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之門即將關上?

2021-02-21 工正天地

拜登政府中國政策的主軸是「競爭、共存、合作」、「挺臺,不反中」,對兩岸政策基調則是:強化臺海現狀,鼓勵兩岸和平對話。耳熟能詳的外交詞令彰顯了美國政策的延續性,但臺灣的現實處境將更見嚴峻。
美國前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佛裡曼有關「臺灣問題是中美和平或戰爭的關鍵,現在和平之門可能逐漸關閉」的談話,對當前中美臺三邊關係做了最嚴峻的評估。

圖為解放軍遼寧艦出海訓練

拜登確定勝選,選前押寶川普連任的民進黨開始改口,強調和拜登團隊有密切聯繫,雙方關係良好,甚至指出蔡英文宣布開放進口萊豬後,準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肯定,並強調更強健的臺美經貿關係有助民主價值及區域和平穩定。但這些島內大內宣論調無法改變以下事實:拜登的兩岸政策與風格和川普迥然不同;川普執政4年,臺海穩定基礎遭到侵蝕,現狀已經改變,軍力均勢已向大陸傾斜;美國無法獨力壓制中國經濟、外交、軍事擴張;民進黨偏狹的政策思維與決策選項將喪失獨立自主的對外關係。

佛裡曼日前發表的「為臺灣與中國而戰的擴張危險」專文分析,中美臺陷於互相展示軍力及意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態勢的背後邏輯,就是各方不迴避從秀肌肉升高為小規模衝突,進而到戰爭。如美國只選擇依賴軍事訛詐中國,排除運用外交手段去鼓勵兩岸緩和、和解、調整,美國等同將和平或戰爭的決定權交付給中國。區域權力平衡的移轉、臺北以為鼓吹獨立可豁免損害的幻覺,以及華府的虛張聲勢與漫不經心,提供了悲劇的元素,目前仍看不到停損點。

川普打臺灣牌無法拆彈

面對大陸快速崛起及擴張,川普全面圍堵中國,不惜以「臺灣牌」挑釁「一中原則」,而臺灣希望藉助配合川普以武拒統,這些因素加速了臺海形勢惡化。阻止螺旋式下墜最首要的是美國重申一中政策,鼓勵兩岸對話,和平解決歧見。

但現況顯然已今非昔比,臺灣問題除了涉及領土、主權及歷史等因素外,也是國際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已自顧不暇,美國的主導權已相對削弱。

民進黨政府經歷了川普政府動蕩不安的4年,仍無法記取教訓,面對新形勢,唯一的選項仍是完全仰賴美國的支持,也因此對美國百依百順。民進黨政府強行通過美國萊豬進口,除了帶給島內食品安全威脅,撕裂臺灣社會,並未達到外交目標,反而導致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表強硬聲明,抨擊臺灣民選市長在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AIT的強硬立場無形中傷害了臺美人民間的傳統友誼,主要肇因於民進黨失能、懦弱的外交政策。

萊豬進口爭議不會因明年元月1日開始進口而落幕,隨之而來的將是日本要求取消福島核食禁令,民進黨政府是否能抗拒日本壓力?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反中同盟阻礙國際參與

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提斯協同3位學者上個月發表「深度防衛」專文,他們建議,美國不應強迫盟友與夥伴在強權競爭中選邊,這只會有利於中國;美國更不能視這些國家為「馬前卒」,而應強調共同行為準則,鼓勵各國公開宣示未來願景;合作應跨越意識形態,即使與中國也應尋求合作機會。臺灣在川普時期不但選邊站,更甘為美國抗中急先鋒,可謂犯下了「錯誤典範」。

面對詭譎多變的世界新局,民進黨政府的對外政策看不到新思維及新做法,更無能力反省對外關係的得失。雖然大陸短期內武統或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不高,但若雙方堅持現行路線,拒絕任何溝通對話,一旦大陸看不到兩岸關係和平解決的前景,而蔡英文繼續以為擁有一張可用美國人鮮血填寫的空白支票,兩岸敵意將持續上升,佛裡曼預言的兩岸和平之門即將關閉,就絕非危言聳聽。

臺當局美夢碎了!

從哪來回哪去!中國亮出紅線!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和平大使一一廖根固
    2008年3月懷揣7枚三等功、一枚二等功軍功章告別警營轉業回到地方,喜歡挑戰的他婉言謝絕有關部門安置工作的好意,毅然選擇自主擇業,開始了人生第二次創業。現任福建閩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福建閩臺三地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建竹木製品行業協會會長。
  • 兩岸重開機 給和平一個機會
    ,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角度,深入探討了「兩岸關係重開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獲得兩岸讀者許多正面迴響,這說明了一個事實:面對加速惡化的中美關係,兩岸有識之士無不希望找到對話溝通的突破口,以避免兩岸墮入深淵。
  • 《建議》談兩岸統一,為何沒有出現「和平」兩字?
    那麼,「十四五」之於未來兩岸關係,到底都有哪些看點?■「十四五」建議涉臺內容首提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和「十三五」規劃建議稿涉臺內容相比,記者梳理發現,「壯大中華民族經濟」被首次寫入《建議》可謂是未來5年或更遠時期大陸對臺交流的一個新亮點。
  • 張亞中駁張榮豐:創造兩岸和平 贏得未來
    特別是民進黨目前一黨獨大,其「接受和平無異於屈服統戰」、「主張臺獨等同於贊同民主」的謬誤立場,不僅對臺灣未來無益,更讓持不同意見的讀者不寒而慄。 國民黨之所以會失去選舉,不是因為兩岸交流過於頻繁,更不是因為臺灣人民厭惡大陸的統戰,而是因為從李登輝以降,國民黨從不想去思考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同時又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互動,因而形成一種「以政治敵意為核心的兩岸關係」。
  • 美國為何阻止馬英九籤《兩岸和平協議》?
    在長期近距離觀察馬英九的他看來,馬英九自從2008年攜高人氣登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後,大步推動了兩岸交流,使兩岸人民增進了相互的認識和了解。他對環球網記者說,「馬英九上任6年,兩岸之間的變化比過去60年都多!」在「李扁時代」(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你根本就不可能到臺灣來」,馬英九推動兩岸交流的政策讓很多人都搭了這個順風車。
  • 柳金財:兩岸越模糊 和平越渺茫
    (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李毅教授最近訪臺,拜會民進黨權威人士並發表評論,指稱兩岸和平統一已不可能
  • 兩岸和平,不會從天而降 馬英九元旦祝詞全文
    二、第二個關鍵成果:兩岸搭橋,和平永續七年多來,我們成功的讓臺灣海峽從過去的衝突熱點,轉變為和平大道。自從我97年就任「總統」以來,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迄今雙方籤訂了23個協議,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也見了7次面,並互稱官銜。
  • 張五嶽:確保兩岸和平不生變,為實現民族復興首要
    臺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第八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
  • 邱毅:兩岸「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了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被主持人黃智賢問道「如何看待臺灣現在的狀況,兩岸和平統一是否還有機會」,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兩岸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要看「和平統一」的定義是什麼。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如果「有壓力之下的和平統一」,他仍然覺得有可能。
  • 辜寬敏倡兩岸「兄弟之邦」 陸學者:不接受繞開一中核心
    「兄弟之邦」,希望給即將就任「總統」的蔡英文作為參考。對此,大陸著名涉臺學者、上海臺研所副所長倪永傑表示,兩岸關係是嚴謹的,必須闡述清楚其非國與國的「本質」,若繞開「兩岸同屬一中」這個核心意涵,中國大陸不會接受,也看不到可行性。        辜寬敏再次闡述提倡多年的「兄弟之邦」,他表示,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提出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及「一邊一國」是中國大陸無法接受的,因此他提出「兄弟之邦」,希望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常的關係。
  • 觀察 | 臺灣提出解決兩岸驚人方案,大陸回應!
    不過,兩岸關係被搞成今天這個樣子,恐怕已經不是蔡英文變「軟」就能變過來了。記得兩年前,蔡英文曾在記者會上提出了兩岸關係的「新三不」,即: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的新三不正式回應。大陸的回答乾脆利索,回到九二共識,是底線,不容觸碰。沒有任何的商量妥協餘地。至此,大陸釋放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了,不再對臺灣有任何讓步。
  • 兩岸輕語:兩岸和平統一需要保留"中華民國國軍"?臺灣統派的想法大陸不會接受
    近日,剛結束在廈門參訪的新黨主席吳成典回到臺灣,他受訪時表示,新黨立場是和平統一,不希望兵戎相見,因此呼籲兩岸"連擦槍走火機會都不要有",即使不小心擦槍走火
  • 兩岸若失去和平的最後防線 下一步會是在哪裡?
    兩岸和平空間可以更大,若有更多的緩衝和迴旋,自然可以更安全,相信這是所有人樂見,既務實也是現實。
  • 「習馬會」在兩岸發展史上的意義有多重大?
    他表示,即將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有利於兩岸雙方增進互信,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張志軍表示,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積極開放的。
  • 國臺辦原副主任提議「北平模式」: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正在減小
    其次,「與臺灣關係法」有明文稱「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換句話說,美國對臺灣的處境最多只有「嚴重關切」,沒有任何具體的安全保證承諾。國民黨爭取重拾人民信心,要相信自己提出的兩岸政策才是人民的最佳選擇。其一,我主張的「護憲保臺」,就是以「堅持一中原則」與「謀求兩岸和平統一」這兩個核心共識為基礎,兩岸共同倡議和平互利,繼續推進兩岸穩定交流發展,這才是真正守護國家民族尊嚴、捍衛臺灣2300萬人的生命、生活與生存的正道。其二,國民黨是百年泱泱大黨,我們要尊重歷史事實,尊重我們的承諾。
  • 美國「臺北法案」或可改變臺海和平 但改不了兩岸統一
    海峽之聲評論員文章指出,說白了,這是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外交騷擾戰術,通過支持蔡當局及其「臺獨」分裂活動,給中國的發展添堵添亂、製造麻煩,本質是要維護美國的霸權。當然,中國的發展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無意與美國爭霸,但美國卻認定是在挑戰它的霸權。這是美國的想像,是美式霸權邏輯之下的妄想症。
  • 兩岸「分治」即將70年,用哪種方式統一?
    反制之道就是你打臺灣牌,我就出朝鮮牌,求其對衝,達成平手。 (一)蔡英文自喻旗手介入陸美衝突 比較讓大陸操心的是臺獨政府的態度。美國要遏制大陸必須得找些幫手,戰略熱點除了臺灣外,還有南海、印太區域等。南海議題上美國找不到積極又肯出頭的代理人,印太區域上熱門的印度在會議上反應冷淡。
  • 大陸航母現身臺東,蔡英文開始談「兩岸和平」
    大陸航母現身臺東,蔡英文開始談「兩岸和平」?美國航母失去戰鬥力近期的美國,可謂是讓新冠疫情擾亂了步調。除了美國本土確診人數超過了92萬人,就連美國的軍隊也沒有倖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幾艘航母上均有確診的病例。要知道,在部隊一旦有傳染性疾病確診,以新冠肺炎的殺傷力,對美軍來講是致命的。如今的太平洋艦隊,可以說是彈簧的狀態,只能夠遊弋在廣闊的太平洋上。
  • 兩岸未來,兩位先生,今天怎麼談?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康莊大道,取得豐碩成果,臺海保持和平穩定,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蓬勃發展,給民眾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在此背景下,即將登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新加坡。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表示,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的一貫主張。
  • 觀察 | 臺灣提出解決兩岸驚人方案,大陸:勿謂言之不預也!
    蔡英文可能想不到,就是她送給大陸一個千載難逢的統一契機。讓兩岸統一的形式變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之好,讓臺灣離我們如此之近。如果再被吳敦義之類的暗毒老油條把持,臺灣回歸可能真的無望了!當下,很多國外媒體已經紛紛劃出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了,其中美國媒體預計大陸最快在2020年左右解決臺灣問題。反分裂法高懸兩岸,大陸的態度已經沒有任何迴旋餘地,兩岸統一紅線絕不容逾越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