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解放軍遼寧艦出海訓練
拜登確定勝選,選前押寶川普連任的民進黨開始改口,強調和拜登團隊有密切聯繫,雙方關係良好,甚至指出蔡英文宣布開放進口萊豬後,準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肯定,並強調更強健的臺美經貿關係有助民主價值及區域和平穩定。但這些島內大內宣論調無法改變以下事實:拜登的兩岸政策與風格和川普迥然不同;川普執政4年,臺海穩定基礎遭到侵蝕,現狀已經改變,軍力均勢已向大陸傾斜;美國無法獨力壓制中國經濟、外交、軍事擴張;民進黨偏狹的政策思維與決策選項將喪失獨立自主的對外關係。
佛裡曼日前發表的「為臺灣與中國而戰的擴張危險」專文分析,中美臺陷於互相展示軍力及意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態勢的背後邏輯,就是各方不迴避從秀肌肉升高為小規模衝突,進而到戰爭。如美國只選擇依賴軍事訛詐中國,排除運用外交手段去鼓勵兩岸緩和、和解、調整,美國等同將和平或戰爭的決定權交付給中國。區域權力平衡的移轉、臺北以為鼓吹獨立可豁免損害的幻覺,以及華府的虛張聲勢與漫不經心,提供了悲劇的元素,目前仍看不到停損點。
川普打臺灣牌無法拆彈
面對大陸快速崛起及擴張,川普全面圍堵中國,不惜以「臺灣牌」挑釁「一中原則」,而臺灣希望藉助配合川普以武拒統,這些因素加速了臺海形勢惡化。阻止螺旋式下墜最首要的是美國重申一中政策,鼓勵兩岸對話,和平解決歧見。
但現況顯然已今非昔比,臺灣問題除了涉及領土、主權及歷史等因素外,也是國際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已自顧不暇,美國的主導權已相對削弱。
民進黨政府經歷了川普政府動蕩不安的4年,仍無法記取教訓,面對新形勢,唯一的選項仍是完全仰賴美國的支持,也因此對美國百依百順。民進黨政府強行通過美國萊豬進口,除了帶給島內食品安全威脅,撕裂臺灣社會,並未達到外交目標,反而導致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表強硬聲明,抨擊臺灣民選市長在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AIT的強硬立場無形中傷害了臺美人民間的傳統友誼,主要肇因於民進黨失能、懦弱的外交政策。
萊豬進口爭議不會因明年元月1日開始進口而落幕,隨之而來的將是日本要求取消福島核食禁令,民進黨政府是否能抗拒日本壓力?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反中同盟阻礙國際參與
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提斯協同3位學者上個月發表「深度防衛」專文,他們建議,美國不應強迫盟友與夥伴在強權競爭中選邊,這只會有利於中國;美國更不能視這些國家為「馬前卒」,而應強調共同行為準則,鼓勵各國公開宣示未來願景;合作應跨越意識形態,即使與中國也應尋求合作機會。臺灣在川普時期不但選邊站,更甘為美國抗中急先鋒,可謂犯下了「錯誤典範」。
面對詭譎多變的世界新局,民進黨政府的對外政策看不到新思維及新做法,更無能力反省對外關係的得失。雖然大陸短期內武統或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不高,但若雙方堅持現行路線,拒絕任何溝通對話,一旦大陸看不到兩岸關係和平解決的前景,而蔡英文繼續以為擁有一張可用美國人鮮血填寫的空白支票,兩岸敵意將持續上升,佛裡曼預言的兩岸和平之門即將關閉,就絕非危言聳聽。
臺當局美夢碎了!
從哪來回哪去!中國亮出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