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秘密發展彈道武器計劃曝光 「雲峰飛彈」成最神秘裝備

2021-02-14 武器視界

在臺灣的軍事論壇裡,總少不了「雄風飛彈天下第一」的聲音,但自從雄風飛彈在軍事演習中誤擊漁船後似乎就失寵了,而至今仍未揭開神秘面紗的「雲峰飛彈」則變成為新寵。事實上,臺灣一直以來都有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研發計劃。

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大陸核武器研發及與飛彈武器結合的成功,以及美軍逐步從臺撤出核武器,臺灣出於安全考慮,一方面致力於核武器研發,一方面進行彈道飛彈研發,這當然都是背著美國進行的。1988年,臺灣中山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美國並告密,美國一手終結了臺灣的核武器發展計劃。臺灣彈道飛彈研究計劃雖也曾遭美國阻擾,但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

1964年,臺灣在中山科學研究院下設立核能研究所、飛彈研究所、電子研究所,專責核武器、彈道飛彈及電子戰研究。1976年又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設立「青峰計劃管制室」,規劃發展射程達300公裡的青峰地對地飛彈,這是臺灣嘗試研發彈道飛彈之始。在以色列的幫助下,以美國1970年代廣泛外銷的MGM-52長矛飛彈為原型,臺灣終於在1980年研發出了青峰飛彈。

長矛飛彈系美國陸軍第二代地地戰術飛彈系統,1960年開始研製,1972年進入美軍服役,從批量生產到1980年停產共生產了2,200枚。不僅在美軍服役,還出口到西德、英國、義大利、比利時、希臘、荷蘭、以色列等國。長矛飛彈雖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抗幹擾性好等特點,但其最大射程僅120公裡,青峰飛彈遺傳了長矛飛彈射程不足的缺點,最大射程僅100公裡,只有部署在金門、馬祖。

此外,與長矛飛彈不同的是,青峰飛彈只能配備單一的高爆彈頭,殺傷地面無防護目標和工事;臺軍也沒有長矛飛彈配備的具備複雜路況能力的M113履帶式運輸車,只能在固定值陣地部署,戰時生存能力堪憂。1981年閱兵,臺軍首次公開展示了青峰飛彈,這是臺灣第一次公開展示地對地飛彈。

青峰飛彈研製成功後,臺灣又啟動了「天馬飛彈計劃」,試圖研發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中程彈道飛彈。由於美蘇當時已經在進行限制中程彈道飛彈的談判,並於1987年籤署了《中導條約》,嚴格限制中程彈道飛彈技術的擴散,臺灣研製中程彈道飛彈外部技術來源斷絕困難重重,加之美國的幹預,「天馬飛彈計劃」最終下馬,中山科學研究院官方則稱「因政策調整計劃叫停」。

此後,臺灣又在天弓防空飛彈、雄風反艦飛彈的基礎上謀求發展對地攻擊飛彈。當然,將防空飛彈改為地地飛彈、反艦飛彈改為對地攻擊巡航飛彈,在世界各國屬於常規操作。中國的紅旗-2防空飛彈就曾改為M-7戰術彈道飛彈出口。1996年臺軍曾將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改造為短程彈道飛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稱其為「天戟飛彈」。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天戟飛彈彈頭僅100千克至200千克,射程120公裡,採用兩級固體火箭推進,部署情況為「未經證實的報導表明,臺灣已在金門、澎湖部署15至50枚」。不過,120公裡射程的地地飛彈卻採用兩級結構,儼然就是將天弓防空飛彈全盤照搬的急就章。

臺灣另一款對地攻擊飛彈雄風2E巡航飛彈,雖然從名字上看與雄風反艦飛彈有親緣關係,但事實上設計思路完全不同。而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引述消息人士稱,使用雄風2E的名字是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從轉移外界的注意力,隱藏雄風-2E對地攻擊巡航飛彈的身份。

據稱雄風-2E射程達600公裡,改進型將達到1,200公裡,目前已在臺軍服役。從性能上看,雄風2E是臺軍目前最可靠的反擊手段,但作為一款亞音速巡航飛彈,雄風2E要突破嚴密的防空網絡實現反擊難度極高。

雲峰飛彈則是臺灣謀求彈道飛彈能力的最新嘗試,據稱其射程將高達1,200公裡至2,000公裡。與此同時,雲峰飛彈也是臺灣最神秘的武器,臺軍雖在2012年承認項目存在,但至今仍未揭開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臺軍秘密發展彈道飛彈計劃曝光
    在臺灣軍事論壇裡總少不了如何反制武*的聲音,比如攻擊北京、三峽大壩甚至是核電站,至於用什麼武器可以達成這一目標,以前是「無所不能」的雄風飛彈,但自從雄風飛彈在軍事演習中誤擊漁船後似乎就失寵了,至今仍未揭開神秘面紗的「雲峰飛彈」成為新寵。臺軍現役雄風反艦飛彈原隸屬於陸軍,後劃歸海軍組建海鋒大隊,直接接受臺海軍艦隊指揮部指揮,分別部署於臺灣本島及馬祖、澎湖。
  • 臺軍要用「飛彈攻擊大陸」?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遠程火箭炮與飛彈的差別逐步模糊。「海馬斯」本身就可以同時裝備火箭彈或戰術飛彈,因此威脅力並不小。此外,美軍還發展了一種「精確打擊飛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 PrSM),用來取代陸軍戰術飛彈。
  • 臺軍幻想「飛彈攻擊大陸」!開戰必遭解放軍第一波摧毀
    另外兩種武器系統,可能是F-16戰機偵察吊艙或「標槍」反坦克飛彈、陶式反坦克飛彈等。仔細分析這些武器就能看出,臺軍加緊採購並發展攻擊性較強的武器是最大的特點。比如,「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雖然聲稱射程最遠達到300公裡。而美國陸軍已經利用該系統,發射陸軍戰術飛彈(ATACMS),使其射程突破500公裡以上。
  • 臺試射「雲峰」中程飛彈,不自量力,自尋死路!
    面對我解放軍戰機戰艦的不斷繞臺巡航、不斷在東南海域進行實戰化演練及武統臺灣呼聲的不斷高漲,臺蔡英文當局與臺軍除了外強中乾、外強內荏的自我壯膽與洗腦臺民眾就是末日狂歡般的夢裡自吹自擂。比如,臺軍此前曾令整個世界都笑掉大牙、驚掉下巴的叫囂,要用F-16戰機對抗我解放軍的殲-20,量產「雄三」飛彈「嚇阻大陸」,除此,臺軍還罕見曝光壽山雷達站,妄稱可監控海峽中線區域,等等。
  • 臺媒曝光臺軍已量產中程飛彈 射程1500公裡
    敏感時刻,臺媒爆料臺灣「中科院」新成立所謂「擎天計劃室」,負責射程1500公裡的「雲峰」中程飛彈的10套機動系統與20枚戰備彈的量產。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儘管臺「中科院」急忙出來回應,但是並沒有像去年那樣闢謠。蔡英文自上任以來,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且頻繁出入臺軍,並鼓吹「大陸威脅論」,推進採購美國武器,甚至炒作「兩岸戰爭」。
  • 臺軍試射能打到大陸的飛彈,臺退將叫囂先發制人,島內為何慌了?
    臺軍試射「能打到大陸」的飛彈是一件比較罕見的新聞,雖然民進黨當局一直以來都奉行「以武拒統」的政策,不斷叫囂所謂「防務自主」,但在武器裝備方面多數是以防禦性為主。美國在中美建交之後雖然多次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向臺灣當局出售大量武器裝備,但都是以守備型、防禦型為主,很少出現對地攻擊武器,尤其是能夠對大陸縱深地區發動攻擊的武器裝備幾乎沒有。臺灣當局也看到了美國不想打破兩岸軍事平衡的想法,因此決定開展「防務自主」計劃,力求自行製造攻擊性武器。
  • 臺軍神秘飛彈旅曝光,擁有射程1200公裡的巡航飛彈,可打到三峽大壩
    臺軍自稱,該型飛彈可以將南京、廣州、上海等大陸中南部的內陸城市全部覆蓋,最遠可以打到三峽大壩。而幾年前有臺灣專家曾表示,炸掉三峽大壩只需要2枚雄風-2E增程型巡航飛彈。在地圖上量一下距離,臺北到三峽大壩的距離不多不少,正好1200公裡。
  • 臺灣「雲峰飛彈」怎麼樣?
    這些飛彈呢,按照美國的觀點,對於臺軍來說都屬於「防禦型」武器,因為它們主要是用來提高阻止解放軍的船團和機群的能力的,臺軍用它們也無法直接進攻大陸。包括IDF戰鬥機,這個項目名稱就叫「自製防禦戰鬥機」,所以它航程很短,也沒法帶很多對地攻擊的武器。但是臺灣當局當然不甘心於此,一度曾想開發核武器,而作為核武器的投送工具呢,最有效的當然莫過於彈道飛彈。
  • 臺軍試射雲峰飛彈射程1500公裡 研發基地曾發生爆炸
    據臺媒5月26日披露,臺「中科院」自行研發的射程達1500公裡的雲峰飛彈已在4月底進行了試射,結果良好。據悉,臺軍將於下半年再次對雲峰飛彈進行全系統全彈驗證,如果順利,將於2021年量產,預計生產10套機動系統與20枚戰備彈,在全臺機動部署。
  • 臺灣「雲峰」飛彈下馬,是釋放善意,還是實在沒用?
    攻擊三峽計劃失敗,看來用的固體助推器太大了……小綠人當然摔死了……當然,這個模擬純屬搞笑,但是無奈臺灣對「雲峰」飛彈的「保密」實在太過嚴密,堪比至今只有PPT流出的韓國自研五代機KF-X計劃。除卻臺灣媒體文字外,沒有任何圖片資料,也沒有其他信息源的證實,真是「雲山霧罩」。臺灣對「雲峰」飛彈予以無限期望的,無非是「能夠打到大陸中部」的射程。
  • 臺軍被曝重啟中程飛彈「威懾大陸」!專家:充其量就是個笑話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之音」網站8日稱,臺灣近日已啟動最大射程達2000公裡的「雲峰飛彈」量產計劃,該飛彈將能夠打到大陸腹地,對解放軍攻臺基地、港口和設施構成威脅。但專家認為,這種想法太過一廂情願。「雲峰飛彈」被指採用了「天弓」防空飛彈(如圖)的部分技術。
  • 臺軍飛彈能直轟三峽大壩?解放軍不必勞師動眾便可截下並反殺
    其中解放軍採購的48N6E3飛彈射程長達270公裡左右,還能攔截每秒速度4,800米、相當於14馬赫以下的飛彈。而依據臺媒的資料,「雄風-2」原本僅是次音速飛彈,「雄風-2E」增程型傳聞有超音速版,但考慮到臺灣引擎技術的滯後,要驟然升級成超越S-400攔截速度的恐怖利器,成功機率實在不大。而脫胎自速度約3.2馬赫「雄風-3」型反艦飛彈的「雲峰」飛彈,估計升速也不會過快。
  • 臺灣近日完成「雲峰」超聲速中程飛彈試射?
    雖然臺媒報導稱「雲峰」飛彈已於4月份完成試射,但是從日期來看,「中科院」發布的射高為「無限高」的試射計劃分別是4月13日、14日以及5月14日、15日,新聞中卻說「雲峰」於4月14日、15日試射,似乎是混淆了兩個月份的日期,而且配圖也是「中科院」5月份的實彈射擊報告單;另一方面,「中科院」4月份的試射計劃中射擊範圍較小,並不包括花蓮海域,5月份的試射計劃才涵蓋到新聞中所說的「九鵬、蘭嶼
  • 臺軍「最神秘部隊」遍布臺島對付大陸
    近日,臺媒曝光了臺軍最神秘的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被稱為「網絡戰聯隊」。
  • 自造軍備 | 臺稱自製潛艇獲重大進展,最快2024年下水成軍 盤點那些年灣灣自造的武器
    面臨大陸軍備快速升級換代,臺灣地區領導人很醉心於發展他們自己的軍備,蔡英文更是多次拜訪軍工企業,圖謀軍工發展大計,但是很多計劃都是政治口號,大多只是畫餅充飢,鬧出了很多大笑話。這不,臺制潛艇又獲得了重大進展。
  • 試射完中程飛彈,臺專家叫囂:摧毀大陸軍事基地!
    」飛彈目標不只是殺傷敵人,同時能剝奪敵人的作戰能力;「雲峰」飛彈可直攻大陸第二線,讓解放軍失去作戰的節奏;「雲峰」飛彈能攻擊解放軍空軍基地,讓解放軍戰機無法起飛。小兵兵推測可能是在「雄風-3」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攻地巡航飛彈,就像當初在「雄風-2」反艦飛彈基礎上加長加粗後搞出了「雄風-2E」巡航飛彈一樣。
  • 臺灣曝出2000億飛彈軍購計劃,有哪些值得我們警惕的細節
    而造成臺灣當局激烈反應的外來刺激,就是美軍在阿富汗的狼狽撤軍行動。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導致臺灣大幅增加防衛預算,這兩件事雖然在地理上來說十分的遙遠,但是在邏輯上來說卻十分的順暢。因為這段時間,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在透過網際網路直觀的向全球進行了直播之後,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連鎖反應,臺灣朝野上下在親眼目睹了美軍在阿富汗的狼狽之後,都紛紛開始懷疑起來,美國的安全承諾到底算不算數?「美軍來援」到底靠不靠譜?
  • 臺灣近日試射的「雲峰」飛彈是什麼來頭,有他們吹的那麼厲害嗎?
    有臺灣軍事專家吹噓,該飛彈可以用來對中國大陸的空軍基地發起攻擊,擾亂解放軍的作戰節奏。那麼,這個「雲峰」飛彈是什麼來頭,有臺媒吹的那麼厲害嗎?根據資料顯示,所謂的「雲峰」飛彈是臺灣為了「能夠打到大陸北部、中部目標而設計的少數戰略武器之一」,於「臺海危機」後開始秘密研發,其研發試驗「隱藏」在「雄風」-3反艦飛彈項目下進行,一部分技術也來自「雄風」-3飛彈,因而外界普遍認為該飛彈是在「雄風」-3飛彈基礎上發展的。
  • 臺軍飛彈指揮部竟被美國APP曝光!
    在這個「全球熱圖」上,臺灣飛彈指揮部地址被曝光。「該指揮部擁有很多熱衷運動的用戶」,美國媒體推測,士兵在網絡分享的運動路線數據可能被拿來定位,找出海外軍事設施的地點。臺防務部門發言人陳中吉說,「這些APP主要靠手機網絡定位訊號紀錄,而臺軍規定手機進入營區必須管制相關訊號功能,避免遭到定位,軍方會盡力管制相關訊號避免外洩部隊位置。」     話說回來,臺軍因智能化設備引起軍事洩密,已經不是頭一次了。  臺灣TVBS新聞臺就曾經報導,臺軍方洩密嚴重,從軍隊早餐到飛彈墜海全曝光,皆因違規使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