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戰役開始後,雖然英國皇家空軍奮勇作戰,但在戰役最終取得勝利之前,納粹德國渡海登陸入侵不列顛的危機並未解除。英國陸軍和本土防衛部隊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抗擊跨海而來的納粹德國機械化軍團。要對付曾席捲歐洲的納粹裝甲集團,英國軍隊必須配備足夠的反坦克武器,可經歷過敦刻爾克新敗的英軍極為缺少反坦克火炮——大部分重型裝備都被丟在了敦刻爾克海灘甚至更遠的地方,淪為德軍戰利品。
作為緊急措施,英國決定因地制宜立即開發反坦克單兵裝備。74號手榴彈就是這一階段緊張工作的結果。這種手榴彈也被稱為「粘性炸彈」(sticky bomb),其基本外形呈球形,下方帶有一根手柄。最為有趣的是,這個內裝硝化甘油和添加劑的球形彈體根本不是金屬製造的,而是玻璃材質,這一設計讓戰時英國軍械部門十分青睞——戰火紛飛的火爆戰爭中金屬是奇缺的緊俏物資。玻璃球形彈體表面塗抹了一層強力膠,最外層再安裝一個金屬保護殼。使用時,先把手柄上的保險銷抽掉,金屬保護殼就會脫落,露出表面膠粘的球形彈體。此時再拉掉第二道保險銷,引信就會啟動,接著把手榴彈黏到敵軍的坦克或車輛上。扭下手柄蓋,釋放擊發杆,啟動5秒延時引信,手榴彈會在5秒後起爆,摧毀目標。
實驗中74號手榴彈就暴露了不少問題。它經常無法粘貼到遍布汙漬和泥濘的坦克表面(不明白既然要粘貼到目標表面,為啥非要設計成球形?);此外如果士兵不小心,脫掉外殼的手榴彈很容易粘到自己的制服上,這時粘的倒是滿牢靠。鑑於這種情況,英國戰爭部軍械委員會根本就不同意英國陸軍裝備這種手榴彈,此時首相大人邱吉爾介入了此事,要求推進裝備,結果74號手榴彈緊急投入生產。從1940年到1943年,英國兵工廠總計生產了250萬枚74號手榴彈,主要配發本土防衛部隊,此外北非英軍也曾使用過這種手榴彈,史料顯示曾擊毀過6輛德軍坦克。地處歐洲大陸的法國地下抵抗組織也曾使用過英國情報部門提供的74號手榴彈。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74號手榴彈頂多只能算是一個有趣的創意,實際作戰效果微乎其微。從它的設計上看,作為地下抵抗組織的破壞專用器材倒是能發揮些作用。即便它能粘在敵人坦克上,考慮到它的裝藥量和不具備穿甲能力的事實,要想摧毀德軍坦克也並非易事,除非攻擊步兵能隨意接近德軍坦克,把它任意安放在坦克的薄弱部位——但在伴隨坦克前進的機械化步兵密集的彈雨下,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組照片拍攝於1941年前後。英國某家兵工廠內,工人們正在裝配74號手榴彈——幾乎整個生產流程都被攝影師記錄下來,相當有趣。你會看到女工們如何把為玻璃外殼塗膠,又如何把金屬保護外套安裝在手雷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