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新照曝光,個個都有槍榴彈,一排都有夜視儀!現代夜戰什麼最重要?

2022-01-06 軍武次位面

不信謠言,堅定信心,爭取勝利!

最近一段時間,一組中國西藏地區某合成旅夜間演練的畫面「火」了起來,通過這組照片,我們不難發現解放軍一些部隊的最新發展動向。


▲最近引發軍迷熱議的西藏某合成旅「紅九連」


▲夜視儀、全息瞄準器、槍掛式榴彈發射器

配合夜視儀的IR指示器及單兵電臺……

關於單兵裝備尤其是夜視器材,在之前的軍事新聞當中,我們也曾見到過一些可喜的進步,比如國慶大閱兵及之後陸續在各部隊訓練照片當中見到的新式裝具。

▲雖然換裝速度不能算快,但是新式裝具正在

逐漸鋪開,圖為某部開訓儀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夜間作戰當中,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將實現戰場的「單方面透明」,在這其中,夜視儀作為一項重要的夜戰器材無疑是最受關注的,本期推送,我們就來閒話一下夜視儀的前世今生及解放軍在這方面同世界先進水平的主要差距。

裝載在STG44突擊步槍上的德國ZG-1229夜視儀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率先開始對夜視器材的研發。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夜視儀的開發工作一直都處於試驗階段。直到1944年,第一批夜視儀才正式投入實戰,但是由於數量極少,加上僅僅約一年之後納粹德國就戰敗了,所以說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

 

美軍在朝鮮投入的夜視儀


▲志願軍繳獲的夜視儀

 

最早的單兵夜視儀,也被稱之為主動式夜視儀。這種夜視儀的原理比較簡單,就是通過一個能夠發射紅外線的大燈射出紅外線,然後通過反射回來的紅外線進行成像,最終達到「夜視」的效果。最初的這種夜視儀存在著體積較大、容易暴露、能耗也極高的缺點,只能勉強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現在我們所說的單兵夜視儀,一般指的是微光夜視儀,二戰後微光夜視儀和紅外夜視儀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兩條不同的技術路線,當然近些年來,美軍的一些先進單兵夜視儀開始走上了智能融合兩種技術的道路,這個文末會談到)

  

▲美軍的M3卡賓槍,槍身上夜視瞄準鏡上面那個大燈

就是發出紅外線的燈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率先研發出了功像增強器,這是夜視器材的一大進步。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無光的環境還是非常罕見的,即便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也會有微弱的星光、月光。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光,經過夜視儀的放大之後,完全可以正常直視。

▲微光夜視儀的工作原理

圖片來自《微光夜視儀的發展

這也是夜視儀從主動發送紅外光到被動接收紅外光的轉變。美軍的一名狙擊手曾在越戰當中藉助夜視器材,創下了連續在夜戰中擊殺十幾名北越士兵的戰績。

▲這個戰例在紀錄片《身在瞄準鏡》中有詳細說明

該紀錄片在B站可以看到

▲加裝在M14步槍上的AN/PVS-1

▲安裝於M16步槍上的AN/PVS-3

 

第一代夜視儀比較笨重、體積也很大,而且適用範圍小,非常容易在強光下損壞。由於當時的材料科學快速發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軍採用的AN/PVS-3微光瞄準鏡採用了全新的連續型通道像增強器。

  

▲美軍裝備在M240通用機槍上的AN/PVS-4夜視儀

這也是二代後期到三代之間的產物

 

這種增強器相比較上一代而言,成像效果更好,而且不容易在強光下損壞儀器;尺寸更短小,基本只有上一代微光瞄準鏡四分之一的長短;重量降低了一半左右,而且價格也便宜了。

 

接下來就是第三代夜視儀了。第三代夜視儀是目前各國的主力裝備(現代主流的夜視儀,依照增像管的不同又可以大體按商業概念細分為「一代管、二代管、二代+、三代管……)。

美軍以及整個北約軍隊裝備的AN/PVS-14夜視儀

它現在在很多國家/地區都作為主力裝備使用

它也是被很多軍品玩家所收藏的型號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旬,美國在高性能光電陰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在八十年代順勢研發出了第三代夜視儀。第三代夜視儀在成像上更強,體積也更加的小型化。

AN/PVS-15,目前美軍大量裝備了

此類「雙目雙筒」的夜視儀(雙目鏡,雙物鏡

並積累了大量的夜戰經驗,是世界軍隊當中

夜視儀使用經驗最豐富的軍隊

夜視儀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單兵裝備,它需要與其它的單兵裝備相互配合,才能最終在實戰當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目前頭戴式的夜視儀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放下夜視儀之後無法像正常射擊那樣貼腮和利用光學/機械瞄具進行瞄準(因為眼前突出了一段障礙物)。

▲土耳其海軍特戰士兵佩戴PVS31夜視儀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帶有IR(Infrared,紅外線)的雷射指示器,這樣即便是不用貼腮瞄準也能比較準確的命中目標。

 

 

▲目前美軍裝備的PEQ-15 雷射指示器


▲指示器發出的光束在夜視儀中才能被看見

美軍經常利用這一優勢吊打裝備落後的敵人

 

目前來說,解放軍對於夜視儀的使用基本還是處於大規模應用的「初期探索」階段。此前我國對、美國、法國等一些先進國家的高科技夜視產品進行了引進或是仿製。

▲法國研製,歐洲許多國家軍隊使用的露西(LUCIE)夜視儀

就被中國仿製了許多,左圖為法軍使用

中圖為德軍使用,右圖為解放軍使用

▲此前曝光的空軍特種部隊的夜視儀

從頭盔到夜視器材基本都是國外先進產品的仿製品

這些夜視產品雖然已經能越來越多的見到,但是離大部分普通戰士們還有相當的距離,畢竟「實驗室裡有、裝備庫裡有、精銳有、人人都有」是幾乎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為對比,美軍一線作戰連隊裡的夜視器材數量已經達到了約人手1.4部(美軍的一些重型火器和車輛自帶夜視器材,也就使得夜視儀總數多於士兵人數)。

 美軍夜間行動圖,圖中的夜視儀

是已經基本被美軍淘汰的AN/PVS 7

除了有以外,在平時訓練中大量使用,積累使用經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這方面解放軍的大部分部隊也需要抓緊時間進行「補課」。

除了配套夜視儀的指示器以外,在使用夜視器材時的敵我識別,作戰時夜視儀的取用時機等科目,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裝備配套才能達到純熟的程度。

▲去年大閱兵上亮相的新式迷彩服上的臂章

就被普遍推測為是夜間敵我識別用的


▲美軍作戰服上的夜視敵我識別塊

這個識別塊設計的很巧妙,不用時可以進行遮蓋

使用時輕輕掀開即可


目前阻攔在解放軍人手夜視儀之路上的障礙主要還是經費,以目前主流的配備「三代管」的夜視儀來說,即使是PVS14那樣的單目鏡單物鏡夜視儀,品相較好的一般也要2萬人民幣左右,如果是「雙目鏡雙物鏡」(雙目雙筒)的夜視儀價格就要至少翻倍了,一臺使用「三代管」的雙眼夜視儀的價格基本上就要超過一個班的95系槍械了。如果算上指示器(能抗住真槍射擊時震動的真品也很貴)和夜視儀支架的價格那就更貴了。

▲目前新式頭盔還沒有完成全面換裝

相當多的解放軍士兵要使用夜視儀

還要在頭盔外面單獨加一套支架

面對這一情況,除了一方面加大經費投入以外,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技術投入,早日將昂貴的夜視儀鋪開生產,儘量降低單位造價,使之「白菜化」也是重要的解決之道。

前文說道,夜視儀及配套裝備的價格十分昂貴,而解放軍在平時訓練(尤其是過去的訓練)中,存在這樣一個比較不好的「誤區」昂貴且易損耗的裝備往往不捨得平時用。

比如說95式自動步槍隨槍發放的光學瞄具,很多戰士當兵兩年都沒能用上一次。甚至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裝備用壞了,是我們使用的問題;但是如果放在倉庫長黴了,那是廠家產品的問題」……

▲對一些裝備的「過度珍惜,相信一些在基層部隊

有過從軍經驗的老兵們深有體會

除了增發夜視相關裝備以外,這方面的觀念也需要摒棄,畢竟裝備再貴其本質上也屬於損耗品,只要認真愛護不去故意損壞,出現一些正常的損耗也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美軍在夜視器材方面的進步依舊飛快,美軍的新式夜視儀已經在走向智能化,融合化了,例如美軍的AN/PSQ-36夜視儀,就在兩個微光物鏡之外,又增加了一個紅外(熱感應)物鏡,做到了微光紅外相融合的夜視效果。

▲AN/PSQ-36


▲AN/PSQ-20


▲融合夜視儀的效果

美軍的已經配發部隊開始批量使用的增強型夜視儀除了傳統的夜視功能之外,還增加了新的智能顯示功能,傳統只有極少數精銳部隊才能擁有的拐彎射擊功能,美軍的普通步兵也開始具備了。

▲美軍士兵試用新型夜視儀

相比於目前性能並不穩定靠譜的「全彩夜視儀」

這種技術進步更加具有威脅性


面對現實差距,短時間內全面追上顯然缺乏條件,但是至少應該做到「人有我有」沒有代差,客觀的說,解放軍一線普通士兵手中的夜視器材普及率,還未能達到美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的水平


▲最近亮相的單目夜視儀雖然視野小一些

但相比雙目、「四眼」夜視儀

更加便宜,也更加具備短時間「上量」的可行性


當然,我們還是由衷的希望我們早日能對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照片感到並不驚訝,甚至習以為常,那時候才說明解放軍的夜戰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永恆的傳奇

UTAC品牌是國內新銳軍警通勤品牌,主要針對國內外軍警市場的自購高端裝備這款特勤戰術靴正是在聽取了軍警部門的使用反饋後,在軍警公發作訓鞋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除了基本的耐穿耐磨外,還具備良好的抓地力,並能增加腳踝穩定性及保護足部。適合叢林、沙漠、城市、戶外等高強度作戰環境。可以說是一雙全地形戰靴,一鞋多用!詳情戳這裡》》》

相關焦點

  • 假如明天有夜戰,美軍會怎麼打?
    它們都有另一個可怕的特性——可以直視陽光,所以作戰中面對光源無需切換,堪稱夜戰神器。縱觀歷史上的大大小小戰役,夜戰總是不可避免。夜晚通常是人類應戰能力最薄弱的時候,同時也是搶佔戰局優勢的「天賜良機」。以前為了適應夜間作戰,士兵們只能不斷挑戰自我視力的極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夜間作戰當中,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將實現戰場的「單方面透明」,在這其中,夜視儀作為一項重要的夜戰器材無疑是最受關注的。
  • 印軍步戰車連這功能都沒有就想和解放軍對抗?
    【印度BMP-2有兩部紅外大燈】第二種就是所謂的微光夜視儀。它比主動紅外夜視儀要隱蔽得多。微光夜視儀的原理,是把夜間極其微弱的可見光增強。微光夜視儀實際效果,就像用P圖軟體來處理一張曝光不足的照片,加強它的對比度。微光夜視儀的成像不算很清晰,馬賽克嚴重,層次感不足。但它本身不發射能量,可以隱蔽觀察,因此成為了軍用夜視儀的主流之一。但如果物體輻射的能量很大,再經過像增強器的增強,末端的感光器件就會受到太多、太強電子的轟擊,直接燒毀了。比較先進的微光夜視儀會增加一個叫做「微通道板」的設備,限制轟擊到末端感光器件上的電子數量。
  • 解放軍首次使用四目夜視儀!但配套的頭盔卻是…|軍情晚報
    ▲美軍GPNVG-18四目夜視儀也稱寬視場夜視儀而我們的國產單兵夜視儀是這樣的... ▲KD-50emmm 相較之下,解放軍所配備的KD-50夜視儀顯然「單薄」了不少...單眼微光夜視儀的視場一般僅有40度,而隨著倍率的變化
  • 沒有夜視儀的年代,解放軍怎樣打夜戰?
    如果讓你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你可能會開出一個裝備清單:微光夜視儀、紅外熱像儀,如果有坦克的話還需要熱成像觀瞄儀…如果這些裝備統統沒有,你怎麼辦,認為這仗沒法打?▲擁有先進單兵裝備的解放軍建國前,解放軍打過很多次這樣的仗。很多戰鬥已成經典。說夜戰是解放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並不為過。
  • 中國熱成像儀究竟是什麼水平?領先俄兩個量級
    不久前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具備自行生產640*512紅外焦平面陣列的能力,這樣俄羅斯成為繼美、法、中之後第四代具備生產新一代坦克熱成像儀的國家(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強-5L機頭下面配備有新一代電視/雷射吊艙80年代之後隨著國家經濟技術實力的改善,國內在熱成像儀的研製方面取得了空破,研製成功第一代熱成像儀,它相當於國外第一代熱成像儀的水平,採用線列陣,
  • 美軍新夜戰「神器」現身喀布爾
    而最新照片顯示,派駐機場內的美軍第82空降師的部分士兵配發了新款的夜戰「神器」ENVG-B增強型單兵夜視儀和IHPS防彈頭盔執行任務。這裡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ENVG-B單兵夜視儀,其夜視原理獨特,不僅夜視效果相當優秀,而且還有通信能力,能與瞄準鏡連接進行「畫中畫」顯示。
  • 美軍夜戰演習照片 不僅有梵谷風格的星空 還有最新夜視儀
    一輛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停在靜謐的星空之下,天上的星空由於長時間曝光,形成漩渦狀類似梵谷的油畫。據攝影師介紹,這張照片是由160張照片疊加的,每張照片曝光時間30秒,f/2.8,ISO3200。另一張的主角同樣是「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只不過曝光時間較短,可以清晰看到銀河。這樣的照片現在不需要單眼相機,只要有華為P30手機就足夠了。
  • 黑夜騎士——二戰德國的夜戰坦克嘗試
    裝有「食雀鷹」紅外夜視系統的黑豹D坦克(這張模糊的照片顯示出了一輛分別在三處地方安裝有紅外裝置的「豹」D型坦克。出於安全原因,所有的部隊運動都只能在夜間無燈光條件下進行。這樣的話,紅外夜視設備就成為了前線急需的東西,被列入最優先補給和訂購物資,同時也為」夜戰坦克」的誕生提供了可能。1944年初,應德國陸軍兵器局(Heereswaffenamt)第8處(WaPrüf 8)負責人加爾特納(Gaertner)博士的要求,開始為裝甲戰鬥車輛研製專用的夜視觀瞄設備。
  • 一款犀利夜戰裝備現身我特種部隊, 夜戰中將「如虎添翼」
    日前,央視報導我海軍蛟龍突擊隊進行特種作戰訓練的畫面中,出現了一款新型夜戰裝備---4目全景夜視鏡。這款夜視鏡裝有4個目鏡,可讓佩戴者獲得前所未有的超寬視場,使得佩戴者不需要頻繁轉動頭部就可在漆黑的環境中及時掌握戰場態勢,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槍」。
  • 比四眼夜視儀更加黑科技——AN/PVS-21微光夜視儀
    而且幾乎所有人都認為GPNVG-18是美軍最頂級的微光夜視儀,其實論起價格,GPNVG-18是最貴的,但要說科技含量,還數AV/PVS-21。微光夜視儀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4代,基本上除了成像清晰度,並沒有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景深和視場這兩個要命的問題上。
  • 讓夜戰變得「透明」,我國特種部隊已經戴上了「四眼」
    縱觀歷史上的大大小小戰役,可以說夜戰是不能避免的。正所謂「夜黑風高夜,殺人放火時」。
  • 夜視望遠鏡微光夜視儀 軍用望遠鏡夜視
    其實雙筒望遠鏡,並沒有夜視功能,一些高品質的望遠鏡,如「遠錦」品牌船用遠鏡YJT750F,軍用望遠鏡YJM750,軍用望遠鏡98式
  • 特殊的紅外曳光彈:避免被敵方發現 只能通過夜視儀才能看到軌跡
    大家都知道曳光彈的特點和用途,儘管可以通過它來修正彈道,但敵人也可以通過發光的彈丸逆向找到射手的位置。如何既要達到普通曳光彈的效果,又能避免被敵方發現,確實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天要介紹的是紅外曳光彈,用肉眼很難發現這種曳光彈,通過夜視儀卻可以清晰看到。
  • 假如,明天夜戰發生了,我們該怎麼打?
    他們制定下發《端正訓風考風實施細則》,建立旅有監察幹部、營有監察小組、班排有監督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夜訓監察隊伍。夜戰夜戰,關鍵在戰。無人機對夜間目標快速捕捉識別,偵察兵運用北鬥手持機精準定位引導「點穴」打擊……前不久,該旅組織分隊夜間實彈進攻戰鬥演練,單兵靶、地堡靶、炮目標等各種目標平均命中率達到83%,分隊夜戰能力得到提升。
  • 【雙筒夜視儀真香!】夜間戰鬥的「高性價比」選擇AGM NVG-50!
    實際上,FLIR從沒給他們的鏡子(「goggle」,正經翻譯應該是「夜視儀」,但是譯者就是這麼皮,下同)配上一本正經的使用手冊。在AGM的使用手冊裡,我發現了以前拿著BNVD-51時並不知道的一些有趣的功能和附件。NVG-50和BNVD-51都是雙燃料鏡子。你可以使用AA或CR-123A電池。這真的太神奇了。
  • 【互動】手榴彈、槍榴彈的區別在哪裡
    隨著技術進步,為了提高步兵的面殺傷能力,槍榴彈等普遍裝備。因為因為它們的相同特點,有時候很容易讓人混淆它們,認為手榴彈就是槍榴彈。其實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那麼手榴彈、槍榴彈、槍榴彈的區別在哪裡?下面小編來分析一下。手榴彈資料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
  • 由美劇海豹六隊看美軍現役單兵夜視設備...
    雖然該劇在部分場景,著裝和對白上也受到軍迷的一些責疑,但總體來說還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現代戰爭片,非常期待二季開播。早期版本被稱作Night Quest (夜間任務),這款雙電結構的夜視儀有一個「NQ」縮寫的標籤標在PVS-14前面。有ABC電路 (自動亮度控制)。
  • 解放軍的士兵為什麼普遍都很「瘦」,很難有美國大兵的感覺?
    軍人每天都要完成很多訓練項目,哪怕是新兵也不例外,在軍營裡待了一段時間以後,因為每天的運動量都很大,所以不少人都會變瘦,然後身上會自然而然就會練出肌肉。在有了肌肉以後,整個人就會顯得越發精瘦。之前有人表示,我軍戰士不長肉,莫非是因為軍隊裡訓練量超標,但是夥食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