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槍殺最多中國人的輕機槍..........

2021-02-07 大兵營


日本99輕機槍

一般來說,許多人認為日軍99式輕機槍的外觀像ZB-26,但是其核心實質上脫胎於二戰前英軍制式機槍的落選型號----「維克斯-伯斯爾」輕機槍(「維克斯-伯斯爾」輕機槍即捷克ZB-26機槍的競爭對手)。


99式輕機槍資料

槍管長:550mm

全槍長:1185 mm

裝彈數:30發弧形彈匣[1]  發射速度:700發/ 分

子彈初速:760 m/sec

標尺射程:2000m

最大射程:2700m



具體介紹

編輯

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裝備衝鋒鎗,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壓制火力,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衝鋒鎗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1938年德國佔領捷克之後,捷克布爾諾兵工廠生產MG-34通用機槍、Kar98k毛瑟步槍等軍械以外,繼續為德國生產ZB輕機槍。德國將ZB-26/30也納入其制式武器之中,稱之為MG26/30(t)。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黨衛軍曾大量使用ZB輕機槍。在納粹佔領下一共只生產了31,204挺,到戰爭末期就停產了。 後來,捷克斯洛伐克曾將ZB-26輕機槍改為發射7.92mm短彈的Vz52和發射7.62mm M43槍彈的Vz52/57輕機槍。 ZB-26輕機槍在中國 中國自從二十年代開始購買和仿製ZB-26輕機槍以後(在中國被通稱為捷克式輕機槍),ZB-26輕機槍很快成為從中央軍到各派軍閥軍隊中步兵班排的絕對的火力支柱。1927年,大沽兵工廠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輕機槍。後來幾乎所有兵工廠都有製造。但直到兵工總署獲得ZB26的全套圖紙之前,國內ZB26的生產都是靠逆向繪製出圖紙生產出來的,而且是每個兵工廠各起爐灶。這就導致了一個必然的結果:不同廠生產的ZB26之間零件不能通用。而且質量也參差不齊。 國民政府選擇ZB26作為統一制式輕機槍,派人赴捷克商談圖紙的引進,但最後只得到了一套ZB26校槍用的模版。國民政府從捷克訂購5000挺ZB26,捷克軍隊換裝下來的ZB26經翻修後出口給中國。1934年兵工署技術司年度工作報告:輕機關槍決採用捷克式。查英國最近向捷克廠購得該槍仿造專利權在英製造,其價值可知。此項輕機槍,國內各處皆曾仿造,以大沽所造者為佳,但以無圖樣樣板,故零件尺寸,不甚準確,不能互換,所用之鋼料亦不適宜。前年財政部向捷克廠訂購輕機槍五千枝,本司曾請孔部長向該廠商索工作圖及樣板等件,惟因訂購數量僅五千挺,該廠只允贈送驗收樣板(檢驗樣板之一部分)一副,屢經交涉,未有結果。嗣由本司派技術員二人,工匠一人,前住該廠監造,即密令其注意製造,現所派監造員,業已返國,於兩個月前開始自行繪製全套工作圖,除一部分尺寸,系參照已取得驗收樣板,規定公差外,餘概系自行規定,該項圖樣,業於最近完成,擬交鞏廠籌備製造,預計一年後,可有出品。 山西軍閥閻錫山所創建的西北實業公司屬下西北鑄造廠,1935年起開始製造捷克式輕機槍。抗日戰爭期間太原淪陷後,西北製造廠一部分輾轉遷到四川廣元,成立廣元分廠;1941年起,專造捷克式輕機槍。 1935年,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開始生產捷克式輕機槍。至抗戰時改名為41工廠。 鞏縣兵工廠於1937年開始生產捷克式輕機槍, 產量不詳。 1938年,浙江省省主席黃紹竑在浙江省所辦的浙江鐵工廠,也生產捷克式輕機槍,稱為七七式輕機槍。 重慶的21兵工廠於1939年始有捷克式輕機槍出產。對捷克式輕機槍歷經改進,至1942年巳達標準化,各種零件亦可互換。至1945年抗戰勝利,該廠實造捷克式輕機槍9,813挺。21廠生產的捷克式,槍匣不像其他廠由整塊鋼材銑削成形,而是先採用鍛造的方式製成粗坯,再進行加工,據稱可節省鋼料。 1941年在雲南昆陽成立了51工廠,準備專事製造輕機槍,原計劃生產丹麥的麥迪生輕機槍,因刀具及圖紙於1940年6月在滇緬公路為日軍炸毀,改造捷克式輕機槍。1942年合併22廠為53廠,是當時製造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工廠。由1942年1月成立至1945年抗戰勝利,該廠實造捷克式輕機槍14,920挺。至1945年時,53廠的產量雖大,但因材料不良,經驗不足,其品質最差。

    日本人在侵華戰爭中(包括9.18事變前後)使用的主要的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式,中國俗稱「歪把子」。這把槍經過實戰,可以說是連日本士兵自己都不喜歡,這把槍在設計,性能和操控性方面都很差,尤其是在戰場上遇見中國軍隊的ZB-26之後,歪把子輕機槍的缺點暴露的更是一覽無遺。

  於是,日本軍隊在繳獲的捷克式的基礎上,生產了96式輕機槍。這把槍的設計完全是由於大正十一式機槍(歪把子)實用性太差。所以,這把槍一方面克服了歪把子的缺點;一方面吸取了歐洲槍械製造的優點,生產出了九六式輕機槍,可以說九六式並不是完全仿造捷克式ZB--26製造,它還是保留了歪把子機槍,也是日本機槍的一些傳統。後來96式機槍的改進型,成為「九九式」。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最優秀的輕機槍之一——布倫機槍的那點事兒
    他們將自己的目光盯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那裡,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挺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就是我們熟悉的ZB-26輕機槍。這挺機槍放在整個二戰中,都算是最出色的輕機槍之一了。這裡咱們展開談一下ZB-26輕機槍,其導氣式原理和槍機偏移式閉鎖都是非常棒的,發射的7.92*57mm毛瑟彈。
  • 二戰中,那些上置彈匣,很像捷克式的輕機槍都叫啥?
    二戰中,咱們最熟悉的輕機槍莫過於ZB-26捷克式輕機槍了,而二戰中,上置彈匣的輕機槍不光有捷克式,還有好幾款都是上置彈匣的。
  • 【每日一槍】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日本歪把子機槍
    侵華日軍在抗日戰爭中使用的輕機槍
  • RPD和RPK:兩挺不同的輕機槍,都是蘇軍步兵班主力
    RPD和RPK:兩挺不同的輕機槍,都是蘇軍步兵班主力RPD在先,捷格加廖夫研發,是一挺發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
  • 史上唯一款能拼刺刀的輕機槍,背後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因其可靠性強和持久的火力,逐漸深受各國軍隊的青眛,一度引領了當時世界輕機槍的設計潮流
  • 二戰時期七款經典輕機槍
    白朗寧M1918輕機槍,該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是「貨真價實」的輕機槍。
  • 以色列內蓋夫機槍,像M249又不是M249的輕機槍,印度買了一萬多挺
    ,其使用的是布倫L4,是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使用布倫MK2、Mk3改進的型號,其實就是把.303子彈換成了7.62*51mmNATO。二戰時期的印度兵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色列軍工企業一直在開發新的輕機槍,在1990年,內蓋夫輕機槍問世。這挺機槍用的是長行程活塞的方式,而M249也是長行程活塞,但是這兩種長活塞並不相同,看下面兩張圖。
  • 武器大全:以色列內蓋夫機槍,像M249又不是M249的輕機槍,印度買了一萬多挺
    南亞次大陸的三哥迄今為止還在裝備著二戰時期的布倫機槍,其使用的是布倫L4,是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使用布倫MK2、Mk3改進的型號,其實就是把.303子彈換成了7.62*51mmNATO。這批槍很多被送到了印度,印度人也是拿著圖紙開始生產。二戰時期的印度兵
  • 二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8個國家
    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那麼二戰期間各國到底死了多少人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 捷克式、99式、布倫式……為何二戰輕機槍都喜歡置頂彈匣
    點上方「戎星戰友」免費關注訂閱來源 |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二戰時期輕機槍得到了廣泛應用,大部分輕機槍都採用置頂供彈,
  • 二戰功臣:蘇聯DP、斯伐洛克ZB-26、英國布輪,改變了歷史的武器
    DP輕機槍、ZB-26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都是二戰中各國裝備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主要機槍,其中DP輕機槍和ZB-26輕機槍稱得上是早期輕機槍中的明珠
  • 中國人算多了!專家三哥們才是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話說,我們大家一直都很確定的一個事實就是,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實我覺得這都不用想太多,來了澳洲之後簡直是走五十步就能看見一個中國人,走個兩三百步沒準還能聽見一句家鄉話。這個民族至少在澳洲,看起來也沒比中國人少。。。而根據澳洲每日郵報的報導:事實上,印度可能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 山姆大叔的二戰榮譽——M1加蘭德步槍
    它可是世界上問題最多的輕機槍之一,故障奇多,根本不堪大用。不僅如此,紹沙自動步槍發射8毫米勒貝爾步槍彈,和美軍的步槍彈不通用,美軍子彈打完了都難找到補充,大大降低了火力持續性。使得美軍在在戰場上使用了這把機槍,紛紛開始嫌棄這把法國貨,許多士兵甚至拒絕使用這款槍枝。在美軍看來,用這把槍,自殺都不一定成功。
  • 印度步兵班火力中堅 二戰時期的布倫輕機槍
    除了上述這些情況之外,印軍當中還有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那就是班組內的不少輕武器,仍舊充斥著大量的二戰老產品。以班組火力中堅的輕機槍為例,不少印軍班級編制內配屬的仍舊是二戰時期的布倫式輕機槍,發射的彈藥是7.7×56mmR步槍彈,性能強於AK-47所使用的7.62x39mm M43步槍彈。
  • 抗日戰爭中哪款機槍打鬼子最厲害?
    理想中的每個步兵班共有14人,裝備一挺輕機槍.。而重機槍則配屬於團、營級的機槍連。在重武器缺乏的條件下,機槍成為了步兵作戰的保證。 標準的捷克造中國裝備最多的機槍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1934年,ZB26被確定為制式輕機槍,當年民國財政部向捷克方面訂購了5000挺。以此為機會,兵工署向捷克方面索取設計圖紙及樣板。但因為訂購數量太少,捷克方面只贈送了驗收樣板一幅,兵工署遂派遣三名技術人員前往監工,在此期間注意製造工程,自行繪製相關圖紙。
  • 揭秘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海難——二戰中蘇聯潛艇的最大「戰果」
    導讀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大海難不是英國的「泰坦尼克」號,也不是中國的「江亞輪」
  • 真實的輕機槍能連發多久時間?
    也使得輕機槍成為了班排作戰小隊的火力核心,如果戰鬥當中沒有輕機槍火力支援,步槍手就會被敵方的輕機槍逐一壓制,戰鬥也就進行不下去了,比如說:阿富汗戰爭中,美軍一個海豹4人組(《孤獨的生還者》)與阿富汗地方武裝交戰,由於都是M4步槍射擊距離有限,反被阿富汗地方武裝的蘇制RPK輕機槍所壓制...最後只有一個人逃生!
  •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槍械設計大師白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白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隨後,在上世紀30年代,比利時仿製生產該槍,在將口徑擴充為7.92毫米之後,命名為FN-1930式輕機槍。
  • 摩薩德指揮官疑似在以色列首都遭槍殺
    外媒:摩薩德指揮官疑似在以色列首都遭槍殺60年代,摩薩德跨國跟蹤,把二戰中屠殺猶太人的戰犯艾希曼從阿根廷抓回以色列受審。1966年,它又從伊拉克偷走最先進的米格21戰機。摩薩德還組織突擊隊遠程奔襲烏幹達首都恩德培機場,成功解救100多名人質,自己只損失了1人———身先士卒的突擊隊長約納坦上校、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哥哥。另外,被稱為西方「佐爾格」的情報大師伊利·科恩也是摩薩德的特工。
  • 蘇聯二戰只有DP輕機槍?其實捷格加廖夫還有新產品——RPD輕機槍
    這種用彈盤供彈的輕機槍是蘇聯槍械設計師瓦西裡·阿列克謝耶維奇·捷格加廖夫在1928年開發出的輕機槍,在二戰時期更是成為了蘇軍步兵班裡的招牌武器,在戰爭中是蘇軍步兵重要的火力支援,為蘇軍在戰場上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如果翻開二戰的蘇軍照片就會發現,DP-28輕機槍並非是蘇軍唯一的輕機槍,在戰爭末期的照片裡還出現了一款形似PK輕機槍的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