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思的電影資訊
就在電影爛番茄
上映於2008年的《科洛弗檔案》(Clover field)曾經掀起了一陣偽紀實怪獸片的風潮。後來加裡•愛德華拍攝於2010年的《怪獸》就明顯受到了它的影響。
(科洛弗檔案、怪獸)
這個「以個人視角展現紐約市遭受怪獸襲擊」的概念,最初由J•J•艾布拉姆斯提出。
後來他找到了德魯·高達德來擔任這部電影的導演,二人合作完成了影片的大綱,並迅速贏得了派拉蒙公司的支持。
豆瓣評分7.3
↓↓↓↓↓↓
這部以手持DV拍攝的怪獸片,在為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臨場感的同時,其瘋狂晃動的鏡頭和遮遮掩掩的怪獸鏡頭又使它飽受詬病。
但影片在恐怖氛圍上營造上的成功,則是毋庸置疑的——雖然無法親眼目睹怪物,但黑暗中傳來的嘶吼和遠處跑來的人群,總能夠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正當大家都以為這部電影僅僅是J•J的一部玩票之作時,他突然又於今年推出了這部與《科洛弗檔案》同屬一個世界觀下的「姊妹篇」《科洛弗道10號》。
這部影片與以討巧方式拍攝的前作完全不同。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密室驚悚片。
(日本小電影經典鏡頭)
這個原本名為《地窖》的劇本並不是為《科洛弗檔案》的續集而創作。
J•J在瀏覽了劇本之後,決定將這個故事融入自己「科洛弗檔案」的世界觀。
於是,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發生在被怪獸襲擊後的世界的驚悚故事。
與男友鬧翻的米歇爾驅車離家出走,卻在高速公路上被一輛皮卡撞出了護欄,醒來時發現自己被囚禁在一個類似於地窖地方。
後來她被怪大叔霍華德告知,是他救了自己。
而且外面的世界遭到了未知的恐怖襲擊襲擊,自己也無法再回到地面上去。
雖然心中充滿疑惑,但迫於環境壓力,米歇爾不得不選擇在「避難所」中與怪叔叔和另外一位倖存者艾米特,尋求共處之道。
三個各自有著不同經歷的人在這狹小的地下堡壘中究竟能否和平共處呢?
妹子米歇爾,怪大叔霍華德和理工暖男艾米特,從他們的談話中,我們也可以窺視到三位主人公在災難之前的經歷:
喜歡服裝設計的米歇爾在災難來臨前,因為和男友本爭吵而離家出走。艾米特在高中時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缺乏自信而放棄了前往名校深造的機會。
(末日撩妹)
相較於前兩位主人公,怪叔叔霍華德可以說是片中最有故事的一位,前後劇情的幾次翻轉,使觀眾都對他態度的變化如過山車一般:
靠……這個變態;
等等,他好像是個寂寞的老年人;
恩,這個老頭子還蠻不錯的;
靠,他就是個老變態!
當然出色的劇情反轉,除了編劇的匠心獨運外,老戲骨約翰·古德曼的精彩演繹也功不可沒。
導演在影片中的細節安排也十分精妙,點到即止。
比如怪大叔架子上的圖書:《舒適居家》(The Comfort of Country),《末日求生》(Surviving Doomsday)以及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
就暗示了他是一個末日理論的堅信者,並且為霍華德在自己家的農場下面建造了一個「末日堡壘」的行為,做出了解釋。
影片中出現的SLUSHO!飲料,也是與《科洛弗檔案》的關聯處之一,因為這家飲料公司所隸屬的Tagruato公司,正是前作男主人公Rob Hawkins即將去工作的地方。
霍華德在向米歇爾介紹自己的女兒梅根時,拿出了這張照片。
但後來,在米歇爾與艾米特對話的過程中,後者告訴她照片上的女孩並非是怪叔叔的女兒,而是一個曾經和自己的妹妹一起上過高中的女孩布萊特妮,並且在兩年前離奇失蹤了。
照片上人物的真實身份,也成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
緊接著,米歇爾聯繫到自己之前在密室的天窗上發現的求救信號和一幅帶血的耳環。
這就更加確信了自己的猜測,霍華德是一個人如其貌的變態。
他修建這個避難所的目的就是為了囚禁女孩,以滿足自己變態的欲望。
相信如果不是災難的來臨,導致艾米特的意外闖入,米歇爾又會淪為霍華德的下一個犧牲品。這也是怪叔叔之所以一直對艾米特沒有好臉色的原因。
(小子,你給我記住,不然有你好看的)
另外,導演在影片構圖上的巧妙設置也同樣值得推敲:
這是米歇爾第一次逃跑失敗後,霍華德在為她講解地面上所遭受到的災難。
整幅畫面中,怪叔叔坐在一把靠椅上,且位於畫面的正中央,象徵著他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相較之下,米歇爾則位於畫面的邊緣倚著牆壁席地而坐,且高度遠遠低於怪大叔,前者對後者形成了壓迫,意味著此刻米歇爾正處於被動地位。
(再來看看近照)
導演甚至還有意通過鏡頭的調度,讓一盞壁燈位於霍華德的正上方。
壁燈的光芒象徵著真理和善意,而且對話內容中霍華德一直在對妹子反覆強調是自己救了她。
但我們可以從後面的劇情看出,大叔的這番教導顯然並未奏效。
(這個表情在貼吧都被你們用爛了)
更為微妙的是三人用餐時候的畫面,怪叔叔與理工暖男艾米特分別落座餐桌的兩端,而妹子米歇爾則位於二人中間,雙眼低垂、雙臂加緊,明顯受到了來自於兩個陌生男性的壓迫。
兩位男性的遠景處各放置一盞檯燈,但光芒卻沒有覆蓋到米歇爾,妹子恰好落座於後面牆壁的陰影之中,這象徵著她對另外二人的保持著同樣的距離感,且不信任。
這看似對稱的構圖,實則暗藏玄機。
細心的番茄君卻發現,暖男艾米特的檯燈旁邊多了一盆向日葵,這便預示艾米特首先會獲得米歇爾的信任和好感。
影片前八十分鐘的懸疑劇情跌宕起伏、懸念叢生,驚悚效果和懸疑氣氛也絲毫不輸與同類型的經典影片。
(女主表現很贊啊)
而且,這也並未導致最後十多分鐘的地面戲份和地下場景相脫離,反而通過細節上的暗示和相互照,應渾然一體。
另外在最後十多分鐘的時間內,導演竟然還安插了一次劇情的反轉:
當女主角摘下自治的防護服的面罩時,發現空氣並未被汙染;而當外星飛船施放毒氣時,防護服卻又一次成為了她的救命稻草。
丹尼爾·特拉切滕貝格這部處女作的完成度可以說是相當之高。
至於《科洛夫檔案》中的深海怪獸究竟為什麼變成了半機械版生化的外星飛船,那就得等待J•J在他的下一部影片中做出解答了。
不過番茄君也可以在這裡為各位看官做一個大膽的猜測。
在本片中怪叔叔霍華德曾提到過,外來者的入侵行動一般可以分為:
階段一:規模襲擊,一次性清除大型人口聚居城市。
階段二:地面攻勢,派出機動巡邏隊進行地面搜索殘餘生命跡象。
那麼我們可以說《科洛夫檔案》中紐約市遭受的襲擊代表著第一階段,而這部電影中的女主遭遇外星飛船則代表著入侵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入侵將以何種方式展開,我們尚未可知。
但是,米歇爾在汽車收音機中接收到的來自休斯頓的抵抗組織的訊號,似乎表明人類也許並非毫無還手之力。
請看這裡!
最後福利來了,想要此片的資源的盆友們,
請後臺回復「科洛弗道10號」,獲得此片下載地址!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
點擊此處,獲取「科洛弗道10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