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恐怖活動致死人數降至15,952人,降幅為15.2%。恐怖活動致死人數連續第四年出現下降。
全世界98個國家的情況有所改善,40個國家的情況出現惡化,較上年出現改善的國家的數量達到2004年以來之最。
但恐怖主義依然是一個全球性現象,2018年,71個國家的恐怖活動致死人數至少為一人,這是2002年以來的第二高數字,比2017年多了4個國家。
根據澳大利亞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最新發布的「2019全球恐怖主義指數」,在受恐怖主義影響的國家地圖中,被標記為「非常高」和「高」的18個國家中,有一半來自非洲大陸,其中奈及利亞、索馬利亞、剛果(金)位列前十。恐怖主義給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造成巨大經濟損失,2018年共造成約122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佔全球同類經濟損失的37%。
2019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明確表示,非洲正日益成為全球應對恐怖極端主義的「最前線」。根據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的統計,在全球13個曾製造恐怖襲擊,並造成超過100人死亡的極端組織中,有6個主要活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分析認為,由於一些非洲國家政局動蕩,加上經濟落後、部族矛盾交織,導致極端勢力乘虛而入。
據2019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GTI)顯示,恐怖活動致死人數在2014年達到頂峰之後連續第四年出現下降,自2014年以來,死亡人數從33,555人降至15,952人,降幅為52%。今年是該年度指數發布的第七年,該指數由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編制,提供有關全球恐怖主義趨勢的最全面資源。
2018年,恐怖活動致死總人數下降15%,伊拉克和索馬利亞出現最大降幅,在這之前,ISIL(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伊拉克遭遇失敗,美國對索馬利亞青年黨(Al-Shabaab)實施了空襲。死亡人數下降也體現在國家得分上,98個國家的情況有所改善,40個國家的情況出現了惡化。較上年出現改善的國家的數量達到2004年以來之最。
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薩赫勒地區為例,經濟落後使得當地走私、人口買賣等犯罪活動猖獗,邊界管理薄弱。塞內加爾國際關係學者加耶·亞比認為,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後,極端分子開始向馬裡和尼日滲透。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北部沙漠地區管控不力,極端勢力藉機站穩腳跟,逐漸把觸手伸向了整個薩赫勒地區。
其中奈及利亞、索馬利亞、剛果(金)位列全球前十。也是非洲國家當中恐怖指數最高的三個國家。
總部位於奈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博科聖地」和索馬利亞的青年黨被列為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四大組織之一。
奈及利亞聯合多個非洲國家組成的部隊開展一系列打擊極端組織「博科聖地」的行動,在2019年前8個月裡,共擊斃615名恐怖分子。聯合部隊自今年11月初以來展開了新的軍事行動,在馬裡和布吉納法索交界地帶的軍事行動中,繳獲了一批武器、通信設備及車輛。
2002年,一個名叫穆罕穆德·優素福的年輕伊斯蘭傳教士,在位於奈及利亞東北角的博爾諾州首府邁杜古裡,與一群志向相投的伊斯蘭教徒,共同創建了一個以建立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國家為最終目的的組織,起名為「博科聖地」。
博科聖地,英語寫法Boko Haram,在豪薩語中是「禁止西方教育」的意思,鮮明地體現了該組織所信奉的、嚴格的伊斯蘭主義意識形態,也因此,「博科聖地」在當地有「奈及利亞塔利班」之稱。
奈及利亞總統布哈裡曾宣布博科聖地已經滅亡,不僅布哈裡如此宣布,前總統喬納森分別於2009年、2012年、2013年在三次圍剿行動後宣布「已消滅博科聖地大部分主力」,但結果都是「博科聖地」死灰復燃,甚至武器也變得更加精良。
聯合國難民署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奈及利亞東北部,已有超過25萬民眾流離失所,針對平民的激烈襲擊迫使每天有數千人逃亡,當月的襲擊事件使得3萬民眾從奈及利亞東北部逃離進入喀麥隆邊境。
奈及利亞政府的政府腐敗也將為針對「博科聖地」軍事行動的屢戰屢敗買單。去年12月的襲擊發生後,眾議員宣布,將針對總統布哈裡要求調用的、用於對抗「博科聖地」的10億美元的去處展開調查。
這10億美元來自國家的石油收入帳戶,但至今並未落實至軍隊。
據了解,2009年至今,奈及利亞政府已在軍事圍剿活動中花費高達90億美元,大部分來自國家的石油進出口收入。僅2017年1年,就有16.2億美元的花費被用於軍隊,而在油價暴跌引發的經濟衰退之前,2013年,這項開支是24.2億美元。
索馬利亞「青年黨」與「基地」組織的密切聯繫使其恐怖勢力的觸角延伸到更多國家。觀察索馬利亞局勢的一個聯合國組織在報告中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全面潰敗後,試圖將索馬利亞作為「新據點」。索馬利亞政府高官強調稱:「『伊斯蘭國』的戰鬥人員正在從中東轉移到非洲,必須加緊採取對策」。
12月21日,在索馬利亞中部的穆杜格州,極端組織索馬利亞「青年黨」用汽車炸彈襲擊了一家酒店,造成至少5人死亡。索馬利亞「青年黨」與蓋達組織關聯密切。數據顯示,2007至2018年間,索馬利亞「青年黨」共製造了1900多起恐襲事件,造成5200多人死亡,近年來還在肯亞等鄰國頻繁製造恐怖襲擊。
在聯合國和非盟支持下,索馬利亞軍隊對「青年黨」的攻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索馬利亞政府從「青年黨」手中收復了南部的下謝貝利地區。
有分析認為,索馬利亞政府對各州的控制能力嚴重不足,令恐怖組織的滲透和發展有機可乘。索馬利亞政府軍存在軍事不足、手段單一、裝備落後和情報缺乏等問題,而西方國家針對索馬利亞問題所採取的軍事手段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局勢的動蕩。要根除恐怖主義,除了通過國際合作並藉助外部力量外,關鍵還得靠索馬利亞自身的穩定和發展。
剛果(金)內閣政府於今年重組成功,目前仍處於政權過渡敏感時期,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剛果(金)仍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2018年8月爆發伊波拉疫情爆發;伊圖裡、北基伍、南基伍等省非法武裝襲擊和民兵組織劫掠事件仍時有發生;南基伍省部族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金夏沙和盧本巴希多次發生持械搶劫事件、示威遊行和小規模騷亂。今年也連續發生的東部坦噶尼喀省火車脫軌和基伍湖沉船事故均造成重大傷亡。
此外,該國還存在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威脅。2017年,該國一武裝組織宣布與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結盟,並呼籲支持者前往該地區加入該組織。大湖區國家(蒲隆地、剛果金、盧安達和烏幹達)情報負責人聲稱,「伊斯蘭國」組織打算利用剛果(金)東部動蕩局勢建立一個基地。由於民兵組織以及剛果(金)國防和安全部隊的存在數量不足,這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剛果金這一地區建立基地提供了便利。儘管已獲得聯合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穩定特派團(MONUSCO)的大力支持,但該國動蕩不安的安全局勢仍然普遍存在。
剛果(金)的安全形勢嚴峻程度不容小覷,挪威難民組織此前曾宣稱剛果(金)的地區衝突比敘利亞更嚴重。甚至聯合國派遣的為安理會採寫人權報告的專家也在中部地區遭到殺害。
面對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非洲國家加強國際合作,在聯合打擊恐怖主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布吉納法索、查德、馬裡、茅利塔尼亞和尼日於2014年成立了薩赫勒五國集團,以促進該地區反恐合作。隨後,五國還於2017年正式啟動了一支5000人的聯合部隊。法國2014年8月啟動「新月形沙丘」行動,向薩赫勒地區派遣約4000名軍人,與薩赫勒內五國集團的軍隊共同打擊極端主義。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5月訪非時宣布,向布吉納法索和尼日提供總計7600萬歐元的援助。
今年9月,西非經濟共同體領導人共同宣布,為應對該地區不斷惡化的安全局勢,該區域國家承諾在未來五年之內提供10億美元資金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國際社會的人道主義援助也在持續,今年以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為布吉納法索、馬裡、尼日3國超過260萬人提供了食品和營養援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