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家居智能照明系統的電路布線方案及安裝都是由專業廠家來完成的,專業的事要由專業的人來做。
設計師們要做的是了解產品,知道如何讓產品為自己的設計更好的服務,畢竟智能系統只是輔助手段。
接下來,來看看家居智能照明系統是如何設計應用的吧!
b、通過色彩、樣式、材質、家具、配飾等信息內容的調研,分析確定業主的基本風格需求及空間喜好。
c、除了常規調研分析的內容外,應用智能化產品設計時,最重要的是精準設計,需要深入的調研業主的生活習慣和日常家居功能需求。
d、調研業主傾向使用的智能產品類型、正在使用的智能產品種類(智慧型手機、智能手環、智能音箱等)、功能模式、成本造價等內容。
e、根據調研內容整合分析,開始設計規劃,形成設計雛形。
家居智能照明系統以普通照明系統為基礎,配合適合的智能產品和合理的使用方案來實現個性化、智能化的家居體驗。
通常以每個功能空間為分區設置智能模塊。
a、玄關
照明設計:普通照明(筒燈或吸頂燈)+重點照明(掛衣區+射燈,臺面/底部換鞋區+燈帶,櫃體內部+燈帶)+裝飾照明(燈帶、射燈等),可以均採用對應形式的感應燈。
燈具選擇:筒燈、吸頂燈、射燈、燈帶、感應燈等。
功能聯動:回家模式、離家模式等。
b、客廳
照明設計:基礎照明(吊燈或吸頂燈或筒燈或軌道燈)+重點照明(裝飾品或閱讀等區域+射燈或燈帶)+裝飾照明(燈帶、壁燈、落地燈、檯燈等)。
燈具選擇:吊燈、吸頂燈、筒燈、落地燈、壁燈、燈帶、射燈、軌道燈等。
功能聯動:會客模式、休閒模式、觀影模式等。
c、餐廳、廚房
照明設計:基礎照明(筒燈或吸頂燈)+重點照明(餐桌區域+吊燈或軌道燈、廚房料理區+燈帶或射燈、櫃體內部+燈帶)+裝飾照明(燈帶等),其中櫃體內部採用感應燈。
燈具選擇:吊燈、筒燈、射燈、吸頂燈、燈帶、軌道燈、感應燈等。
功能聯動:用餐模式等。
d、臥室
照明設計:基礎照明(吊燈或吸頂燈或筒燈)+重點照明(床頭區域+筒燈、檯燈或壁燈、衣櫃內部+燈帶)+裝飾照明(筒燈、落地燈、燈帶等),其中用於櫃體內部及用於夜間照明的燈具均採用感應燈。
燈具選擇:筒燈、吸頂燈、吊燈、落地燈、壁燈、檯燈、燈帶、感應燈等。
功能聯動:起床模式、睡眠模式、起夜模式等。
e、衛生間
照明設計:基礎照明(筒燈或吸頂燈)+重點照明(鏡前燈+吊燈或壁燈或筒燈)+裝飾照明(燈帶等)。
燈具選擇:筒燈、吊燈、吸頂燈、壁燈、燈帶等。
功能聯動:起床模式、起夜模式等。
f、過道
照明設計:基礎照明(筒燈或軌道燈)+裝飾照明(壁燈、燈帶等),其中可設置用於夜間照明的內嵌感應式踢腳壁燈。
燈具選擇:筒燈、壁燈、軌道燈、燈帶、感應燈等。
功能聯動:起夜模式等。
設計要點
① 玄關基礎照明建議設置感應燈或通過感應探測器來實現感應控制,無需觸控,極其便捷。
② 臥室內人體紅外傳感器建議安裝在比較低的位置,只有起夜走動時會觸發,其他時候不會觸發點亮。
同時,臥室內夜燈可以採用床下燈帶或踢腳燈,滿足夜間照明即可,應避免過於刺眼的主燈開啟。
③ 對於夜間23:00到次日5:00,建議將全部傳感設備設置為只觸發少量射燈或者燈帶提供夜間照明使用。
④ 在比較靠近室外的陽臺,可以設置一個亮度傳感器,根據室外亮度來自動調節室內燈關的開啟數量及亮度,實現更為準確的照明控制。
在方案初步設計前到最終與業主溝通確定過設計方案後,需要與智能照明系統廠家協調配合,實現合理布局安裝及完美設計效果。
a、應與智能照明系統廠家確認協調機櫃、傳感器等設備的安裝形式、高度、位置等。
同時確定各個末端(燈具、控制面板等)產品的具體參數,以供設計參考。
△協同設計形成最終方案
圖片來源:google.cn
b、根據圖紙設計及智能照明系統廠家的布線方案,確定各個部件的安裝位置。
c、系統總線敷設路由合理、有序,滿足規範及系統要求,同時將一些配套設備或部件進行隱藏設計,如路由器、控制箱等。
△控制箱內部接線方式示意
圖片來源:google.cn
d、安裝時,根據線標和設計要求做好正確接線,每一區域接線完畢後及時進行校線,確保線路正確無誤。檢查被控照明迴路是否與設計一致,並做好相關記錄。
注意事項
① 安裝智能開關時穿零線,能讓智能設備的穩定性更高;底盒不宜過深,建議選用≤60mm深的底盒。
② 系統控制迴路應與電源迴路嚴格分開,控制迴路的工作電壓為超低安全電壓 DC24V,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人體接觸到的開關、感應器等設備都是安全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