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荷蘭戰役中的帝國師「元首」團戰場寫真

2021-02-23 raingun的裝甲研究社

我們是一個日更公眾號,每日的傍晚18點推送文章,因此我希望大家在下班路上能夠打開手機閱讀我們的文字,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謝謝——raingun

背景


德軍帝國師的前身,叫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ugungstruppe),注意,這裡需要跟後面的普通黨衛隊的SS特別行動隊區別開,後面這個是搞屠殺的,但是經常把帝國師的前身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錯譯。

關於帝國師的誕生,大家需要公眾號每個周日固定推送長文中我寫的與大家瞎侃黨衛軍跟大家瞎侃二戰德國黨衛軍(修訂版)(點擊可閱讀)。

閱讀過的朋友可以了解到,最初希姆萊打算把黨衛隊武裝化後,利用黨衛隊駐屯高地的政治預備隊的後裔,抽調人員後組建了兩支旗隊,日耳曼尼亞旗隊以及德意志旗隊,它們與衛戍希特勒的阿道夫·希特勒旗隊共同組成了黨衛軍最初的三個單位。

不過由於迪特裡希指揮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地位極其特殊,它們很快從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裡分出去了,迪特裡希初期作為保守派,是看不上保羅·豪塞爾這種建制派的。但是走運的是,奧地利被合併進了德意志帝國,希姆萊趕緊從奧地利人中招募了足夠的親納粹人員組建了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第三支旗隊——「元首」旗隊。

當黨衛軍真正的走上戰場的時候,全部採用陸軍的編制,並稱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師,師長保羅·豪塞爾,下屬三個團分別就是日耳曼尼亞團,德意志團以及元首團。

為了打敗法國以及低地國家,德國人制定了「黃色」方案,B、A、C三個集團軍群將從北向南依次展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師所在的第18集團軍(指揮官格屈希勒上將)任務將是以小部分兵力向荷蘭東北各省進攻,而主力沿萊茵河、馬斯河下遊兩側突破艾瑟爾(Ijssel)陣地和佩爾防線(Peel line)。以便隨後從東面和南面對「荷蘭要塞」(Fortress Holland)實施突擊。

荷蘭軍隊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馬斯垂克(Maastricht)到北海近400公裡長的邊界。為了對抗德軍,荷蘭人建立了三道防線:在邊境地區構築有一般的築壘陣地,只部署少量兵力;而後是赫雷伯(Grebbe)—佩爾防線,該防線由北向南從須德耳海(Zuider Zee)幾乎延伸至馬斯垂克,荷蘭軍隊將依託這一防線組織防禦。最後則是「荷蘭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多德雷赫特(Dordrecht)、烏德勒支(Utrecht)和海牙地區,這一地區有海灣、河流和大面積水域,構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礙,而且東有北臨艾瑟爾運河的格雷伯防線,南有從瓦爾河(Waal)到鹿特丹的防禦工事做屏障,「荷蘭要塞」可以說是荷蘭的防禦中心所在。為了能在格雷伯—佩爾一線遲滯德軍,儘量拖延時間。荷蘭軍隊打算在必要時打開下萊茵河、馬斯河和瓦爾河的防洪壩,以大水在這一地區構成障礙,阻礙德軍前進。

1940年5月10日凌晨5點35分,元首團和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屬偵察營跟隨德國B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一起越過荷蘭邊境的時候,師主力還在後面挪動。荷蘭軍隊在艾瑟爾和韋斯特沃特兩地的抵抗要比德國人預料的強得多。到了當天傍晚,元首團和第207步兵師就拿下了大部分預定目標,為進攻赫雷伯防線建立了跳板。沒多久,第18集團軍下屬的第207步兵師以及黨衛隊旗隊長格奧爾格·科普勒指揮的「元首」團接到了奪取赫雷伯山(Grebbeberg)的命令。(根據命令,元首團被加強給了第207步兵師)

「元首」團團長格奧爾格·科普勒

這裡是荷蘭烏得勒支和海爾德蘭兩省交界處雷嫩(Rhenen)市和瓦赫寧恩(Wageningen)市之間荷軍防線最東端的一個重要防禦支撐點,高52米。這條防線是建於18世紀保護荷蘭水線的防線,多說一句,中國租借給荷蘭的兩隻大熊貓就是給了雷嫩赫雷伯山上的奧韋漢德動物園,荷蘭花了700萬歐元布置了場地後,2017年迎來了大熊貓。。。那個,我跑題了,各位……

第207步兵師計劃經瓦赫寧恩對赫雷伯實施突擊(元首團的進攻軸心),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夠通過奇襲奪取赫雷伯山。但是荷蘭軍隊的抵抗相當頑強,元首團不得不一個又一個的去肅清荷軍的碉堡和據點。

1940年5月11日,元首團在炮兵掩護下,對瓦赫寧恩以西的格雷伯山前約3公路寬的前沿據點展開了攻擊。守在這裡的是荷蘭第4步兵師第8步兵團的士兵。這些陣地由沙袋和木頭構成,因此談不上什麼堅固防線,也無法互相掩護。在一次炮擊準備後,元首團發起了進攻。凌晨6點,荷軍在赫雷伯山前的最後一個陣地投降了。

稍事休整後,元首團打算當天就奪取赫雷伯山。但是隨後的進攻卻相當不順,戰鬥異常殘酷和激烈,導致科普勒團長不得不請求第207步兵師火炮的支援。

當天傍晚,元首團出動團屬的裝甲車排對赫雷伯山上發起進攻,但被荷軍47mm的反坦克炮擊退。

1940年5月12日,星期天,德軍集中力量對赫雷伯山的東坡發動了進攻,守在山上的是荷蘭第8步兵團2營的4個連以及1營,這些守軍還得到了一個機槍連和一個反坦克單位的加強,後者全部進駐在山上修築的碉堡中。面對荷軍嚴陣以待的防禦,德國人發現竟然沒有地方可以滲透,火炮也無法精確摧毀山上的荷軍掩體,但是猛烈的炮擊嚴重削弱了守軍的士氣。

中午14點20分,當炮火開始先前延伸的時候,上級突擊大隊長Hilmar Wäckerle指揮的元首團3營的官兵就躍出戰壕,跟隨徐進彈幕,有效縮短「實際接敵距離」。瓦克勒打算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赫雷伯山,這也將是他開戰以來能獲得的最高榮譽。3營迅速摧毀了荷蘭軍隊大量的混凝土碉堡和野戰工事,在3營左翼展開的元首團2營也乘機拉平了戰線,當時1營的任務是擔任第二梯隊,隨時擴大戰果。

在衝到赫雷伯山西面山坡的時候,荷軍的第三道防線開始展現火力,各種工事碉堡紛紛開火,導致元首團2營和3營進攻受挫,傷亡也急劇增加。儘管如此,晚上19點,元首團2營和3營還是控制了赫雷伯山的主峰。

晚上,科普勒團長調整部署如下,他命令3營在夜色的掩護下繼續朝雷嫩東面的鐵路線(雷嫩到費嫩達爾的鐵路線)突破。到了22點,元首團3營按時發起了進攻,但是這次乘夜幕偷襲的計劃卻因為與荷蘭軍隊意外遭遇而夭折,戰鬥中,營長西爾瑪·瓦克勒兩次負傷,營副也陣亡了。

時任元首團3營營長西爾瑪·瓦克勒

此時,3營以薄弱兵力(瓦克勒把3營分成三路突擊矛頭,僅右翼攻擊隊取得突破)完成了突破,但是卻成了孤軍,營主力仍困在密林區,尚未與荷軍大規模接觸。荷軍乘機把防線穩定了下來。荷蘭的第46步兵團趕到了赫雷伯山增援,接著出現的還有荷軍的第3和第4輕騎兵團,荷蘭人又奪回了赫雷伯山山頂,就連之前被元首團繳獲的火炮也順手搶了回來。

此時,第207步兵師師長Von Tiedemann看在赫雷伯山—雷嫩軸線的進攻毫無進展,決定從新的方向發動進攻。對元首團來說,他們只能一邊請求第207步兵師發兵救援孤懸在外的3營,一邊繼續命令1營和2營向西北進攻,1營任務是徹底消滅瓦赫寧恩至赫雷伯運河沿線的荷軍火力點,2營則是攻擊埃克特伯(Achterberg)。

與此同時,荷蘭也計劃著反擊,這些部隊是由荷蘭野戰軍司令男爵Voorsttot Voorst派來的。荷蘭野戰軍的主力此時正被德國人牽制在多德雷赫特,鹿特丹和海牙周圍,他的部隊正忙於對抗德軍傘兵的空降場。荷蘭的第11步兵團2營,第20步兵團1營以及另外5個營打算重新建立一道新的防線擋住德國人,其中有3個營負責重新穩定赫雷伯山的防線,另外4個營從埃克特伯向赫雷伯山以北的德軍側翼發起一次反擊。

德軍和荷軍都得到了己方的火力支援,雙方各自進攻和反擊,戰鬥一觸即發。荷軍曾請求英國皇家空軍能夠提供空中支援,但是這顯然不可能,英國空軍正在法國戰場上苦戰。因此荷蘭自己的皇家空軍出動4架飛機向赫雷伯山前的德軍炮兵陣地扔下了30枚炸彈。

但是,荷軍原定於從埃克特伯附近發起的反擊被推遲了4個小時,一直到上午8點才開始,第29步兵團1營、3營以及第24步兵團2營和第20步兵團1營奮力向德軍發起了反擊。實際上,荷軍這次反擊除了準備倉促,裝備不足外,增援的部隊長途跋涉趕來,士兵們早就筋疲力盡,根本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

反擊開始後,己方的誤擊還導致了無謂的傷亡。中午14點,德國空軍27架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攻擊了荷軍,並且造成後者極大的混亂。現在,荷軍已經士氣全無,荷蘭第4步兵師在赫雷伯山上的防線徹底瓦解。

晚上22點15分,第207步兵師的部隊抵達了雷嫩,接替了元首團3營的陣地,後者撤出了戰鬥。在這場戰鬥中,瓦克勒的3營像一個突擊楔子一樣就卡在雷嫩至瓦赫寧恩之間的道路上,導致荷軍一直無法展開有效反擊和支援。

士氣低落的荷軍最後全面向西撤退……

1940年5月14日,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發布公告:

「在荷蘭,我軍於阿梅爾斯福特東南的赫雷伯防線寬大正面達成突破,繼續朝烏德勒支前進……」

 

後來的「元首」團團長奧託·維丁格在他的著作《永遠的同志:元首團戰史》中評價,元首團面對的在赫雷伯防線上的兩個荷蘭師的士兵相當勇敢頑強,值得稱讚。

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師,也就是後來的帝國師,雖然早在波蘭戰役中就獲得了實戰經驗,但是整個戰役太多,各部隊尚未得到很好的鍛鍊,其實閃擊西歐才是真正對這些半路出家的部隊真正的考驗,作為摩託化步兵師,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各團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但是與訓練有素的國防軍比還是有較大差距了,直到經過東線血與火的煉獄後,他們才獲得真正的成長,成為精銳。

以下就是進攻赫雷伯—雷嫩一線時,元首團的一系列照片寫真


以下是1940年5月11日,元首團的官兵開始在出發陣地前集結,準備進攻赫雷伯山前荷軍的前哨防禦陣地

1940年5月11日,元首團3營開始向赫雷伯山之前的荷軍陣地發起進攻

奪取了一處荷軍外圍陣地並在戰壕中稍事休息的元首團3營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被打死的奶牛以及元首團3營擲彈兵使用的MP28

可以看到荷軍的陣地和鐵絲網障礙

元首團3營向赫雷伯山派出的偵察小組

掩護步兵進攻的步兵炮,正在轟擊赫雷伯山上的荷軍

進攻赫雷伯山之前的一次會議,近處的高級突擊中隊長(上尉)是奧託·庫姆

元首團前進指揮部,左2就是團長格奧爾格·科普勒

進攻赫雷伯山期間,在附近某處密林中休息的元首團3營官兵

面對荷蘭第4步兵師和增援單位,僅靠元首團根本無力拿下,第207步兵師也派出了增援部隊,照片中的士兵就來自第207步兵師

這張照片攝於元首團拿下赫雷伯山之後

荷蘭軍隊之前使用的戰壕

赫雷伯山的戰鬥結束後,元首團的士兵開始把俘虜的荷蘭士兵後送戰俘營

德軍奪取的瓦赫寧恩小鎮,荷蘭赫雷伯至雷嫩防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當地的瓦赫寧恩大學是荷蘭現在14所研究型大學之一,在國內頗受讚譽,但是事不關主題,就不細說了

正在穿過瓦赫寧恩廢墟間的元首團3營的摩託車兵

瓦赫寧恩街道上的元首團3營

與當地平民交談的元首團3營

瓦赫寧恩附近舉行了悼念陣亡戰友的儀式

徹底突破赫雷伯一線的荷蘭防禦後,德軍在雷嫩舉行了一次勝利遊行

廣告時間:博主付費文章,PDF格式,感興趣的請私信我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塔爾諾波爾解圍戰中的德國黨衛軍SS第10「弗倫茨貝格」裝甲師(上)
    在第一次大戰中是一名上尉。大戰結束後,因為討厭魏瑪共和國和抵制凡爾賽和約,而離開了軍隊加入了納粹黨。德貝斯是一位培訓專家,因此到1940年1月以前,他都是不倫瑞克黨衛隊容克學校的校長。後來德貝斯調入駐紮在芬蘭和挪威的SS第9步兵團,隨後是列寧格勒前線的SS第2步兵團(摩託化)。在來SS第10裝甲擲彈兵師之前,他在SS第6「北方」山地師擔任了大約半年左右的師長之職。
  • 二戰德軍三大精銳:骷髏師、帝國師及維京師
    除了因為在41年德米揚斯克包圍戰中被蘇軍打殘,後撤至法國休整躲過了史達林格勒戰役。其他包括著名的哈爾科夫、庫爾斯克等戰役無一例外都有該師參加。隨著納粹德國走向崩潰,該師於1945年5月9日向美軍投降,但作為戰俘被移交給了蘇軍,其中大部分人員在二戰之後的審判中被處決。
  • 王牌中的王牌—二戰德國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徵戰史
    但當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團擴編為師級建制,「帝國」師不得不屈居於老二的位置,該師參加了白色方案-入侵波蘭,黃色方案-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颱風行動-莫斯科戰役,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戰役,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春醒行動-維也納戰役等著名的戰役,黨衛軍「帝國」裝甲師是二戰中武裝黨衛隊表現最出眾的王牌部隊。
  • 1940年6月,義大利在法國崩潰前夕發動入侵,為何沒取得多大戰果(一)
    1940年6月,義大利在法國戰敗投降前夕,對法國發動了西阿爾卑斯山戰役,企圖與德國平分法國。但義大利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為何沒有取得多大戰果,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戰前局勢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義大利作為德國的盟友,有義務支援德國並參戰。
  • 秘聞|二戰時代的T-34坦克第一王牌竟出自德國黨衛軍帝國師?
    在這次代號為「頓涅茨克」的反擊作戰結束以後,衝進哈爾科夫城中的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驚訝的發現了一大批還沒有來得及被蘇軍帶走和維修的T-34型坦克。這些上天恩賜而來的「禮物」也將成為帝國師在隨後的庫爾斯克會戰中最為有力的支援,就是用這些蘇聯坦克,帝國師裡甚至還打出了一個戰績高達64輛的坦克王牌——埃米爾·賽博爾德(Emil Seibold),由此名揚東線。
  • 《閃電戰》入侵童話王國:1940年4月德軍進攻丹麥之役
    然而,在二戰初期,毗鄰德國且扼守著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咽喉水道的丹麥難以避免地成為納粹戰車的目標,於1940年4月9日遭到德軍入侵。軍力羸弱的丹麥幾乎無力抵禦,僅僅6個小時就宣告投降。侵佔丹麥是德軍在二戰中持續時間最短的戰役行動之一,本文將記述德軍鐵蹄踏碎童話之國的過程。雖然今日丹麥人看起來溫文爾雅,但追溯歷史他們卻是彪悍的北歐海盜的後裔。
  • Do 17與法國戰役(1940.5-1940.6)
    為此,編隊開始大角度盤旋,下降高度重新進入目標的上空。而法國方面似乎直至Do 17轟炸機編隊轉向之前仍然沒有能夠注意到德國飛機的存在,因此,直到無數發動機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代替了防空警報在機場上空響起時,法軍這才如夢方醒,動用防空火力對Do 17轟炸機的密集編隊實施猛烈的反擊。
  • 二戰法國戰役全過程
    因此在10月6日,他曾向英法兩國提出和平建議,未等到兩國答覆,在10月9日已為應對盟軍否決其建議的可能性,希特勒也制定了軍事行動:《元首第6號特別訓令》。法西斯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中包括兩大行動:第一部分的「黃色作戰」(Fall Gelb,攻打荷比盧三國和法國北部)和第二部分的「紅色作戰」(Fall Rot,進攻法國本土)戰役經過: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 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
  • 1940 年色當之戰中法軍的致命失誤
    按照德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卡爾-海因茨•弗裡澤爾(Karl-Heinz Frieser)的說法,安齊熱和法軍高層的其他將領在色當地區的布防中出現了以下六大致命失誤。色當地段的防禦由法軍第2集團軍左翼的第10軍負責,此處可謂1940年5月開戰時法軍防禦最為薄弱的地方。
  • 事實證明1940年西線戰場上的莫德爾元帥充滿遠見卓識
    1940年5月10日,德國再次高舉屠刀,突襲低地國家,西線戰役全面打響。
  • 《閃電戰》受難的安妮:1941年5月克裡特戰役中的Ju52運輸機部隊
    1941年5月20日,德軍發動代號「水星」的戰役行動,對克裡特島實施大規模空降突襲,經過十三個晝夜的激戰佔領全島,達成目標。然而,德國人贏得的是一場皮洛士式的勝利,付出了6000餘人的傷亡代價,其中大部分是精銳的傘兵,損失之慘以至於希特勒從此禁止任何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克裡特之戰也因此被稱為「德軍傘兵的墳墓」。
  • 諾曼第戰役中的英國特種空降兵|戰場
    但經過3名一度不得志的青年軍官,一群蔑視權威、久經沙場的老兵們的苦心經營,它在3年後,成長為一項優質軍事資產,成為盟國乃至敵對陣營爭相效仿的對象。 1944年6月6日凌晨,超過2萬3000名盟軍士兵或是背著降落傘跳出了機艙,或是其搭乘的滑翔機鬆開了牽引索,諾曼第上空到處是空降兵的蹤影——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突擊。
  • 彩色的1940年法國戰役:當閃擊戰擊敗了歐洲軍事強國
    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的法國之戰中,德軍以閃電戰擊敗了法國,還有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證明了這種戰法足以擊敗當時的歐洲軍事強國
  • 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中南半島
    雙方協商並於9月22日達成協議。維希法國允許日本進入越南北部,要求最多6000人,即使爆發戰爭,也不能超過25000人。談判過程中,日軍一線部隊迫不及待地先發動攻勢。9月22日,日軍第5師首先入侵越南,與法國殖民軍、法國外軍交戰,試圖阻擋。法軍在郎兒與日軍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25日郎兒被日軍俘虜。
  • 二戰1944年12月16日阿登戰役,德國第二裝甲師的最後突擊
    1944年12月希特勒計劃已久,阿登戰役即將打響,德國黨衛軍「帝國」裝甲師從東線調到西線加入了這場歷史上的著名戰役,黨衛軍「帝國」裝甲師是當時全世界公認精銳部隊
  • <蘭學復興>克裡斯蒂安·康奈利斯號的荷蘭戰役
    這艘雷擊「艦」屬於K級(K在荷蘭語代表Klein,意指『小型』),建造於1905年且僅僅是用作近海防禦,實際上只是蒸汽魚雷艇。那時她甚至沒有名字,只有一個編號K 2,之後荷蘭再也沒有建造過這樣的船隻,可以說她只是一個被時代拋棄的棄兒。克裡斯蒂安·康奈利斯號和縮寫『CC』
  • 第三帝國之最(5):第一位獲得鐵十字勳章的士兵/法國戰役中的頭號戰鬥機飛行員/在海上航行時間最長的船長
    有30輛敵軍坦克被擊毀,其中9輛為列兵布林克福特包辦)當時他所屬的第38軍軍長馮·曼斯坦因步兵上將也推薦他申請騎士十字勳章,並獲得批准,獲勳令於1941年3月7日籤發,4月1日,第12裝甲師(第2摩託化步兵師已在1940年10月5日升格為第12裝甲師)師長約瑟夫·哈爾佩少將親自向布林克福特同時頒發了騎士十字和一級鐵十字勳章,並晉升為一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