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印度許多節慶都來源於印度教,多數重要節日如Diwali、Holi和Ganesh Chaturthi的哲學和隱喻的根源都和宗教息息相關。印度教是長期積累的一整套哲學和形上學觀念。一般情況下印度教並不被當作一種正式的宗教,而是更多的體現在生活方式上。
印度教是什麼
印度教寺廟照片
印度教起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迴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
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溼奴、溼婆三神為主神。印度教徒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溼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溼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印度教又往往把毗溼奴或溼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印度教的制度介紹
教徒要嚴格遵守種姓制度,婆羅門享有至上的權威,這充分體現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會化的特徵。
苦行僧修行照片
印度教的觀點
印度教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迴周而復始,無始無終。要得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習、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印度教的社會地位
印度教徒照片
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複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印度教與佛教的區別在哪裡
1.儘管二者都產生於印度,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宗教。印度教有種姓制度,而佛教崇尚平等。
2.佛教認為個體沒有固定的靈魂,即「空」,所以就算不停轉世輪迴,下一個你也不是現在的你。但印度教認為靈魂是不會變的,即使肉身死了,轉世再出生,你還是那個你。
3.佛教雖然源於印度,但在這個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國家,印度境內的佛教幾乎消失。
4.對於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佛教徒的人們來說,印度教寺廟不允許人們參觀,但佛教寺廟可以允許異教徒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