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票,日本來變相掠奪被佔領地區的資源和財富的工具

2021-02-07 戰爭事典

日本政府為發動對外戰爭而發行的,由日軍在佔領地區為徵集軍用物資而強制流通使用的一種代用貨幣,即「軍票」。最初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使用,此後但凡出國作戰,日軍均在其佔領地區使用軍票。日軍把戰火燒到哪裡,軍票也就隨著侵略勢力的擴張流通到哪裡,所以軍票的發行完全是政府行為,其歷史沿革實際就是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史。日軍就是通過軍票的流行與使用,來變相掠奪被佔領地區的資源和財富。



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就曾在中國佔領區大量發行軍票,以排擠原國民黨政府所發行的法幣的流通與使用。1937年10月22日,在日本第10軍準備登陸中國浙江省杭州灣擴大侵略之際,日本內閣會議就決定了《軍用手票發行要領》,具體發行程序由大藏大臣訓令《支那事變派遣部隊經費支辦軍用手票發行手續》作出規定,說明此次發行軍票的目的是「支那派遣軍的軍人、軍屬的俸給以外的支付」。由於此前侵華日軍的「北支那方面軍」支付軍費使用的是朝鮮銀行券,而上海派遣軍則用的是日本銀行券,且這些銀行券在佔領區的流通並不順利,於是日本內閣在1938年9月的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軍用手票發行要領》,將發行軍票的目的擴大為「一切軍費的支付」。日本在中國佔領區內就曾發行過種類繁多的軍票。


↑↑↑日軍於1937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甲號軍票,面值50錢



↑↑↑日軍於1938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丙號5元軍票



↑↑↑日軍於1938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丙號10元軍票。丙號軍票用朱紅色加深了「軍用手票」字樣



↑↑↑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10元面值戊號軍票,軍票正面圖案為蟠龍,券面去掉了「軍用手票」的字樣。



↑↑↑日軍於1939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丁號50錢軍票



↑↑↑戊號5元軍票。1939年9月,日本政府為使軍票完全擺脫軍隊徵發證券的形式,作為一般貨幣成為華中、華南地區唯一的通貨,發行了戊號軍票。


1941年,日本積極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大藏大臣也發布了《南方外幣軍用手票處理手續》的訓令,此次發行的目的仍是「為便於提供軍費的支付」,使用地區為「南方作戰地域」。在軍票發行程序上,由大藏省向日本銀行交付軍票,日本銀行將軍票作為特別存款予以接收。由於包括中南半島、東南亞、印度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廣大地區當時流通美元、英磅、荷蘭盾等各種貨幣,所以日本同時發行了美元軍票、英鎊軍票、荷蘭盾軍票和盧比軍票,並且分別在不同的軍票券面印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以及當地特有的名物風景,如椰子枝、香蕉樹、橡膠樹、榕樹、村落、水牛等,以便使當地居民易於接受並儘快佔領當地金融市場。這說明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經開始秘密印製外幣軍票,為侵略做足了準備。日軍在佔領南方地域後,繼續依靠軍事力量在當地實行「軍前交易方式」,強制發行各種軍票。日軍很快就侵佔了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廣大東南亞地區。在日本短時間的「解放」後,這些國家和地區痛苦地意識到,他們迎來的是新的、更加殘酷的壓迫者,因為日本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用這些新佔領的地區作為資源掠奪的來源,來養活其飢餓的戰爭機器。獲得這些國家控制權的首要舉措就是採取經濟手段,用新鈔票取代原有的貨幣,這種替代鈔票的印刷工作在日軍入侵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菲律賓人用「米老鼠貨幣」的綽號來代稱這種很難獲得兌現擔保的軍票。

 

菲律賓第二帝國是入侵日軍扶持的一個傀儡政權,由何塞•帕西阿諾•勞雷爾出任總統,由日本顧問控制其大權,並公告壟斷了菲律賓貨幣的發行權,任何一個持有遊擊隊票據的人都將被逮捕。在菲律賓,日本佔領政府發行了幾種面值的比索,有1942年版和1943~1945年版,其中1942年版面值為1 分、2分、10分、50分、1比索、5比索和10比索,1943年發行了新系列的1比索、5比索、10比索麵值的鈔票,但通貨膨脹迫使日本人於1944年發行了100比索、500比索和1000比索麵值的鈔票。據一位當事人描述,在當時75「米老鼠比索」(或約35美元)只能買到一個鴨蛋,在1944年,一盒火柴要花費超過100「米老鼠比索」。

 

在軍票和日本各種銀行券取得壓倒性優勢的基礎上,日本政府於1942年3月設立了作為南方地域中央銀行的「南方開發金庫」(簡稱「南發金庫」)。大藏大臣下達了《南方開發金庫發行要領》,規定已發行的軍票與新發行的「南發券」同等地位,未發行的外幣軍票轉由南發金庫管理。由於「南發券」是無準備金、無限額、非兌換的惡意發行,且總額高達194.87 億日元,導致日軍佔領區內金融混亂、通貨膨脹、物價騰漲。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軍票一夜之間變成毫無價值的廢紙,因此對被日軍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來說,因軍票受到的損害也是戰爭損害的一部分。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1盧比軍票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5盧比軍票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10盧比軍票



↑↑↑在大洋洲使用的1先令軍票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美軍駐兵日本。1945年,盟軍最高司令部在日本發行了軍票(B元),這種軍票和日本銀行券一樣可以在日本國內流通,但因日本政府拼命阻止,它僅在短期內少量流通於日本本土。這種軍票在美軍佔領下的衝繩縣和鹿爾縣奄美群島成為了1948年到1958年9月的唯一法定貨幣。駐日美軍軍票正式名稱是「B型軍票」,面值有1000元、100 元、20元、10元、5元、1元、50錢、10錢共八種面值。圖中展示的是面值5元的美軍軍票,規格為66×112毫米。


本文節選自《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



近5000張珍貴歷史照片+彩色實物圖,打造國內首本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百科式全書

厚達500頁,全彩銅版印刷

獨具日本特色的武器、服裝、飲食、文化等,是軍迷朋友不可錯過的佳作。

羅列了日本陸軍大部分武器型號和相關數據


想免費看書嗎?我們正在飄書哦,請加QQ群 「指文讀者服務社」(群號338497064),我們來聊聊!

長按二維碼

加指文小編 元寶為微信好友

相關焦點

  • 日本侵華戰爭經濟戰:靠著毫無價值的軍票,掠奪超過30億美金物資
    大量的老百姓被無辜地卷進日本的侵略鐵蹄之下,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而除了武力入侵和佔領之外,日本還通過經濟掠奪,兩套組合拳不斷壓榨著淪陷區百姓。七七事變後佔領北平的日軍日本的經濟掠奪方式一種為明面上的搶掠,比如咋在攻佔南京的過程中,日軍就在從南京城內大規模開搶,到富人家勒索金銀財寶,到博物館、寺院搶掠了大量的文化古籍,甚至還將一些早墓冢中將主人陪葬的品拿走。
  • 侵華十四年,日本共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日本所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是不可勝數的。日本掠奪中國人民財富的歷史,是悠久的,這段歷史,摻雜了多少中華兒女的血與淚。其中,日本對中華民族罪孽最深重,掠奪中國財富數額最巨大的,當屬九一八事變開始後,到抗戰勝利的那十四年間。1931年9月18日,日軍栽贓陷害中國軍隊炸毀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並藉此炮轟瀋陽北大營,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迅速佔領了東三省。
  • 【獨家】日本通過強推軍票掠走了中國多少財富?
    而在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日方軍費需求隨戰勢日益擴大,在1938年9月的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軍用手票發行要領》,將發行軍票的目的擴大為「一切軍費的支付」。軍票所到之處,即是貨幣戰的戰場。8年抗日戰爭中,日軍在其佔領區強制推行軍票,套取中國外匯、掠奪百姓財富、擾亂中國經濟秩序。1945年日軍戰敗,一夜之間,百姓手中的軍票宛如廢紙。
  • 侵華十四年,日本擄走中國多少財富?
    據日方統計,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十四年間裡,通過濫發偽鈔和搶劫,日本幾乎榨乾了中國多年累積的財富。日軍每到一地,便開設銀行,濫發「軍票」、「滿元」等,逼迫民眾將法幣(民國政府的法定貨幣)按1:1的面值兌換。
  • 日本軍票,二戰中日軍通過它瘋狂的掠奪亞洲國家
    1945年,日本軍用手票,100日元再後來,到了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用手票的發行達到了頂峰,日本侵略軍在被其佔領的地區駐有大量軍隊,為了給士兵們發工資,開始瘋狂的發行軍票,掠奪當地經濟東南亞戰爭軍票沒有統一的貨幣單位和面值,都是根據被佔地區的情況,發行不同的貨幣單位。
  • 舊聞丨日本侵華實物:軍用手票
    軍票早於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已經使用,其後日本每次對外用兵時皆使用軍票。但軍票的全盛時期可算是在太平洋戰爭的時期,當時日本瘋狂發行軍票,日本軍民的一切公私經濟的收支,完全使用「軍用手票」,更逼令佔領地居民兌換軍票作為貨幣。由於軍票發行時不會有保證金作為兌換支持,也沒有特定的發行所,所以軍票不能兌換日圓。基於這個緣故,日本政府以此作為支配佔領地經濟的一種手段。
  • 二戰時,日軍為何沒有佔領澳門?是日本打不過葡萄牙嗎?
    可是,並非所有的"綠洲"都有陽光和芳草。作為二戰時期中國境內少有的未被戰火凌虐的地區,澳門,幸,也不幸。說澳門幸運,與它未被日本在二戰時期佔領有重要聯繫。而這份"幸運"呢,也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戰略意義幾乎為零。是的,日本不佔領澳門,是因為澳門太不重要了。
  • 戰後一片廢墟的日本憑什麼崛起?
    駐日美軍給日本準備的軍票這種票可以在日本購買任何東西,但出了日本本土就是個垃圾,擦屁股都嫌硬,此招可謂陰險至極,日本當年在我們國內佔領的地區,也同樣發行過類似的貨幣,用這種廢紙來大量的掠奪實物資產,引發了大量的經濟混亂
  • 1945-1958年,美國對臺灣地區,進行了哪些掠奪
    今天小編分兩個階段介紹一下,美國對中國臺灣地區的侵略。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美國幫助日本佔領臺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是在美國的操縱之下,將臺灣歸還了給中國。美國這樣做自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1947年12月18日,蔣介石籤署了《中美海軍協定》,承認了美軍在臺灣的基隆、高雄地區,擁有軍事基地的權力,自此之後,這兩個地方成為美國挑釁中國的基地。通過以上的幾個協議,蔣介石几乎將臺灣,全部出賣給了美國。抗日戰爭後的幾年,美國可謂是肆無忌憚。
  • 日本佔領東北14年,搶走多少東西?僅黃金就有66萬斤
    當時,進攻北大營的日軍僅有不足600人,卻讓北大營8000名東北軍傷亡355人,失蹤483人。而日軍僅死亡4人。第二天,日軍就攻進了瀋陽...▲然而可惜兒子不爭氣最終竟然落入敵寇之手,讓人唏噓 其中最令人蒙羞的乃是國防損失!
  • 日本佔領東北14年,搶走多少東西?僅黃金就有66萬斤 |軍情晚報
    而成為奴隸,就只能被殺戮,被掠奪! 在1928年日本內閣的一場「意淫」大會——田中會議上,「唯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中國,唯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成為了日本軍閥財閥集團的統一認識。對於狂妄自大的日本而言,東北地區是成就日本崛起的「龍興之地」。
  • 頭條|索益然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裁孫海峰:時間:人類的終極資源掠奪
    但也許,死亡更是一種終極的快樂和意義,但是這種快樂和意義沒有人能夠為我們提供可逆性的經驗,否則人類社會將更加沉溺於二次元空間,喪失了生命焦慮和未知體驗衝動帶給人類的進化力量。也就是說,如果人能夠永續生存,感官體驗將賦予時間具有終極意義!但是,在這個可能性到來之前時間是一種最珍貴的稀缺資源。 簡而言之,每個人都需要感官體驗來感知我們的時間價值和存在感,進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非要偷襲美國珍珠港?其實這是日本的最佳選擇
    一、資源緊張,被迫靠戰爭掠奪資源眾所周知,日本只是一個島國,其國土面積遠不如我國,自交戰以來,他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資源短缺。當時他們為了快速結束戰鬥,提出了三個月滅亡我國的目標。自抗戰以來,日本首先佔領了東北地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從那裡掠奪資源,從而保證戰事順利推進。在抗戰期間,日本使用了不少先進武器,這些武器需要仰仗煤炭、石油以及銅鐵等資源,按照日本本國的實力而言,他們無法完成如此大的任務量,只能依靠別國。
  • 日本軍用券簡介
    日本軍用券簡介    日本因戰爭曾經多次發行軍票,而與中國相關的軍用票尤其多,最早與中國相關的日本軍用票被稱作「銀兩券」,發行於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其緣由這是因為日清戰爭(甲午戰爭);十年後的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又因為日露戰爭(日俄戰爭),而發行有軍用票,被稱為「銀甲券」;又是一個十年後的大正三年(1914年),因日德戰爭(日本出兵佔領青島)而發行軍用票,被稱為「銀乙券」;大正七年(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準備幹涉俄國的十月革命,而在東北發行有軍用券,被稱為「金甲券」。
  • 【地圖收藏607】1939《新東亞資源開發解說地圖》
    日本法西斯對中國華北的重要工業資源,可以說是舉國上下,集軍、政、經、文等各方力量進行掠奪。通過血腥的殖民統治和龐大嚴密的掠奪機構,把華北的巨量物資和財富變成其發動、擴大、維持侵略戰爭的經濟動力,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掠奪煤炭12000萬噸,鐵礦石450萬碑,鋁釩土3000萬噸,鎢、錳、金礦21。2367萬噸,棉花2000餘萬噸。。但實際掠奪和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此統計數據。
  • 日本搶走了大量金子,至今疑埋在地下,黃金到底藏到哪裡
    ,二戰時候的小日本掠奪的財富數量多達五萬億美金,光黃金就有九千多噸,而中國就佔了大部分。日本二戰從中國的財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黃金,而值得一提的是,書畫和文物可以針對性的索回,而黃金這種可以用嘴硬拒不承認的財富,可以說日本絲毫沒有返還給中國分毫,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從中國一共掠奪了21000噸黃金。21000噸黃金是什麼概念呢?假如不考慮到品質和價格浮動的因素,21000噸黃金起碼價值巨大,而這些黃金多數被用來作為日本的重建資金使用。
  • 東北天氣寒冷,俄國和日本為何還拼命搶佔?
    當時,俄軍一直佔領著我國東北地區,這讓懦弱的清政府敢怒不敢言,畢竟當時的清軍根本不是俄軍的對手,清政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土被他國佔領。日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決定和清政府交涉,並提出可以幫助清政府驅逐出東北地區的俄軍。
  • 戰後對日本和朝鮮的分區佔領計劃
    而對於另一個法西斯國家日本,同盟國也制定了分區佔領的計劃。     1945年日本投降前,美、蘇、中、英等同盟國召開會議應派軍隊對日本進行佔領。作為戰勝國之一,中國與美國一樣,有權向戰敗國日本派遣駐軍劃分給中國的佔領區為:東京都(四國分區佔領) 、大阪府(中美共管) 、九州和本州西部由英軍佔領,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由蘇軍佔領,四國島由中國佔領,本州大部由美軍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