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羅:將佛教趕出印度的曠世奇才

2021-02-19 福音在線訂閱號

  中國人有個普遍的錯覺,印度人都信佛教。事實是,印度人相信的是婆羅門教。佛教在印度從來沒有成為過主流。甚至連第二大教都算不上。根據199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數據,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 斯. 蘭教。此外,還有基督教徒,佔人口的2.32%;錫克教徒,佔1 .99%;佛教徒,佔0.77%;耆那教徒,佔0.41%。佛教的信徒人數還遠遠落後於基督教,更談不上和主流的印度教比。

  

  在印度歷史上,佛教甚至絕跡。印度教連續出現鳩摩利羅商羯羅兩位大思想家,論戰中擊敗佛教。導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時間就在玄奘大師在納蘭陀寺留學歸國後50年內。鳩摩利羅登門挑戰,讓佛教最高學府納蘭陀寺從公開講學變為閉門授課。顯宗成為密宗。從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的辯論經歷來看,就能明白佛教經常遭遇外道學者的強有力挑戰度日艱難苦苦支撐中。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商羯羅時代佛教更加不堪一擊,終於全滅。淪為靠咒語趕鬼的土著信仰。恰如玄奘駁斥道士信仰:叩齒咽液之序,其言(辭)鄙陋。將恐西聞異國,有愧鄉邦。

  

  滅佛者商羯羅很年輕死時才32歲。但他給佛教的理論打擊是致命的。佛教為抬高自己學說貶低梵天的作用。在婆羅門教原始的天界上增修了聖界。居高臨下展開說教很容易打動人心。商羯羅簡單的把梵天一分為二,上梵下梵。稱佛教認識到的梵只是下梵。所以談空說幻。而上梵是真實不虛,凡人難以認識的。實質歸結為一句話,釋迦摩尼並沒有覺悟。

  

  什麼叫包容力,這就是。商羯羅的理論可以兼容所有佛教理論於下梵範圍之內。等於佛教所有空,中觀,八識等等觀點他都可以借用也可以批判。而上梵理論又壓住下梵一籌。印度多元宗教的包容力對佛教來說是毀滅性的。

  

  佛教在印度的絕跡千載主要原因就是不敵印度教。就算沒有伊. 斯. 蘭教的入侵,照樣佛教也奄奄一息。在比較寬容的印度教信奉者統治下,也就是行屍走肉的狀態。

  

  根本來說,佛教存在一直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在最富庶的地區。原因很簡單,和尚自己不勞作沒有經濟來源。生存方式註定是寄生。主體一旦發生變動,佛教會受到劇烈影響。而婆羅門教提倡四種姓各守其職,重生活類似儒家。故此深入到農村。基礎極為紮實不可動搖。就算經歷戰亂也能倖存下來。

  

  在中國情況也類似,佛學最發達的唐朝,一經歷皇帝滅法,短短幾年時間讓官方扶植了上百年的經論大宗派全部衰落。再也沒恢復過來。反而是簡單的沒經典的禪宗甚至簡單到迷信的淨土宗越來越流行。

  

  在印度,佛教失敗後的處境更加艱難。不僅僅上梵理念讓印度教處於理論的優勢。而且按照印度人的習慣,對於失敗的對手總要安排一個使其難堪的位置。既然佛教讓大梵天變過驢,那麼印度教則稱佛陀為主神毗溼奴的第九化身。這個稱號幾乎讓不明真相的中國式思維者歡喜若狂,一廂情願的認為印度人也信佛實現了三教合一。其實這個稱號就如中國皇帝給被徵服的對手封個安樂公東昏侯或者讓皇帝違命侯。不無譏諷之意。

  

  毗溼奴有十個化身,前八個都是大英雄拯救世間疾苦除妖降魔。第十個化身類似彌賽亞,進行末日善惡之戰。唯獨第九個化身是懲罰者。用錯誤理論迷惑無可救藥的人讓他們必然下地獄。玄奘大師所學的瑜伽行派有一個觀點就是好種子結好果,壞種子結壞果。有人天生種好成佛,有人天生種惡下地獄。此說源自於印度固有的種姓制度。

  

  當年玄奘大師反駁其師說中國人認為眾生平等都能成佛。那爛陀寺校長戒賢斥責玄奘說,彌離車人,解何物而輒為彼指!也就是說中國人是蠻人賤種懂什麼?玄奘回國照貓畫虎不到幾十年,法相宗就失傳了。在印度那爛陀寺的報應來得更快更猛烈。整個佛教戴上了第九化身的帽子,僧人集體成了彌離車人。在印度大眾眼中,和尚們信得是地獄教。誰還感興趣。

  

  近代佛教在印度的復興,靠的是大量賤民階層的加入。想成為印度主流毫無希望。 

  

  目前的印度教確實分為正教與幻派,正教強調每個碎靈與大梵之間最後是連結的關係,幻派宣揚碎靈與大梵最後是融合的關係,兩者的教徒各取所需,成為印度教兩大派別。

  

  雖然商羯羅取用龍樹的中觀,可是我們不能冤枉他是「假面的佛教徒」,因為龍樹創中觀時已經還俗,並且為了區別披上了正黃袍,以同戒共住的戒律觀來看,很明顯龍樹的本意是用實際破僧行動來與僧團劃清界線,不管龍樹用什麼名稱,我們不可以硬把他戴上與原始佛教相關的帽子,畢竟他是創新教派的一教之主,這點龍樹的心聲歷來的人都忽略掉了。 

  

  商羯羅吃掉大乘卻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印度教號稱正教的教徒批評他,可他還是幻派的始祖,無論如何現在都成了印度教的一部分。 向偉大的印度聖人商羯羅致敬! 

  

  印度佛教的信徒人數還遠遠落後於基督教,更談不上和主流的印度教比。 在印度歷史上,佛教甚至絕跡。印度教連續出現鳩摩利羅商羯羅兩位大思想家,論戰中擊敗佛教。導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時間就在玄奘大師在納蘭陀寺留學歸國後50年內。鳩摩利羅登門挑戰,讓佛教最高學府納蘭陀寺從公開講學變為閉門授課。顯宗成為密宗。從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的辯論經歷來看,就能明白佛教經常遭遇外道學者的強有力挑戰度日艱難苦苦支撐中。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商羯羅時代佛教更加不堪一擊,終於全滅。淪為靠咒語趕鬼的土著信仰。據觀察,念佛持咒的淨土宗也不過就是這種水平! 

  

  對佛教的疑慮,釋迦摩尼是否精神正常? 苦,即是壓力。 精神心理學,必須查看資料。 心理學承認,壓力過大會導致各種精神病症,從焦慮不安到自殺。佛教言世界眾苦,疑似憂鬱症。肯定無疑的一點是感覺到生存的壓力。 釋迦摩尼所見天人魔鬼,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特徵。佛教的不淨觀實踐,真實導致僧人自殺。而佛教教義基礎則在於瓦解社會正常運作。視別人為不正常。 釋迦摩尼的悟道,乃是對怕死的心理壓力之反抗。自殺未成功後心理壓力得到緩解。同時反抗父權。故追求自我。對母親之死,歸咎於父親。恨父愛母。表現為投胎說。故此對父親,兄弟,後母及妻子都厭倦。

      如果你看不清當下,就讀讀歷史,因為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如果你看不懂歷史,請看看當下,因為歷史正在重演。喜歡的朋友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每個號文章都不一樣。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客服微信:13575539858
 
 
福音在線
簡介:福音在線官方微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天國文化
簡介:天國文化官方微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以馬內利
簡介:以馬內利官方微信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是誰把佛教趕出了印度?
    時間就在玄奘大師在納蘭陀寺留學歸國後50年內。鳩摩利羅登門挑戰,讓佛教最高學府納蘭陀寺從公開講學變為閉門授課。顯宗成為密宗。從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的辯論經歷來看,就能明白佛教經常遭遇外道學者的強有力挑戰度日艱難苦苦支撐中。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商羯羅時代佛教更加不堪一擊,終於全滅。淪為靠咒語趕鬼的土著信仰。恰如玄奘駁斥道士信仰:叩齒咽液之序,其言(辭)鄙陋。將恐西聞異國,有愧鄉邦。
  • 佛教與印度教的聯繫與區別
    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 佛教和印度教的聯繫與區別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溼奴派、溼婆派及性力派為主。
  • 佛教與印度教是什麼關係?它們之間又有何異同?
    許多朋友恐怕都知道,佛教發源於印度,有些朋友可能還因此會誤以為印度多數人還都信仰佛教。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現代印度多數人信仰的是印度教。那麼都是發源於印度的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嗎?嚴格地說,佛教與現代的印度教都是起源於古印度恆河地區流行的一些哲學思想,特別是跟古婆羅門教相關的一些哲學思想。
  • 佛教和印度教有什麼聯繫,彼此的區別又是什麼?
    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儘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
  • 古代印度文明(一)
    ,後期吠陀時代乃告結束,印度進入列國時代;4.《吠陀》:(1)印度上古時期的宗教歷史文獻;(2)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後的歷史史料主要保存在《吠陀》及解釋《吠陀》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書中;(3)「吠陀」原意為知識、學問,是印度雅利安人的聖書,是婆羅門祭司們祭神用的頌詩、經文和咒語的彙編;(4)《吠陀》共四部,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
  • 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在印度,荷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文|花飛花房荷花是印度的國花。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其北部為高山區、中部是平原、西部是沙漠、南部為高原區。恆河是印度文化的發源地。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於公元前四世紀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十六世紀,歐洲殖民主義者開始侵入印度。1849年英國侵佔了印度全境。
  • 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傻傻分不清不?
    朋友最近要帶著小朋友去泰國旅遊,問了我幾個問題:佛教和印度教有啥區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啥區別?
  • 印度為什麼沒有吞併斯裡蘭卡?
    公元前516年,波斯人入侵南亞次大陸,佔據了印度河流域,幸而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滅亡了波斯。亞歷山大死後,一個印度的年輕人旃陀羅笈多擊敗了亞歷山大留下的希臘駐軍,建立了孔雀帝國。他死後,兒子——阿育王即位,統一了整個北印度。阿育王信奉佛教,讓王子帶領佛教使團到蘭卡傳教。蘭卡開國皇帝的母國受佛教影響很深,因此蘭卡本身就有著廣泛的佛教基礎。
  • 傳印長老:古印度與西方的交涉 —— 印度佛教史上不容忽視的事情②
    古印度與西方的交涉 —— 印度佛教史上不容忽視的事情(之二)(文:傳印長老)波斯人、希臘人的侵略印度,特別是亞歷山大王的東徵遠及印度,對後世歷史的影響既廣泛,又深刻,不僅影響到印度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對印度自身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諸方面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 法顯對5世紀初北印度民間佛教信仰的考察(全集)
    法顯是帶著虔誠的信仰去印度的,是在信仰力量的支撐下完成取經大業的,而信仰是一種深刻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它可以體現為對佛教經典的熱衷,也可以體現為對佛教聖地的嚮往,還可以體現為翻譯和弘揚某種經典、實踐和推崇某種教義、以及建立寺院、救濟苦難等等。在信仰者的內心世界,這些活動是圓融一體的。至於考察,這幾乎也是所有旅行者的必然活動。
  • ​印度六大宗教和諧並存,印度教教徒約佔總人口82%;伊斯蘭教12%;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耆那教0.4%
    種姓制度印度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 吠舍和 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即所謂「不可接觸者」,聖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裡真」(意為神之子),印度獨立後統稱「達利特」(意為受壓迫的人)。
  • 印度教與佛教的區別在哪裡
    苦行僧修行照片印度教的觀點印度教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這種輪迴周而復始,無始無終。由於印度教認為婆羅門地位至上,因而祭祀萬能影響了印度人兩千多年的歷史,教徒崇拜各種類型的神,且禮儀繁瑣,有時甚至將活人作犧牲。此外,印度教認為克制情緒及苦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煉方法,它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迴之苦。
  • 佛教密宗是什麼?
    印度密宗起源於古吠陀典籍,其後流行於民間各階層,佛教在長期發展過程,逐漸滲入民間信仰,並受此等咒術密法之影響,加以攝取,作為守護教徒、消除災障之用,古來通常稱為雜密。密宗並將吠陀以來之諸神,用交換神教方式重新組織佛教,而出現許多明王、菩薩、諸天、真言咒語。故後期大乘經典中出現以陀羅尼(梵 Dha^raN!
  • 印度教和佛教哪個起源早?
    為什麼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古印度發源出來的,而當地人民會更加信仰印度教呢?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印度教文化看看印度教和佛教哪個早起源。最早印度尼泊爾斯裡蘭卡地區的確都是信陽佛教的,眾所周知,釋迦摩尼就是出生於尼泊爾的蘭毗尼。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便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 奇才快被新冠團滅了
    明天,首府華盛頓特區將舉行盛大的新任總統就職儀式。整個特區已經架起了鐵幕,2萬多名國民警衛隊嚴陣以待,防止再次發生意外事件。就在半個月前,當參眾兩院準備認證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之際,華盛頓特區爆發了規模龐大的抗議,隨後有人衝入了國會山。
  • 黃秋迪:俄國的佛教文明
    關鍵詞:俄國;佛教;宗教政策 對於印度和其他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們來說,俄國的佛教文明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驚奇,因為,俄國一直是以古老的東正教、沙皇帝國和共產主義為世人所熟知的。在16世紀最後25年中,佛教以戲劇般的方式從蒙古傳播到冰雪覆蓋的西伯利亞。當時的蒙古統治者俺答汗在佛教傳播中發揮了開拓性作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我可以談談嗎!
    的確,佛教和印度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段時間時不時有人問我佛教和印度教有何區別,今天有興致,就隨便八一八~ 但絕對不能從學術角度,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本身就學術不起來。為什麼這麼說?把「佛教」一詞拿出來作為一個整體討論,絕對是自己沒事找抽,因為這個詞真心不是省油的燈。如果將其比喻成一個公司(say 佛教集團),它的發展絕對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