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會戰史記

2021-03-05 抗戰英雄兒女聯盟

  1941年3月15日為殲滅贛北中國軍隊,消除其對南昌,九江日軍威脅。日軍第33師團(丙種),34師團(丙種)及第20旅團(乙種)共約五餘萬人,在新任第11軍司令園部和一郎指揮下;向上高進犯。上高會戰打響!

註:第33,34師團為特設丙種師團;日軍用以維持贛北,贛西治安。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羅卓英

  第19集團司令羅卓英將軍,決定首次「天爐戰法」。以虎賁王牌第74軍(軍長王耀武)擔任熔爐,牽制日軍進攻主力第34師團及第20旅團。而以湘軍第70軍(軍長李覺),川軍第72軍(軍長韓全樸)在上富、甘坊、苦竹坳之間山地,阻擊日軍第33師團。

  註:電視劇《長沙保衛戰》所說「天爐戰法」是薛嶽創造,為謠傳!實為國軍作戰參謀趙子立所創。在上高會戰首次實戰!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王耀武

  第74軍軍長王耀武心領神會,將所部施中誠第57師,張靈甫第58師(張靈甫剛代理師長)堅守上高城正面;第74軍第51師(李天霞)在錦江南岸側翼牽制日軍第20旅團行動。第74軍,第70軍和第72軍不負眾望血戰9天,牢牢將日軍困在贛北群山中。

  3月24日援軍第49軍(劉多荃),第78軍(夏首勳)達到攻擊陣位;羅卓英將軍下達反攻命令。守軍也全部轉守為攻,迅速將日軍合圍。日軍不得不停止攻擊,固守待援;3月25日國軍各部發起總攻;日軍傷亡慘重,未避免被殲滅,拼死突圍;逃往南昌。

第74軍戰士上高會戰照片 

  國軍轉為追殲,3月26日收復泗溪,3月28日收復官橋街;3月31日攻克高安;4月2日收復西山、萬壽宮、奉新;4月9日克復長埠、宋埠、平洲、弓尖。由於日軍已龜縮進原陣地憑險固守,羅卓英下令停止追擊。上高會戰,終以中國軍隊獲勝而告終。

  何應欽稱讚上高會戰是抗戰最精彩一戰,羅卓英稱讚第74軍為"抗日鐵軍"。上高會戰國軍重創日軍第33,34師團,收復泗溪,官橋街,高安,西山,萬壽宮,奉新等失地;斃傷萬餘人(日方戰史承認傷亡七千餘人,另一說一萬五千人);國軍傷亡兩萬餘人(日軍戰史公布一萬七千餘人)。

註:網傳擊斃濱田大佐,巖永少將自殺均為謠傳。中日方戰史均查無兩人。

上高會戰繳獲日軍戰利品

  戰後第74軍因優異表現榮獲最高榮譽飛虎旗(施中誠第57師和張靈甫第58師各獲一面,李天霞第51師獲海陸空軍武功狀一面),軍長王耀武獲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張靈甫正式轉正第58師師長。上高會戰的失敗震驚整個日本;虎賁王牌第74軍威震東瀛!



相關焦點

  • 媲美臺兒莊大捷的上高會戰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上高會戰,又稱錦江會戰、鄱陽掃蕩戰。上高會戰,自1941年3月15日開始,4月9日結束,中國方面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誘敵深入階段(3月15日-19日),第二階段為圍殲決戰階段(3月20日至3月30日),第三階段為追殲階段(3月31日至4月9日)。歷時26天,最後終於克敵制勝,取得上高會戰大捷。
  • 【上高會戰】羅卓英上將檔案
    6月1 2日至10月27日,武漢會戰,9月12日,接替陳誠任武漢衛戍總司令。1939年,3~4月,組織南昌會戰。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副總指揮。10月25日,任第九戰區前敵總司令。年末配合薛嶽發動冬季攻勢。1940年,2月21日,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陳誠(薛嶽代)。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上高會戰,任總指揮。
  • 【江西抗戰】 震驚中外的上高會戰
    雖持續時間較其他會戰時間並不很長,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始終掌握著戰場主動權而致勝的會戰。 上高會戰指揮舊址1.誘敵深入(1941年3月15日至19日)。北路、中路阻擊部隊是第70軍及第74軍一部;3月15日北路日軍第33師團從安義出發,與中國軍隊第70軍預9師、第19師在奉新與其開戰,打響了上高會戰第一槍。
  • 上高會戰——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其實,在我們上高,曾經同樣發生了一場可歌可泣震驚全世界的抗日大戰----上高會戰!當歷史的車輪進入1941年時,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已經進行了五年了。中國軍民分別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頑強地抗擊著日本侵略者。1941年春,美國總統羅斯福籤署了對華武器租借法案,大規模美式軍事裝備開始進入中國。
  • 被遺忘的抗日大捷——震驚中外的上高會戰
    不少人還直接參戰,這也是本次會戰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數百裡戰線上,以上高為核心陣地,歷經26天浴血奮戰,國民革命軍終於以犧牲9千餘英烈為代價,取得了斃、傷日軍2萬4千餘人、繳獲無數武器彈藥的「上高會戰」大捷,徹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夢,取得了以劣勝優的輝煌勝利。
  • 上高會戰,12萬百姓沒有一個漢奸,源於國民黨縣長還有個特殊身份
    黃賢度是一個傳奇人物,很多年後的今天,在上高縣城還有人提起這個抗日縣長。上高會戰中,因為後勤工作做得好,前線作戰的中國軍隊能夠吃上飯,而彈藥也比較充足。後勤的有力保障是中國軍隊取勝的根本。而做後勤工作的,就是黃賢度。
  • 【抗戰精彩一戰——上高會戰】
    3月21日,羅卓英令新14師、新15師、58師堅守上高城,以實現對大賀茂、池田的四壁包圍。鑽進羅卓英網中的大賀茂猶作困獸之鬥,以期殺開血路,退回巢穴。餘程萬跳進一處機槍掩體,挽起袖口,替下一名機槍射手,熟練地進行射擊。3月22日,大賀茂出動30多架飛機,進攻57師防守的雲頭山陣地。雲頭山為上高東北面的最高山峰,它與西北面的白茅山互為犄角,共同構成上高城的天然屏障。
  • 豫湘桂會戰之長衡會戰-一(1/3)(抗戰系列之一百三十六)
    日軍計劃中的打通交通線的一號會戰,主要是打通從北平到武漢的平漢鐵路,打通從武漢到廣東廣州的粵漢鐵路,以及打通從湖南、廣東到廣西進而到越南的公路交通線。豫中會戰是日軍計劃中一號會戰的第一階段,目的是打通平漢鐵路河南段。桂柳會戰,則是第三階段,目的是打通到越南的陸上交通線。
  • 從上高走出的唯一一位將軍,是他......
    說起汪祖美將軍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甚至會有陌生的感覺的確在將星閃耀璨若星河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汪祖美將軍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在江西省上高縣作為上高縣至今為止走出的唯一一位將軍汪祖美將軍的知名度那可就高了汪祖美將軍是江西省上高縣野市鄉河裡村人
  • 江西上高:共和國第一位將軍汪祖美
    但在江西省上高縣,作為上高縣至今為止走出的唯一一位將軍,汪祖美將軍的知名度那可就高了。汪祖美將軍是江西省上高縣野市鄉河裡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紅軍的背景是1930年由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一軍團,從江西奉新出發前往萬載途中,抵達上高縣,並住在縣城永和隆雜貨店----很可惜,這一處毛澤東舊居沒能保留下來。
  • 活動預告 | 本周六(6月1日)晚七點半,南昌會戰八十年祭一一兼論江西抗戰在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埸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故江西有萬家嶺戰役,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歷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保衛戰江西駐軍都必參與。湘鄂贛拱衛著四川大後方重慶。相持階段江西還可出九江,可把日軍從淞滬,南京至武漢一字形長蛇攔腰斬斷。湘鄂贛是持久抗戰前線,決定著相持階段能否相持。1939年初,中日兩軍圍繞南昌進行爭奪戰,自3月17日日軍進攻吳城開始,到5月9日蔣介石下令終止反攻南昌結束,整整54天。
  • ​薛嶽的三次長沙會戰是如何消滅了超過11萬日軍部隊?
    、影響力最大的無疑是「虎將」薛嶽所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了。而就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前,蔣介石卻和薛嶽之間為是否在長沙作戰產生了分歧。就這樣,薛嶽可使用的總兵力達到了30多萬人,在長沙以北和江西上高等地同日軍大戰,一次性就消滅了日軍3萬多人。
  • 抗日最後一戰——雪峰山會戰
    史記整理/羅東成 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從而威脅當時國民政府首都——重慶,故又稱「芷江會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雙方投入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裡。湘西會戰最後一戰主戰場為雪峰山東麓的洞口縣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
  • 1944年豫中會戰及慘敗11大原因分析(下)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一戰區33年春夏間中原會戰經過概要》,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28集團軍中原會戰戰鬥詳報》,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一號作戰之一:河南會戰》(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15集團軍中原會戰平漢路東地區戰役戰鬥詳報》,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 【史記】同是南北分裂,為何越南能夠分久必合,朝鮮卻不能?
    豫湘桂會戰失敗之後,美國失去了打擊日本的優勢,這時它將希望寄托在了蘇聯的身上,蘇聯也知道美國的想法,於是在雅爾達會議上不斷的去提高自己的籌碼,美國也只有忍受的份。1945年美國成功爆炸了第1顆原子彈,這讓它提升了對抗日本的籌碼,但是日本的海軍也十分的強大,想要一朝拿下並非易事。
  • 【史記】以色列建國的歷史背景
    【史記【史記【史記【史記【史記
  • 1943年鄂西會戰,第74軍真告捷
    那麼鄂西會戰是不是真大捷呢?筆者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鄂西會戰。歡迎轉載!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一.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對日軍主力進攻目標判斷錯誤,也是會戰國軍一直處於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 湘西會戰: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會戰!
    史稱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6月7日日軍全線退回湘西會戰之前地域,中國軍隊取得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中國方面調集約11萬餘人的兵力,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下,以陸軍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為主力,以地形險峻的雪峰山地區為依託,構築層層陣地,採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包圍聚殲的戰術,與日軍展開湘西會戰。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淞滬會戰第三階段—陣地戰。並分析失敗的教訓。以歷史事實來紀念國軍抗戰英烈!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一.史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31冊,《蔣介石規定淞滬會戰戰鬥序列電》時間注1937年9月22日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