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機槍,在我國,最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了。但是放在世界上,德國人卻不屑用捷克式,甚至繳獲了都不用!那麼二戰德國又有什麼先進的機槍?
接下來看了二戰最厲害的5款機槍後,你就知道為什麼德國不願意用捷克式了。
第5名:捷克式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在1926年正式定型,由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研發,其槍身長1.15米,其中槍管長0.67米,口徑7.92毫米,可發射7.92×57mm的毛瑟步槍彈,槍口初速為每秒744米,理論最大射程為每分鐘500發,表尺射程1500米,採用彈匣供彈,彈匣容彈量20發。全槍外觀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那上方直立的彈匣。我國在抗日時期,曾大量購買裝備了捷克式輕機槍。
捷克式
這款槍的優點還是很多的,其槍管可以快速更換、機槍的性能可靠、故障率小、結構簡單、精度威力教高。而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就是其20發子彈的彈匣太雞肋,根本做不到機槍該有的持續火力壓制。這也是為什麼把捷克式排在第五名的原因之一。
捷克式
第四名:DP-28輕機槍(大盤雞)大盤雞在1928正式裝備蘇聯軍隊,其外觀最大的特點就是那一個盤式彈匣。大盤雞的槍長1.28米,槍管長0.605米,空槍重量9.1公斤,槍架重1.4斤,口徑7.62毫米,配用彈種7.62×54毫米R槍彈,槍口初速為840米每秒,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600發。供彈方式為彈盤供彈,其彈盤容量分為47發或60發的單層彈盤,和101發的雙層彈盤。其中47發彈盤裝滿子彈的重量為2.8公斤。
大盤雞
這款機槍的優點就是威力太,持續火力輸出猛,槍身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耐用。缺點就是槍身有點頭重腳輕的意思,不適合端著射擊,後坐力較大。
大盤雞
至於為什麼把大盤雞排在捷克式前面,那就是機槍最主要的作戰就是火力壓制,如果火力的壓制都不夠,又有何優勢?
第三名:MG34通用機槍MG34是一款通用機槍,因為一戰結束後,德國受到條約限制不能製造重機槍,所以德國就投機取巧製作了看起來像輕機槍,卻又有重機槍性能的通用機槍。MG34機槍於1934年開始研發,1935年裝備德軍,其在裝兩腳架時當輕機槍用,裝三家架時當重機槍用。
MG34
MG34機槍長1.219米,槍管長0.627米,口徑為7.92毫米,彈藥為7.92×57毫米類型,槍口初速為每秒755米,理論射速每分鐘900發左右,可用50發或200發的彈鏈供彈,也可將75發彈鏈裝進彈鼓內供彈。在裝兩腳架是全槍重12.1公斤,裝三家架時,重19.2公斤。MG34被德軍大量安裝在裝甲車和坦克上。
MG34
MG34最大的優點就是射速快、火力持續輸出猛、精度較高、威力大。缺點就是它的結構過於複雜,加工周期長,成本高。
第二名: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是由捷克式改進而來的,但是布倫式是在1933年由英國人研發改進的。在抗日時期,我國曾從加拿大購買了40000多挺布倫式機槍。相比捷克式,布倫式機槍最大的改進,那就是火力輸出的問題。
布倫式
布倫式機槍長1.15米,槍管長0.535米,重23磅。其口徑共有三種,分別為7.62、7.7、7.92毫米三種。槍口初速為每秒743米,理論射速每分鐘500發。供彈方式也為三種,30發彎彈匣、25發直彈匣、100發雙層彈匣。由於捷克式和布倫式的外觀很像,而捷克式的彈匣是直的,布倫式最常見的是30發彎的。這裡要記清楚了,布倫式也有直彈匣哦。要分別最好看的就是槍管上的螺紋。
布倫式
布倫式最大的優點的就是精度高、結構簡單、性能可靠、造價不高。缺點就是射速較低。
第一名:希特勒的電鋸說MG系列是二戰同級系列最強的沒人反對吧?說MG42是二戰最強機槍沒人反對吧?而且還是不分輕重機槍的那種。
MG42
MG42通用機槍基於MG34改進。於1942正式裝備德軍,其槍長1.219米,槍管長0.53米,口徑7.92毫米。裝兩架時重11.05公斤,有效射程800米,裝三腳架時重19.2公斤,有效射程1000多米,可採用50發或300發的彈鏈供彈。
MG42
MG42最牛的地方就是它的射速,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是什麼概念?看看上速4款機槍就知道了。由於過高的射速耗彈量太猛,德軍還特此規定使用MG42不能長時間按住扳機,只能進行點射,試問,二戰期間,做到這種程度的機槍,還有誰?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