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號手榴彈

2022-01-18 雲端春秋

不列顛戰役開始後,雖然英國皇家空軍奮勇作戰,但在戰役最終取得勝利之前,納粹德國渡海登陸入侵不列顛的危機並未解除。英國陸軍和本土防衛部隊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抗擊跨海而來的納粹德國機械化軍團。要對付曾席捲歐洲的納粹裝甲集團,英國軍隊必須配備足夠的反坦克武器,可經歷過敦刻爾克新敗的英軍極為缺少反坦克火炮——大部分重型裝備都被丟在了敦刻爾克海灘甚至更遠的地方,淪為德軍戰利品。

作為緊急措施,英國決定因地制宜立即開發反坦克單兵裝備。74號手榴彈就是這一階段緊張工作的結果。這種手榴彈也被稱為「粘性炸彈」(sticky bomb),其基本外形呈球形,下方帶有一根手柄。最為有趣的是,這個內裝硝化甘油和添加劑的球形彈體根本不是金屬製造的,而是玻璃材質,這一設計讓戰時英國軍械部門十分青睞——戰火紛飛的火爆戰爭中金屬是奇缺的緊俏物資。玻璃球形彈體表面塗抹了一層強力膠,最外層再安裝一個金屬保護殼。使用時,先把手柄上的保險銷抽掉,金屬保護殼就會脫落,露出表面膠粘的球形彈體。此時再拉掉第二道保險銷,引信就會啟動,接著把手榴彈黏到敵軍的坦克或車輛上。扭下手柄蓋,釋放擊發杆,啟動5秒延時引信,手榴彈會在5秒後起爆,摧毀目標。

實驗中74號手榴彈就暴露了不少問題。它經常無法粘貼到遍布汙漬和泥濘的坦克表面(不明白既然要粘貼到目標表面,為啥非要設計成球形?);此外如果士兵不小心,脫掉外殼的手榴彈很容易粘到自己的制服上,這時粘的倒是滿牢靠。鑑於這種情況,英國戰爭部軍械委員會根本就不同意英國陸軍裝備這種手榴彈,此時首相大人邱吉爾介入了此事,要求推進裝備,結果74號手榴彈緊急投入生產。從1940年到1943年,英國兵工廠總計生產了250萬枚74號手榴彈,主要配發本土防衛部隊,此外北非英軍也曾使用過這種手榴彈,史料顯示曾擊毀過6輛德軍坦克。地處歐洲大陸的法國地下抵抗組織也曾使用過英國情報部門提供的74號手榴彈。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74號手榴彈頂多只能算是一個有趣的創意,實際作戰效果微乎其微。從它的設計上看,作為地下抵抗組織的破壞專用器材倒是能發揮些作用。即便它能粘在敵人坦克上,考慮到它的裝藥量和不具備穿甲能力的事實,要想摧毀德軍坦克也並非易事,除非攻擊步兵能隨意接近德軍坦克,把它任意安放在坦克的薄弱部位——但在伴隨坦克前進的機械化步兵密集的彈雨下,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組照片拍攝於1941年前後。英國某家兵工廠內,工人們正在裝配74號手榴彈——幾乎整個生產流程都被攝影師記錄下來,相當有趣。你會看到女工們如何把為玻璃外殼塗膠,又如何把金屬保護外套安裝在手雷外部。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的手榴彈——英軍篇
    作為另一種反坦克手榴彈,粘性反坦克手榴彈想必大傢伙兒都不陌生,粘性顧名思義就是能夠通過粘性物體吸附在目標物身上起到固定作用。英國人設計出了他們的粘性反坦克手榴彈NO.74,乍一看就是一個燒瓶的模樣:▲NO.74「燒瓶」事實上NO.74完全是依靠大裝藥量來完成對裝甲的破壞的,與早期泡用碎甲彈的原理一樣,並且由於NO.74
  • 加門手榴彈用布套子做彈體,重量很輕深受部隊喜愛
    該型手榴彈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布袋子做成的彈體,另一部分是它上面的引爆裝置。二戰初期,英國已經組建了傘兵部隊,其中包括第1傘兵團。當時,傘兵部隊配發的就是74號手榴彈(即黏性炸彈),投入一線後遭到很多抱怨。
  • 由No.69手榴彈派生出多種碰炸手榴彈,有一種居然是布袋彈體,裝藥量可調
    這種手榴彈沒有什麼破片,主要靠炸藥爆炸的衝擊波殺傷敵人。No.69進攻手榴彈No.69手榴彈的引信叫No.247萬向碰炸引信,它採用一個重球和一個帶錐面的擊針座作為核心部件,擊針平時又被一根橫向保險銷固定,保險銷連在一條帶鉛墜的布帶上,平時布帶纏繞在彈體頭部,用一個塑料蓋子蓋住。
  • 盤點各國步兵的反裝甲神器-反坦克手榴彈,日軍的最奇葩
    早期的步兵用反坦克武器很簡單,反坦克步槍、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手榴彈等,最簡陋的還有炸藥包。當然,最方便攜帶的還是反坦克手榴彈,畢竟體積小,方便攜帶,也不佔編制,於是乎便成了反坦克武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最早的反坦克手榴彈誕生在德國,不過這個手榴彈是半路出家的——不是專門研製的武器,而是用六枚將手柄拆下來的24式手榴彈的彈頭綁在1枚沒有拆手柄的手榴彈上,組合成集束手榴彈。
  • 「丟手榴彈了!」
    哪知道持有槍枝彈藥的人在繳武器彈藥之前還想過一把癮,他們在江河湖邊對著水面射擊和扔手榴彈。但是,也有一些喪心病狂的傢伙,以為扔手榴彈就像放鞭炮一樣,居然在市中心的巷子裡扔手榴彈。我曾兩次遇到這些瘋狂的傢伙,他們是真正的恐怖分子。     第一次,我正在裡份裡和隔壁的小夥伴下棋,突然,有人大喊:「丟手榴彈了!丟手榴彈了! 丟手榴彈了!」(武漢話丟就是扔的意思)我嚇得趕快躲進房裡。
  • 手榴彈的原理
    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現代手雷或者是手榴彈一般都採用延時引信,落地後有一定的時間才會爆炸就是延時引信了,也有老兵會計算延時的時間過一秒到兩秒在投出,可以減少敵人的反應時間,也有一定的機率在敵人頭頂上爆炸增加殺傷威力。    那麼延時手榴彈的原理是什麼呢?
  • 步兵之雷——M24手榴彈
    不過,隨著德國的戰敗,手榴彈的生產和改進也就隨之停止下來。納粹黨上臺後,德國軍工企業也開始秘密地對M1918式手榴彈進行改進,並在1924年定型,命名為M24式長柄手榴彈。由於單個手榴彈的威力不足以對付堅固工事,德軍往往集中7枚使用。去掉其中6枚的木柄,只保留中間完整的一枚作為引爆器。這種集束手榴彈的威力極大,可以摧毀堅固工事、破壞雷場,還能對付裝甲目標。在法國戰役中,德軍III號坦克的37毫米坦克炮無法擊穿英軍馬蒂爾達II型坦克的前裝甲,如果沒其它支援,就只能依靠步兵用集束手榴彈來解決問題。
  • 二戰手榴彈——蘇聯篇
    說起蘇聯手榴彈,毛熊們自然可以得意洋洋地自戀一會兒,畢竟俄國是率先在現代化實戰中投入使用手榴彈的國家,早在日俄戰爭中,毛熊的手榴彈就讓本子吃盡了苦頭
  • 也談手榴彈的無柄和有柄——德棍與牛蛋的百年恩怨
    誰都知道甩投鏈球比鉛球扔得遠多了,在同樣的7.26kg重量條件下,1米2長的鏈球世界記錄是86.74米,可解放軍戰士剛剛創造的扔260克無柄手榴彈的記錄是93.2米,2014年3月濟南軍區大比武中,某炮兵團教員宋福旦扔600克短木柄手榴彈的記錄是102米,你說你到哪兒講理去?發展無柄手榴彈之前部隊專門組織過投擲對比實驗,證實了減輕重量才是讓普通戰士都能投遠投準的最有效途徑。
  • 二戰手榴彈——美軍篇
    ,現在我們統一稱呼為「手榴彈」。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每一支軍隊的每一個士兵,胸口腰間都會掛上一兩枚手榴彈,早在15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了裝黑火藥的手榴彈,從那之後的歷次戰爭中都有手榴彈的存在,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步兵除了手中的槍枝以外最重要的武器,今天雪風小編就拋開寫了無數次的大艦巨炮、鋼鐵戰車,帶領諸位走近這種「小傢伙」的世界。
  • 解放軍曝光新式進攻型手榴彈:酷似美軍最新SOHG溫壓手榴彈
    ,除了比較大的圓柱形的M18煙霧彈,和美國陸軍的MK3A2進攻型手榴彈以外,還有一款能夠串聯組合在一起的圓柱形手榴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現在,這款手榴彈似乎也進入了解放軍的現役行列。近日,據東部戰區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組織手榴彈實投訓練,四個實投點位同步進行,兩千五百多名官兵,一天時間投擲多種型號六千餘枚手榴彈,官兵直呼過癮。在該旅手榴彈實投訓練的照片中,一款新型手榴彈首次展示。這款新型手榴彈與以往解放軍制式手榴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造型從卵型變成了圓柱形。手
  • 「盲目跟隨小口徑歪風」——介紹AK-74、AKS-74和AK-74M
    AK-47、AKM發射7.62x39mm步槍彈,槍彈直徑較大、彈殼錐度較大,所以彈匣有明顯的弧度,而AK-74發射的5.45x39mm步槍彈直徑較小,彈殼錐度也較小,所以AK-74的彈匣也顯得比較直。早期的AK-74槍託、護木為層壓板製造,彈匣為玻璃鋼製,外觀呈橘紅色,能看到玻璃纖維紋理;後期生產的AK-74護木、槍託改為棕褐色塑料製造,彈匣也相應地改為暗紫褐色。
  • 【互動】手榴彈、槍榴彈的區別在哪裡
    其實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那麼手榴彈、槍榴彈、槍榴彈的區別在哪裡?下面小編來分析一下。手榴彈資料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 51單片機之單片機IO擴展(74HC165、74HC595)、16*16LED點陣
    一、實操演示-單片機IO擴展(74HC165)1、圖文詳細單片機IO擴展(74HC165)硬體電路
  • 部隊手榴彈投擲教案(範文)
    手榴彈投擲教案課目:67式手榴彈實彈投擲內容:壕內立姿投彈目的:使同志們了解手榴彈的構造、性能以及場地設置,掌握實彈投擲的動作要領及組織實施方法方法:講解示範,逐人實施時間:4小時要求:1、認真聽課,仔細觀摩動作示範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訓練場紀律,嚴防事故的發生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啥中國部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對於地面部隊來說,在近距離作戰時,手榴彈因為體積小、威力大、攜帶方便,一直很受歡迎。許多國家的軍隊中都裝備著手榴彈。早在戰爭時期,我國的軍隊就喜歡使用木柄手榴彈,直到今天,我國的軍隊中依然可以看到老式的木柄手榴彈。如今的手榴彈已經發展出了多種類型,我國的手榴彈製造技術也已經十分先進,為什麼還要用木柄手榴彈?
  • 香港驚現一戰德軍手榴彈,被當成土豆進口,百年後仍能爆炸
    警方到現場發現這枚手榴彈位於薯片廠從法國進口的土豆筐中,經過專家鑑定這是一枚德國一戰時期的土豆,不,是手榴彈!現在已經有百歲了!但是由於手榴彈重達1千克,說明其內部含有炸藥,仍然具有危險性。為此,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在廠區空地中將該手榴彈成功引爆。
  • AK-47與AK-74的不同
    【射擊原理圖:動感圖網絡來源】【AK-74】也是卡拉什尼科夫在1974年設計的,是前蘇聯裝備的第一種小口徑突擊步槍,該槍採用了與AK47相同的導氣式原理和迴旋機槍閉鎖方式。【原創:AK-74模型分解一】AK47不同的是AK74採用5.45×39mm步槍彈,射擊精度和殺傷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 手榴彈和火箭結合的神奇產物—79式火箭手榴彈,特殊時期的應急之作
    自建軍以來,我軍就非常重視手榴彈的作用,手榴彈也給長期火力不足的我軍提供了寶貴的火力支援,投擲手榴彈一直是解放軍步兵五大基本功之一。不過手榴彈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投擲距離近、從低處往高處投擲不便等,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在保持手榴彈的便攜靈活性的基礎上提高手榴彈的射程呢?
  • 可怕的彈跳手榴彈:戰場上沒有什麼是跳雷解決不了的
    於是偶爾會有一些土辦法,例如中國軍隊有經驗的戰士會在投擲67式木柄手榴彈時,採取延遲投擲的方式,讓手榴彈在空中爆炸,但這種方法相當不好掌握,很容易造成危險。2012年,著名的老牌軍火巨頭——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為瑞典國防軍研製了世界第一枚空炸手榴彈,這種手榴彈被稱 AB HGr(Air Burst Hand Grenade),新型手榴彈借鑑了反步兵跳雷的原理,讓手榴彈投擲出去落地以後再彈跳到空中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