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上萬輛坦克大兵壓境,中國當年如何打贏「反坦克大會戰」?

2021-02-15 軍武速遞

威力強大的120mm滑膛炮、精準的火控、強悍的正面裝甲,在即將更新的《坦克世界》最新版本中,一輛外形新穎、火力強悍的中系8級金幣中坦122TM引起玩家極大關注,相比此前一眾圓腦袋和五對負重輪的C系圓腦袋中坦,122TM外形上最大的亮點就是帶抽氣裝置的120mm滑膛炮。作為中國跳出蘇聯風格的第一次嘗試,以WZ-122系列為代表的二代試驗樣車,背後折射的是中國坦克工業上世紀近三十年的艱難跋涉。

▲《坦克世界》最新8級金幣中坦122TM

說起《坦克世界》這輛122TM坦克的起源,還得從59坦克說起。1955年中國從蘇聯拿到了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T-54A坦克全套圖紙。經過4年的仿製,1959年國產仿製型號59式坦克正式誕生,但高起點的中國坦克卻由於中蘇關係的全面破裂而長期陷入停滯。1969年,中蘇爆發了珍寶島衝突,中國邊防部隊繳獲了1輛完整的蘇制T-62坦克。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545號T-62

這輛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蘇聯坦克對彼時陷入困境的中國新型坦克研製無疑雪中送炭。但另一方面,中國也看到了自己已被世界先進水平甩開一大截。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雙方開始了長達20年的軍事對峙。蘇聯在中國北方邊境上陳兵百萬,上萬輛坦克蓄勢待發。只要一聲令下,鋼鐵洪流就會在廣闊的華北、東北平原泛濫。因此從70年代開始,軍工領域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坦克大會戰。

對於這輛繳獲的T-62坦克,中國在其身上借鑑的最重要技術就是滑膛炮。早期坦克炮都是線膛炮一統天下,蘇聯在T-62上首次配備大口徑滑膛炮,開世界坦克炮先河。相比採用膛線自旋的線膛坦克炮,滑膛炮在發射穿甲彈時可以獲得更強的穿甲威力。而且滑膛炮更大優勢在於發射脫殼穿甲彈。隨著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的出現,破甲彈的反坦克效果已力不從心,採用動能硬碰硬擊穿的穿甲彈逐漸成為主流的反坦克彈種。

▲《坦克世界》中的次口徑穿甲彈

從理論上講,彈芯的長徑比越大,穿甲威力越大。早在二戰時期,拉長彈芯的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就已出現。但如果用線膛炮發射長杆穿甲彈,彈芯在旋轉時會像弓箭一樣在空中上下翻滾,無法以垂直角度擊中裝甲,容易造成跳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為T-62的115mm滑膛炮研製了劃時代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脫殼穿甲彈出膛後利用空氣阻力甩掉彈託,尾翼在空氣的作用下發生自旋,以保持彈芯穩定。T-62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炮口初速高達1615米每秒,遠超同時期西方L7的1450米每秒。

在明白了滑膛炮的大勢所趨後,中國隨後決定在立足59坦克的基礎上,借鑑T-62部分技術,研製採用國產滑膛炮的新型坦克,代號WZ-121,即後來的69式坦克。這裡說明一下:中國陸軍裝甲車輛的研製代號以WZ開頭,後面的第一個數字1代表坦克;第二個數字代表坦克的級別,1為重型坦克,2為中型坦克,3為輕型坦克;第三個數字為研製編號。

▲《坦克世界》中的WZ-120就是59式坦克

比如《坦克世界》中大名鼎鼎的WZ-111坦克,研製代號就是中國第一款重型坦克,59式坦克的代號就是WZ-120,69式坦克就是WZ-121。不過《坦克世界》中的C系頂級中坦、採用122mm主炮的121並不是69式坦克,現實中的69坦克從來沒有裝122mm主炮的型號。69式在《坦克世界》中真正的對應型號應該是採用炮身抽氣裝置100mm主炮的WZ-120,遊戲中這門主炮的編號是60-100T型100mm線膛炮,而實際情況應該是滑膛炮。

▲遊戲中的69坦克裝備100mm線膛炮,實際應該是滑膛炮

69式坦克相比59最大的進步就是採用了一門全新研製的100mm滑膛炮。外形上相比59坦克的100mm線膛炮,其抽氣裝置位於炮管中部。而之所以沒有直接採用T-62的115mm滑膛炮,是可以在原59坦克100mm線膛炮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沒有必要新建一條火炮生產線。另一方面,當時中國已經有了研製120mm滑膛炮的計劃,100mm只是一個過度型號。

▲59式和69式的火炮抽氣裝置不同

但作為滑膛炮的初次嘗試,中國顯然低估了高膛壓坦克炮的研製難度:在59主炮基礎上簡單去掉膛線而來的69式100mm滑膛炮,在炮口動能、精度、穿甲威力上都不如原來的老線膛炮,其在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威力只有100mm勻質鋼裝甲,所以滑膛炮版的69坦克只裝備了很少部分。

▲100mm滑膛炮配套的脫殼穿甲彈

之後,中國成功研製出適用於線膛炮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後來生產的69-II型坦克又改回了100mm線膛炮。相比59坦克,62-II加裝了紅外夜視儀和火炮雙向穩定器,可以看做是59的火控加強版,此後在兩伊戰爭中大量出口的就是69-II型。

▲69-II型

由於技術薄弱導致研製周期的拖長,69坦克出身即落後,而且同時期蘇聯的T-64和T-72已經開始批量裝備,對此中國早有預判。幾乎在69坦克研製的同時,中國也正在研製一種採用120mm滑膛炮的先進坦克,代號WZ-122。但受當時的時代背景影響,WZ-122研製過於激進,設計人員沒有考慮當時國內的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過多追求高新技術於一身。

▲三液原型車——WZ-122A

1970年9月第一輛原型車下線,編號WZ-122A,該車首次採用液氣懸掛、液壓傳動和液壓輔助操作裝置,即三液原型車。當然「三液」這種黑科技對於70年代的中國坦克工業實在太過超前,要知道液力傳動這些技術在西方三代坦克才開始部分採用。試驗結果表明採用三液技術的WZ-122A可靠性根本不過關,以當時中國的技術根本無法量產這型夢幻的坦克。不過,雖然WZ-122系列最終沒有開花結果,但通過這一系列樣車的研製,中國獲得了大量技術經驗。

▲採用120mm滑膛炮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

在WZ-122坦克的研製過程中,120mm高膛壓滑膛炮是重點。當122工程下馬後,為了不讓已經研製成功的120mm滑膛炮付之東流,於是將其搬上一個廉價的機動平臺上,充當自行反坦克炮的想法就應運而生,而最終的成果就是號稱「東方費迪南」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其發射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500米開外可以輕鬆擊穿T-72的正面裝甲。

▲發現即摧毀的雷射炮

而《坦克世界》未來推出的122TM坦克原型就是採用「三液」技術和120mm滑膛炮的WZ-122A。從遊戲中的數據來看,122TM的戰場表現確實達到了當初設計的壓制同期其他對手的能力。120mm滑膛炮顯示出了遠超線膛炮的精度和威力,其發射的脫殼穿甲彈擁有233mm的穿深數據,優秀的精度和火控甚至可以客串專業的反坦克炮,兼具快速遠程打擊和近距攻堅的效果。

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坦克載具射擊遊戲,《坦克世界》系統還原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的坦克發展脈絡:不僅包括T-34、虎式、59等一眾著名坦克,甚至完整還原了WZ-122這樣未能服役的黑科技型號。

時至年底,《坦克世界》推出假日大禮包:12月9日起至2021年1月11日,《坦克世界》假日行動送大禮:在此期間,購買含有大補給箱的節日禮包,就能獲得神秘大獎。

每個大補給箱內含有金幣、銀幣、高級帳號、3D皮膚在內的多種獎勵,如果你運氣好,可以直接獲得遊戲中最新的8級金幣坦克:C45野牛,搭載全新改進的自動裝彈機;擁有152mm主炮的ISU-152K;查狄輪風暴、GSOR1008。假日行動將持續一個月,共慶佳節、收穫好禮,《坦克世界》等你來戰。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領取《坦克世界》禮包

相關焦點

  • 頭頂4枚反坦克飛彈!中國122TM是什麼坦克?
    安裝了4枚反坦克飛彈的中國坦克 在《坦克世界》遊戲中,最近上線了一輛全新的C系中型坦克——122TM。▲遊戲中的122TM其實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二四會戰」中研製的122型中型坦克。在坦克上加裝火箭或者飛彈是早已有之!上世紀30年代蘇聯就曾經嘗試過。
  • 俄羅斯坦克最後的輝煌!得從歷史上最大的坦克肉搏戰說起
    ▲ 西方——81演習的坦克部隊上萬輛坦克車集結,蘇聯還公開了演習內容:以坦克部隊大集群閃擊歐洲,目標是在八天到一個月內掃平歐洲。▲ 長草的蘇聯坦克墓場窮到破產的蘇聯(後來的俄羅斯),不僅封存了近20000輛坦克(比美國服役的都多,美國當年只有一萬多坦克),
  • 狂賣500萬輛59式坦克,他是中國最大的「軍火商」
    所有人大跌眼鏡,這註定是中國遊戲市場當年的一匹大黑馬。而這,僅僅是《坦克世界》巨大輝煌的開始。  今天,《坦克世界》的全球玩家已突破1億,中國則多達6000萬。在《坦克世界》國服裡,每天會爆發90萬場戰鬥,摧毀1700萬輛坦克,發射2.1億發炮彈。
  • 早期國產「坦克殺手」(2)
    、楊紹卿兩位工程院院士,在這條大道上建成了中國唯一的設備精良、水平一流的反坦克飛彈研發中心。在這條大道上,一個個新型反坦克飛彈脫穎而出,碩果纍纍。 「一切都得從頭來」    在1969年爆發的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中,蘇聯新式T-62主戰坦克的出現使中國軍隊意識到自身反坦克武器存在巨大差距,激發了中國發展先進反坦克武器的熱情。
  • 蘇聯自己能打贏衛國戰爭?淺析二戰期間美英戰略轟炸對德國的影響
    蘇聯是否能夠自己打贏衛國戰爭?這個話題一直存在爭論。認為蘇聯自己就能打贏的,理由主要是認為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時,蘇聯已經進入戰略大反攻了,諾曼第登陸無非是加速了勝利進程而已。但有一個往往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英美空軍從1942年5月開始,對德國發起1000架飛機以上規模的戰略大轟炸,這個時間點可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發起之前。轟炸對德國有多大影響?
  • 用槍打坦克!中國「神槍」曾直接把日軍坦克打開了瓢
    抗日時期中國軍隊也有專打日本坦克的「大槍」
  • 反坦克步槍競標,有你沒見過的型號:衛國戰爭蘇聯反坦克步槍史料(三)
    核心內容提要本文前兩篇分別呈現了蘇聯反坦克步槍在二戰中的運用和傳奇經歷以及反坦克步槍口徑如何由12.7mm演變為14.5mm的進程,本篇則對在1930年代蘇聯反坦克步槍競標中的「落選者」和「入選者」們進行詳細評析……
  • 歷史的擦肩而過:當年解放軍曾差點用上豹2坦克
    沒有想到的是,這種西方世界最為強大的主戰坦克在40年前剛剛研製成功之時,差一點就被引進到中國成為中國陸軍主戰裝備。在日本著名的戰爭幻想小說《明斯克出擊》中,中國軍隊裝備的豹2主戰坦克在三北防線上全力迎戰蘇聯強大的裝甲洪流。
  • 希特勒給多少虎式坦克 德軍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
    他們打贏了幾乎每一次戰鬥,卻輸掉了整個戰爭。這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的真實寫照。
  • 【講堂82期】蘇聯PTRD反坦克步槍,2米長,接近40斤重
    跨時代的武器,在當年坦克橫行的戰場上,這款武器讓對方的坦克兵聞風喪膽,這款武器就是前蘇聯研製的PTRD反坦克槍。▲講堂82期視頻2米長的大槍,一般人還真的扛不動PTRD反坦克槍是蘇聯在衛國戰爭爆發後研發的,當年蘇軍在戰鬥中發現德軍裝備的坦克裝甲防護並不強,可以輕鬆的使用重型機槍或者是火炮擊穿,但是蘇軍步兵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 獨創氣缸破甲彈:看中國HEAT彈是如何打爆坦克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打坦克」是中國軍隊的主要作戰任務。
  • 坦克殺手——單兵反坦克武器
    能夠打得過鋼鐵怪獸的坦克嗎?2.還是那份熟悉的感覺——反坦克榴彈在坦克參戰以前,榴彈已經伴隨士兵度過了多場戰爭。所以當坦克出現時,人們自然希望榴彈在對付坦克這件事上發揮作用。蘇聯RPG-43反坦克榴彈曾經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過,也曾經出口到很多國家。
  • 像麵包一樣不可或缺的戰機,德軍口中的黑色死神,88炮都打不下來
    而俯衝轟炸機的恐怖威力,也引起了蘇聯軍方的重視,於是蘇軍也推出了自己的斯圖卡—伊爾-2對地攻擊機。和德國的斯圖卡不同,伊爾-2不但出色的完成了對地面轟炸任務,它還更進一步成為納粹德軍裝甲部隊剋星。為此德軍士兵給伊爾-2起了一個響亮的外號:「黑色死神」。
  • 二戰時德國虎式坦克有多強?蘇聯T34被打得落花流水
    對軍事方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會聽說過虎式坦克吧。特別是在二戰中可謂是德國裝甲部隊的王牌了,大大提升了德軍的軍事實力,使得德軍無論是在東線還是在西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可以與德國相抗衡的俄國也有自己的坦克與之抗衡,實際上還是虎式坦克佔決定性的優勢,俄國的坦克在虎式坦克面前無疑是跳梁小丑。那麼我們來看看虎式坦克到底有多強大吧。接近60噸的戰鬥全重以及厚重的裝甲,在我們的印象中,這種配備的坦克應該是沉著而笨重的。在戰場上承擔的更多的是炮灰的形象。
  • 若1979年中蘇戰爭爆發,中國能否抵擋蘇聯的坦克洪流?
    二是張家口以南,再到八達嶺,就這麼幾條防線,戰略上沒有縱深,也是一馬平川,如駐西伯利亞和蒙古蘇軍坦克部隊突破張家口山地防線,那麼北京就會立即失守。1967年中央軍委提出在華北平原堆築滿足300個步兵師使用的人造山,每座山造價高達5000萬元。
  • 德軍「偷師」逆向出瘋狂的反坦克武器, 幹掉盟軍坦克10萬輛之多
    二戰的德國軍隊,大家知道的,除了它的坦克集團軍作戰厲害,它的飛機閃電戰也不錯,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它的反坦克能力,實際上也是非常強大;都說我們中國善於模仿或逆向工作
  • 假如1979年中蘇戰爭爆發,中國靠什麼抵禦蘇聯坦克洪流的入侵
    三天以後,中國軍隊的先頭部隊已到達灤河一線。從玉田到灤河的開闊地裡,燒焦了的蘇聯T-72坦克、BMP步兵戰車和BTR60裝甲車呈現出一片悽慘的景象。這些基本上都是靠雷射制導炮彈擊中的。「這麼多蘇聯坦克的殘骸過去未曾見過。
  • 珍寶島戰敗後蘇聯計劃4路侵中國,一周到北京,為何最終不敢打?
    戰鬥一直打到17日,解放軍再次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在兵力火力都佔據劣勢的情況下,擊退了蘇聯軍隊的進攻,再次捍衛了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珍寶島衝突之後,中蘇之間也徹底撕破臉皮,蘇聯大兵壓境中蘇邊境,蒙古國境內也駐紮了大量的蘇聯機械化部隊,據說當時蘇聯在中國北方部署了超過1萬輛裝甲車,一時間中國北方面臨著蘇聯百萬大軍南下的威脅
  • KV坦克——蘇聯重型坦克的鼻祖(上)
    ,當時蘇聯紅軍裝備的坦克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輛。這麼多炮塔裝到一輛坦克上,不是等著挨打麼」?史達林的一席話,點中了多炮塔式坦克的「命門」,等於宣判了T-35重型坦克的死刑。這樣,多炮塔式T-35重型坦克,僅生產了61輛便偃旗息鼓。T-35重型坦克只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當作防禦支撐點用,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倒是烏克蘭遊擊隊從戰場上搶救出一輛拋錨的T-35重型坦克,在其車體上塗上「為烏克蘭的榮譽而戰」的標語後,頻頻打擊德國鬼子,立下了戰功。
  • 97輛坦克衝不過一條山谷,一場戰鬥折射出,美軍為何打不過志願軍
    文/海客談瀛洲1950年11月的一天,美第十軍第七師的一個團抵達了鴨綠江邊的惠山鎮,站在這條並不寬闊的江邊,美國大兵們都看到了江對面神秘的中國大地這群驕橫的大兵們怎麼也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個多月,他們就被中國軍隊打得丟盔棄甲,竄回三八線以南了。他們始終沒弄明白,用坦克、大炮、飛機、航母武裝起來的美軍,怎麼會被武器裝備居於絕對劣勢的志願軍打敗。美軍戰敗之因,其實早有其徵。只不過美軍長久沉浸於絕對武器優勢的迷夢中,並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