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光源照明設計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2-01-28 新機器視覺

點擊上方「新機器視覺」,選擇加"星標"或「置頂」

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判斷機器視覺的照明的好壞,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光源需要做到的!顯然光源應該不僅僅是使檢測部件能夠被攝像頭「看見」。有時候,一個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無法支持工作,但是僅僅優化一下光源就可以使系統正常工作。

照明的目的是增強對比度。在一幅機器視覺的圖像中,對比度代表著圖像信號的質量,它反應了兩個區域間的差別,比如物體和背景的差別。因此,設計光源照明的第一步是確定區域間的不同,然後用光源來突出這些不同之處。

對比度:對比度對機器視覺來說非常重要。機器視覺應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需要被觀察的特徵與需要被忽略的圖像特徵之間產生最大的對比度,從而易於特徵的區分。對比度定義為在特徵與其周圍的區域之間有足夠的灰度量區別。好的照明應該能夠保證需要檢測的特徵突出於其他背景。

亮度:當選擇兩種光源的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選擇更亮的那個。當光源不夠亮時,可能有三種不好的情況會出現。第一,相機的信噪比不夠;由於光源的亮度不夠,圖像的對比度必然不夠,在圖像上出現噪聲的可能性也隨即增大。其次,光源的亮度不夠,必然要加大光圈,從而減小了景深。另外,當光源的亮度不夠的時候,自然光等隨機光對系統的影響會最大。

魯棒性:另一個測試好光源的方法是看光源是否對部件的位置敏感度最小。當光源放置在攝像頭視野的不同區域或不同角度時,結果圖像應該不會隨之變化。方向性很強的光源,增大了對高亮區域的鏡面反射發生的可能性,這不利於後面的特徵提取。在很多情況下,好的光源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與其在實驗室中的有相同的效果。好的光源需要能夠使你需要尋找的特徵非常明顯,除了是攝像頭能夠拍攝到部件外,好的光源應該能夠產生最大的對比度、亮度足夠且對部件的位置變化不敏感。光源選擇好了,剩下來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機器視覺應用關心的是反射光(除非使用背光)。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光澤及顏色決定了光在物體表面如何反射。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控制的訣竅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控制光源反射。如何能夠控制好光源的反射,那麼獲得的圖像就可以控制了。因此,在機器視覺應用中,當光源入射到給定物體表面的時候,明白光源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控制好光源及其反映。

光源可預測:當光源入射到物體表面的時候,光源的反映是可以預測的。光源可能被吸收或被反射。光可能被完全吸收(黑金屬材料,表面難以照亮)或者被部分吸收(造成了顏色的變化及亮度的不同)。不被吸收的光就會被反射,入射光的角度等於反射光的角度,這個科學的定律大大簡化了機器視覺光源,因為理想的想定的效果可以通過控制光源而實現。

物體表面:如果光源按照可預測的方式傳播,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如此的棘手呢?使機器視覺照明複雜化的是物體表面的變化造成的。如果所有物體表面是相同的,在解決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採用不同的光源技術了。但由於物體表面的不同,因此需要觀察視野中的物體表面,並分析光源入射的反映。

控制反射:本文前面提到了,如果反射光可以控制,圖像就可以控制了。這點再怎麼強度也不為過。因此在涉及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設計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控制好哪裡的光源反射到透鏡及反射的程度。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就是對反射的研究。在視覺應用中,當觀測一個物體以決定需要什麼樣的光源的時候,首先需要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如何才能讓物體顯現?」「我如何才能應用光源使必須的光反射到鏡頭中以獲得物體外表?」 影響反射效果的因素有:光源的位置,物體表面的紋理,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及光源的均勻性。光源的位置:既然光源按照入射角反射,因此光源的位置對獲取高對比度的圖像很重要。光源的目標是要達到使感興趣的特徵與其周圍的背景對光源的反射不同。預測光源如何在物體表面反射就可以決定出光源的位置。

表面紋理:物體表面可能高度反射(鏡面反射)或者高度漫反射。決定物體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的主要因素是物體表面的光滑度。一個漫反射的表面,如一張不光滑的紙張,有著複雜的表面角度,用顯微鏡觀看的時候顯得很明亮,這是由於物體表面角度的變化而造成了光源照射到物體表面而被分散開了。而一張光滑的的紙張有光滑的表面而減小了物體表面的角度。光源照射到光源的表面並按照入射角反射。

表面形狀:一個球形表面反射光源的方式與平面物體不近相同。物體表面的形狀越複雜,其表面的光源變化也隨之而複雜。對應一個拋光的鏡面表面,光源需要在不同的角度照射。從不同角度照射可以減小光影。光源均勻性:不均勻的光會造成不均勻的反射。均勻關係到三個方面。第一,對於視野,在攝像頭視野範圍部分應該是均勻的。簡單的說,圖像中暗的區域就是缺少反射光,而亮點就是此處反射太強了。不均勻的光會使視野範圍內部分區域的光比其他區域多。從而造成物體表面反射不均勻(假設物體表面的對光的反射是相同的)。

均勻的光源會補償物體表面的角度變化,即使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勻的。光源技術的應用:光源技術是設計光源的幾何及位置以使圖像有對比度。光源會使那些感興趣的並需要機器視覺分析的區域更加突出。通過選擇光源技術,應該關心物體使如何被照明及光源是如何反射及散射的。

       1 光源照明設計的基本因素

主要有4個基本因素要重點考慮:

       1.1 鏡頭的視場

在照明系統的設計中,應根據被測對象的尺寸確定鏡頭的視場。而後,再根據鏡頭視場的大小決定最佳的照明系統。

       1.2 照明系統與工件的間距

在設計系統中,需全面的了解鏡頭到工作的距離,照明系統到工件的距離,從而確定光源與工件的距離。

       1.3 工件的外形、條件和顏色

照明的選擇是由工件表面的形狀、平坦度、光滑程度等條件決定的。最佳的照明顏色(紅、蘭、綠、白)可通過檢測工作或被檢測區域的顏色來決定。

       1.4 成像物鏡

一般情況下,應針對確定的成像物鏡進行照明系統的設計,其檢驗標準為:工件中需要可視化的部分、劃痕、缺陷等是否被顯現出來,工件表面上的印紋是否能夠辨認等。

       2 突顯不同區域的方法

       2.1 反射係數

從物體反射出的光量是可以度量的。有兩種不同的反射方法:

a) 鏡面反射:入射角等於出射角。

b) 漫反射:由於物體表面不平,出射光方向各異。

       2.2 顏色

也就是光譜分布,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衡量顏色:

a) 波長:比如綠光的波長為550nm。

b) 兩種或兩種以上光波的混合比:混合的目的是為了產生另一種光。比如黃光(波長620nm)和藍光(波長480nm)混合在一起便會成為綠光,然而實際上,光譜的分布中並沒有綠光的分布。

c) 補色:從白光中移除的那部分光與剩餘的光互為補色光。比如,白色金屬鐵和黃色金屬金顏色不同並不是金反射的黃光比鐵多,而是反射的藍光比鐵少。白光中去除藍光即為黃光。

       2.3 光密度

由於不同物體材料、厚度和化學性質不同,所以投射光的數量和強度也不同。光密度會在整個光譜範圍不同,或者只在某一個範圍不同。一般來說,背光是鑑別光密度不同的最好方法。

       2.4 折射

不同透明物質折射率不同,所以它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光的傳播。比如,空氣氣泡混合在玻璃裡面,當光線直射時,會出現或明或暗的氣泡邊緣。

       2.5 紋理

物體表面紋理有些是可辨識的,有些是過於微小無法處理的,但是它會影響光線的反射。有些情況下,紋理非常重要,必須用光源來突出它;而另外一些情況下,紋理則相當於噪聲,必須用光源來突出其它而弱化紋理。

       2.6 深度

用直射光可以突出物體的深度(影子效應),而散射光則可以弱化物體的深度。

       2.7 表面曲向

由於曲率的不同,表面各處呈現的特性不一樣。折射光往往會突出這些特性,而散射光會削弱這些特性。

       3 照明技術

       3.1 一般目的的照明

通用照明一般採用環狀或點狀照明。環燈是一種常用的通用照明方式,其很容易安裝在鏡頭上,可給漫反射表面提供足夠的照明。

       3.2 背光照明

背光照明是將光源放置在相對於攝像頭的物體的背面。這種照明方式與別的照明方式有很大不同因為圖像分析的不是發水光而是入射光。背光照明產生了很強的對比度。應用背光技術時候,物體表面特徵可能會丟失。例如,可以應用背光技術測量硬幣的直徑,但是卻無法判斷硬幣的正反面。

       3.3 同軸照明

同軸照明是與攝像頭的軸向有相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物體的表面。同軸照明使用一種特殊的半反射鏡面反射光源到攝像頭的透鏡軸方向。半反射鏡面只讓從物體表面反射垂直於透鏡的光源通過。同軸照明技術對於實現扁平物體且有鏡面特徵的表面的均勻照明很有用。此外此技術還可以實現使表面角度變化部分高亮,因為不垂直於攝像頭鏡頭的表面反射的光不會進入鏡頭,從而造成表面較暗。

       3.4 連續漫反射照明

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於物體表面的反射性或者表面有複雜的角度。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半球形的均勻照明,以減小影子及鏡面反射。這種照明方式對於完全組裝的電路板照明非常有用。這種光源可以達到170立體角範圍的均勻照明。

       3.5 暗域照明

暗域照明是相對於物體表面提供低角度照明。使用相機拍攝鏡子使其在其視野內,如果在視野內能看見光源就認為使亮域照明,相反的在視野中看不到光源就是暗域照明。因此光源是亮域照明還是暗域照明與光源的位置有關。典型的,暗域照明應用於對表面部分有突起的部分的照明或表面紋理變化的照明。

       3.6 結構光

結構光是一種投影在物體表面的有一定幾何形狀的光(如線形、圓形、正方形)。典型的結構光涉及雷射或光纖。結構光可以用來測量相機到光源的距離。多軸照明:在許多應用中,為了使視野下不同的特徵表現不同的對比度,需要多重照明技術。

       4 選擇光源

一旦選擇了照明技術,接下來就是選擇何種光源的問題了。光源應該照明形狀的需要,需要有足夠的均勻度,且穩定性能要好。在機器視覺應用中選擇光源應該考慮下面的有關光源的特性:

       光譜特徵:

光源的顏色及測量物體表面的顏色決定了反射到攝像頭的光能的大小及波長。白光或某種特殊的光譜在提取其他顏色的特徵信息時可能使比較重要的因素。當分析多顏色特徵的時候,選擇光源的時候,色溫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例如,滷燈更多表現為黃色,相比氙燈顯現藍色。

       效率:

有些光源效率很高,相對於能量的消耗,其散發出更加多的光能,例如螢光燈。而鎢燈,產生相當多的熱量,能量消耗也很大。效率不高的光源產生局部過熱,浪費很多。一般,光源的溫度越高,其壽命就會縮短,其消耗的能量就相對較高。

       5 壽命特性

光源一般需要持續多小時的使用。一個壽命為1000小時的光源,在兩班運轉的情況下,只能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更換光源燈泡的維護就必須了。LED光源是比較流行的光源,其可以連續工作很長時間,大約可以連續操作100,100小時。對多數光源,隨著光源的老化,光源釋放的能量會減少,根據光源類型的不同,光能減小可能速度比較滿,也可能很快很明顯。光能輸出的變化可能也影響著光譜特性。當光源的老化速度影響到圖像處理結果的時候就可以注意光源的變化了。

        6 費用

許多光源需要在視覺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更換。如果光源很昂貴,在機器視覺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增大後期費用。另外,光源應該在市場上較容易購買。

 End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機器視覺光源照明設計基本要素
    在一幅機器視覺的圖像中,對比度代表著圖像信號的質量,它反應了兩個區域間的差別,比如物體和背景的差別。因此,設計光源照明的第一步是確定區域間的不同,然後用光源來突出這些不同之處。  判斷機器視覺的照明的好壞,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光源需要做到的!顯然光源應該不僅僅是使檢測部件能夠被攝像頭「看見」。有時候,一個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無法支持工作,但是僅僅優化一下光源就可以使系統正常工作。
  • 機器視覺光源照明使用指南
    為了設計一個有效的視覺照明解決方案,除了了解照明類型,技術,幾何形狀,濾波,傳感器特性和顏色之外,還需要對檢測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樣品表現和樣品/光線的相互作用。 設計並遵循嚴格的照明分析序列提供了一致和強大的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精力和資源 – 在視覺系統設計,測試和實施的其他關鍵方面得到更好的使用。 本教程演示了機器視覺照明的概念和理論。
  • 光源照明的設計原則及注意事項
    照明的目的是增強對比度。設計光源照明的第一步是確定區域間的不同,然後用光源來突出這些不同之處。
  • 視覺系統取像的照明打光--光源選型
    收錄於話題 #機器視覺CCS平面無影光應用於金屬表面一個光源兩種效果:1.可以凹凸面拍成平面消除反光去除背景幹擾,如褶皺,方便讀碼;2.拉高后類似同軸光的效果 (2)漫反射
  • 一文帶你了解機器視覺系統光源(基礎知識+選型技巧+工作流程)
    視覺檢測系統在智能製造領域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一套完整的視覺檢測系統主要包含圖像採集部分和圖像分析部分,而圖像採集部分主要有工業相機、工業鏡頭以及機器視覺光源承擔,今天我們主要介紹機器視覺光源的相關基礎知識、光源選擇以及工作流程。  1.
  • 機器視覺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要:介紹了機器視覺的概念和機器視覺的組成,闡述了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現狀,如光源照明技術、光學鏡頭、攝 像機及圖像採集卡、 圖像信號處理、執行機構等,分析了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民用、科學、軍事領域的應用狀況
  • 機器視覺技術原理解析及解決方案(一)
    正是由於機器視覺系統可以快速獲取大量信息,而且易於自動處理,也易於同設計信息以及加工控制信息集成,因此,在現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人們將機器視覺系統廣泛地用於工況監視、成品檢驗和質量控制等領域。基本構造一個典型的工業機器視覺系統包括:光源、鏡頭、 相機(包括CCD 相機和COMS相機)、圖像處理單元(或圖像捕獲卡)、圖像處理軟體、監視器、通訊 / 輸入輸出單元等。
  • 終於有人講透了什麼是機器視覺!
    鏡頭的基本功能就是實現光束變換(調製),在機器視覺系統中,鏡頭的主要作用是將成像目標在圖像傳感器的光敏面上。鏡頭的質量直影響到機器視覺系統的整體性能,合理地選擇和安裝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
  • 混合式光源照明在展示空間的應用方式
    本文從現階段國內外學者在設計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調研與分析,並提出「混合式光源照明」在室內空間的應用理論,論述混合式光源照明在展示空間的應用方式,探索功能性與藝術性並行的綠色照明方式。展示空間的光環境效果需滿足視覺舒適、視覺功效、視覺安全三種功能。
  • 機器視覺是什麼?這篇大全終於講清楚了
    機器視覺系統是指通過機器視覺產品(即圖像攝取裝置,分 CMOS 和CCD 兩種)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根據像素分布和亮度、顏色等信息,轉變成數位化信號;圖像系統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的特徵,進而根據判別的結果來控制現場的設備動作。
  • 機器視覺系統如何選擇光學濾波器
    機器視覺系統現在在許多工廠自動化系統中很常見。 在構建這些系統時,開發人員必須仔細評估要檢查的產品類型,以及如何正確選擇照明和光學元件以增加捕獲圖像的對比度。 在此過程中,機器視覺系統的吞吐量將得到改善,因為處理所捕獲的圖像以提取相關信息所用的時間將更少。
  • 照明光源的選擇
    本文由照明微課堂根據GB50034-2013《建築照明設計標準》第3.2條整理,詳細說明了照明方式在不同場所中的選擇。
  • 機器視覺傳感器基礎應用知識詳解
    為了能讓更多用戶獲取機器視覺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機器視覺技術是如何工作的、它為什麼是實現流程自動化和質量改進的正確選擇等。小編為你準備了這篇機器視覺入門學習資料。機器視覺是一門學科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製造檢測等工業領域,用來保證產品質量,控制生產流程,感知環境等。
  • AOI硬體簡介系列~光源
    ,以方便視覺系統的下一步動作,因此圖像質量決定了整個機器視覺系統的成敗。可根據被測物不同的顯色特性和檢測要求選擇不同波段(顏色)的LED光源。2,響應速度快∶ 單個LED響應時間在納秒級,CST常規光源響應時間一般也在納秒級以內。3,可觸發和頻閃∶可被觸發點亮或者頻閃照明,提高光源利用率或瞬間亮度。解決在線拍攝照明不足的問題。4,結構設計靈活∶可根據被測物形狀特徵,設計相應的發光角度和結構,特別是空間不足的設備上。
  • 隱光源照明是個什麼東東?
    文/梁林隱光源是最近發展起來、廣泛應用於未來的一種健康照明。隱光源照明區別傳統點光源,以面發光,整個空間亮度均勻是最明顯特點,區別於空間點光源造型的或明或暗的效果;從結構上看,隱光源以一種以均質透光材料作為發光面,將光源隱藏其背後,達到發光面的效果;從組成上看,隱光源照明分為:光源、發光面材、結構及光源控制。
  • 深度剖析視覺系統的組成
    機器視覺系統是指通過機器視覺產品(即圖像攝取裝置,分 CMOS 和CCD 兩種)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根據像素分布和亮度、顏色等信息,轉變成數位化信號;圖像系統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的特徵,進而根據判別的結果來控制現場的設備動作。
  • 《光源與照明》雜誌投稿指南
    主辦單位:上海市照明學會出版地區:上海國內刊號:31-1519/TB出版周期:季刊所在欄目:電力工業及能源綜合影響因子:0.028複合影響因子:0.057期刊級別:省級期刊期刊簡介     《光源與照明》創刊於1978年,是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上海市照明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
  • 淺談應急照明設計與施工中常見問題
    在發生火災的初期階段時(剛剛產生煙氣,並未出現大面積火情的情況),為消防救援人員提供基本保障救援照度;當火情嚴重時,就需要依靠消防救援人員頭戴或手持式的移動燈具來作為消防救援情況下的緊急照明燈具。在實際工程建築項目中,想要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能夠穩定的發揮實質性效用,需要甲方(建設單位)、設計方(具有相關資質的設計單位)、施工方、驗收方、交房後物業管理方等相關單位同時發揮作用。
  • 智慧照明:利用Osram高功率紅外LED實現光源間的族群通訊
    Organic Response公司智能照明解決方案中的傳感器節點當光源中的傳感器探測到人員進入一定區域時,該光源將按照預先設定的亮度開啟照明。與此同時,它還會將人員進入信息通過發射紅外信號,傳遞給與其緊鄰的光源。隨後,緊鄰光源的傳感器節點會按預先設定的亮度為人員進入的附近區域進行照明。
  • 【應用】機器視覺的機器人取代四臺傳統的火焰處理機器人
    機器專題:在Fitz-Thors Engineering Inc.公司向一家一級汽車供應商提供的設計中,配備機器視覺的機器人取代了四臺傳統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