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ver視界 | 中東最大的基督徒群體——科普特人的困境

2021-02-07 安庫APP

承包商會境外安全管理服務平臺,微信號oicover,聯繫電話:010-59765284 / 400-920-8876

iCover視界 | 中東最大的基督徒群體——科普特人的困境




2017年5月26日,據埃及安全部門消息,埃及兩輛公交車在南部明亞省遭不明身份武裝分子槍擊。埃及國家電視臺稱,襲擊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25人受傷。


明亞省一名安全官員稱,事發時,兩輛公交車滿載前往教堂進行宗教活動的科普特基督徒。約10名武裝分子駕駛兩輛汽車在路上攔截了這兩輛公交車,並向車上乘客掃射。



2017年4月9日,埃及亞歷山大港和北部城市坦塔市接連發生針對科普特教堂的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至少47人遇難、100多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布製造了這兩起襲擊事件,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埃及總統塞西隨即宣布埃及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緊急狀態,並成立國家最高反恐委員會,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


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埃及發生了約87起針對科普特教堂的襲擊。其中,2011年初亞歷山大一座教堂遭炸彈襲擊,2016年12月開羅聖馬可大教堂遭爆炸襲擊(「伊斯蘭國」宣布製造了這起襲擊),均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埃及科普特人為何頻繁遭受恐怖襲擊?



科普特人是埃及的土著居民。一般認為,科普特(Copt)一詞源於古希臘人對埃及的稱呼。據歷史記載,亞述人稱古埃及為Ki-Ku-Phon,意為「神祗之地」或「靈魂之地」。古埃及人藉此作為自己都城孟菲斯的別名。希臘人佔領埃及後,按照古希臘語的詞法,將Ki-Ku-Phon寫成Aigyptos/Aigyptioi,由此衍生出拉丁文和其他歐洲文字中的埃及(Egypt)一詞。阿拉伯人誤以為Egypt的詞首E是冠詞,可從略,為便於發音,將gypt讀成Qipt。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徵服埃及後,使用Qipt指稱埃及境內不以阿拉伯語為母語的非穆斯林居民,即埃及的土著居民。現在歐洲文字中的Copt一詞即由此演變而來。



科普特人在公元一世紀信仰基督教後,創造了融合古埃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科普特文明。科普特東正教會,又稱埃及亞歷山大教會,是由耶穌使徒聖馬可於公元一世紀中期創立,亞歷山大和安塔基亞、耶路撒冷、羅馬並列為早期基督教的主要教會。科普特東正教會的首腦被稱為「亞歷山大大牧首」,尊奉聖馬可為第一任大牧首,後任的大牧首都是他的傳人。阿拉伯人徵服埃及後,經過幾個世紀的社會同化,大部分埃及人都改信了伊斯蘭教,阿拉伯語取代了科普特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如今的埃及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穆斯林人口佔總人口的84%。科普特人佔埃及總人口的10%左右,其中科普特東正教信徒約佔科普特人口的90%,科普特東正教會是埃及最大的非伊斯蘭宗教機構,埃及科普特人也是中東最大的基督徒群體。


目前除了在埃及,有大量埃及科普特人生活在利比亞。2015年初,「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處死了21名埃及科普特人。



作為埃及的少數族裔,科普特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教派矛盾由來已久。在伊斯蘭王朝初期,科普特人多次爆發起義,反抗穆斯林的統治,抗議政府對非穆斯林的歧視性政策和橫徵暴斂。在法蒂瑪王朝時期,統治者的官方教派為什葉派,而埃及主體人口為遜尼派,非遜尼派的科普特人成為統治者的籠絡對象,大量科普特人作為辦事員、書記員和會計效力於政府部門。後來,科普特人在財會和稅收方面的專長演變成基督徒家族的世襲行業。而科普特人協助政府對穆斯林老百姓搜刮稅款的行為,則使穆斯林對其產生「精明刻薄」的印象。在法蒂瑪王朝末期,歐洲十字軍東徵喚醒了地中海東部地區蟄伏已久的聖戰熱情,科普特人的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


近代以來,由於宗教關係,科普特人成為埃及最早接觸西方先進技術和文化的群體之一,他們常常擔任國家高級行政職務、政黨領袖、議會議員,其中不乏前首相布特魯斯·加利帕夏這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此外,自穆罕默德·阿里統治埃及後,掌握傳統土地統計和測量技術的科普特人就一直擔任埃及政府的稅務監督官員,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收購兼併了大量私有土地。從1880年到1953年,埃及100個最大的地主家族中,有40多個都是科普特家族。科普特人還擁有埃及最重要的製造設備、大型零售企業、船運公司,勢力遍及銀行業、保險業等關鍵行業,被普通埃及人冠以「假洋鬼子」之類的貶稱。



在納賽爾執政時期,科普特人和穆斯林深受納賽爾反殖民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意識形態影響,在面對外來威脅時同仇敵愾,因此較少發生教派衝突。但阿拉伯國家在1967年中東戰爭慘敗以及1970年納賽爾去世後,埃及民眾對阿拉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逐漸感到失望,強調復興純粹宗教的伊斯蘭主義則對普通埃及穆斯林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科普特人被一些伊斯蘭主義者貶斥為「異教徒」和西方勢力的代理人,極端分子開始採取暴力手段大肆攻擊科普特人及其宗教活動場所。穆斯林與科普特人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衝突事件時有發生。1972年,在開羅附近一個名叫罕卡的村莊爆發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教派衝突。導火索是當地穆斯林抗議修建一個未經合法許可的科普特禮拜堂,雙方隨即爆發衝突,導致禮拜堂被燒毀,當地一些基督徒的房屋和商店也被付之一炬。1981年,在開羅市紅角區,穆斯林試圖在一塊原本被法庭指定修建教堂的土地上修建清真寺,引發暴力衝突,造成18人死亡、112人受傷、171家商鋪被摧毀。2000年,在埃及南部的開舍哈村,因一名穆斯林和一名基督徒布商在買賣中發生糾紛,導致一系列惡性暴力事件,造成20人喪生、33人受傷……


穆斯林兄弟會出身的穆爾西執政時期,伊斯蘭極端分子受到縱容,針對科普特人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有學者認為,僅在2013年8月14日這一天,埃及就有80座科普特教堂和機構遭到毀壞。正是基於對伊斯蘭主義的恐懼,科普特人堅定支持埃及軍方推翻穆爾西,並成為現任總統塞西的重要政治盟友。塞西也給予科普特人特別政治禮遇。塞西是第一位參加科普特基督徒聖誕夜彌撒活動的埃及領導人。他還呼籲發起一場「宗教革命」,號召穆斯林領袖們一起協助打擊極端主義。但這也更加激起了極端分子對科普特人的仇恨。



科普特人認為自己作為埃及的少數族裔,在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受到限制和歧視,因此一直要求政府的平等對待,並保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受侵犯。比如,穆斯林的重大節日幾乎都是埃及的公共節假日,但科普特人的節日不是全國的節假日,這也就意味著科普特人在其傳統節日期間不得不照常上班。


直到2002年,埃及政府將每年的1月7日(即科普特基督徒的聖誕節)確定為埃及法定節假日,這種情況才得到一些改變。

頻繁的暴力襲擊事件不僅嚴重損傷科普特人對政府提供安全保護的信心,更凸顯了埃及政府當前的安全疏忽和漏洞。


首先,埃及安全部門對潛在的恐怖分子監控不嚴。據科威特《火炬報》報導,亞歷山大教堂襲擊案的實施者曾因加入「伊斯蘭國」被科威特政府移交給埃及政府,但他在埃及關押不久後便被釋放。


其次,埃及安全部門的防範措施出現漏洞。由於2011年初亞歷山大教堂遭受的是汽車炸彈襲擊,因此長期以來埃及內政部安全人員針對教堂的安保措施都是重點防禦外部威脅,而忽略了對進入教堂的人員的安檢。


最後,埃及安全部門和科普特教會協調失靈。出於宗教禮俗和對安全部門的懷疑,教會長期拒絕內政部人員進入教堂內部,而只信任教會自己培訓的非專業安保人員。



一直以來,遠離本土的西奈半島是埃及政府反恐的主戰場,尼羅河沿岸地區較少被波及。但近些年來,由於面臨國際反恐力量的強大軍事壓力,長期盤踞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日漸收縮,其內部「聖戰」分子被迫向非國際反恐熱點地區轉移,埃及便是其中之一。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極端分子正在埃及複製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煽動教派矛盾的策略,重點攻擊非遜尼派族群,以製造社會混亂趁機獲得活動空間。在埃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歧並非社會主流矛盾,因此作為「異教徒」的科普特人成為極端分子的重點「聖戰」對象。


目前埃及當局正積極應對嚴峻的安全形勢,但是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面臨沉重的反恐任務,其中如何修正安保疏漏和彌合社會矛盾是重中之重。




(篇幅所限,有所刪減)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可據頁面提示, 體驗"iCover安全警報", 每周一、三、五推送至您指定郵箱。《iCover平臺年度安全信息產品》包括但不限於《iCover安全警報》、《未來7天安全警示》、《安全信息動態月報》、《突發 / 重大涉我安全事件專報》、《國別地區風險分析 / 研究簡報》等,欲洽詳情可致電承包商會戰略與諮詢部010-59765284,或 iCover平臺熱線 400-920-8876,或發諮詢郵件至郵箱: icover@icover-chinca.com


來源 | 《世界知識》2017年第10期

作者 | 段九州,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生

聲明 | 除註明「iCover專家點評」的部分之外, 其他來源的信息僅為原作者圖文摘錄, 並不代表iCover平臺的觀點與立場。


當前全球呈現多極化格局。為助力於中資企業「走出去」戰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作為行業組織,整合國內外專業資源,通過iCover平臺提供安全評估、培訓、通訊、醫療、救援、保險、法律等一站式境外服務。需要相關服務的企業可與我們取得聯繫。

承包商會:http://www.chinca.org

安全平臺:http://www.icover.org.cn

安全在線:http://m.icover.org.cn

投稿郵箱:icover@icover-chinca.com

編輯郵箱:yaojie@icover-chinca.com

微信公號:oicover

諮詢熱線:010-59765284 / 400-920-8876


掃一掃,即刻加入中資企業境外安全生態圈,一起參與價值分享!


(長按上圖有驚喜, 輕鬆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基督教事時要聞】中東最大基督徒群體科普特人的信仰保障
    科普特人佔埃及總人口的10%左右,其中科普特東正教信徒約佔科普特人口的90%,科普特東正教會是埃及最大的非伊斯蘭宗教機構,埃及科普特人也是中東最大的基督徒群體。目前除了在埃及,有大量埃及科普特人生活在利比亞。2015年初,「伊斯蘭國」利比亞分支處死了21名埃及科普特人。
  • iCover視界 索馬利亞青年黨是個什麼鬼?
    iCover視界 | 索馬利亞青年黨是個什麼鬼? 「青年黨」的政治目標是通過對內推行伊斯蘭教法統治、對外發動對西方和衣索比亞基督徒的「聖戰」,在索馬利亞建立大伊斯蘭國家。在2009年宣誓效忠「基地」組織後,「青年黨」完全接受了「基地」組織的全球「聖戰」理念。「青年黨」的領導人聲稱:「『基地』組織是索馬利亞『聖戰』的母親……我們的大部分領導人都在『基地』組織訓練營受訓。」
  • iCover視界 | 當前中亞反極端形勢分析
    一、當前中亞地區的極端形勢總體上,當前中亞安全形勢具有五大特點:一是各國極端主義犯罪案件的數量總體下降,絕大部分能夠案發前破獲,安全風險總體可控; 二是中東極端分子自 2017 年下半年起大規模回流至阿富汗和中亞,使得阿富汗成為中亞安全的最大外部威脅,阿富汗境內的各派武裝力量也成為地區勢力爭奪的
  • 童軍還是內部:埃及科普特教堂的安保困境
    事實上,埃及科普特宗教場所近年來頻繁遭到襲擊與科普特人在2013年6月30日的政變中支持軍方有關。當前總統穆爾西支持者的抗議示威活動被軍方驅散後,科普特社群成為前者的主要攻擊目標之一。在同年5月,吉薩省伊姆巴巴區的聖母教堂遭到不明人士縱火,此前該區的穆斯林和科普特人發生過衝突,造成10人死亡,起因是傳聞一名基督徒女孩被劫持後被迫改信伊斯蘭教。根據Wiki Thawra網站的數據統計,在2013年8月14-19日期間,埃及17個省的83座科普特宗教場所受到攻擊,在同一時間,還發生了40多起針對科普特公共和私人財產的襲擊。
  • 基督徒離開中東影響甚巨|『中東的希望』報告
    《中東的希望》報告:基督徒離開中東影響甚巨戰爭與迫害令中東基督徒不斷流失,敘利亞與伊拉克情況尤其嚴重。新一項報告稱,基督徒繼續流失將令該區損失嚴重。該報告由三間基督教慈惠機構及一所大學聯合撰寫,內容稱,基督徒是中東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份,至今在社會發揮影響力,特別在教育、醫藥、科學與工程學等方面。又指敘利亞與伊拉克流失基督徒人口,不僅破壞社會結構,更有損兩國經濟。「中東教會面臨嚴峻逼迫,基督徒越來越被邊緣化,儘管這個族群早在二千年前已在中東生活。
  • 又29名科普特基督徒被殺 稱為耶穌而死「深感自豪」
    據CBC新聞報導,明亞科普特東正教神職人員馬卡裡奧斯主教(Bishop Makarios)周末表示,「我們為堅守信仰而死深感自豪。」有報導顯示,伊斯蘭武裝人員上周五把基督徒從去一家修道院的公車上趕下來,並在那裡要他們否認信仰,改信伊斯蘭教。那些科普特人,包括兒童在內,都予以拒絕,這讓29名信徒被殺,安慰倖存者的牧師之一透露。
  • MESI·觀點 | 趙軍:總是「受傷」的科普特人:埃及基督教徒的夢魘何時休
    這是繼2015年2月IS利比亞分支在利比亞殺害21名科普特人質,以及2016年12月埃及開羅市區科普特大教堂自殺性爆炸襲擊之後,IS針對信仰基督教的埃及少數民族——科普特人實施的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當前,「耶路撒冷支持者」儼然成為科普特人最大的安全威脅。
  • iCover視界 | 全球恐怖襲擊事件的ARMA模型預測及波動周期分析
    第二,波動周期的振幅,除1989年和1990年兩年急劇增高和急劇下降的年份外,基本特點是前期波動振幅比較小,後期振幅比較大,2014年達到最大峰值3093次,2017年最大低谷值為-1397次。但是,此後在下一個短期波動中,上升階段每年幅度可能比上一周期減少,到2020年上升波值可能僅有476次。
  • 【視界】美國政府的編外特種部隊——黑水公司
    黑水公司原名為黑水美國,由於其負面新聞一直不斷,為了改變公司形象,黑水公司在2007年10月改名為黑水全球,又於2009年2月改名為Xe(XeServicesLLC),並於2010年被收購之後改名為Academi。2010年以前公司總部坐落於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2010年被收購後總部遷往維吉尼亞州的麥克利恩。
  • iCover風報 | 伊斯蘭教齋月懶人包, 風俗與健康須知、安全預警大全
    今年,在中東和北非齋月適逢春末入夏,也是北半球白晝較長的時候。因此,信教人士應更加謹慎,避免可能出現的醫療狀況,特別是低血糖和脫水的情形。齋戒該在封齋(『Imsak』) 和開齋小食(『Iftar』)轉換時,應該適度飲食,以確保身體能夠適應每日戒食和開齋的節奏。1.
  • 美伊緩和困難重重——伊朗最大軍艦起火背後的政治風雲
    編者按:        前幾天,伊朗最大的軍艦突然起火沉沒,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關注。
  • 6位基督徒領袖對匹茲堡猶太教堂屠殺的回應
    以下是六名著名基督徒領袖和牧師對大屠殺的回應,他們努力加強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1.摩爾說到此次大屠殺:「很不幸,這個國家似乎每周都會有流血和恐怖事件發生,我們不應再聽任下去,而該冷靜反思此次襲擊事件對我們基督徒意味著什麼。」他稱:「當我們看到一個充斥著『血與土』民族主義的世界時,事實是其中許多民族主義本質上是反猶太的。」「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明確表示我們拒絕任何形式的偏見和仇恨,並尤其說明反猶太主義對耶穌基督追隨者意味著什麼。」
  • iCover安評 | 馬裡中國項目接連遭襲 凸顯G5反恐危機
    安全平臺:http://www.icover.org.cn安全在線:http://m.icover.org.cn投稿郵箱:icover@icover-chinca.com編輯郵箱:hujia@icover-chinca.com微信公號:oicover諮詢熱線:400-920-8876掃一掃,即刻加入中資企業境外安全生態圈,
  • 伊拉克基爾庫克的人口與選舉困境
    作者分析了基爾庫克與伊拉克中央政府矛盾激化的過程,分析了與選舉有關的文獻以及人口變遷數據,闡釋了基爾庫克省的選舉困境。面對派系林立的亂局,伊拉克政府無能改變民眾的政治態度,無力提高國家身份地位,讓伊拉克人特別是爭議地區的人民落入多重身份歸屬的困境。正如基爾庫克,由庫德人控制,但與伊拉克中央政府存在分歧,該地區人民便面臨著嚴重的身份困境。
  • 【中東地區安全的多維考察】教派主義與敘利亞危機教派化機制淺析
    儘管反對派各武裝團體在意識形態方面複雜多元,在使用各種話語、符號時考量各異,但上述帶有遜尼派色彩的話語宣傳無疑加深了不同社群間在日常交往中的不信任感和阿拉維派、基督徒等少數教派的恐懼和安全困境,也削弱了世俗主義反對派跨教派包容性話語的可信度,凸顯了反對派構成的排他性和教派色彩。第三階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標誌著反對派組織徹底教派化。
  • 撒瑪利亞救援會攜同基督教機構幫助基督徒逃離阿富汗
    「我們已經拉出了5100人,有基督徒、婦女、兒童,並把他們送上了飛機。」貝克解釋說,拿撒勒基金將阿富汗難民飛往附近的三個國家,這些國家因擔心報復和恐怖襲擊而要求保持匿名。據貝克說,「國務院每一步都在阻撓我們.國務院和白宮一直是最大的問題。」他還指責國務院將大約500名難民,主要是婦女和兒童,置於危險境地。
  • 泰雷茲*阿曼航空=視界都是你的
    這個神秘的中東國家是《一千零一夜》中航海家辛巴達的家鄉。為此,阿曼航空選擇泰雷茲為其B737 MAX機隊裝備先進的AVANT 機載娛樂系統,給乘客帶來中最大程度上的精彩選擇,從此告別百無聊賴的漫長飛行時光。作為機載娛樂系統領域的領導者,泰雷茲致力於幫助航空公司為乘客提供更輕鬆愉快的飛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