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為什麼是她?

2022-01-02 老楊品談

1

美國《時代》周刊在每年年底都要評選出的當年度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稱作《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但獲得這個稱號的不限於個人,也可以是夫婦、一群人、甚至是概念或機器。

 

1950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是美國戰士,1960年是美國科學家,1969年是中產階級美國人,1975年是美國女性,2017年是美國「Me Too」運動的打破沉默者。

 

非常有意思的是,1982年獲得這一稱號的是個人電腦(PC機),2006年這一稱號給了「你」——網際網路概念。

 

我們通常有一種慣性的認識,認為這是一個獎項。小平同志在1978年、1985年兩次獲得這一稱號。1937年這個稱號給了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

 

這個稱號的評選,側重的是過去一年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只要具有最深遠的影響力,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影響。

 

當然,這個稱號的獲得者大部分是政治人物、國家元首。美國總統羅斯福三次獲此稱號、史達林兩次、邱吉爾兩次、艾森豪兩次。

 

2

這個評選是從1927年開始的,第一個獲得這個稱號的是著名美國飛行員、作家、發明家、探險家與社會活動家、歷史上首位成功完成單人不著陸飛行橫跨大西洋的人查爾斯·林德伯格。當年他25歲,一直以來是歷史上最年輕當選者。

 

今年,這個最年輕的紀錄被打破,16歲的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桑伯格,成為了美國《時代》周刊2019年的年度風雲人物。

 

《時代》周刊對她得此稱號的解釋是:

她無黨無派,她並不是第一個就氣候危機發出警報的人,她也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人選。她並不是科學家或是政客,也不是億萬富翁或是公主,或是明星,她甚至不是一個成人,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少女。但她敢於對權力說出真話,用直白的憤怒闡明了抽象的危險,所以她成為了一代人的符號,成為了我們的星球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最重要問題上最有力的聲音。

 

16歲的桑伯格不僅在聯合國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對眾多國家元首和商界精英發表過講話,更批判了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大人物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不作為。川普上臺之後退出了歐巴馬籤署的《巴黎協定》,她還得到了梵蒂岡教皇的接見。

 

《巴黎協定》有三個目標:

 

1、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防禦能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水平。

 

3、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桑伯格讀9年級,差不多相當於我們的初三,從2018年8月開始。她呼籲成年人對抗氣候變化,並發起一系列「罷課」運動。如今,這項運動已經在全球「激勵」了400萬人參與,從而掀起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環保示威運動。

 

2018年8月20日,桑伯格決定罷課直到9月9日瑞典大選之後才上學。她要求瑞典政府根據「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放量,她每天坐在瑞典議會外面,手拿「為氣候罷課」標語。她也發放傳單,上面寫著:「我這樣做是因為不滿你們成年人正糟蹋我的未來。」

 

2018年11月,她發表演講,提到她在八歲時就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存在,並困惑為什麼它不是電視頻道的頭條新聞。還說她也沒想成為氣候科學家,因為科學早已證明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但人們的反應卻只有否定、無知或無所作為。她推測,她的孩子和子孫會問她為什麼沒有趁2018年還來得及的時候採取行動,她總結道:「我們不能透過規則來改變世界,因為規則本身必須改變。

 

2018年12月12日,她被邀請在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4)上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2019年1月,她被邀請到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

 

2019年2月21日,她敦促歐盟如果為了達到巴黎協議的目標,到2030年需要減少二氧化碳至少80%的排放量。之後,她參加了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氣候抗議遊行。

 

2019年9月23日,她在美國紐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發言狠批各國減排力度不足:「你們好大膽!」(How dare you!),只流於空談及只顧講錢,辜負年輕人期望,並怒目鄙視到場的川普,成了當時世界的頭條新聞。

 

3

我們感覺這孩子不務正業。她獲得年度風雲人物之後,中國就有媒體報導,一個小屁孩子成了年度風雲人物。

 

現在,對於環保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人提出環保在政治化,並且有人利用環保宣揚意識形態。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現在是國際綠十字環保組織主席,是個忠誠的環保主義者,有人認為戈巴契夫以環保主義為名,進行政治形態的宣傳。

 

環保是個大事,不是哪個企業和個人能完成的事兒,這就需要政府有足夠大的權力,政府以環保的名義擴大的自己的權力,這讓西方社會警覺。

 

另外,至於是不是人類活動加劇,特別是工業生產讓氣候變暖,在科學界也沒有定論。如果把地球變暖放在宇宙演變的大環境裡看,地球上的氣溫在現在這個時段就是應該升高的,人類的活動和工業生產、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所以也有人稱這位16歲的小女孩是極端環保主義者。

 

桑伯格做這樣的事兒也是有個人原因的,她被診斷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阿斯伯格症候群是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疾病亞型,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其發病率高於典型孤獨症,是一種高端形式,屬於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她的行為更像是對自己疾病的治療。她的母親說她有超感官知覺,「能用肉眼看到二氧化碳從煙囪中冒出,改變垃圾掩埋場的空氣。」這種神人在原來的中國農村也常有出現,一般叫大仙。

 

那麼,美國《時代》周刊為什麼說她是年度風雲人物呢?她的行為對世界的影響力又是什麼呢?

 

川普也進入了今年年度風雲人物的評選名單,我們也有媒體報導,瑞典環保女孩打敗了強權的美國總統。

 

這就是答案,所以她當選了。

 

當選了不代表她的觀點就正確,也不代表她是個好人,只代表她對世界政客說「不」這種行為。

 

1999年12月31日的時代雜誌,將愛因斯坦評選為世紀風雲人物,愛因斯坦改變了這個世紀人的生活。

 

但同樣也不能用目的論、結果論或道德去評價愛因斯坦的好壞。

 

和大家聊這些是因為,我們總會陷入目的論、結果論或道德評價的困局。

 

目的論是說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就不管其他了;結果論是無論過程怎麼樣,結果是好的就行;道德論是認為有道德的人自然就會做好事。

 

我們要看一件事兒或歷史進程對當下人帶來的影響,是有利於大多數人,還是一小部分人。

 

16歲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桑伯格獲得這個稱號並不因為環保是正確的,而是一個微弱的力量敢於向強權說不。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世界領導人讓她發言?還把事作得這麼大?

 

按我們的理解雙方都要做秀。

 

歡迎關注老楊品談,感謝天天轉發、點在看、留言、打賞的朋友們,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就是她
    本篇文章初次推送於11月25日,而就在美國當地時間12月11日,格雷塔•桑伯格(現在更多翻譯為:格雷塔·通貝裡)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19年度風雲人物。而這個16歲女孩身上所引發的爭議也在進一步擴散之中,有人說她是政治工具,是政治正確的受害者。特再次發出這篇文章,她的未來,氣候治理的未來,這個時代的未來走向哪裡,我們且走且看。
  • 《時代》周刊2015年度人物揭曉,IS頭目竟入圍
    本月當地9日,據法新社報導,美國《時代》周刊2015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德國總理默克爾當選風雲人物。
  • 從《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看領導力真理
  • 【視界】美國《時代周刊》2014年度十佳圖片
    從烏克蘭到弗格森、加沙、賴比瑞亞,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1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張照片,用鏡頭記錄了我們生存的時代都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 《臺灣新聞臉》:臺灣政壇2020年度人物
    臺灣政壇2020年度人物——蔡英文上榜理由:年初以817萬高票勝選連任年終即遭批「民選獨裁」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以817萬票擊敗對手韓國瑜和宋楚瑜,成功連任,確定勝選的消息為她帶來了2020年臺灣網絡聲量的最高峰。而在當選短短幾天後,蔡英文就火速正式籤署公告「反滲透法」。
  • 今年日本為什麼要萬人批判明治維新?
    然而在明治維新150周年的今年,日本卻舉辦了萬人集會,公開批判明治維新。▲ 點擊上圖試聽《明治維新150年新解》(中讀VIP用戶可免費領取)課程用六個小節、75分鐘,還原一個我們不曾了解的日本:衝繩今年為什麼要萬人批判明治維新
  • 日本新人Angela芽衣 在她身上看見女神莉亞·迪桑影子
    對於日本歷史有所了解的都應該知道黑船來襲的典故~江戶幕府是日本武士和忍者活躍的最後時代,隨著美國軍艦敲開日本鎖國的大門,新世界就像阻擋不了的浪潮席捲了全日本
  • 外媒年度照片 | 2021年,世界變得更好了嗎?
    又至年底,各大外媒紛紛發布了年度照片。我們從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媒體的年度照片中遴選40餘張,試圖展示2021的一種版本。或許,一個更好的世界無法量化,而是存在於人心。2021年,世界是否變得更好了,由看照片的你來評定。
  • 2021,年度關鍵詞
    央視新聞聯合知乎推出年度大事記視頻《穿透》,回顧了今年那些「向上穿透」的瞬間,展現國家在科研、體育競技、扶貧等中取得的成就,把「再堅硬的天花板,也擋不住一個時代的穿透」的信念傳遞給觀眾。《劍橋詞典》日前宣布,2021年度詞彙為「perseverance(毅力)」。該詞的當選得益於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劍橋詞典》發現,「毅力號」登陸火星後,網友對「perseverance」含義的搜索量激增。
  • 我為什麼選擇航天?
    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林樺(現在他已經去世了),當年我們都在美國留學,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
  • 【明鏡周刊】【Xing lai*】之二 地域政治 (殺雞儆猴)
    隨之同行的有三艘美國航空母艦。它們的目標看似是朝鮮,實際上只是提醒它,不要意圖攻擊美國,要不然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貌似針對朝鮮,但從長期角度而言,更重要的目標是中國。中國想打破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在南海地區設立軍事基地,擴展海軍軍備。
  • 這些IP可以有:2014年度日本暢銷漫畫榜TOP30
    第5位的《黑子的籃球》也是去年上榜產品,今年下滑2個名次。2014年度日本漫畫暢銷榜TOP6~10第6位的是漫畫已經完結的《火影忍者》(去年第5位),第7位的《鑽石王牌》去年排第23,第8位的《魔笛MAGI》相比去年下滑4個名次,第9名的《七大罪》是今年新上榜產品,非常值得關注
  • 引發槍殺的《查理周刊》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圈裡圈外]
    《查理周刊》,是法國著名的極左翼雜誌,總部位於巴黎。慣用激進、調侃的語氣刊載諷刺極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政治、文化的漫畫、報導、政治辯論和笑話等,有著明顯的反宗教和傾左色彩。從2012年起,由史蒂芬妮·沙博尼爾擔任主編。史蒂芬妮如是評價《查理周刊》:「我們反映了左翼政治多元主義的方方面面,連棄權者都顧到了。」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時代》周刊報導截圖浩瀚的太空蘊藏著無數的秘密,為了探索這些秘密,航天大國紛紛制定各種各樣的深空探測計劃。
  • 南都周刊孫海:攝影師的樂高世界 | 深度營專訪
    在《南都周刊》雜誌內頁,孫海開設了一個特別的欄目,名為《未曝光》。如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尾頁的欄目「故影重溫」,採拾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未曾上版的優秀圖片。在美圖時代,孫海的拍攝略顯老派,卻有著獨具個性的探索。今年9月,孫海拍攝了一組與《兼容》異曲同工的作品——《諸相非相》。
  • 今年最後一天,你需要這25個新聞故事來充值
    事件發生後,《查理周刊》得到世界各地民眾和媒體人士支持,人們在多個城市高舉「我是查理」標語,聲援言論自由、討伐恐怖主義。美國種族問題一直是引發諸多事件的根源,巴爾的摩市就因一名黑人青年在被警方拘留期間受傷死去,而在今年4月爆發騷亂、搶劫和暴力衝突,將美國種族關係和執法問題推至風口浪尖。
  • 2019·年度盤點·軍事·歷史·外國文
    不過正式開始之前,先澄清一個事,2019年度盤點所涉及到的書籍都是2019年左右開始的連載書,所以請不要給我留言,問為什麼沒看見《永不解密》《國家意志》《叛徒》《火力》《宰執天下》《晚明》《去年倒是出了兩本還算有一定人氣的,一本是赤軍大神的《勒胡馬》,一本是寫《大時代1958》那位蘇修作者,青山鐵杉的《大晉太宰》,不過今年隨著《勒胡馬》《漢祚高門》《大晉太宰》相繼完本,改分類又回歸寂靜無聲的狀態~不過比上古先秦要好的是,終歸還是有兩本入選的種子,瘋狗先生的《五胡之血時代》和拙眼的《北齊帝業》,這兩個名字都比較陌生了~赤戟也一樣~《五胡之血時代》
  • 美國大選,希拉蕊被指賣軍火給IS,最不省心的竟是她老公的私生子
    2012年9月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館遭極端分子攻擊,四名外交人員死亡的事件。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前幾天報導,圖裡的指控現在已被撤銷。圖裡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只是向希拉蕊提出建議,但「甚至連合同都沒拿到」,希拉蕊當時通過其他渠道使武器外流到了利比亞和敘利亞。而維基解密7月底曝出的郵件門,以及班加西死者家屬對希拉蕊的起訴,似乎都能側證圖裡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