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那些上置彈匣,很像捷克式的輕機槍都叫啥?

2022-01-25 天下第一槍

二戰中,咱們最熟悉的輕機槍莫過於ZB-26捷克式輕機槍了,而二戰中,上置彈匣的輕機槍不光有捷克式,還有好幾款都是上置彈匣的。大家很容易將這些機槍認錯,大概率是都看成捷克式了,今天咱們來簡單扯一扯那些上置彈匣的輕機槍。

先說說咱們最為熟悉的捷克式輕機槍吧,這把槍當年可是咱們抗戰的主力功勳機槍,捷克式是咱們給起的名,實際上是ZB-26。這把槍在設計上,使用的是導氣式原理和槍機偏移式閉鎖方式,發射的是7.92*57mm毛瑟彈,這點是它能夠來到咱們國家的最主要原因,畢竟子彈可以自產不用外購,國內各家兵工廠都有,非常方便。

ZB-26使用的是20發的彈匣供彈,這個彈匣其實並不是標準的矩形彈匣,仔細看的話,其實是一個梯形的彈匣。這個彈匣處於上方,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臥姿射擊的高度,並且便於副射手協助換彈匣。在彈匣的更換上非常方便,遠比蘇聯人的DP28那個和反坦克地雷很像的大彈盤要方便。

而ZB-26的彈匣井上,是有一個彈匣井蓋的,在不用的時候,是可以通過滑動的方式,關閉上彈匣井蓋的,避免那些髒東西進入,從而導致機槍出故障。ZB-26的彈匣釋放鈕就在彈匣井後方,拆卸彈匣的時候直接捏一下就可以了。

ZB26外形上最大的特點是其槍管子上的散熱槽,事實上這東西並沒有什麼太大用處,而且還會耗費做工。而ZB-26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槍管子可以快速拆卸,在槍管過熱的時候,隨時可以拆下來,更換槍管,這個思維在當時屬於是非常先進的,比當時一眾輕機槍都要好。

其專門設計了一個提把,拎著槍轉移,拎著槍射擊都是可以的,毛子的DP-28輕機槍壓根就沒有。電影裡那些抱著機槍噠噠噠開火的場景都是騙人的,要是那麼大手早就被燙熟了,事實上是要把提把橫過來握著進行射擊,或者是握著機槍枝架也可以。

正確姿勢

而ZB-26的頂置彈匣也帶來了一定的缺陷,就是不方便瞄準,這挺機槍的準星和照門都是整體向左進行了偏移。這樣的設計其實是阻礙了一定的視線的,上置的彈匣影響了射手的可視範圍。其彈匣旁邊的那個圓形轉輪就是照門調節器,調節照門上的距離用的。

電視劇中經常有弧形彈匣的捷克式機槍,這個其實也是存在的,並不是英國的布倫式,而是就是捷克式。只不過,這個類型的輕機槍是在建國之後才有的。當時,捷克式機槍使用的7.92*57mm毛瑟彈在國內停產了,再想找子彈難度比較大,而槍還是比較不錯的。當時咱們已經換裝了五六式衝鋒鎗,7.62*39mm子彈到處都是,直接就給捷克式機槍改了膛,讓其使用五六衝的彈匣。所以,在任何抗日劇裡,這種弧形彈匣的捷克式都屬於穿越。

插著五六衝彈匣的捷克式機槍

而日軍當年也是大量使用過外形很像捷克式輕機槍的武器,分別是發射6.5*50mmSR的九六式輕機槍和發射7.7*58mm彈的九九式輕機槍。

最開始日軍使用的是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歪把子輕機槍。這個歪把子輕機槍著實有些讓人莫名其妙,使用的是哈奇開斯的那一套原理,供彈具是最大的槽點,那個彈鬥供彈就讓人非常頭疼,一個彈鬥裡面塞六個6.5*50mm步槍彈的彈夾,容易出故障,那個方式不出故障才怪。

而且,歪把子根本承受不住6.5*50mm子彈的膛壓,容易抽短殼,鬼子沒辦法,給子彈進行了減裝,減去一部分發射藥。這下終於可以用了,而結果就是,鬼子的子彈通用計劃泡湯了,這個歪把子機槍的殺傷力什麼的也降低了。沒辦法,日本人琢磨要開發新的機槍,去換掉歪把子。

日本人帶著繳獲的ZB-26回了日本,日本人對於ZB-26的設計也是比較滿意,上置的彈匣可以,那個提把也不錯。然後照著ZB-26的外形,又設計了一個九六式輕機槍。這兩挺機槍,只不過是外形相似,其實結構上是完全不同的,這兩個都是導氣式原理,而捷克式用的是槍機偏移式閉鎖,九六式則是卡鐵起落閉鎖。九六式輕機槍的那一套,其實還是歪把子那一套,也就是哈奇開斯那套,只不過就是換了個外形罷了。

九六式輕機槍

而日本在1939年又換裝了7.7*58mm有坂彈,換裝九九式步槍,而隨著九九式步槍配套的就是九九式輕機槍。這挺九九式輕機槍,外形和九六式很相似,其本質上還是九六式輕機槍的那一套自動原理和閉鎖方式,主要的改動就是換成了發射7.7mm子彈。故此,九九式青旗鱂的彈匣弧度遠沒有九六式輕機槍那麼大了。

九九式輕機槍

九九式和九六式在細節上也有一部分改動,九九式可以加裝一個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槍管固定栓也是有所變化,九六式的槍管固定栓是類似一個扳手旋轉的,而九九式換成了旋轉式的。

九六式和九九式,和捷克式一樣,在彈匣井上加了彈匣井蓋,只不過日本人彈匣井蓋是摺疊的,捷克式的是滑動式的。而日本人也在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拋殼口那裡也加了一個防塵蓋,估計是被歪把子坑的要命,歪把子機槍的開放式的彈鬥以前沒少因為進去塵土,導致卡殼。

當年,歪把子輕機槍的供彈口上方是有一個注油器的,目的是在子彈進入的時候能夠潤一下油,防止抽殼時出現故障。而九六式和九九式實際上是不需要潤油的,但是日軍那些老頑固們還是在彈匣裡放了油墊。

九六式和九九式和捷克式相似的地方還有就是槍管上都帶有散熱槽,增加表面積增加散熱能力,都帶有一個提把,只不過捷克式的提把是向後的,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提把向前;三挺機槍的槍管下方,都是有個導氣箍,可以調節進氣量,這個主要是根據環境問題去調節,什麼天冷天熱的不同情況;這三把槍的準星照門都是向左偏移的,都帶有一個轉輪式的照門調節器。而在瞄準上,九六式和九九式都可以加一個2.5倍的光學瞄準鏡,這點捷克式是沒有的。

上面說了,九六式和九九式傳承的是歪把子和哈奇開斯那一套,而真正傳承於捷克式輕機槍的則是英國的布倫式機槍。

1930年,英軍尋求老式的路易士機槍的替代品,就是那個長的像無後坐力炮的機槍。幾輪選型過後,英國人盯上了捷克斯洛伐克的ZB輕機槍。但是英國人對於ZB輕機槍還是不滿意,要求ZB公司對輕機槍進行改進。最終,改進出了ZGB33輕機槍,又改了口徑,改成了英國人用的.303子彈。其彈匣,也從原本的直排彈匣改成了弧形彈匣。這挺機槍,最後命名為了布倫機槍。

布倫MkI

布倫輕機槍和ZB-26的自動原理和閉鎖方式其實是一樣的,屬於是一家子,說白了就是抄了ZB-26。外形上,布倫輕機槍沒有了ZB-26的那些散熱槽,這些東西用處並不是很大,而且生產還費事。布倫輕機槍的導氣箍也比ZB-26的更靠後一些。

而照門和準星上,是比較類似的。ZB26和布倫MkI的照門調節器都是同樣的蝸式調節器,而布倫輕機槍的照門比ZB-26的更加靠後一些,並且使用的是覘孔的照門。等到了MkII和MkIII的時候,布倫機槍的標尺換成了立框式的了,上面的刻度也達到了2000碼。通過一個擠壓按鈕去上下調節標尺上的射程。

布倫MkIII機槍的標尺

英國人的布倫機槍曾經有一部分通過租借法案提供給了我國,但是其使用的.303子彈在我國很少,後續的子彈供應只能從英國人那裡來。而加拿大則在後來專門設計了一個可以發射7.92*57mm毛瑟彈的布倫機槍,使用的也是20發的彈匣。這部分槍枝,主要是提供給了遠徵軍。在電影《金陵十三釵》當中,教導隊機槍手使用的正是此款,很遺憾,這個是穿越了。

捷克式、布倫式、九六式、九九式這幾挺輕機槍在當時是比較出名的,咱們容易弄混這幾挺輕機槍。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教大家點小辦法去區分這四挺輕機槍。

先看提把,提把向後的是捷克式和布倫式,而九六式和九九式的提把向前。然後看槍管,捷克式的槍管有散熱槽,布倫機槍並沒有,這裡面可以區分七九勃然和捷克式。再看彈匣,使用.303子彈的布倫式的彈匣弧度大,使用7.92mm毛瑟彈的捷克式是梯形的。

上面說了,可以通過提把方向去認識九六式和九九式,咱們再來看一下如何區分九六式和九九式。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九六式使用的6.5*50mmSR子彈導致彈匣弧度大,而九九式的彈匣弧度比較小。九六式沒有槍口的喇叭形狀消焰器,而九九式則有。

那麼,留個作業吧,下面這幅圖,裡面這挺輕機槍到底是不是捷克式機槍呢?如果不是,是哪一挺機槍?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年產40000多支,力壓三八大蓋,抗戰中最好的國產步槍:中正步槍

經典中的經典,解放軍裝備過最帥的單兵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

中國名槍,威震港臺黑白二道的「紅星手槍」五九式手槍

自動步槍的開山鼻祖究竟有多厲害呢,看看M1式加蘭德步槍

盤點全球擁有可怕威力的衝鋒鎗:最後一把衝鋒鎗的第一用戶是中國

相關焦點

  • 捷克式、99式、布倫式……為何二戰輕機槍都喜歡置頂彈匣
    點上方「戎星戰友」免費關注訂閱來源 |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二戰時期輕機槍得到了廣泛應用,大部分輕機槍都採用置頂供彈,
  •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當時國內只有少部分維修繳獲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單位才在生產彈板,因此在捷克式生產推廣之後,該槍同樣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出。比利時FN-1930式輕機槍——和美國輕機槍同祖宗的比利時造槍械設計大師白朗寧在1917年正式生產出首挺原型槍,隨後該槍在1918年被美國軍方相中採購,並命名為「M1918年式白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二戰中美軍的BAR。
  • 二戰中最優秀的輕機槍之一——布倫機槍的那點事兒
    他們將自己的目光盯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那裡,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挺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就是我們熟悉的ZB-26輕機槍。這挺機槍放在整個二戰中,都算是最出色的輕機槍之一了。這裡咱們展開談一下ZB-26輕機槍,其導氣式原理和槍機偏移式閉鎖都是非常棒的,發射的7.92*57mm毛瑟彈。
  • 二戰中槍殺最多中國人的輕機槍..........
    日本99輕機槍一般來說,許多人認為日軍99式輕機槍的外觀像ZB-26,但是其核心實質上脫胎於二戰前英軍制式機槍的落選型號-
  • 英國的維克斯貝蒂埃機槍,長得像布倫,但是並不是布倫
    甚至,在租借法案中,加拿大還特意將一部分布倫機槍改成了7.92*57mm版本,也就是所說的七九勃然,專門提供給中國。而二戰期間,英國軍隊還有另外一挺輕機槍,長得非常像布倫,叫維克斯-貝蒂埃機槍。這挺機槍長得非常像布倫,同樣的上置彈匣,很類似的弧形彈匣,又有提把等一系列特徵。
  • 能壓制日本歪把子的捷克式機槍|輕武專欄
    估計捷克人怎麼都不會想到,ZB26輕機槍在國際上沒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反倒是萬裡之外的中國成了它裝備數量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國家....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我們當年選擇了捷克式輕機槍?發射模式上面ZB26和BAR都有單發和連發選擇,而大盤雞沒得選,只有連發...這很毛子。ZB26和以上兩款比起來最大的毛病就是瞄準非常坑爹,上置彈匣的硬傷
  • 九六/九九式輕機槍是日本山寨捷克式?別扯淡了!
    痛定思痛之下,日軍以繳獲的ZB26為模板,山寨出了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但是這兩個山寨貨性能還是不能和ZB26比,blablabla……其實呢,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和捷克ZB26輕機槍除了外觀上有點像以外,真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輕機槍,內部構造完全不同,根本就不是什麼山寨產品。
  • 捷克式不僅有輕機槍,還有ZH-29半自動步槍,我國是唯一購買者
    不過步槍發展的方向必然是提高射速,在20年代末期,捷克設計製造了ZH-29式半自動步槍,這款槍的名氣不如捷克式輕機槍,但是性能在當時的步槍中也不低。東北軍裝備的ZH-29半自動步槍ZH-29結構比較緊湊,全槍長1150毫米,重4.5千克,設計時有多個口徑,主要是為了用於不同國家、地區的測試。
  • 侵華日軍噩夢:我軍使用的捷克式機槍有多厲害?
    不管是身穿德式裝具的中央軍,裝備簡樸的地方軍,還是穿梭在敵後的八路軍,手中都可以看到一件外形非常易於識別的武器——捷克ZB26輕型機槍,國人俗稱捷克式機槍。1925年9月,捷克正式生產該槍,縮寫命名為ZB-26式7.62毫米機槍。次年4月該槍裝備捷克軍隊,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捷克後,大部分捷克式輕機槍都被交給黨衛軍使用。
  • 布倫機槍的名字原來是這麼取的:從「捷克式」到布倫輕機槍的一步步演變
    布倫輕機槍是二戰時期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是如何一步步地由ZB vz.26演變成布倫輕機槍的?本文為您揭曉——輕武器委員會在1930年組織的這場測試中,針對vz.27的測試主要集中在射擊精度和耐久性方面,至於惡劣條件下的可靠性並未太多關注,只記錄了射擊損壞時的故障。這次測試中,vz.27相較參加測試的其他輕機槍表現最好,無故障地射擊了11000多發,輕武器委員會的備忘錄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讚揚:「我們測試的任何其他槍,都沒有像這種槍那樣經歷了如此多的測試卻少有故障」。
  • 以色列內蓋夫機槍,像M249又不是M249的輕機槍,印度買了一萬多挺
    ,其使用的是布倫L4,是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使用布倫MK2、Mk3改進的型號,其實就是把.303子彈換成了7.62*51mmNATO。話說,這內蓋夫輕機槍長得挺像美軍所使用的M249,很多人就會誤認為,內蓋夫輕機槍就是M249的以色列版本。
  • 【每日一槍】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日本歪把子機槍
    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二戰中,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大量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被1936年(昭和天皇十一年,日本神武紀元2596年)定型的用30發彈夾供彈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只要有經驗的射手,還是能發揮出他的優勢的, 1946年通化發生投降日軍大暴亂{有國民黨背景}當時有一路暴亂分子圍攻通化公安局的小樓,樓內警衛不足一個排再加上一些行政警察和勤雜人員,而日軍有千人以上,當時樓內主要靠一挺歪把子兩挺捷克式,頂了數小時堅持到援軍到來,其中歪把子射手是個高人,他使用的是倉庫裡彈藥箱上標明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專用彈,而機槍自身保養不錯,他採用的是高精度的短點射,在捷克式換彈匣時則加大力度掃射以壓制敵人
  • 武器大全:以色列內蓋夫機槍,像M249又不是M249的輕機槍,印度買了一萬多挺
    南亞次大陸的三哥迄今為止還在裝備著二戰時期的布倫機槍,其使用的是布倫L4,是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使用布倫MK2、Mk3改進的型號,其實就是把.303子彈換成了7.62*51mmNATO。這批槍很多被送到了印度,印度人也是拿著圖紙開始生產。二戰時期的印度兵
  • 二戰最強的5款輕機槍,其中有兩款都是德國製造,美軍無一上榜!
    二戰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機槍,在我國,最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了。但是放在世界上,德國人卻不屑用捷克式,甚至繳獲了都不用!
  • 武器大全: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的8大輕機槍,並不是只有「捷克式」機槍
    正在使用DP輕機槍的中國軍隊在抗戰爆發前,或走私,或地方軍閥都或多或少得到過一部分DP輕機槍。中國軍隊裝備的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之所以能成為抗戰時最出名的輕機槍,在於當時的中國能夠自行生產該槍。
  • ZB26式輕機槍:二戰中我國曾裝備10萬多挺,「吊打」日本歪把子
    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它在二戰中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裝備。今天兵哥要說的是一款由捷克生產製造的輕型機槍,該槍具有出色的性能,可擔負火力覆蓋,保持連續射擊性,可迅速彌補單兵火力不足。而且設計簡單,可靠性高,維護方便,能在各種複雜的地形環境中使用。相比日本陸軍裝備同類型的「歪把子」輕機槍要好很多。
  • 捷克式輕機槍的最後一絲氣息,二戰後的VZ-52/57輕機槍
    算一算二戰中的那些輕機槍,日軍的歪把子屬於是莫名其妙的範疇,其讓人頭痛的供彈方式就讓其排除在優秀之列了;蘇軍的DP-28輕機槍過於笨重,槍管子也不能快速更換 美軍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輕機槍,BAR純屬自動步槍客串的角色;英國的布倫就是抄的ZB-33。
  • 二戰時期七款經典輕機槍
    白朗寧M1918輕機槍,該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是「貨真價實」的輕機槍。
  • RPD和RPK:兩挺不同的輕機槍,都是蘇軍步兵班主力
    RPD和RPK:兩挺不同的輕機槍,都是蘇軍步兵班主力RPD在先,捷格加廖夫研發,是一挺發射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