仍在繼續。

他補充,在希盟執政的時期,公正黨內部,安華與前二號人物拿督斯裡阿茲敏之間的決裂,促使後者密謀推翻希盟政府。

他說,自2018年的第14屆大選後,頓時淪為局外人的拿督斯裡阿末扎希及前主席納吉則帶領巫統不擇手段,試圖捲土重來,而曾經是巫統高層的慕尤丁一度加入馬哈迪及希盟,然而他在希盟贏得權力成為政府的22個月後,卻選擇背叛盟友、與巫統合作,扛著國盟的旗幟成為第8任首相。

他形容,2020年2月的喜來登政變拉攏了多個利益集團,推翻馬哈迪領導的希盟政府,組成一個「政變聯盟」,慕尤丁於2020年3月1日宣誓就職。

他認為,慕尤丁的執政聯盟在他去年宣布內閣陣容時就已經註定崩潰,最終在17個月後終結,儘管巫統領袖一直是慕尤丁的閣員,但自慕尤丁組閣以來,巫統就不斷宣稱該黨不屬於國盟,只是黨員個別加入政府。

他說,慕尤丁在其主導的政府末期還在企圖恢復過去的「總統式首相」的權力,通過緊急狀態封鎖國會、與王宮鬧意見、選擇性迫害政敵,同時妄想通過各種合約與職位收買足夠的支持,但「總統式首相」時代已經終結,再也不能試圖凌駕整個政治體系。(圖文:南華早報、東方日報及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告別「總統式首相」時代!土團黨授權慕尤丁決定內閣人選
    剛宣誓成為大馬第9任首相的拿督斯裡依斯邁沙比裡是2018年大選以來,三年內第三位宣誓的首相,他希望後者能明智地集中精力處理更為迫切的職務,而不是分心在派發肖象給大家掛在政府辦公室、飯店乃至咖啡店這類瑣碎事上,畢竟首相任期不一定會長。他提到,依斯邁沙比裡只有220位國會議員中的114位議員的支持,將面對與前首相丹斯裡慕尤丁類似的內憂。
  • 美國第一位非裔國防部長確認
    美國參議院1月22日確認退役陸軍上將勞埃德·奧斯丁擔任國防部長的提名,他也由此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國防部長,以及拜登政府第二名獲得參議院確認的內閣官員
  • 軍樂告別儀式上,默克爾的三首歌
    執政16年後,默克爾告別政壇。12月2日晚為她舉行的軍樂告別儀式(Großer Zapfenstreich)是聯邦德國最隆重的軍隊典禮。
  • 總統共和制下的美國總統!
    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以來,前43任總統均為白人男性,第44任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是首位非裔男性。美國總統的權力與影響力極大,不僅影響國內,更是影響世界其它國家。美國總統有著很大的實權,以行政權、軍權為權力中心,總統也是國家的權力中心。
  •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 日本首相菅義偉盛讚
    中文導報訊 當地時間1月20日中午,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在國會山宣誓就職美國總統,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
  • 大馬「變天」!92歲強人上臺,折射四年前MH370失聯背後的政治鬥爭
    早在1998年,正是時任總理馬哈蒂爾踢爆了時任助手、副總理安華的同性戀身份,結束了兩人在執政黨的盟友關係。安華由此組建了反對黨,但最終還是因為「雞姦」罪名,被後來的執政黨總理納吉布送進了監獄。五年有期徒刑,目前已經服刑3年。但尚在監獄服刑的安華,卻通過獄外的妻子,與昔日反目的馬哈蒂爾,聯手導演了納吉布的下臺。馬哈蒂爾與安華,先結盟,再反目,再結盟。
  • 印尼與大馬反對AUKUS協定 佐科威總統離任前搬遷首都 防長:汝欲和平,必先備戰
    然而印尼與大馬一致認為,AUKUS的上述舉措顯然會導致其它國家採取相對乃至更尖銳的行動。此前,吉隆坡方面表示要事先視察有關中國與東協的相關傳聞。如悉,並非所有的東協國家反對AUKUS協議。如菲律賓就支持AUKUS的舉措,並認為AUKUS能提高美國等國預估關於制衡中國的能力。據悉,新加坡也支持AUKUS 協議,並希望AUKUS能為區域和平、治安穩定及地區架構作出貢獻。
  • 關注 日本首相首訪珍珠港 「不謝罪」背後有何深意?
    而與之對應,日本當地時間27日凌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啟程前往美國夏威夷,開始為期兩天的訪問。安倍此次訪問,安排在珍珠港事件75周年紀念日之後、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卸任之前。本月上旬,日美共同舉行了珍珠港事件紀念儀式。對於曾經的戰爭罪行,日本作出應有的反思了嗎?
  • 美或迎首位非裔國防部長,他被稱為伊拉克戰爭的「隱形將軍」| 京釀館
    他曾是首個指揮陸軍師的非裔將軍,是陸軍第一個非裔副參謀長,也是第一個監督整個戰區作戰的非裔將軍。從2003年開始,他參與了整個伊拉克戰爭。2010年9月,他被任命為駐伊拉克美軍暨盟軍總司令,也是擔負這一職務的最後一人,忠實履行了時任總統歐巴馬「從伊拉克撤出美國戰鬥部隊」的指令,並於2011年12月18日撤離伊拉克。
  • 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法國總統……多國元首政要恭賀牛年新春
    親,閱讀本文前,
  • 歌神告別式,心痛!難捨!
    去年9月,費玉清突然手寫了一份告別信,宣布將在今年的巡迴演唱會之後退出娛樂圈。理由很是令人感傷:父母親去世後,我頓失人生的歸屬,沒有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單。我知道是我該停下來的時候了,停下來我才能學習從容的品味人生。
  • 美國,告別川普,正式進入拜登時間
    離開前,他淚流滿面。拜登說,我代表整個拜登家族,向德拉瓦州的同胞們表示感謝。當我死去時,德拉瓦州將在我心中。約半小時後,川普就發布了一段離任之際的告別演講視頻。來的時候帶著「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走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條推特、一則臉書,只剩下近40萬人死於新冠的駭人數據。
  •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去世,終年101歲
    在日本歷史上,從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到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一共98任首相當中,沒有一位世界級政治家。
  • 英國內外交困,前首相布萊爾要趁勢東山再起?
    ;經濟方面,梅姨剛鏗鏘有力地宣布不惜一切代價限制移民,要來「硬脫歐」,市場馬上反應,10月7日凌晨僅僅兩分鐘內,英鎊便跳崖式下挫逾10%,降到31年新低位!(梅姨宣布2019年完成「脫歐」  英鎊應聲而跌!)
  • 特稿|默克爾的漫長告別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在告別儀式上,默克爾轉身面向自己的繼任者朔爾茨,以及其他即將走馬上任的新一屆內閣官員說:「現在,我們要靠下一屆政府來尋找未來挑戰的答案,並塑造德國的未來了。」歷經兩個月的談判與磨合,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的組閣終於塵埃落定,並於12月8日就職。
  •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炮轟川普:他把膝蓋壓在民主的脖子上!
    當地時間25日,美國民主黨籍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用這番話炮轟現任總統川普,認為後者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破壞郵寄投票,讓人對11月3日的大選公正性產生懷疑。而就川普如果不承認選舉結果一事,戈爾稱,美國特勤局與其他軍事和安全部隊將響應新總統的要求。據路透社報導,戈爾當天參加了路透社新聞人物論壇。他認為,川普已在投票日之前,戰略性地預先埋下了質疑大選成績的種子。
  • 美國總統背後的「國師」,布熱津斯基與一個時代的終結
    離開北京後,布熱津斯基又去了東京,要求福田赳夫首相同意與中國聯合反霸,恢復中斷兩年多的預備性談判。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籤字。1978年秋,越南試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地區。河內一方面依靠莫斯科,一方面也向華盛頓扔出了橄欖枝,表示可以放棄越南戰爭對美賠款要求。國務卿萬斯希望能夠儘早進行美越建交談判。布熱津斯基則推動卡特優先考慮中美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