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印度是神靈!印度教規定不能殺牛,但為何印度又是牛肉出口國?

2021-02-06 印度生活通

印度是全球牛的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印度教認為牛是繁殖的象徵,也是維繫人類生存的必要生產資料,印度教規定教徒不能殺牛,否則下地獄最底層,需要輪迴61次才能投胎為人。印度90%的人是信奉印度教的。

印度大街小巷雖然到處是牛,但這些四處閒逛、安然遊蕩的牛也是有主的。主人必須幫著擠奶,但飼餵、繁殖都不必操心,因為大街就是大牛圈,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拉到哪,甚至走到哪生到哪。在印度,牛的福利基本能夠得到保障,大都「頤養天年」,而非「英年早逝」幼齡即遭屠殺,自然死亡之後才可利用。

大街小巷到處閒逛的牛實際上是一種叫瘤牛的牛,這種牛肩上有瘤狀突起,如同駝背。體毛乳白,雙角高翹,兩耳下垂,頸下垂肉晃了晃當,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八面威風,儼然一個個牛魔王下世。在那裡,牛被奉為聖物,嚴禁屠殺,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印度是吃不著牛肉的。

在印度有水牛不算牛的說法,所以殺水牛並沒有被嚴格執法。

屠宰場裡的工人一些是穆斯林,一些是印度最低種性的達利特人。

屠宰、製革等在印度是被人瞧不起的下賤職業,只有被認為下賤的人種才會從事,但這卻是他們生存下去的基礎。

印度養殖水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牛奶,印度人民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牛奶。教徒雖多吃素,但牛奶是他們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當母牛奶水減少後就會和沒有產奶價值的公牛一起送進屠宰場。

因水牛吃素,營養健康,與歐洲口蹄疫多發相比,印度的水牛肉不但健康而且十分廉價,深受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市場歡迎,出口量巨大。

不吃牛肉的習俗並不是印度與生俱來的傳統。

實際上,在古印度教時期,上下階層都有吃牛肉的飲食習慣。印度教原教中,雖然尊牛為神,但並沒有禁止食用牛肉。相反食用牛肉曾是一些印度教徒的傳統。吠陀教三大醫學經典著作中都認為,牛肉和牛肉湯是一種良藥,並且牛脂具有治療風溼的功效。

印度教重要支派性力派,在最重要的節日難近母節的最後一天,會要求殺一頭牛。其他典禮中也有食用祭祀用途的牛肉。可以說,整個印度半島歷史上從上至下都有吃牛肉的傳統。只是這個傳統在巨大的貧富差距和宗教競爭中被慢慢改變。

佛教異軍突起,印度教被迫不吃牛肉。

雅利安人入主印度後,次大陸人口繁衍加速,人地矛盾突出,糧食緊張,而牛是一種糧食消耗較大的牲畜。豬對飼料的轉化能力為35%,羊為13%,牛卻只有6%。也就是說,三磅飼料可以讓豬長一磅肉,而小牛犢則需要10磅飼料才能長一磅肉。

人牛競爭激烈,牛肉的消費成本讓平民階層望而生畏,轉而改變飲食習慣,漸漸少吃牛肉。但上層高種姓階層還保持著大肆食用牛肉的習慣,並且神廟還會經常要求平民百姓上繳牛羊,進行祭祀。早已經不吃牛肉的吠舍、首陀羅階層對婆羅門奢靡生活開始不滿,對印度教信仰產生動搖。

這個時候佛教興起,其眾生平等和不殺生的教義讓底層首陀羅和達利特十分有好感,皈依者越來越多。其他宗教也紛紛湧現,為吸納教徒,擴大市場份額,於是把槍口一致對準擁有特權的婆羅門教(印度教)。

漸漸感到危機的婆羅門們開始教義改革,搖身一變從殺牛者變成護牛者,宣揚神靈其實並不吃肉,犧牲祭祀只不過是一種象徵意義而已。為了鞏固地盤,婆羅門們還設計了眾多的護牛崇牛的理由。

經過幾千年的博弈,最終印度教戰勝了佛教、錫克教、耆那教。就這樣,婆羅門們將牛推上了封神榜。

相關焦點

  • 印度,到底讓不讓吃牛肉?
    從17年開始,極端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對偷牛賊、牛販、牛屠夫施以私刑,甚至毆打致死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印度食用、販賣牛肉似乎成為了一種禁忌。牛肉出口的隱形冠軍和刻板印象不同,印度其實有很多吃牛肉的人。穆斯林雖然只佔印度人口15%,但絕對數量也2億人之巨。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肉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剝奪這2億人吃牛肉的權利。
  • 印度街頭的流浪牛,泛!濫!的!成!災!了!
    不過對印度一些地方而言,他們每天在路上見到最多的不是貓貓狗狗,是牛。牛在印度的地位一直備受尊敬。因為在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和印度佛教等眾多印度宗教信徒的眼中,牛被視為一個值得尊敬的神一樣,也是農村生活的重要成員,不能屠殺,而要好好供著的。
  • IS為什麼盯上印度?因為印度「牛」很吸引人
    在印度,牛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毫無疑問,在私刑案發生以後,牛已經成了印度政治領域的地震中心和社會領域的突出痛點。 注意到這一點,伊斯蘭國在其宣言書中刻意評論道「莫迪是一個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者,他崇拜武器,並希望掀起一場運動屠殺那些吃牛肉的人」。牛肉是穆斯林的主要肉食之一,因此伊斯蘭國巧妙地將自己描繪為「吃牛者」的守護者,並宣稱將保護飽受委屈的印度穆斯林社區抵禦「印度教徒們針對『吃牛者』穆斯林的『屠殺』」。
  • 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哪些區別呢?為何兩國勢同水火?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人無論是相貌還是說話的方式,幾乎都是一模一樣。那麼,這兩個國家的到底有哪些區別呢?另外,為何兩個國家的關係勢同水火呢? 印巴兩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呢?宗教信仰。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也就是說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宗教都能在印度找到。
  • 印度人把牛當成聖物,拒食牛肉,那麼多的牛最後都去哪裡了?
    提要:印度人把牛當成聖物,拒食牛肉,那麼多的牛最後都去哪裡了?印度的牛確實非常多。但不論是什麼牛,最終的結局肯定是死亡,印度人心目中的聖牛也不例外。印度人非常敬重牛,這一點全世界都知道。不過,並非所有的牛都被印度人所尊重,印度牛被印度人人為地分作三六九等,等級是非常嚴格的。印度最尊貴的牛就是他們認定的聖牛。這類牛後背上長有大肉瘤。聖牛不用去勞動,還有專門人員來飼養。聖牛有自己的專門住所,可以說是養尊處優。這樣的日子一直會持續到聖牛死亡。恐怕到死亡那一天,聖牛也不明白印度人為什麼會對自己那麼好呢?除了聖牛,就是除水牛之外的一般牛了。
  • 不吹不黑:定居印度、愛吃牛肉的中國小夥詳解真實印度生活
    雖然傳說印度立法禁止殺牛(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除外),但我所接觸到的事實並非如此。我在印度這半年吃的牛肉,大概比我這輩子吃得還多。印度的牛肉實在是又好又便宜,不多放開了大快朵頤簡直對不起自己。而泰米爾納德隔壁的喀拉拉邦,當地牛肉更是一道特色菜,飯店內供應牛肉抓飯。 印度教對牛的崇拜和保護,其實最早源於農業社會對耕牛這一重要生產資料的保護,中國的古代也有類似的律法,禁止私殺耕牛。法律這個東西,隨著時代的變更可以隨時修改;可印度把對牛的保護寫入了宗教,把牛進行了神化……宗教一時爽,改革火葬場。其結果就是無窮無盡的矛盾和後患。
  • 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印度
    1.去過印度的人都會知道,牛在這個國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印度有80%多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同時,又是維持人類生存最基本的保證,並且印度教溼婆神的坐騎就是一頭牛,所以牛的地位在印度是很高的。在印度,經常能看見一群流浪牛在悠閒的散步,哪怕牛在大街上行走,行人和車輛都要先給它讓路,在印度,任何人不可以對牛進行打罵和驅趕。
  • 在印度,看見基因的流動
    你認為住在貧民窟裡的達利特人,能享受到什麼條件的免費醫療呢?低種姓的人有什麼上升通道呢?教育是唯一的機會。如果說印度人不把賤民當做印度人,那麼,有些印度人也不把婦女當做人,尤其是低種姓的男人,更是如此。印度人不在家裡上廁所,因為「不潔」,要上廁所,得跑去戶外露天廁所。戶外沒有公共廁所,男的倒是問題不大,女人怎麼辦?想像一下。有些強姦案,就發生在去廁所的路上。2014年,莫迪當選之後,宣布在2019年的10月2日前,印度全國修建一億兩千萬個家庭廁所。
  • 愛情聖戰:一場印度教徒對穆斯林的陰謀
    而且,報導裡的這個案例,結婚以及改變宗教信仰,發生在法令頒布前,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怎麼也不能去抓半年前發生行為的人吶。這部法令的頒布與執行,必有什麼明文規定之外的緣由。《禁止非法轉變宗教信仰條例》,法令的名稱特別出奇,「禁止非法」,非法的行為當然是禁止的。
  • 南亞觀察|印度正在成為「印度教國家」嗎?
    在意識形態光譜的另一側,另一位國大黨元老馬丹·莫漢·馬爾維亞(Madan Mohan Malviya,1861~1946)創立的印度教大齋會(Hindu Mahasabha)已經從一個關注宗教議題的社會組織轉向印度教政治。
  •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他們的平均壽命為何如此之低?
    中國近年來雖然放開二胎政策,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因此過不了幾年印度人口絕對穩超中國。印度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高調的國家,它一直以大國自居,尤其是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它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衛生習慣和各種醫療設施的改善,使它擁有超高的生育率,印度人口開始出現突進的增長。
  • 印度種姓制度|活在天竺之國,待之三六九等,社會文化撕裂下的底層人民
    印度,俗稱孔雀之國,曾經被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滲透過,本土又形成了婆羅門教、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等教派,共同撕裂在這片文化土壤之下。如今,擁有10.5億印度教的信徒們,依舊奉種姓制度為根本教義,也許你會問:時代都已經發展成這樣了,種姓制度為何能夠延續3000多年之久?把人分成4個等級,社會的撕裂度會如何表現?寡婦跳火坑、童婚制等等為什麼印度人民會有網絡上的各種匪夷所思的開掛行為?
  • 印度「象頭神」現世:從小長得奇特,卻被當地人當成神靈供奉跪拜
    引言對於印度這個國家,許多人並不陌生,作為我國的鄰國,在發展史同我國有著相同的經歷。而印度除了紗麗、咖喱外,最出名的便是印度的佛教。昔年玄奘法師西行天竺求取真經,天竺便在如今的印度境內。而印度也是整個世界中信仰宗教人數最多的國家。
  • 印度教的特點
    印度本土產生了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錫克教,外傳入印度的伊斯蘭教、基督教、祆教(拜火教),還有在不同的地區還流傳多種民間信仰,部落民內存在著的原始崇拜。   印度教作為有十億信徒的具有印度社會精神基礎的本土宗教,其主要源頭有三個,即自然崇拜的溼婆教、母神性力崇拜、吠陀正統文化,三大派別經過長期的鬥爭、融合發展為現代的印度教。
  •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影響遍及南亞,為什麼不算世界級的宗教?
    而在我們的鄰國印度,他們卻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是擁有4億信徒佛教的2.5倍。
  • 印度和巴基斯坦曾是同一國家,為何一直爭鬥不休
    正如邱吉爾所說,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而只是南亞次大陸的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緬甸等國,是英國殖民者將它們整合成一個英屬印度。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生活在印度的最早土著人種,是有著棕黑色皮膚的達羅毗茶人。後來,來自北方的雅利安人,徵服了當地的土著,成為這裡的主人,達羅毗茶人淪為雅利安人的奴隸。
  • 在印度惹他們的牛,結果會怎樣?
    在有關印度的故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行人與牛同時出現在擁擠的街道裡,有些汽車甚至會向牛讓路。
  • 印度低種姓人為什麼不能冒充高種姓?
    (印度的種姓,除了下面四種,還有個等外品,「賤民」達利特,即當今印度的「部落民」)要說低種姓人為什麼不能裝成高種姓去打拼,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外形特徵不允許。在印度,種姓越低,其南亞原住民的達羅毗荼人與尼格利陀人血統,佔的比例就越大。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印度
    覺得印度人髒,是對印度最大的誤解。印度人還覺得我們髒呢!過去婆羅門是不出國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到了國外就會被汙染,只有印度是最乾淨的。 眾所周知印度有種姓階級有賤民,賤民過去又叫「不可觸碰者」,甚至連影子都不能碰到別人。這是為啥呢?就是因為印度教有潔癖,覺得賤民「不潔」啊!
  • 外交事務丨印度有多民主?
    自2014年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掌權以後,印度在衡量民主健康狀況的幾個全球性指數中的排名已急劇下滑。過去六年間,在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排名中,印度下降了26位,從第27位降至第53位。今年3月,自由之家將印度的級別由「自由」下調至「部分自由」,與厄瓜多、莫三比克和塞爾維亞等國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