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中南半島

2021-02-23 超美時尚圈

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法屬中南半島,並佔領該地。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

此後,英美從根本上改變了對日態度,開始禁運石油等戰略物資。

1940年6月,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德國人佔領法國,並在南部建立了傀儡政權維希法蘭西。

雖然納粹德國答應維希法國保留海外殖民地,但後者明白都是假的。

9月,一直虎視眈眈印度支那半島的日本開始在邊境集結大部隊。

維希在越南的法國殖民政府無法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抵抗日軍。

如果日本人直接入侵,維希法國無法抵抗。

在這種情況下,維希法蘭西被迫承認無知。

雙方協商並於9月22日達成協議。

維希法國允許日本進入越南北部,要求最多6000人,即使爆發戰爭,也不能超過25000人。

談判過程中,日軍一線部隊迫不及待地先發動攻勢。

9月22日,日軍第5師首先入侵越南,與法國殖民軍、法國外軍交戰,試圖阻擋。

法軍在郎兒與日軍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25日郎兒被日軍俘虜。

9月22日,雙方達成協議,法國強調,除非雙方同意,否則禁止日本陸海空軍從印度支那發動軍事攻擊。

一些日本將軍認為這個協議是無稽之談。

如果協議得以實施,日本佔領中南半島的意義何在?

因此,日本軍方領導人無視協議,仍然四處攻擊。

26日,4500日軍強行登陸海防南部,法軍略有抵抗。

至此,維希法國別無選擇,只能完全為主。

結果日軍攻佔了河內郊外的內排空軍基地,在雲南邊境老街和北江市火車站駐紮了900日軍,在海防和河內分別駐紮了600日軍。這些行動有效地封鎖了中國,不可能從越南獲得帶入中國的武器裝備。

此時只有一條滇緬公路穿過緬甸,崎嶇不平,交通有限。

為了換取利益,日本於27日與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籤訂了軍事同盟,以示對德國的感謝。

這一舉動表面上是為了阻撓中國,但卻激起了英美兩國的憤怒。

日本人入侵越南,意味著他們開始實行南進政策,盟軍是敵人。戰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1940年7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對日道德禁運聲明,對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鐵礦石、廢鐵實施禁運。

1941年1月,日本的盟友泰國軍隊對寮國和柬埔寨發動大規模進攻,在此擊敗法軍,一舉佔領寮國,深入柬埔寨。

1941年5月9日,在日本的威脅下,維希法國通過條約放棄了這片有爭議的領土。法國切斷了柬埔寨馬德望省大部分地區和寮國湄公河以西5.4萬平方公裡到泰國的通路。

日本在印度支那半島肆無忌憚,似乎南下入侵已經開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最終決定採取強硬政策。

1941年7月28日,美國宣布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財產,包括石油禁運。英國和荷蘭紛紛效仿,英國切斷婆羅洲對日本的石油供應;美國說服荷蘭東印度公司暫停向橫濱和長崎輸送石油。

這對日本造成了決定性的打擊。

當時日本只有大陸、庫頁島等少數地方能產油,產量還不到需求的十分之一。

日本石油禁運,現有石油庫存只能使用一年左右。而日本還在中國大陸激戰,一年後,別說和英美打了,就連和中國的戰鬥也要停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屈服和盲目工作的過程中,選擇了盲目工作,冒險進攻美國珍珠港,從而爆發了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印尼油田。1943年產量恢復到5000萬桶,約為1940年產量的四分之三,基本滿足需求。但是,這種石油必須通過船隻運輸,並成為美國潛艇追捕的目標。

1944年,日本的石油進口下降到前一年的一半,1945年完全中斷。

有人問,為什麼美國不在1939年甚至1937年對日本實施禁運,迫使其停止侵華?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美國試圖拉攏日本。

自古以來,地緣政治沒有正義和不正義。

為了國家利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二戰前,英美法最痛恨蘇聯,甚至遠遠超過德國。

蘇德戰爭爆發後,為了利用蘇聯牽制德國,英美仍給予蘇聯高達113億美元的物質援助(當時貨幣價值)。

同理,蘇聯和日本也有過多次武裝交火,比如張鼓峰和諾門坎,都想吃對方。

但蘇聯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德國,而日本則陷入了中國戰爭的泥潭,試圖向南進攻英美法。

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不共戴天的敵人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互不攻擊,帶走對方軍隊到其他戰場作戰。

有趣的是,德國投降後,蘇聯第一次撕毀協議,以170萬兵力擊敗日本關東軍。

原因是地緣政治無情,有自己的原則,與感情無關。

當時日本是強國,中國是弱國。在日本明確表示是美國的敵人之前,美國必須盡最大努力爭取自己這邊的勝利。

中日戰爭爆發前,德國與中國關係非常好,向中國出售了大量武器彈藥。

戰爭爆發後,德國選擇與中國斷交,與日本合作。

這並不是說德國對日本有什麼好感,而是沒有人願意找一個弱小的盟友,反而會找一個強大的。

當時的日本是一個擁有世界前三海軍和百萬陸軍的軍事強國。

就美國而言,他不想日本成為敵人,所以他應該努力爭取日本,至少保持中立。

為了一個弱小的中國,美日被迫為敵。沒有哪個政治家會這麼做,美國國會也絕不會同意。

當時日本只有本土、庫頁島等少數地方可以生產石油,產量尚且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日本被石油禁運,現有石油的庫存僅能使用1年左右。而日本還在中國大陸進行激戰,1年以後不要說同英美作戰,連和中國的戰役也要停止了。1941年12月7日,在屈服和盲幹中,日本選擇了盲幹,冒險空襲美國珍珠港,由此太平洋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迅速佔領印尼的油田,在1943年恢復產量到5000萬桶,大約是1940年產量的四分之三,大體滿足了需要。不過,這些石油必須通過船隻運輸,成為美國潛艇獵殺的對象。1944年日本進口石油已經下降到前1年的一半,到1945年則完全斷絕。

有人問,為什麼美國不在1939年甚至1937年就對日本禁運,迫使它停止侵華呢?自古以來,地緣政治就沒有什么正義或者不正義的說法。二戰之前,英美法是最為仇恨蘇聯的,甚至遠遠超過仇恨德國。蘇德戰爭爆發以後,為了利用蘇聯拖住德國,英美仍然給了蘇聯高達113億美元的物資援助(當時幣值)。同樣道理,蘇聯和日本有著張鼓峰、諾門坎等多次武裝交火,都恨不得吃掉對方。但蘇聯有強敵德國,日本則陷入中國戰爭泥潭,還要試圖南下攻擊英美法。在這種情況下,這對死敵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互相不進攻,將對峙的部隊紛紛抽走去其他戰場作戰。有意思的是,當德國投降以後,蘇聯第一時間撕毀協議,使用170萬大軍打垮了日本關東軍。道理就是這樣,地緣政治是冷酷無情的,有著自己的原則,不是講感情的。當時日本是個強國,中國是個弱國,在日本沒有明確是美國為敵之前,美國必須儘量爭取它在自己一方。在中日爆發戰爭之前,德國和中國的關係非常良好,出售給中國大量武器彈藥。這倒不是說德國對日本有什麼好感,僅僅是不會有人希望找一個弱的盟友,都會找強者。當時日本具有世界排行前三的海軍,還有數百萬陸軍部隊,是個軍事強國。就美國來說,他不希望日本成為敵人,要儘量拉攏它,至少讓他保持中立。為了衰弱的中國,強行讓美國和日本為敵,沒有政客會這麼做,美國國會也絕對不會同意。

第二,在商務談判中,

美國是一個商業國家。大企業有實力,有政治影響力。他們需要賺錢。

而日本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顯然不可能中止對日貿易,這將嚴重影響國內經濟。

在和日本保持商業貿易的同時,美國也在和中國做生意,兩邊都賣。

這對美國商人來說並不罕見,他們做生意是為了賺錢。

對於商人來說,沒有盟友,只要能賺錢,就是盟友。

相關焦點

  • 石油絞殺:二戰美國對日禁運政策
    日本國內的石油產量極其低,而由於戰爭,石油年消耗量非常大。因此,日本嚴重的依賴國外的石油,這種嚴重的依賴也是促使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原因之一。通過在東亞勢力範圍內的掠奪,可以是日本得到充足的戰略性資源,尤其是石油。早在1934年,美國國務院和外務部就抗議日本不遵守「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的東北搞石油壟斷,但那時,美國政府不贊同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
  • 中國會對朝鮮進行石油禁運嗎?
    日本相關外交消息人士當天透露,美國政府日前就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的追加制裁決議草案向中國等有關各國詢問了意向,內容包括禁止向朝鮮出口石油、禁止從朝鮮進口礦物資源、拒絕朝鮮唯一航空公司高麗航空的飛機經過領空。那麼,中國會接受美方提案對朝進行石油禁運嗎?    從技術上來講,氫彈屬於第二代核武器,又稱聚變彈、熱核彈。
  • 倘若中南半島屬於中國,世界局勢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個時候很多的小夥伴就要問了,假如我們真的拿到了中南半島,那麼其他幾個強國會不會對我們產生敵意呢?我們先說說俄羅斯,對於現今的俄羅斯而言,我們把軍事戰略重心南移絕對不是什麼壞事,他們和美國之間本身就不對付,即使現在我們和俄羅斯是親密的合作夥伴關係,但是他們也會提防我們會不會搞小動作,重心南移之後,他們才能夠用更多的精力去和美國過招。
  • 美國逐步架空「一個中國」 ——附二戰前,美國如何逼迫日本對美開戰
    直至1940年9月,發生了日本入侵印支北部事件及德意日三國結成針對美國的軍事同盟條約,美日關係才發生了重大轉折。美國對日本入侵法屬印支北部反應強烈。這時,美國雖然在物質上和心理上都還沒有準備好用武力約束日本。但由於日本長期依賴從美國輸入重要戰略物資,美國手中掌握著一種強有力的經濟武器,即它認為必要的時候,隨時對出口到日本去的物資實行禁運。
  • 美學者告誡美國決策者:對華石油禁運,是對全球經濟"核打擊"
    今年7月,美國悍然發動了對華貿易戰。一直以來,不少美國專家學者鼓吹對華石油禁運。伴隨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人們不禁又想起這一話題。美國能否採用這一措施扼住中國的咽喉,逼迫中國就範?中國有哪些對策?美國菜斯大學研究員、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研究員柯林斯,在《海軍戰爭學院評論》2018年春季刊上,發表文章《對華海上石油封鎖:戰術上貌似不錯,但戰略上有缺陷》,分析了美國如何對華實施海上石油禁運,中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柯林斯告誡美國決策者,要三思而後行。本刊編譯於此,僅供讀者參考。
  • 中南半島十——為什麼對越反擊戰改變了歷史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歷史,這裡選取10篇優秀歷史文章進行科普,歡迎點擊系列文章連結閱讀:也歡迎閱讀我的文章,暹粒,千年等一回,高棉的微笑1、越南?緬甸?泰國?誰來稱霸中南半島2、連柬埔寨都差點統一的中南半島,為何至今難以統一3、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4、湄公河三角洲:曾經屬於柬埔寨上千年,為什麼卻被越南搶走了5、東南亞小霸王越南為什麼這麼橫?
  • 美國緊緊掐住了伊朗的脖子:評伊朗石油禁運
    8年前的5月2日,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9年的今天,美國全面封殺伊朗石油出口,「不讓伊朗的一滴油流入國際市場」。
  • 如果我國擁有中南半島,對世界局勢會產生什麼影響?
    印度一直認為印度洋是自己的後花園,撇開印度海軍的那些個奇怪的操作不談,南亞大陸也就印度海軍拿得出手也最強大(畢竟有個好幾手的航母)。就目前中國海軍的實力來看,海軍參與到印度洋的問題上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印度在領土問題上一直都與中國有摩擦,如果中南半島屬於中國那麼印度洋也能看到五星紅旗的話,印度會炸毛的。
  • 看看那些年日本人在中國都幹些什麼
    就說說百年來日本人的侵華史吧。1894年8月1日日本對中國宣戰,甲午戰爭正式開始。這次戰爭是由於日本用武力侵佔朝鮮,並於7月偷襲中國海陸軍而引起的。 1894年9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與中國清朝北洋艦隊在黃海交戰,中國海軍在海戰中受挫。   1894年10月26日日軍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並相繼攻佔大連、旅順、營口,牛莊等地並大肆屠殺中國人民。
  • 「日本每在中國殺死100萬人,其中54萬4千就是美國資本害死的!」
    其中,當年美國對日廢鋼鐵出口量,比1938年多出9倍。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的軍用物資達1.9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的84%。自1937年到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物資總額共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總值佔7.039億美元。
  • 日本當年為啥和美國爸爸翻了臉
    這裡面只有美國最終象徵性的表示了下,在1938年7月1日發表了著名的「道義禁運」道義禁運是說:美國國務院通知本國飛機公司,美國政府不同意他們把飛機和零件出售給正在狂轟爛炸的國家。為啥說這玩意是象徵性的呢?1937年,美國出售給日本的飛機總價值是248.4萬美元。實行道義禁運以後的1938年,美國售給日本的飛機總價值增加到1745.4萬美元,一下子增加了七八倍。
  • 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就問美國敢不敢?顧慮的事情還是能說明白的
    比如退出伊核協議後,美國就宣布要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但是面對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美國可就得收斂一點了。那麼說得具體一點,美國敢不敢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呢?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得承認,不管在何種情況下,美國都不敢也不能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
  • 尚未參戰的美國,憑什麼籤《大西洋憲章》?羅斯福能哄日本3個月
    德國的大舉進攻,著實讓日本人興奮不已。他們一面實施「關特演」,準備進攻蘇聯,一面強行進駐法屬殖民地(今越南)南部,控制了8個機場和2個海港。敏感的羅斯福,立刻宣布禁運石油並凍結其資產,一下子卡住了日本人的脖子。近衛內閣想通過恢復和談,緩解日美關係。
  • 美國跌倒日本吃飽?讓美國痛不欲生的越南戰爭為何讓日本一鳴驚人
    二戰結束後,剛剛復國不久的法國不願意看到成功「復國」的北越,於是雙方開始了長達9年的戰爭。不過,因為死過一次的虛弱,再加上胡志明政權「脫胎換骨」的戰鬥力,更因為我們的強力支持,法國的捲土重來越來越力不從心,不得不考慮打道回府。在法國即將放棄的時刻,美國的援助不期而至。
  • 美國歷史上沒有侵略過中國?!放屁!
    不晚於1931年,美國一直為日本侵華提供大量戰略物資,一直資助日本屠殺中國軍民,直到1941年(芋頭按:該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一個月後,美國總統胡佛公開講話:「日本為保衛日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見,對滿洲的進兵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是不能提出異議的」。
  • 馮瑋:兩個條約的廢立,是如何把日本推向了對美戰略冒險的不歸路
    是為了維護國際正義,還是為了美國自身利益?日本為何無法接受?本文試予以回答。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在不斷入侵中國的同時,也避免刺激美國。1937年12月12日,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美國海軍「班乃島」號炮艦,被日軍戰機炸沉。艦上3名水兵死亡,27人受傷,其中14人重傷。
  • 地緣政治: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卡達的石油儲量不算特別多,已探明石油儲量28億噸。不過卡達的天然氣儲量高達25萬億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三位,卡達的陸地面積不過1.15萬平方公裡。阿拉伯半島介於非洲、歐洲、亞洲之間,地中海的東出口是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亞丁灣,就位於阿拉伯半島西部。可以說控制了阿拉伯半島,東可就近對伊朗對峙,西可進非洲,南可控制印度洋西部海域。
  • 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起點不是珍珠港,而是這個地方!
    1941年12月8日(夏威夷當地時間12月7日),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航空戰隊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除航母外的主力艦隻幾乎全軍覆沒
  • 不!中國從未支持過越南統一南北
    而這種亂認祖宗的行徑,也從側面說明了越南與我們剪不亂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從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消滅南越國,並再度將中原王朝疆域拓展到中南半島開始,越南就開始了內屬中原王朝的歷史。但400多年過去,越南早已物是人非,所以僅僅堅持20年,明朝便不得不退出中南半島,越南再度回到了藩屬國的起點。清朝盛極而衰後,西方列強紛至沓來,法國殖民者於1858年開始入侵中南半島,並最終在1885年中法戰爭後取得了越南的殖民權,清朝則徹底失去對越南的宗主國地位。
  • 日本海軍為何轉向開戰|大象公會
    文|天高風吟從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 1941 年秋天,是日本決意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關鍵時期,與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爆發的時候不同,此時日本國家機構姑且可算是在正常運行中。作為戰爭主要承擔者,海軍的意志一度成為是戰是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