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奇特國家,把首都建在距本土300裡的島上,靠石油一夜暴富

2021-02-06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黑人國家往往意味著貧窮、落後、混亂,而「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黑人國家佔大多數的事實,往往又加深了這種觀感。其實,黑人國家並非全都落後、混亂、貧窮,某些「幸運兒」通過豐富的資源或良好的制度設計,從而擺脫貧困,躋身富裕國家行列,其成就令世人矚目。其中,靠石油一夜暴富的非洲小國赤道幾內亞(下文簡稱「赤幾」),無疑是典型「案例」。

赤道幾內亞行政區劃圖

赤幾位於非洲中西部,北鄰喀麥隆,東、南兩面與加彭接壤,西瀕大西洋,由位於大陸上的木尼河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93%)和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裡斯科等島嶼組成,國土面積約2.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130萬,首都是馬拉博。赤幾是個以黑人為主體的多種族國家,芳族約佔人口的85%,約有82%的民眾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

說句題外話。馬拉博並不在大陸地區,而是位於距本土西北部160公裡處的比奧科島上,這種情況在全球極為罕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奇葩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比奧科島附近海域是赤幾最主要的石油產區,但過於靠近加彭,而為了守住經濟命脈,赤幾隻能把都城遷往這裡。還有一種解釋,認為長期執政的奧比昂·恩圭馬總統為了杜絕軍事政變,才將首都遷往孤懸於海中的馬拉博,但這種說法過於荒誕,本文不予採信。

馬拉博鳥瞰圖

赤幾文明開化的歷史很晚,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當地依舊處在原始社會階段。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幾內亞灣沿海地區和比奧科、科裡斯科和安諾本等島,但未建立殖民機構。1778年,根據西班牙與葡萄牙籤訂的《帕爾多條約》,西班牙用巴西南面的兩個西屬殖民地,向葡萄牙換取比奧科島和帕加盧島,並取得對奧果韋河到尼日河之間沿海地區的控制權。

1858年,西班牙開始向比奧科島派駐總督,並把它變成流放政治犯和安置古巴獲釋黑奴的地方。1900年,根據西班牙和法國籤訂的《巴黎條約》,西班牙在幾內亞灣沿岸的屬地被限定木尼河地區。1904年 7月,西班牙政府頒布法令,將木尼河區、比奧科和其他島嶼組成幾內亞灣西班牙屬地,1959年7月又將其劃分為兩個「海外省」。

赤道幾內亞現任總統奧比昂•恩圭馬

赤幾接受殖民統治長達500餘年,直到1968年10月12日才贏得獨立,並建立共和國。赤幾獨立伊始,馬西埃·恩圭馬出任總統並實行極為殘暴的統治,由此使赤幾成為當時非洲最黑暗的國家之一。馬西埃·恩圭馬的暴行激起強烈的抵抗,1979年8月,侄兒特奧多羅·奧比昂·恩圭馬·姆巴索戈發動軍事政變將他推翻,不久又將其處決。政變成功後,小恩圭馬自封為總統,並一直連任至今,是非洲目前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家首腦。

平心而論,赤幾境內的資源相當豐富,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為56億桶,天然氣為3000億立方米,磷酸鹽、黃金、鋁礬土等儲量也很可觀。除礦產資源外,赤幾的森林資源也很豐富,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木材蓄積量約3.74億立方米,盛產奧堪美木、黑檀木等名貴木材。除此之外,赤幾的漁業資源也比較豐富,盛產金槍魚、非洲黃魚和大蝦等,年捕獲量可達7萬噸以上。

赤道幾內亞煉油廠

赤幾原本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長期位列「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當中,然而隨著大量石油資源在1991年開始被探明、開採,使得該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脫貧」,並走上富裕之路。拜政局長期保持穩定、油氣行業收益不斷攀升等因素所賜,赤幾2018年的人均GDP已激增至10174美元(約合71218元),幾乎跟中國不相上下。

不過,人均GDP並不能真實的體現一個國家民眾實際上的生活水準,特別是當某國的財富大量集中到一小撮人手中時,這種情況便更加明顯。從表面上來看,赤幾在人均收入方面的確是跨進了準發達國家的「門檻」,但由於絕大多數石油收入都被總統奧比昂·恩圭馬家族及政府要員所攫取,加之執政當局用於社會福利方面的投入很低,因而絕大多數民眾依舊生活在極端貧困當中。

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的石油工人

截至目前,幾比貧困率高達44%,失業率為6.4%,文盲率達13%,嬰兒死亡率高達69‰,愛滋病感染率高達6.3%,人均壽命僅有58.2歲,平均2.2萬人才擁有1名醫生,68%的人用不上自來水,63%的人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數據令人觸目驚心。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類發展指數,赤幾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44位,屬於「中等人類發展水平」。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文史磚家」。

相關焦點

  • 赤道幾內亞在非洲大陸有領土,為何首都卻定在遠離本土的島上?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心臟」,在一些國土橫跨大陸本土和海島的國家裡,首都往往選擇在國家的大陸主體部分
  • 用牛飼料挖石油,教你如何一夜暴富
    這個故事本質上來講是一個科學技術的故事。但它又與更大的世界、更無法預測的命運,以及一種奇怪的植物有關。圖 | The Financial Express印度拉賈斯坦邦的農民不會忘記,以前連鞋都穿不起的的他們,是怎麼靠著牛飼料,在那一年突然住上小樓、開上小車的。
  • 赤道幾內亞大部分是陸地,為何首都在小島上?
    赤道幾內亞,顧名思義,國家位於赤道附近。赤道幾內亞位於非洲中部偏北的海岸,面積28051平方公裡,人口122萬。赤道幾內亞分為兩個部分:大陸部分和海島部分。大陸部分稱為木尼河地區,面積26017平方公裡。海島部分加在一起總共有2034平方公裡,比奧科島最大,2017平方公裡,以及比奧科島西南六百多公裡的安諾本島。
  • 2015年,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後一夜暴富,身價300萬,如今咋樣?
    人人都想做後者,當我們每天飽受生活的磨難和艱辛的時候,常常會想,要是能在家裡發財就好了。2015年,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後一夜暴富,身價300萬,實現了美夢。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一個貧窮的人得到大筆財富後,欲望就會膨脹,大肆揮霍突如其來的錢財。也就是說會發生坐吃山空的現象,通常好景不長。
  • 【科普】哪些地區最容易爆發石油戰爭?
    有歷史學家曾經認為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多是為爭奪女人而起縱觀人類發展史,絕大多數戰爭都是為爭奪人類生存必須的能源而起。古代、近代如此,現代更是如此!世界上存在著一些石油熱點地區,同時也是戰爭爆發的源地。位於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公裡,距英國本土13000公裡,島上居民大多為英國移民後裔。1982年,英國為爭奪馬島主權發生激烈戰爭;28年後,英阿為馬島周圍約600億桶石油資源再起爭端,已經把官司打到聯合國,兩國從2010年初開始馬島一帶海域調兵遣將,劍拔弩張。目前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各國都希望在中東地區分得一杯羹。
  • 利比亞的前世今生:這個非洲曾經最富裕的國家利比亞,如今怎麼樣了?
    利比亞因為石油危機而暴富,可惜不僅未能抓住機遇完成工業化,反而因為卡扎菲個人的大阿拉伯世界夢,耗費了國家太多精力,錯失了第一次晉級的機會。利比亞位於北非,北面是溫暖的地中海,南邊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其實不錯。利比亞屬於大中東地區,這個地區本來很窮,國民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後來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在中東各國發現了石油,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了。
  • 華埠 沒有中國這些央企,非洲交通基本靠走?
    總體上看,北部非洲是非洲大陸經濟實力最強地區。人均 GDP 水高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非洲大陸平均水平。從產業角度分析,油礦工業是多數北非國家的支柱性產業,農業佔各國 GDP 的比重都相對較小,工業發展程度整體較高,服務業比較發達。
  • 出生於非洲哪一個國家,你會更幸運一點兒?
    塞席爾、模里西斯,毫無疑問,這兩個蜜月度假勝地是非洲最好的兩個國家。但塞席爾和模里西斯雖然地處非洲,卻並不是黑人的國家。北非,無疑是明智的選擇。這裡屬於阿拉伯世界,你出生之後大約就是一個穆斯林了,終生會受到穆斯林文化的薰陶。這些國家除了利比亞因為內戰較為混亂外,其他四個國家都還相對穩定,人均GDP都位居非洲前列,原因無非是因為這裡有石油,而且與發達的歐洲隔海相望。但北非也不是黑人的國家。
  • 非洲往事丨為什麼非洲國家的版圖都跟在地圖上鬧著玩兒似的?
    在塞內加爾的國土之中,有一個沿河流而分布的小國——甘比亞,在地圖上看起來怪異而生硬,仿佛有人在塞內加爾的土地上硬生生地剜去了一道。毫無疑問,這兩個國家同屬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也是同一文化區域,但一切都被殖民者隨意地割裂。塞內加爾沿岸的達喀爾和聖路易是法國在非洲最古老的殖民地,而甘比亞河的入海口班珠爾卻矗立著英國人的堡壘,這一殖民劃分就被留存至今。
  • 丹麥在歐洲大陸上有領土,卻為何把首都建在海島上?
    雖然丹麥在歐洲大陸上擁有地盤,但其首都哥本哈根卻建在了一座海島上,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地形因素。丹麥在歐洲大陸的部分是日德蘭半島,全境被低矮的平原和丘陵覆蓋,且三面臨海,可以說毫無據險防守之地,對機動性高的敵軍尤其沒有防禦力。
  • 距印度3800公裡的模里西斯島,為何印度人是第一大民族?
    模里西斯島,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南部。模里西斯島是個火山島,呈橢圓形,長約65千米,寬約50千米。
  • BRI Countries 一帶一路非洲國家系列8 | The Union of The Comoros 葛摩聯盟
    葛摩聯盟,被稱為月亮之國、香料之國,是非洲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的島國,位於非洲東側莫三比克海峽北端入口處,東、西距馬達加斯加和莫三比克各約300公裡。葛摩的主要領土為三座火山島:大葛摩島、莫埃利島(Mohéli)以及昂儒昂島(Anjouan),被譽為西印度洋上的三顆明珠。National Flag
  • 英德英石:「一夜暴富」成過去式?英石行業出路在何方?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英德英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英石成為了英德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然而,隨著政府八項規定的出臺,房地產市場遇冷和經濟下滑等各方面影響,英德英石的交易逐步由火熱走向了寒冬,與同是英德的另一種名片英德紅茶相比,英德英石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雞肋」。  作為英德獨有的資源奇石,英石歷經了怎樣的輝煌?
  • 沙特本土陷入危險:聯合多國打擊胡塞武裝 沒想到最後殃及池魚
    正式開啟了軍事幹預葉門的戰事,但是這場戰爭已經進入到第五個年頭,目前依然沒有取得勝利的跡象,而沙特的本土甚至首都都受到了胡塞武裝的飛彈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抽身,將讓沙特遭遇的情況雪上加霜。而除了民眾支持外,戰爭終究是要花錢的,胡塞組織就是靠著伊朗提供的大量資金才能夠與政府對抗,就在前段時間,胡塞組織對沙特的重要石油管道發起了攻擊,要知道石油對於中東國家來說就是命,要通過石油才能獲得經濟,胡塞組織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 與非洲合作新思考:不能以化外之地的眼光看非洲
    歐巴馬此行希望鞏固任期內對非洲國家交往所取得的成果,在去年於華盛頓召開的首屆美非領導人會議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與非洲國家的經貿關係。而近些年在對非貿易方面,中國一直是當之無愧的主角,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在出發前歐巴馬接受BBC北美主編約翰·索貝爾的採訪時,索貝爾的開場白就高度概括了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難道不是中國人在非洲搶先一步?
  • 世界上唯一分屬三個國家的島嶼,面積最小的國家,卻是最富的國家
    、歐洲的冰島共和國、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北美洲的古巴共和國、大洋洲的東加王國,等等。至此,加裡曼丹島上的三個國家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形成,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分屬三個國家的島嶼,雖然汶萊是加裡曼丹島上三個國家當中最小的那個,但因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僅是三個國家當中最富裕那個,還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 最容易讓人混淆的8組國家名稱都在這裡了!
    要區分這兩個國家也很簡單:只要記住巴拿馬有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而巴哈馬則有哈勃島上的粉色沙灘和拿騷島上的會遊泳的豬即可。很多朋友可能都沒聽說過「南蘇丹」這個國家,翻開一張十年前的地圖,你甚至都找不到這個國家,因為「南蘇丹」是在2011年才從蘇丹獨立出來的一個新的國家,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國家」了。
  • 敘利亞之戰:最後的石油戰爭?
    一、石油戰爭史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基辛格1945年後,乘二戰之威,六大美國石油公司控制了全世界除蘇聯以外的石油,主要是中東、北美的油田。世界上的三大石油富集地前蘇聯、中東、北美,控制了兩個,與政教一體化的沙特王室達成奇特的秘密合作協定。
  • 那些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
    這些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不是曾經存在而消失的國家,而是依然宣稱存在或在爭取成為國家的存在。它們有些曾經是歷史上的國家,有些是原住民的祖居地,更有一些是惡搞的產物。400年後,來自附近蒙特賽特拉的商人馬修.席爾宣布雷東達島是他的王國。然而,這位國王完全抗拒不了英國的吞併。英國人佔領這個島的目的,是這個島上所積累了幾個世紀的鳥糞。鳥糞是那個年代富含磷礦的重要資源。英國人在岸邊建設了長堤,安裝了纜線吊車,蓋了房屋。食品從蒙特賽特拉來,鳥糞用遠洋船運到德國和美國當肥料。一次大戰,讓這裡的一切停擺,戰後也沒有恢復。
  • 賴比瑞亞:美國親手打造的非洲首個共和國,為何卻成了貧困國家?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018年賴比瑞亞人均GDP僅677美元,是聯合國界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並且在當今世界舞臺幾乎沒有存在感。歷史很輝煌,現狀很落後。那麼,美國為何要遠涉重洋去非洲打造這麼一個國家,賴比瑞亞如今的糟糕狀況又是怎麼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