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是很古老的步兵武器了,但直到現在,它仍是步兵必不可少的基本裝備。這是因為手榴彈在很多場合具有比「火藥動力+矢量投射」的步槍彈頭更靈活的彈道特性,而且可以單兵攜帶多顆,不佔編制,不太影響機動靈活性。在很長時期,它甚至是普通步兵唯一的「面殺傷武器」。
隨著技術進步,為了提高步兵的面殺傷能力,槍榴彈等普遍裝備。因為因為它們的相同特點,有時候很容易讓人混淆它們,認為手榴彈就是槍榴彈。其實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那麼手榴彈、槍榴彈、槍榴彈的區別在哪裡?下面小編來分析一下。
手榴彈資料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手榴彈是一種用手投擲的彈藥,因17世紀、18世紀歐洲的榴彈外形和碎片有些似石榴和石榴子,故得此名。儘管現代手榴彈的外形有的是柱形,有的還帶有手柄,其內部也很少裝有石榴子樣彈丸,但仍沿用了手榴彈的名稱。手榴彈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每種手榴彈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供士兵以多種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務。一般來說,手榴彈大致分為4類:殺傷手榴彈、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包括燃燒、發煙、反暴亂、眩暈等種類)和教練手榴彈。
典型代表:德國M43型長柄手榴彈
M43型長柄手榴彈於是軍方在1943年責成生產廠家研製一種全新的長柄手榴彈,要求性能與M24相近。說是全新設計,但實際上為了縮短研發周期是在M24基礎上作較大改進而來的。M43手榴彈體積較大,在戰鬥中德國士兵通常將其插在皮帶上或插入長統軍靴中。大量搬運時使用一種薄金屬板衝壓的包裝箱,每箱可以容納十四枚。在反坦克和陣地攻堅作戰中M43手榴彈還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壞力。德軍士兵用鐵絲將七枚M43綁紮在一起,周圍六枚去掉木柄減輕重量,中間一枚保留木柄作為起爆引信。同樣也可以將中間的木柄去掉換上壓發引信作為地雷使用。M43最顯著的外觀和結構特徵就是把拉發裝置移到了彈體底部,這樣手柄就只是簡單的一根實心的木柄,不需要象M24的手柄那樣掏空,從而大大簡化了生產工藝,縮短了生產周期。M43的發火裝置參照M39卵型手榴彈,一個外露的圓形金屬帽,旋開後拉動金屬環摩擦點燃導火索。這種設計使得M43不能象M24那樣立放在地上,這是M43一個小小的缺點。M43的其它性能特徵都與M24類似。M43分早期型和晚期型,早期型的M43有一個帶坡度延伸的圓柱型彈體,這樣的彈體使M43易於捆綁使用和運輸。晚期型的M43將彈體改回象M24那樣的常規圓柱型,這樣能使木柄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彈體上,並且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縮短生產時間。
槍榴彈資料
槍榴彈是步兵近距離上使用的點面殺傷武器,主要用於殺傷有生目標,摧毀各種輕型裝甲目標、永久火力點等野戰工事。因此,槍榴彈的裝備使用大大提高了步兵在現代戰場上對付點、面目標和反裝甲的作戰能力。槍榴彈就是掛配在槍管前方用槍和槍彈發射的一種超口徑彈藥,可分為殺傷型和反裝甲型,和TANK,依靠子彈中發射藥燃燒時產生的衝擊波來推動槍榴彈飛行(通常是使用空包彈來代替實彈發射槍榴彈)。殺傷型槍榴彈一般重200~600克,殺傷半徑10~30米,最大射程300~600米;反裝甲型槍榴彈一般重700~800克,直射距離50~100米,垂直破甲可達350毫米,可穿透1000毫米厚的混凝土工事。此外,槍榴彈還可發射破甲、殺傷兩用彈、特種彈和教練彈等。槍榴彈一般使用筒式發射器和杆式發射器發射。槍榴彈和其它炮彈相似,殺傷榴彈的戰鬥部也採用預製破片彈體,有的還內加鋼珠等預製彈丸;反坦克破甲彈也多採用聚能射流,穿透裝甲後再行起爆殺傷目標。槍榴彈大都採用機械引信,壓電引信和電子引信等。其主要特點是重量輕、體積小,攜帶使用都比較方便。
典型代表:美國M320槍榴彈
M320榴彈發射器模組的設計起源於美軍要求以新的單發40毫米榴彈發射器以替換M203榴彈發射器。2006年,成功中標的黑克勒-科赫提供其設計的XM320給美軍試驗,完成試驗後將改稱為M320,據ArmyTimes的消息指M320將在2008年9月正式投產。
結構特點
XM320可安裝在M16突擊步槍、M4卡賓槍和XM8突擊步槍(XM8項目已取消)系列上,位於槍管底下、彈匣前方。
M320擁有整體式握把,無須以彈匣充當握把。
M320的瞄準標尺在護木側邊(可選擇裝在左側或右側),還可安裝LLM雷射指示瞄準器。
M320擁有雙動扳機及兩邊可操作的安全制,比M203更靈活。
目前獨立使用版的M320配有火控系統及類似MP7的開合式前握把。
結語:
手榴彈已經發展了百年歷史,但是還是沒有被淘汰,說明其優越性。而槍榴彈是隨著時代發展是對手榴彈的一個新的補充,兩者各自優點互補,能夠有效的殺傷敵人,這就是戰爭促進技術的發展,有戰爭才能更快的促進科技發展,但是我們更希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