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元首的鐵壁:阿道夫·希特勒的安保警衛體系全解析(下)

2021-02-13 崎峻戰史

(溫馨提示:本文約4500字,配圖36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本文的上篇介紹了阿道夫·希特勒個人安保體系的沿革和組織構成,以及希特勒出席公開活動時的安保措施。下篇將介紹對希特勒住所、辦公地點和指揮部的安保警戒,以及希特勒出行時所使用的特殊交通工具和隨行安保措施。

希特勒的辦公地點和住所同樣是德國安保部門重點設防的對象。自1933年1月後,希特勒就入住位於柏林威廉大街77號的總理府,這裡自俾斯麥時代起就是德國政府首腦的駐地。總理府的外圍警戒和門禁由警衛旗隊和警察負責,內部安全由帝國保安處和元首護衛隊負責。

■ 位於柏林威廉大街77號的舊總理府,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總理後就入住此處。

為了向世界展示新德國的風貌和成就,希特勒於1938年1月指示御用建築師阿爾伯特·施佩爾在舊總理府基礎上擴建新總理府,於1939年1月7日落成,包括舊總理府在內,新總理府的面積擴大了六倍,其建築風格充分展示了納粹官方刻板嚴肅、乏味冷峻的審美觀。由於警戒範圍大幅擴展,因此新總理府的警衛力量也相應進行了重組和加強,由多個安保部門聯合負責,分區合作。

■ 1939年落成的新總理府外景,在大門前有黨衛隊哨兵站崗,攝於福斯大街。

■ 新總理府一角,位於赫爾曼·戈林大街和福斯大街的交叉路口。

新總理府的四角和面向威廉大街的東側由柏林警察負責,面向福斯大街的南側由蓋世太保負責警戒和巡邏,面向赫爾曼·戈林大街的西側及總理府正門由警衛旗隊守衛警戒。面向福斯大街的各個大門的警戒也各有歸屬,自東側起2號門由衝鋒隊總部警衛隊的步哨守衛,4號門為警衛旗隊的步哨,6號門則由國防軍柏林衛戍團警戒,上述三處地點均可以得到保安警察的支援。新總理府內部的警戒由帝國保安處、元首護衛隊和警衛旗隊負責,來自警衛旗隊的哨兵在走廊、希特勒辦公室及寢室入口處站崗,並派出巡邏隊在庭院及走廊各處巡視。希特勒的貼身護衛則由帝國保安處和元首護衛隊共同實施。在舉行重大會議或特別活動時,還會從柏林衛戍部隊和警衛旗隊增派兵力加強安保。

■ 柏林總理府平面圖,東、西、南三面臨街的門戶均由黨衛隊、國防軍、衝鋒隊和警察守衛,1為新總理府,15為舊總理府,紅色區域為元首地堡。

■ 新總理府內側中央庭院的大門,同樣設有黨衛隊衛兵的哨位。

在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在柏林之外最常駐留的地方就是位於巴伐利亞南部貝希斯特加登的伯格霍夫別墅,也是著名的「鷹巢」所在地。每當希特勒及其幕僚來此度假休閒,警衛旗隊都會派出一支大型警衛特遣隊進駐附近的兵營,並在別墅周邊道路和鄉間設卡巡邏,嚴防死守。帝國保安處也會派出特工,駐守在別墅附近的旅館,統籌安排警衛事務,在別墅內部仍由元首護衛隊負責近身保護。

■ 位於巴伐利亞貝希斯特加登的伯格霍夫別墅,希特勒及其幕僚會在此度假。

在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了指揮各條戰線的德軍作戰,在歐洲各地建立了多處野戰司令部,它們被稱為元首大本營,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規模最大的就是位於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狼穴」大本營,是為指揮對蘇作戰而專門修建的。「狼穴」地處拉斯滕堡以東8公裡的密林深處,於1940年底動工,1941年6月21日,即「巴巴羅薩」行動前一天完工。希特勒於6月23日首次蒞臨「狼穴」,至1944年11月20日最後離開,他在這裡度過了超過800天,遠遠超過他戰時在其他地點的時間,因此「狼穴」在戰爭大部分時間裡是德軍最高統帥部所在地,同時也是元首安保防衛的重中之重,這裡最多時有超過1200人工作和駐守。

■ 今日在「狼穴」大本營遺址上殘留的混凝土堡壘,「狼穴」是希特勒最重要的戰時指揮部。

■ 希特勒及其親信在「狼穴」大本營內漫步,自左向右分別是凱特爾、戈林、希特勒和鮑曼。

「狼穴」的佔地面積約6.5平方公裡,處於森林的包圍之中,這裡樹高林密,從外界無法觀察到森林的內部情況。在「狼穴」外圍設有內外兩道鐵絲網柵欄,外側柵欄周長8公裡,內側柵欄周長約3.5公裡,在內側柵欄之內分為三個安全區。1號安全區是「狼穴」的核心區域,這裡建有十餘座鋼筋混凝土堡壘,牆壁厚達2米,作為希特勒及其重要幕僚的住所和辦公場所,此外還有其他附屬建築物。1號安全區的安保由帝國保安處全權負責,並有元首護衛隊成員貼身保護希特勒。拉滕胡貝爾在此有專用辦公室和宿舍,還設有多處警衛哨所和兵營,確保區域內的人員時刻處在監控之下,甚至安排專門人員在希特勒用餐前試吃,以防有人在食物中下毒,儼然古代帝王的待遇。

■ 「狼穴」大本營的平面圖,設有內外兩道柵欄,內部劃分為三個安全區。

■ 1941年冬季,希特勒在「狼穴」與元首護衛隊的貼身警衛們合影。

2號安全區在1號安全區的外側,這裡是託特、施佩爾、裡賓特洛甫等納粹政府部長的住處以及「狼穴」工作人員的宿舍和保安處警衛人員的兵營。3號安全區將1、2號安全區包圍在內,是警衛部隊的警戒區,由元首護衛營的官兵駐守。在安全區及內外柵欄之間設置了檢查哨、監視哨、瞭望塔等警衛設施,還修建了機槍火力點、反坦克炮陣地和高射炮陣地,在柵欄之間布設了雷區,部分柵欄還通了電,24小時都有哨兵巡邏警戒。「狼穴」的所有建築物都經過精心偽裝,在屋頂種植植被、建築之間覆蓋著偽裝網,以至於從空中都不容易辨認出林中的房屋設施。一條鐵路支線橫穿營區,元首專列可以直達1號安全區。「狼穴」附近還建有機場和火車站,所有進入「狼穴」的人員和車輛都要經過衛戍部隊和保安處警衛的重重盤查。

■ 「狼穴」大本營內大型混凝土堡壘遺蹟,可見正面有納粹鷹徽的輪廓。

■ 影片《刺殺希特勒》中施陶芬貝格在1944年7月15日首次進入「狼穴」的片段,展示了「狼穴」內外的森嚴警戒,從機場到抵達「狼穴」中心區需45分鐘車程,期間要經過三次檢查。

儘管「狼穴」的安保措施十分嚴密,但是仍然未能阻止密謀分子的滲透。在1944年7月,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上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參加軍事會議的機會兩次深入「狼穴」,並成功引爆了炸藥。陰差陽錯的是,有人移動了炸藥位置,加上會議地點臨時從封閉的地堡轉移到通風良好的木製會議室,減弱了爆炸威力,結果希特勒再次倖免遇難,僅受了輕傷,現場有4人喪生、13人受傷,而在柏林的密謀集團行動遲緩,而雷默指揮的元首護衛營臨陣倒戈,最終導致政變歸於失敗,在隨後的大搜捕中有超過7000人被捕,4980人被殺。

■ 1944年7月20日「狼穴」刺殺事件發生後,戈林在視察爆炸現場。

■ 影片《刺殺希特勒》中的元首護衛營營長奧託·雷默,他在7·20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和如今的很多國家元首一樣,希特勒出行時都會乘坐專屬的交通工具,比如專車、專列或專機,它們無一例外地都進行了特殊設計和改裝,增加防彈設施和救生設備,兼顧安全性和舒適性,還可以充當移動指揮部使用。同時,德國安保部門對於希特勒的出行安全極為重視,對路線的規劃、沿途的警戒以及隨行護衛都會事先做好周密安排。

■ 作為希特勒專車的梅賽德斯-奔馳770-W150型豪華轎車,有防彈裝甲和防彈車窗。

為希特勒準備的專車有多個品牌和型號,但他的選擇總是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大型豪華轎車,其中尤以770-W150型轎車最為著名。奔馳公司在1938年至1945年間為希特勒了製造了8輛770系列專車,其車體都加裝了8毫米的裝甲板,車窗也都使用防彈玻璃,其中前後車窗為30毫米,兩側車窗為20毫米。希特勒專車除了參加公開活動外一般不會插上易於辨別的旗幟或標識,以策安全。從1934年開始,希特勒的首席私人司機一直由埃裡希·坎普卡擔任,正是他在1945年4月30日將希特勒夫婦的屍體燒掉。

■ 1938年9月,希特勒乘專車出行時受到狂熱民眾的夾道歡迎。

■ 在1934年至1935年間擔任希特勒私人司機的埃裡希·坎普卡,他也是希特勒夫婦的送葬人。

當希特勒乘專車出行時,最大的安全隱患來自道路兩側的歡迎人群,刺客很可能隱藏其中向專車開槍或投擲炸彈。帝國保安處會聯合蓋世太保和保安警察預先對路線沿途進行檢查,黨衛隊員和警察在道路兩側組成雙重警戒線,甚至手挽手構成人鏈,阻止狂熱的人群接近車隊。警察還會增派警力在沿途巡邏,在附近的街道小巷裡部署有黨衛隊預備隊,道路兩側建築物的頂部也會安排監視哨,在人群中會有便衣警察監視。

■ 希特勒在座車上與兩旁的擁護者們握手,此時他身邊的保鏢們都高度緊張。

■ 希特勒站在專車副駕駛席上向民眾揮手致意,注意他身後坐在後排的元首護衛隊保鏢。

希特勒的隨行車隊也按照嚴格規則編組和行進。在車隊最前方是一輛來自黨衛隊或保安警察的前導車,在其後方50米處為希特勒專車,他通常坐在或站在副駕駛席上,一位元首護衛隊保鏢和一位副官坐在後排座,在專車後方緊跟兩輛護衛車,分別由元首護衛隊和帝國保安處成員乘坐,護衛車後方是一輛納粹黨或黨衛隊高官的座車,其餘車輛全部在後方100米處跟進。戰前,隨行安保人員僅攜帶手槍,在戰時還會配備衝鋒鎗,甚至在護衛車上架設輕機槍,有時會有額外的安保人員站在汽車兩側的踏板上,準備隨時下車應對突發情況。當希特勒乘車前往國外或赴前線視察時,會改乘六輪奔馳軍用汽車,同時在車隊前後會有軍隊的摩託車隊和裝甲車開路和殿後。

■ 希特勒隨行車隊的警戒隊形(上)及上下車時的安保措施(下)。

在希特勒抵達或離開建築物時,從建築物門口到道路兩側100米範圍內不允許人群進入,由黨衛隊員組成警戒線。當車隊停止時,兩輛護衛車將分別停在專車前後,黨衛隊高官座車在道路另一側停車,呈品字型將專車圍住。在出發時,專車先行,其他車輛依次跟進。

■ 在希特勒乘車出行時,其專車後方跟著2輛護衛車,分別乘坐帝國保衛處和元首護衛隊的保鏢,上面兩幅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專車的安保配置,可見在護衛車兩側踏板上也站有保鏢。

早在1932年希特勒參加總統大選時,他就包下了漢莎航空公司的一架編號D-2600的Ju 52/3m客機作為專機,在德國各地進行巡迴演講,開創了政治家使用飛機進行競選活動的先例。在掌權後,希特勒繼續選擇Ju 52作為專機,而D-2600也成為元首座機的專用編號,恰如今日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在1932年為希特勒駕駛包機的飛行員漢斯·鮑爾也被任命為元首的首席私人飛行員和政府公務飛行隊隊長,他擔任這一角色直到1945年。

■ 1934年,希特勒的Ju 52專機D-2600號飛翔在紐倫堡上空。

■ 希特勒在Ju 52專機的客艙中看書。

在戰前,希特勒至少擁有3架Ju 52作為專機,並被賦予「殷麥曼II」號的稱呼,以紀念一戰德軍著名王牌飛行員馬克斯·殷麥曼。1937年,福克-伍爾夫公司的新型四發客機Fw 200「禿鷹」下線,在鮑爾的建議下,希特勒選擇了該機的三號原型機作為專機,以取代Ju 52。這架原有26個座位的大型客機被改裝成擁有兩個豪華客艙的專機,其中希特勒的專用客艙內配有高檔家具,其座椅配有防彈裝甲和自動釋放降落傘,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確保希特勒能夠安全逃離飛機,但這架飛機沒有安裝武器。這架Fw 200專機比Ju 52速度更快,航程更遠,也更為舒適,被命名為「殷麥曼III」號。1942年,另一架Fw 200改進型也加入元首專機行列,它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配備了4挺機槍。

■ 1937年加入元首專機行列的Fw 200V3客機。

■ 在1933年至1945年間擔任希特勒首席專機駕駛員的漢斯·鮑爾。

1944年秋季,一架Ju 290A-7運輸機被指定為新的元首專機,在改裝中延續了Fw 200的逃生座席,並在客艙周圍安裝了12毫米防彈裝甲,舷窗也使用50毫米防彈玻璃,全機配備10挺機槍,然而改裝工作遲至1945年2月才完成,而希特勒從未坐過這架飛機。另外2架Ju 290也被列入元首專機的後備機。

■ Ju 290A-7運輸機側視圖,該型飛機於1945年加入元首專機行列,但希特勒從未坐過。

為了保證希特勒的飛行安全,在其主要的起降機場——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常駐一支黨衛隊安保分隊,監督機場周邊空域,對進出港飛機、乘客、行李進行安全檢查,德國空軍會派出戰鬥機提供全程護航。不過,對於意圖暗殺希特勒的密謀分子來說,在飛機上做手腳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項,無論是凌空爆炸,還是墜落地面,乘機人的生還機率都非常低。1943年3月13日,在希特勒的專機上發生了一次暗殺未遂事件。當天,希特勒前往斯摩稜斯克視察,密謀集團成員馮·特雷斯科夫將軍將隱藏有定時炸彈的白蘭地酒成功地送上了元首專機,但因為引信失靈而致行刺失敗。

■ 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的航拍照片,這裡是元首專機經常使用的機場。

■ 影片《刺殺希特勒》中再現了元首專機的飛行鏡頭,D-2600號後方跟隨著另一架隨行人員乘坐的Ju 52,並有4架Bf 109護航。

希特勒與前德國皇帝和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總統一樣,喜歡乘坐專用列車進行長途旅行。希特勒的元首專列由德國國家鐵路公司提供和保管,在其出行時國鐵公司會重新編制列車運行時刻表,保證專列一路暢通無阻。

■ 乘坐專列出行的希特勒在車站接受部隊的列隊歡迎,元首專列按照特殊時刻表運行。

■ 希特勒在元首專列上憑窗觀望。

元首專列有平時和戰時兩種編組方案,其核心是專供希特勒使用的豪華裝甲車廂,重達60噸。在和平時期,元首專列由一輛機車牽引,依次拖掛行李兼電源車廂、元首包廂(No.10206)、會議車廂、護衛車廂、餐車、兩節臥鋪車廂、洗浴車廂、客運車廂、通信車廂和行李兼電源車廂,共11節車廂。在戰時,元首專列將由2輛機車牽引,加掛兩節裝有四聯裝20毫米機關炮的防空車廂,客運車廂、餐車各增加一節,總共有15節車廂。通信車廂裝有700瓦短波電臺以及可以在停車時使用的電話。帝國保安處和元首護衛隊的成員在護衛車廂內待命,其他隨行警衛部隊在客運車廂內。

■ 元首專列上裝修奢華的會客廳。

■ 希特勒下車散步時與防空車廂的炮手們打招呼,可見防空車廂上裝有四聯裝20毫米機關炮。

在戰爭爆發後,元首專列採用「亞美利加」的秘密代號,後來改為「布蘭登堡」。在波蘭戰役、法國戰役以及巴爾幹戰役期間,元首專列還兼用為移動指揮部。此後,隨著各地元首大本營的啟用,元首專列就不在擔負指揮職能,但依然是希特勒往返於柏林、慕尼黑、貝希特斯加登和各處前線指揮部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鐵路沿線和停靠車站,德國安保部門都會提前布置警戒部隊,確保安全。

■ 1939年9月波蘭戰役期間,「亞美利加」號元首專列中途停車時,希特勒和外長裡賓特洛甫在車外小憩,當時元首專列也作為希特勒的移動指揮部。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堡內飲彈自盡,同時也解除了德國安全機關的保衛職責,在過去十餘年間時刻守護著希特勒的重重鐵壁也隨著第三帝國的崩潰而徹底瓦解。作為希特勒安保工作的總負責人,拉滕胡貝爾淪為蘇聯戰俘,被判處25年監禁,後於1955年獲釋,兩年後在慕尼黑去世。縱觀從納粹黨初期到戰爭結束,納粹德國黨政軍安保機關對於希特勒的保衛工作總體上是成功的,但絕非疏而不漏,埃爾塞、特雷斯科夫和施陶芬貝格都成功地將炸彈送到了希特勒的身邊,每每都因為某些偶然因素導致功敗垂成。總之,似乎有某種難以形容的運氣伴隨著希特勒,使他註定按照自己的意願結束生命。(續完)

■ 1939年2月,希特勒在出席活動時與戈林握手,在他們身後有大群安保人員跟隨,同時黨衛隊員在街邊警戒,阻止人群靠近。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了解更多二戰德國的歷史逸聞,推薦閱讀本公號歷史文章:

守護元首的鐵壁:阿道夫·希特勒的安保警衛體系全解析(上)

《閃電戰》」7·20「政變鎮壓者:奧託·恩斯特·雷默

《閃電戰》黨衛軍四大精銳王牌師,論資排輩,誰稱老大?

《閃電戰》因為隆美爾的一句話,數千美國大兵血染奧馬哈

《閃電戰》帝國鐵流:二戰德軍裝甲部隊鐵路運輸的歷史考證

《閃電戰》誰毀滅了華沙?1944年華沙起義中的政治博弈

《閃電戰》德國戰車性能優良舉世聞名,卻有一個致命弱點難以克服

《閃電戰》元首的歐元:第三帝國時期的德國貨幣淺談

《閃電戰》條頓色狼:二戰德軍性犯罪

《閃電戰》巧奔妙逃——一名德國軍官的逃亡歷程

《閃電戰》黨衛隊在世界屋脊:1938/39年德國西藏考察錄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崎峻戰史」,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世界軍事歷史文章。

喜歡本文的讀者朋友如想打賞,請掃描或識別下方二維碼,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行的動力!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守護元首的鐵壁:阿道夫·希特勒的安保警衛體系全解析(上)
    阿道夫·希特勒,德國納粹黨黨魁,第三帝國元首,20世紀上半葉最具權勢的獨裁者之一,在他主政德國期間曾經左右了億萬人的生死。因此,確保希特勒的人身安全成為納粹黨內安保部門和德國國家安全機構最重要的任務,來自黨衛隊、衝鋒隊、警察和國防軍的大批安保力量以希特勒為中心構建起一層層森嚴堅固的鐵壁,維持著帝國心臟的跳動,直至1945年4月30日元首地堡內的一聲槍響。
  • 黑色風暴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二戰德軍
    隨後,首批12名成員在威廉·蒙克的帶領下到達柏林,開始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4月8日在柏林體育館衝鋒隊舉行的一次集會上,柏林黨衛隊特譴隊作為希特勒的護衛隊首次公開亮相。1943年2~3月,哈爾科夫附近,「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正在集結待命,準備向蘇軍陣地發起攻擊。
  • 指文《黨衛軍第1阿爾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戰史》:從帝國元首私人衛隊到精銳裝甲師!
    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
  • 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
    在啤酒館政變10年紀念日,措森和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不久後又在部隊名稱中嵌入了黨衛隊稱號),並第一次配發了領章。同日,835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新成員在慕尼黑弗爾德赫哈勒牆(Feldherrnhalle前宣誓效忠,每一個成員都宣誓將生命貢獻給希特勒。
  • 1945 年阿道夫·希特勒的真實情況
    希特勒之死的官方故事大家都知道:1945 年,4 月 30 日,他和他的妻子自殺了。
  • 他誓死不肯說出希特勒的死亡真相,希特勒的忠犬奧託.京舍小傳
    16歲那年(1933),身高兩米的京舍當時正在招募人員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標準,也由此進入了當時只有8個人的警衛旗隊。1934年7月1日,他加入納粹黨。上述二位同樣是「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前任指揮官。1934年4月13日,應當時的帝國領袖海因裡希·希姆來的要求,原「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AH)升級成為了「武裝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SSAH)。
  • 德軍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在「春醒」行動中的第一戰
    關於匈牙利戰場上的德軍發動的二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略反擊「春醒」行動,我在《黑天鵝之死》裡寫過,本文則是裡面的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 精神分析視角下的阿道夫·希特勒(書摘)
    荷蘭公使館的被調查者也持相似的觀點,他說:元首不單沒有星座鑄件,而且他原則上反對佔星術,因為他覺得他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這也暗示著,有時希特勒在戰爭之前,會禁止德意志人佔卜和佔星。的確,從表面看來,希特勒似乎會在這類事情的指引下行動,以使他堅定自身一貫正確的感覺。這些故事可能起源於納粹黨建立的早期。
  • 納粹德國元首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是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1月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希特勒登上總理寶座,開始實現其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4年,德國總統興登堡死後,希特勒得以集總統和總理的大權於一身,廢止共和國,改稱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國家「元首」。他解散國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其他一切政黨,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實行法西斯獨裁專政。
  • 《當權的第三帝國》2 :元首希特勒
    希特勒沒有等多久。1934年8月2日早晨9點,興登堡總統離世。隨興登堡離世的的還有他的職位。希特勒宣布,「德國總統的頭銜將永遠和逝者相伴。」這一頭銜不適合繼續使用。此後,希特勒將被稱作「德國總理和元首」。這一頭銜由一部法律確保生效,並經由8月19日的全民公投獲得合法性。於是,希特勒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德國元首。這一職位最重要的特徵是軍隊要向國家元首宣誓效忠。
  • 阿道夫·希特勒的56年(25)終焉
    4月20日,白俄羅斯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抵達了柏林近郊,整個柏林城市區,已完全處於榴彈炮和加農炮的射程之內。很快,希特勒就知道了這些消息,他的全部希望,都化作了泡影。4月26日,蘇軍數千架飛機再一次在柏林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的炸彈和汽油彈,柏林市區很快便成為一片火海。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因為在此之前,阿道夫·希特勒隨意吃掉所有認為適合的東西。阿道夫·希特勒喜歡肉類,啤酒,三明治等食品。然而,在1931年,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三、1931年以後,阿道夫·希特勒成為了素食主義者1931年,阿道夫·希特勒進入素食主義者的行列。歷史學家一直爭論到今天,阿道夫·希特勒為什麼要這麼做?
  • 為帝國而生,為元首而死 ——從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全史看嚴酷的第三帝國青年教育
    1936年,德國在「全體青年忠於元首」的口號下開始了一場巨大的宣傳運動,通過無線電廣播、電影、標語牌以及學校和各種體育活動來爭取最小的隊員,試圖將這一年所有的10歲德國兒童納入希特勒青年團的兒童組織-德國少年隊,14
  • 圖志 希特勒青年團:獨裁者的年輕人
    為了向青年團成員灌輸反猶主義等納粹思想,戈培爾治下的納粹宣傳機構出版了一系列專為德國年輕人發行的雜誌,包括《意志和力量》(Wille und Macht)。圖為1931年,希特勒青年團成員正在閱讀納粹發行的報紙。
  • 希特勒最後的日子
    4月20日是希特勒56歲生日,這天下午,希特勒最後一次鑽出他的地堡,踏進總理府的房間,參加他的生日慶祝會。戈林、戈培爾、希姆萊等老戰士們濟濟一堂,紛紛表白自己對元首的忠心。希特勒對他們熱情親切,只不過因一切從簡——當時連香檳都沒上——而覺得有些尷尬。接著,他來到屋外的花園裡,為一隊希特勒青年團員頒發勳章,表彰他們在前線作戰英勇。然後,他帶頭走下地堡,如常召開軍情會,談論如何擊退城外的蘇軍。
  • 希特勒在元首地堡中的最後時光
    作為人類史上最冷酷的暴君之一,希特勒最後的日子是在面積3,000平方英尺(約280平方米)的兩層地堡中度過的。但直到最後,他還在向身邊的人保證自己的帝國還能再維繫1,000年。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持續了12年,最終在1945年4月30日正式覆滅。這位德國元首在聽聞盟軍包圍柏林的消息後,與新婚妻子雙雙自盡。
  • 探秘希特勒死亡之謎 真的自殺了嗎
    1956年行政民事法庭的審判官們在聽了48名證人的證詞後曾認定:1889年出生的阿道夫·希特勒公民已不在人世。  因為到1956年,希特勒的確已死。但是,許多重要證人並未出庭,許多極其重要的文件並未舉證,而為希特勒做過假牙的牙醫及其助手這兩名關鍵證人事後都翻供。
  • 阿道夫·希特勒的演講有多高明
    早在希特勒成為納粹黨黨魁的第二年(1922年),美國人就意識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威脅:1922年秋,阿道夫·希特勒的活動引起了盟國興趣
  • 1940年5月,荷蘭戰役中的帝國師「元首」團戰場寫真
    閱讀過的朋友可以了解到,最初希姆萊打算把黨衛隊武裝化後,利用黨衛隊駐屯高地的政治預備隊的後裔,抽調人員後組建了兩支旗隊,日耳曼尼亞旗隊以及德意志旗隊,它們與衛戍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旗隊共同組成了黨衛軍最初的三個單位。
  • 元首的邏輯——二戰時希特勒的決策歷程2
    九 奧地利——意外之喜(上)      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生於德奧邊境的一個貧瘠的山區小鎮布勞瑙,希特勒把這看為是上天將一種使命降臨到他的身上——實現德意志民族的偉大統一。從納粹黨還是德國一個邊緣小黨的時候,他就把合併奧地利作為政治綱領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