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為發動對外戰爭而發行的,由日軍在佔領地區為徵集軍用物資而強制流通使用的一種代用貨幣,即「軍票」。最初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使用,此後但凡出國作戰,日軍均在其佔領地區使用軍票。日軍把戰火燒到哪裡,軍票也就隨著侵略勢力的擴張流通到哪裡,所以軍票的發行完全是政府行為,其歷史沿革實際就是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史。日軍就是通過軍票的流行與使用,來變相掠奪被佔領地區的資源和財富。
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就曾在中國佔領區大量發行軍票,以排擠原國民黨政府所發行的法幣的流通與使用。1937年10月22日,在日本第10軍準備登陸中國浙江省杭州灣擴大侵略之際,日本內閣會議就決定了《軍用手票發行要領》,具體發行程序由大藏大臣訓令《支那事變派遣部隊經費支辦軍用手票發行手續》作出規定,說明此次發行軍票的目的是「支那派遣軍的軍人、軍屬的俸給以外的支付」。由於此前侵華日軍的「北支那方面軍」支付軍費使用的是朝鮮銀行券,而上海派遣軍則用的是日本銀行券,且這些銀行券在佔領區的流通並不順利,於是日本內閣在1938年9月的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軍用手票發行要領》,將發行軍票的目的擴大為「一切軍費的支付」。日本在中國佔領區內就曾發行過種類繁多的軍票。
↑↑↑日軍於1937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甲號軍票,面值50錢
↑↑↑日軍於1938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丙號5元軍票
↑↑↑日軍於1938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丙號10元軍票。丙號軍票用朱紅色加深了「軍用手票」字樣
↑↑↑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10元面值戊號軍票,軍票正面圖案為蟠龍,券面去掉了「軍用手票」的字樣。
↑↑↑日軍於1939年侵華戰爭期間發行的丁號50錢軍票
↑↑↑戊號5元軍票。1939年9月,日本政府為使軍票完全擺脫軍隊徵發證券的形式,作為一般貨幣成為華中、華南地區唯一的通貨,發行了戊號軍票。
1941年,日本積極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大藏大臣也發布了《南方外幣軍用手票處理手續》的訓令,此次發行的目的仍是「為便於提供軍費的支付」,使用地區為「南方作戰地域」。在軍票發行程序上,由大藏省向日本銀行交付軍票,日本銀行將軍票作為特別存款予以接收。由於包括中南半島、東南亞、印度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廣大地區當時流通美元、英磅、荷蘭盾等各種貨幣,所以日本同時發行了美元軍票、英鎊軍票、荷蘭盾軍票和盧比軍票,並且分別在不同的軍票券面印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以及當地特有的名物風景,如椰子枝、香蕉樹、橡膠樹、榕樹、村落、水牛等,以便使當地居民易於接受並儘快佔領當地金融市場。這說明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經開始秘密印製外幣軍票,為侵略做足了準備。日軍在佔領南方地域後,繼續依靠軍事力量在當地實行「軍前交易方式」,強制發行各種軍票。日軍很快就侵佔了中南半島、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廣大東南亞地區。在日本短時間的「解放」後,這些國家和地區痛苦地意識到,他們迎來的是新的、更加殘酷的壓迫者,因為日本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用這些新佔領的地區作為資源掠奪的來源,來養活其飢餓的戰爭機器。獲得這些國家控制權的首要舉措就是採取經濟手段,用新鈔票取代原有的貨幣,這種替代鈔票的印刷工作在日軍入侵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菲律賓人用「米老鼠貨幣」的綽號來代稱這種很難獲得兌現擔保的軍票。
菲律賓第二帝國是入侵日軍扶持的一個傀儡政權,由何塞•帕西阿諾•勞雷爾出任總統,由日本顧問控制其大權,並公告壟斷了菲律賓貨幣的發行權,任何一個持有遊擊隊票據的人都將被逮捕。在菲律賓,日本佔領政府發行了幾種面值的比索,有1942年版和1943~1945年版,其中1942年版面值為1 分、2分、10分、50分、1比索、5比索和10比索,1943年發行了新系列的1比索、5比索、10比索麵值的鈔票,但通貨膨脹迫使日本人於1944年發行了100比索、500比索和1000比索麵值的鈔票。據一位當事人描述,在當時75「米老鼠比索」(或約35美元)只能買到一個鴨蛋,在1944年,一盒火柴要花費超過100「米老鼠比索」。
在軍票和日本各種銀行券取得壓倒性優勢的基礎上,日本政府於1942年3月設立了作為南方地域中央銀行的「南方開發金庫」(簡稱「南發金庫」)。大藏大臣下達了《南方開發金庫發行要領》,規定已發行的軍票與新發行的「南發券」同等地位,未發行的外幣軍票轉由南發金庫管理。由於「南發券」是無準備金、無限額、非兌換的惡意發行,且總額高達194.87 億日元,導致日軍佔領區內金融混亂、通貨膨脹、物價騰漲。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軍票一夜之間變成毫無價值的廢紙,因此對被日軍侵略的國家和人民來說,因軍票受到的損害也是戰爭損害的一部分。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1盧比軍票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5盧比軍票
↑↑↑日軍在緬甸使用的10盧比軍票
↑↑↑在大洋洲使用的1先令軍票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美軍駐兵日本。1945年,盟軍最高司令部在日本發行了軍票(B元),這種軍票和日本銀行券一樣可以在日本國內流通,但因日本政府拼命阻止,它僅在短期內少量流通於日本本土。這種軍票在美軍佔領下的衝繩縣和鹿爾縣奄美群島成為了1948年到1958年9月的唯一法定貨幣。駐日美軍軍票正式名稱是「B型軍票」,面值有1000元、100 元、20元、10元、5元、1元、50錢、10錢共八種面值。圖中展示的是面值5元的美軍軍票,規格為66×112毫米。
本文節選自《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
近5000張珍貴歷史照片+彩色實物圖,打造國內首本二戰日本陸軍單兵裝備百科式全書
厚達500頁,全彩銅版印刷
獨具日本特色的武器、服裝、飲食、文化等,是軍迷朋友不可錯過的佳作。
羅列了日本陸軍大部分武器型號和相關數據
想免費看書嗎?我們正在飄書哦,請加QQ群 「指文讀者服務社」(群號338497064),我們來聊聊!
長按二維碼
加指文小編 元寶為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