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印度最可悲的地方...變成「鐵桿朋友」美日的一桿槍對抗中國,卻是在自殘!

2021-02-22 瞭望智庫

8月2日,中國政府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和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以及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等先後就印方越界事件密集發聲。24小時,6次鮮明表態,披露印方非法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真相,並強烈要求印度立即撤回。

文 | 金一南 周宇婷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CNR國防時空」(ID:guofangshikong),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但截至目前,印度政府仍然沒有作出明確、直接的回應,越界印軍仍有少量人員、車輛沒有撤回。那麼,印度為什麼這麼做?

就相關話題,著名軍事專家、《一南軍事論壇》主講嘉賓、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對此進行深入分析:

印軍非法越境照片(圖片來源網絡)

在21世紀的今天,一國軍隊悍然越過國境線,長期賴在他國領土上不走,企圖阻撓他國正當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行為非常罕見。而且,印度還炮製種種站不住腳的理由,為印軍非法越界編造種種藉口,也是讓人「大開眼界」。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金一南:這回印度從中印邊境的錫金段越過國界非法進入我們的領土,幹擾我們的施工,而且還振振有辭。我們從國際歷史上看,從國際關係史上看這是非常罕見的挑釁,而且挑釁持續到了今天,全世界都感到非常吃驚。

我們從歷史上看,印度的前任領導人甘地完全反對武力,主張非暴力。由這樣一個非暴力建國的印度到了今天動輒使用武力。印度今天的行為已經背棄了他們建國之父甘地所提出的理念了。

甘地當時被印度稱為聖雄甘地,甘地就講過有七種東西會摧毀我們,哪七種?第一,不勞而獲;第二,昧心享樂;第三,沒有人格的知識;第四,沒有道德的商業;第五,沒有人性的科學;第六,沒有犧牲的宗教;第七,沒有原則的政治。甘地說這七種東西會摧毀我們的,現在我覺得印度知識有人格嗎?你的科學有人性嗎?你的政治有原則嗎?你的原則是什麼?當然你跌入到就像美國那種實用主義,實力高於一切,各方只認實力不認道理,拿這種實力強加給中國,我覺得這是非常可笑的,當然也是非常悲哀的。中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維護自己安全的決心,哪怕面對全世界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我們也不在乎,更何況印度。

尼赫魯(圖片來源網絡)

印度自從1947年獨立以來,多次在邊界領土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金一南:印度獲得獨立後,尼赫魯就雄心勃勃,他想通過大印度聯邦全盤繼承英帝國留下的遺產。你本身受帝國主義欺負,你上臺了,你又想繼承英帝國留下的遺產。我們1950年進藏的時候,印度尼赫魯政府是三次向中方提出照會,反對中國出兵。當時中國駐印度大使申建,申建回答印度政府,「第一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中國軍隊有權進藏」,毛澤東批示講,「申建答得很正確,態度還應強硬一點,應說中國軍隊是必須到達西藏一切應到的地方,無論西藏政府願意談判與否及談判結果如何,任何外國對此無置喙的餘地。」

毛澤東講的非常堅決,就是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人想繼承英國在二戰中趁中國混亂把勢力的部分伸到西藏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後來尼赫魯也承認了,中印建交的前提就是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國防部長阿倫·賈伊特利(圖片來源網絡)

印軍山地部隊在美進行訓練(圖片來源網絡)

有印度媒體近日發布消息,今年9月下旬,印軍要派山地部隊和美軍開展聯合演習。這些媒體似乎樂見印度拉著美國和中國對抗。印度究竟應該做出怎樣的政策選擇,才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美國對印度究竟是什麼態度?


金一南:我們今天感到非常遺憾,今天印度人越界向中國挑釁,然後緊接著美國一部分人,暗中替印度叫好,日本為它叫好,然後西方有一些勢力也為它叫好,你這個叫好是支持你嗎?你又變成了西方利用你與中國對抗的一支槍,你變成別人的一支槍,對你印度的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有利的嗎?你長期與中國對抗,與中國決裂對你有利嗎?中國沒有這個意思,但是你現在所呈現非常明顯的意思的話,中方也不得不做出回應。

我們為什麼反覆聲明,希望印度再懸崖勒馬嗎?勒馬是什麼呢?不是說你再前進對中國利益造成多大的傷害,不是這個問題,是你再前進,你對你印度本民族的利益造成多大的傷害。

資料圖:中國陸軍訓練圖

資料圖:中國陸軍訓練圖

美國所謂的返回亞太,印度人非常惱火,他以為美國返回亞太主要對準中國的,結果2014年初,美國國防部長,當時在任上的帕內塔,帕內塔講得很明確,第一對中國在西太平洋,第二對印度在印度洋。你說在這樣情況下,我們還不能感到我們命運共同體嗎?他還拼命跟西方拉在一起,當年帕內塔透露這個消息以後,印度氣得要命,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公開道歉,他怎麼可能道歉呢?印度人生活在夢境裡,你以為美國是你的鐵桿朋友呢?一方面拿你當槍使,另一方面在遏制你,在這種情況下它還在拼命地幹一些獲得美國支持,美國叫好的事情,他以為美國能放過它一馬,我覺得這是印度最悲哀的地方,就是表面上是在維護印度的利益,實際上是在極大損害印度民族本身的利益。

延伸閱讀


在整體軍事力量上,中國明顯強於印度,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體系的完整性方面,中國更是不知把印度甩到哪裡去了。

一旦開戰,印度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究竟要把藏南還給中國呢?還是丟掉克什米爾或者拉達克等地區?還是繼續玩死自己?

路,是要繼續修的。

印度若一條路走到黑,正好試試中國軍改取得了多大成果。

 

文|千裡巖  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近日,印軍從中印邊界錫金段侵入中國境內的洞朗地區,導致兩國關係再次因邊界問題而呈緊繃之勢。從目前印度的種種行動來看,有點志在必得的架勢。印度憑什麼有這麼足的底氣,敢於動用軍事手段來挑釁中國呢?中國對於印度真的束手無策麼?

關於中印兩國的軍事力量、綜合國力、GDP總量對比,各大媒體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報導。但是,這些紙面上的數字並不足以解釋戰爭的勝負,政治環境、氣候條件、地形因素、指揮統帥機制、軍事力量對比才是決定軍事行動勝負的關鍵因素,發達的公路、鐵路網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是必不可少。

這些,印度有嗎?

 

1

印度為何敢叫囂「兩線半」作戰?

 

印度主要領土兩面臨海,只有北對中國,西向巴基斯坦被其視為對手,中印之間存在著尼泊爾和不丹兩個國家。考慮中國的一向政治風格,也不存在「借路」的風險。

因此,印度可以將大約45%的陸軍和空軍力量部署在西方面對巴基斯坦(同時面對中印邊界西段爭議地區),將30%以上部隊部署在中印邊界東段爭議區。綜合考慮,印度大約可以動用50%以上的兵力來直接用於跟中國的衝突。

中國的武裝力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三位,從紙面上看對印度的優勢也並不大。印度官員認為,中國國土廣袤,需要防衛的方向更多,必然會將部隊分散部署,而面對印度時候很難集中起來壓倒性優勢兵力,加之前述自然條件帶來的影響,真正能用於作戰的部隊可能會反而少於印度。

因此,印陸軍參謀長才敢叫囂「印度不介意進行2.5線戰爭」——同時對中巴開戰,並且還能有效應對國內反政府武裝。

就目前形勢來看,不能說印度的這種判斷是錯誤的。

印度在錫金方向和東線爭議地區集中了4個軍和一個正在建設中的軍,約21萬人,大約編成了9個山地師、1個步兵師、1個炮兵旅和1個裝甲團。

除了專門針對中國的第17山地作戰軍尚在組建當中,第59山地師以及第72山地師目前約3萬人,未來兩年計劃增加到9萬以上。

錫金方向的第33軍下轄第17、20和27山地師,總兵力約6萬至7萬,早已在錫金周邊部署多年。

印佔藏南地區,在達旺方向上部署的第4軍下轄第2、5和21山地師之外,更是編有第21炮兵旅和第45裝甲團,總兵力約5萬人。

在中印緬三國交界地帶附近的第3軍下屬第23步兵師和第57山地師,兵力約3萬人,被視為東段對華作戰的預備力量。

印度正在組建一個部署於東線的炮兵師,除了使用現有裝備的FH77B型榴彈炮,也已經確定引進大量美制超輕型的XM333榴彈炮,未來的印軍對華作戰骨幹火力將由這批155毫米的榴彈炮承擔。

包括這次被入侵的洞朗地區在內,在東線直面印度的中國陸軍機動部隊日常總兵力也未必達到印度的1/4。即便是我軍基本掌控爭議地區的西線,與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駐軍相比較,數量上也確實沒有優勢。

在雙方空軍數量對比上,印度也有一定優勢。

中國在整個西藏地區的高原機場不過4、5個,而印度沿著中印邊界線上擁有的機場數量則是中國的3、4倍,在被其非法侵佔的藏南地區機場數量就是中國的兩倍。並且,印度不斷地對這些機場投入巨資進行擴建,確保可以起降美制C17這種大型戰略運輸機。目前,印度正在將手頭最先進的蘇30MKI戰機調往東線。

另外印度的數個飛彈團也部署在東線,分別裝備了「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和「大地」系列的短程彈道飛彈。印軍裝備了大量的直升機,還正在採購更多的具有強載重能力的各類直升機,試圖打造「飛行步兵」和「飛行炮兵」。

當然,印度所謂的「兩線半作戰」是小小的「兩線半」——打點小仗,印度可能投機取巧地佔到些便宜,一旦大打出手,結局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

仗著自己兵多,效率問題考慮過嗎?

 

中印對峙的洞朗地域乃至整個中印邊界爭議地區,多數地段都集中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

對於中國來說,在這一區域展開軍事行動,必須要克服青藏高原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種種問題,諸如:人煙稀少,無法就地為部隊提供足夠支持;道路數量不多、承載力有限,摒棄經常遭遇各種地質災害;西藏地區的軍用機場較少,適用機種也較為有限,航空兵活動受到一定製約。

反觀印度,沿著中印邊界地區,基本處於南亞平原地帶,氣候溫和人口密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可以較為便捷地支援軍事行動。

不過,歸功於青藏鐵路的通車與西藏道路網絡數十年的建設成果,我軍雖然面臨一定困難,但是相比1962年,已經好了太多!

若未來更多的西藏公路鐵路建設計劃付諸實施、更多的高原機場建設完成,印度必將面對更不利的局面。這點很可能是印度迫不及待要「動手」的原因之一:印方認為,這條公路一旦建成必將使得中方未來對邊界地區的控制更加穩固。

更重要的是,眾所周知,現代戰爭不同於冷兵器時代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不是單純去比誰的兵多,而是講究「快速集結,火力優勢,機動作戰和保障優勢」,信息化作戰則上升到「察打一體」高度,強調打擊效率。

在這些領域,印度可就沒法跟中國比了。

中印邊界地形特殊,一旦大規模衝突開始,能夠快速在有利方向上集結和調動部隊的一方才能掌握主動權。所以,如果中國一線部隊可以有效的在一定時間內頂住印軍的發起的第一波攻勢,那麼,後方部隊趕到戰場時,除了增援,更可以選取對自己有利的地點集中超過印軍的兵力發起「攻敵必救」之攻勢,把難題拋給印度自己考慮:究竟要把藏南還給中國呢?還是丟掉克什米爾或者拉達克等地區?

印度的公路、鐵路運載能力印度究竟如何,相信大家從日常新聞中早已有目共睹、瞭然於心。在印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的過程中,不用提作戰任務,能夠確保自己不發生重大混亂就算很不錯了。這時候中國部隊若干發起火力,必定會給印軍造成更大的損失。

中國也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迫使印軍不得不進行調動和分散,畢竟動員預備役等工作是緩不救急。這樣會拉長戰爭持續時間,這對於印度軍隊來說恐怕是更加致命的。

 

3

若開戰,印度工業體系能先玩死自己

 

曾任蘇軍總參謀長的伊萬諾夫大將曾經在著作中總結道:「沒有工業化國家支持的機械化軍隊等於是無源之水」。

在整體軍事力量上,中國明顯強於印度,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體系的完整性方面,中國更是不知把印度甩到哪裡去了。

印度貧弱的工業體系狠狠地拖住了國防力量的後腿。迄今為止,在印軍的武器裝備庫中,除了飽受詬病的「英薩斯」步槍之外沒有一種實現完全國產,坦克、飛機火炮等通通仰人鼻息,購買來源五花八門,分別屬於若干不同的裝備體系。

我們講點真實的「笑話」。

*在卡吉爾衝突中,印軍在短短數月之內就打光了所有庫存彈藥,並且本國不具備生產能力。如果中印開打,戰爭規模將是卡吉爾衝突的幾十倍,屆時會發生什麼,頗耐人尋味。

*著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被稱為「印度空軍的最大敵人」——經它大修的飛機發生事故率居高不下,目前正在以2架/月的速度風雨無阻、夜以繼日地幹掉印度空軍的戰機。這些年,被印度人自己幹掉的戰機總數,算起來比死敵巴基斯坦擊落的飛機數目還多出不少。

在和平時期,戰機出動率較低,大修間隔較長;一旦戰時需高強度出勤,這個問題會更加嚴重。

其實也不用戰時,拜這家企業所賜,印度空軍的核心骨幹蘇30MKI的在航率只能勉強維持在50%左右,稍微老一點的蘇27在航率更低。

印度空軍一共也就擁有大約230架左右的蘇27/30系列戰機,即便是算上相對先進的米格29和幻影2000等另外百十來架,未來對華作戰中究竟有多少飛機可用?

這麼坑爹的公司還留著幹嘛?

但印度也很無奈啊,因為別無選擇——除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之外,印度別無企業能夠承擔飛機大修任務。

主力作戰裝備尚且如此,其他武器裝備之窘境自然可以想見。買來的武器裝備是否可靠暫且不提,對拿到手的裝備是不是足夠熟悉、能不能立即投入作戰任務都不好說。即便相關國家願意立即抽調跟印度裝備同樣型號的現役裝備進行支援,也會面臨手續交割、運輸分發等等諸多環節的問題,印度現有裝備能否真的頂到那些裝備到手呢?

所以,若中印開戰,一旦戰事拖長,印度恐怕要陷入絕地。

4

這樣的軍事指揮統帥機制,有點可樂

 

 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後,中國確實沒有進行過規模相當的戰爭行動。但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結束後,也同樣沒有類似經驗。

在目前印度作戰指揮體制下,以內閣政治事務委員會為核心,總理(委員會首腦)在做出戰爭決策後,需要經過會議決議後呈報總統批准,然後才可以交付軍隊施行。戰時層層審批,決策效率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國防部並非統一的作戰指揮機構,除了平日對軍隊進行行政管理和建設規劃職能外,在戰時,它只是作為內閣委員會決議執行的監督機構存在。

有趣的是,印軍也沒有其他統一指揮協調三軍行動的機構,因此,涉及具體作戰任務執行,只能分別由三個軍種的參謀長及其副手湊在一起商量著辦,三軍種的司令部同時還通過其所屬的軍區司令部對各自部隊進行指揮與控制。

如此執行作戰任務,各軍種在戰爭中的默契令人堪憂。從1999年卡吉爾衝突的戰例就能明顯看出,印軍的陸軍和空軍之間配合併不順暢。

真打仗,這麼幹能贏嗎?

中國軍隊最近五年來對軍隊體制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革。這次改革從總部機關的精簡化、戰略區域指揮機構實現軍兵種聯合化和作戰部隊實現合成化入手,初步建立了一種層級少、反應靈活,注重合成作戰的扁平化指揮架構。

很顯然,這種改革是為了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要求,是緊跟時代和科技進步的努力。

印度若一條路走到黑,我們不妨試試軍改至今取得了多大成果。

 

5

認準中國不願打大仗,非得挑事兒

 

從上文分析就能看到,當前的印度軍事力量就像一個「巨大泥人」,體積龐大但弱點無處不在,一旦把自己拖進戰爭,前景非常不樂觀。

就這情況,為何非跟中國過不去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方面,印度的軍事力量雖然比不上中國,但是在南亞地區,尤其是跟不丹、尼泊爾這些國家相比,確實顯得碩大無朋。除了1962年對中國開戰沒有討得便宜反而虧本之外,印度使用武力在南亞搞霸權,一直幹得順風順水,自我膨脹也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莫迪很需要一次對華軍事勝利。莫迪政府原本是依靠印度教群體、玩民粹手腕上臺,目前正面臨一個政治瓶頸——在經濟政策方面,雖然狠招疊出,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朗,國內其他矛盾正在上升。如果能夠給對華邊界問題這個「老心病」餵一劑虎狼之藥,哪怕是收效甚微,都可以成為印度民族主義的強心劑,進而穩固政局。此外,還能提高印度的國際威望,日後可以加緊對周邊國家「吆五喝六」。

於是,印度就仗著自己人多和中國在當地的軍力部署的相對不足,認為中國無法騰出手認真全力對其作戰;而對於可能的短期、中小規模短期衝突,印度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規避弱點。

印度為什麼認為中國輕易不會對其進行長期的、較大規模的戰爭呢?這也不難理解。

首先,印度與俄羅斯關係不錯,又與美日等西方國家關係密切;而中國則需要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戰略圍堵。表面上,這個局面似乎對印度較為有利。

第二,當前中國主要戰略注意力不在中印邊界上,朝鮮半島和臺灣都有更高的優先級。而除了跟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爭端之外,印度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可能對自己形成可怕的包圍圈。

第三,中國即將承辦「金磚國家」首腦峰會,十九大即將召開,在此階段,中國政府會傾向於向印度妥協。

第四,印度認為中國害怕它切斷印度洋航路,造成中國進口能源和對外出口障礙——中國在60天左右用完石油儲備後必定會對印度服軟。

因此,時至今日,印度政府部分官員擺出希望雙方和平解決爭端的態度,甚至提出了中印雙方同時從爭議地點撤退的建議。但是,從印方實際行動來看,這些表態不過是其「以退為進」的手段。

印度入侵洞朗地區,如果按印方官員的建議、雙方同時從「爭議地段」撤退,就意味著中國必然無法將這條理所當然的公路繼續建設下去。這麼一來,印方就達到了阻止中國修路的目的。如果對峙持續下去,隨著天氣日漸轉冷,交通運輸將越發困難,部隊供給難以為繼,即便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也不得不撤退,印度也會實現同樣的目的。

 

6

夢做得挺美,但顯然並不真實

 

如果能在與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安理會「五常」國家的小戰中取得小勝,對一直野心勃勃地謀求「有聲有色大國」地位的印度誘惑實在太大。

實際上,考慮到兩國經濟總量和對世界經濟參與程度,西方國家懾於跟中國的經濟利益捆綁和穩定世界經濟形勢,對於印度的政治支持必然是相當有所保留的,更不可能為了印度而跟中國進行武裝衝突。

中國石油自給率大約在40%以上,而且進口石油的重要渠道,諸如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都不經過印度洋;較大規模對外貿易同樣也可以不經過印度洋。所以說,即使印度真的有能力封鎖印度洋,中國也完全可以頂住。

退一萬步來說,無論在何種形勢下,對於侵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任何行為,中國政府和人民都是根本無法容忍的。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取得了一次次反侵略鬥爭的勝利。

1962年,我國正處於經濟極度困難時期,解放軍主要注意力集中於東南沿海方向以防範蔣介石集團叫嚷的「反攻」,印度就趁火打劫、搞了個「前進政策」,結果……

貧困時尚不忍氣吞聲,今天國力昌隆、兵強馬壯的中國更不會讓旁人隨心所欲。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悅讀名品出版公司為庫叔提供30本《曾國藩家風》贈予熱心讀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人先正己,治國先齊家。

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者(數量超過三十)庫叔會在評論區回復並通知獲獎。當然,評論質量庫叔會進行把控。想和庫叔聊天請添加庫叔微信號(lwzkkushu),合作請聯繫微信(18514203851)。

相關焦點

  • 金一南:美國挑釁中國卻惹毛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很失落!
    金一南:2015年和2016年是香格裡拉會議兩次高峰時期,是對所謂中國南海行動質疑最厲害的兩期,在2017、2018相對緩和了一些,緩和很大的理由是中國和南海周邊各國的關係,包括與菲律賓的關係、越南的關係,都出現很大的改善,南海議題本身就已經不太熱了。
  • 金一南:俄羅斯飛了一個奇怪的弧度,酒肉朋友還是真朋友一目了然
    現在回應義大利的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中國向義大利派出了醫療隊,做出了非常好、非常有力的援助。據報導,俄羅斯的多架軍用飛機也已經抵達了義大利,運去大量的口罩、防護服、藥品、器材等物資。義大利是北約成員國,北約與俄羅斯是敵對關係,從軍事上講,北約東擴,俄羅斯就是北約的假想敵。現在這個假想敵——俄羅斯,正在對義大利施以最有力的援手,而其鐵桿盟友美國呢?
  • 中美對抗日趨激烈,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會如何選?
    但這還不是最糟的。如果能理解蓬皮奧最新的講話,能看懂美國在落子,就能明白美國正在幹兩件事情:第1、 竭盡所能在外交上挑釁中國,逼中國開第一槍;第2、 用意識形態劃線,孤立中國,戰略目的是形成一個反華聯盟。而這於中國而言,顯然是最糟糕的事情。
  • 金一南稱讚太明智!為討好中國,川普剛走韓國就讓美國吃了一大碗閉門羹...
    美國本來想組織一場美日韓三國聯演,但因為韓國不同意與日本聯合,因而只好改為美韓聯演和美日聯演兩場演習。那麼,這次海上聯演有什麼目的?韓國為何拒絕美日韓三方聯合軍演?就相關話題,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為將為您深入分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NR國防時空」(ID:guofangshikong),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美日印澳四國同盟好像呼之欲出,中國真的很危險嗎?
    (電腦合成音,如有需要可選擇收聽,聽完請點擊文章最下方的「在看」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最近,美日印澳外長在日本召開四國安全對話會議,核心議題是中國。一時間,輿情洶洶。三國中,澳大利亞站對美國最不猶豫。因為人家是真正的親兄弟,同門同宗,血親關係,盎格魯-撒克遜種族,基督教文明。日本,印度,你們行嗎?湊什麼熱鬧?澳大利亞甘心做美霸的鐵桿跟班,還在於它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 印太「四國」能演變成對抗中國的軍事聯盟嗎?
    這位前國務卿說,該聯盟有能力「反擊」中國。日本外務省此前曾透露,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在首次電話交談中同意在所謂的「四個民主國家」框架內推動印太地區的合作。拜登在上周晚些時候有關外交政策的演講中承諾通過重建同盟來對抗中國的「侵略行為」。
  • 放棄烏克蘭,欲退出安保條約 金一南:美國的盟友越來越沒安全感
    而對於美國的另一個盟友日本,川普曾表示可能退出《美日安保條約》,這又是真是假?這些,就是今天《一南軍事論壇》要關注的話題。那麼一南教授,烏克蘭何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金一南:烏克蘭這個想法不僅是因為川普與普京見了面,就川普近期一系列的表現,讓烏克蘭感到心裡相當沒有底。的確,對烏克蘭而言這種想法絕不是空穴來風。
  • 「非常可笑,非常荒謬,非常可悲」
    當我讀著現在美方個別人士、極端反華的、仇恨中國的人發表的言論,我覺得我的眼前總是會浮現出堂吉訶德揮舞著他的長槍的鏡頭,我覺得非常可笑,非常荒謬,也非常可悲。華春瑩說,昨天有記者問到我,關於美方要出臺新規,對中國共產黨黨員實施籤證限制。當時我沒有看到正式的報導,但是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
  • 可悲的美國!
    一段時間以來,蓬佩奧是最活躍攻擊中共的美國高官,表現出他與社會主義中國勢不兩立的極端敵意,以及他要把美國與中國推向戰略敵對的罪惡目的。白宮和共和黨已經定下了通過向中國甩鍋來轉移美國國內注意力、以此贏得11月總統大選的戰略。
  • 印度宣布一計劃,要與中國一較高下,立馬遭這國打臉,外媒怎麼看
    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印度,雖然實力欠缺卻一直擺著世界大國的高姿態,在軍事投資上從不手軟,即便國內平民食不果腹也要一展軍事雄風。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其所願。   資料圖:阿桑普申島  近日,據港媒報導,印度為了與中國一較高下,計劃在距塞席爾1650公裡的阿桑普申島建立海外軍事基地,試圖利用地緣政治加強自己在印度洋的軍事影響力,出乎意料的是,印度這一抱負立馬遭塞國打臉
  • 印度——中國背後的「達摩克利斯劍」
    > (一)印度地理位置在中國西南方向,美日同盟處於中國東南沿海方向,而中國夾在兩者之間。幾十年來,中國國防部署正面對著美日軍事同盟,側後暴露給印度,處於腹背受敵、前後被夾擊的不利戰略位置。印度同美日同盟構成兩面夾擊中國之一翼,處於中國側後的有利戰位。如果俄國像前蘇聯一樣,一旦與中國關係交惡,印度也可同正北方俄國對中國構成南北夾攻的戰爭態勢。所以,印度具備天然的潛在的「雙重夾擊」中國的戰位優勢。
  • 同中國對抗,印度有些吃力了!
    一是印度的「一大一小」 印度這國家其實很好玩,它具有「一大一小」的特性。 這「一大」,指的是它的「大野心」。 它在南亞以霸主之姿同人交往,與周邊國家全部交惡,甚至還想稱霸整個亞洲;同時,它還想稱霸印度洋,企圖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 這「一小」指的是它的「小格局」。
  • 向中國開戰,印度或將解體!(印度和新八國聯軍)
    前幾天,印軍越境鳴槍了,這是雙方45年來首次在邊境放槍,極大增加了後續雙方衝突升級的風險。印度背後的頭號支持者自然是美國,尤其是軍工複合體,實際上美國軍工集團對印度軍方的影響力,遠超印度政府。對Jio Platforms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提起印度首富穆凱什·安巴尼,熟悉印度的朋友應該有印象,就是那個住著傳說中世界最貴私人豪宅(折合人民幣140億),僱了600個傭人伺候著他一大家的那個,據說他豪宅一個月光水電費就要70萬。軍工複合體、川普政府、以及倡導全球化的矽谷巨頭們,利用中印衝突大塊兒朵頤,享受了一頓饕餮盛宴。印
  • 俄決定一宣布千億大單中國接手, 美日歐心涼半截、印度很崩潰
    這個決定讓印度直接崩潰了,因為印度這麼多年買了俄國無數的軍火,這些軍火的導航系統如果併入中國北鬥,等於是把印度的國防部署完全暴露給了中國。據悉印度已經就此向俄羅斯抗議,表示你太坑了,完全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 金一南:大將之才,一定要氣盛
    決策對抗,這一點是最難的。每個軍官的最終職責是在作戰中領導士兵。我們要選的不是一般人,是百夫長、萬夫長,是能決定一批人生死的。這是巨大的權力。所以為什麼對軍官特別慎重,就是因為巨大的權力伴隨著重大的責任。 俄羅斯有句話叫:如果指揮員都判斷錯了,勝利的希望就變得渺茫,這時候只能靠浴血奮戰的士兵來力挽狂瀾。浴血奮戰的士兵可能能夠力挽狂瀾,可能也不能。
  • 突破杆數攻略大全
    如何練習面對現實:你的推桿有待磨練大多數業餘球友都不清楚失分弱點,而補強這些弱點是改善成績最簡單、最快速的方法。1號木桿擊球400次對成績的影響,遠遠不及練習20分鐘推球。讓我們從鐵桿開始。重心移轉不良是擊球失誤最常見的原因。如果擊球時重心落在錯誤位置,就很難控制杆面。而增加雙腳穩定度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擊球時將重心移到前腳跟。
  • 金一南:日本剛墜毀一架F-35,準備再買105架!為了川普開心......
    一是美國媒體5月27日報導稱,今年早些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司令員首次在非洲受邀出席了美國主導的地區軍事演習開幕式。這條新聞背後透露出什麼?記者 | 周宇婷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NR國防時空」(ID:guofangshikong),原文首發於2019年5月30日,標題為《中國吉布地駐軍司令首次出席美主導軍演 金一南:國家交往要靠實力說話》,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金一南少將:不是中國、俄羅斯,這才是美國未來最大的敵人!
    金一南:你要說對手的話,從經濟總量看,他經濟的總量大約17萬億美元之多,第二位的中國12萬億,跟它差距還是明顯的。美國的軍費7160億美元,相當於排在美國軍費之後的九個國家的總和,全世界軍費排名第二到第十名加起來軍費還不如美國軍費多。
  • 中印兩軍班公湖對峙 印度被爆推遲印美日聯合軍演
    川普上臺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進一步增強,發起中美貿易戰,中國承受著巨大國際壓力。對於印度來講,自莫迪上臺之後,在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鼓動下,印度戰略界認為印度已成為世界一極,他們以此為基礎運作其大國外交,希望實現「多極世界、多極亞洲」。
  • 古代的實戰長矛,到底用什麼材料當矛杆?
    長矛大概是人類發明的威力最強的長杆冷兵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