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步兵班火力中堅 二戰時期的布倫輕機槍

2022-01-31 簡單生活事

印軍向來有著武器繁雜,口徑不統一的問題。這樣的現象不但加大了後勤的供給壓力,彈藥的配發難度,而且還拖累了總體的發展。除了上述這些情況之外,印軍當中還有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那就是班組內的不少輕武器,仍舊充斥著大量的二戰老產品。以班組火力中堅的輕機槍為例,不少印軍班級編制內配屬的仍舊是二戰時期的布倫式輕機槍,發射的彈藥是7.7×56mmR步槍彈,性能強於AK-47所使用的7.62x39mm M43步槍彈。

布倫輕機槍在我國是非常知名的一款經典槍械,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聽到,看到它的身影。當時,我們的確獲得了一批原版7.7毫米口徑的布倫輕機槍,而且在戰場上也的確對日軍構成了殺傷。但是,7.7毫米子彈在當時我們軍隊內並不是主流彈藥,而日軍雖然也有7.7毫米子彈,但尺寸卻是7.7×58mmSR T-92和7.7×58Arisaka T-99,與布倫輕機槍7.7×56mmR步槍彈完全不通用。

考慮到這些,我們後來採購了加拿大改進版的7.92mm布倫輕機槍,由此才適應了彈藥補給的問題。不過,印度在獲得這些輕機槍之後,雖然也做出了一些改進,但是彈藥和口徑始終沒有更換,布倫輕機槍也一直在印軍內承擔著班組機槍的角色。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審視布輪輕機槍的話,不難發現該槍實際上已經落後。作為一款老式輕機槍,它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擴展性的問題,比如無法安裝光學瞄具,30發彈匣裝彈量不足,無法構成持續射擊火力壓制的優勢。

另外,7.7×56mmR步槍彈重量太大,加上槍械本身的自重量和備用彈匣的話,超過了20公斤。而單兵在這一狀態下普遍能夠攜帶的彈藥基數,不超過210發。與之相比,小口徑班組輕機槍的95式輕機槍在一般情況下可攜帶4個75發彈鼓(3個為備用)。這樣來看的話,小口徑彈藥的優勢得到了凸顯。而布倫輕機槍射程遠的優勢,則很難發揮足夠的作用。要知道,現代戰場不再是二戰思維下的攻防戰鬥,雙方的戰鬥大多都是快速穿插和突進,在行進間發揮己方重火力的優勢。

舉個較為明顯的例子,我們陸軍已經開始普及車載機動火力,即便是一輛山貓突擊車,也能適配大口徑重機槍或者更大口徑的榴彈發射器。在行進中,也可以對敵實施壓制。而印軍目前還沒有實現機械化,無力構建這樣的等量優勢。班組布倫輕機槍在此時的劣勢已經很明顯,無法快速更換陣地,行進間點射後坐力太大,射速太低,導致步兵在最後成為車載機動火力平臺的「靶子」。而印軍對於這一劣勢,還沒有做出改觀,我們過去繳獲武器並歸還給他們的武器,大多仍在使用。

「人口警報」拉響,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沒人生,催生又無果,專家再出新招

清朝滅亡以後,100萬清軍殘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中國開始轉變戰略方向!果斷放棄2400億項目,英國追悔莫及!

山西「闊太」淫魔寇靜瑤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班的火力有多強?七支98k,再加一挺機槍
    關於德軍一個班的編制和火力,這個是要分時間段的。因為隨著戰爭進行到後期,德軍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從師到班,基本上所有單位都在縮編。比如德軍普通步兵師在二戰爆發前夕,一個師的正常滿編是17200人,3營3團編制。而到了1944年,這樣一個師變成了兩營三團編制,人數降到了12300餘人。
  • 步兵班的裝備自二戰以來大同小異
    其實,自二戰開始,到目前為止,步兵班的基本武器配置,實際上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是由5發拴動步槍升級成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口徑由大威力步槍彈,升格成中間威力步槍彈或小口徑步槍彈。一般軍隊除了特勤人員,步兵班基本上淘汰了二戰時期大出風頭的衝鋒鎗,自動步槍就是融合了5發栓動步槍和衝鋒鎗特點的步兵槍械,既有步槍的遠射程和殺傷力,同是保持了衝鋒鎗的猛烈火力,克服了衝鋒鎗彈丸殺傷力小的弊端。
  • 「加拿大輕機槍」——布倫輕機槍
    帶座椅的雙聯高射槍架,兩挺布倫式用的是100發彈盤除了使用兩腳架作為班用機槍,布倫式輕機槍還可以裝在三腳架和專用高射槍架上使用,還可以配用一種100發彈盤供彈。不過這兩種槍架使用不多。加拿大為中國生產的7.92mm口徑布倫式輕機槍,被稱為「加拿大輕機槍」或者「勃然輕機槍」二戰時期中國是同盟國一員,也是「租借法案」的受援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向中國提供了相當數量的武器裝備,其中加拿大為中國生產過發射
  • 英國布倫輕機槍史,士兵說這槍打得太準了,請工廠改差一點
    當地的武器製造商霍勒克三兄弟在資源有限、工廠瀕臨破產的情況下,生產出了一種能夠隨同步兵機動作戰的輕型機槍,,最終成為ZB26被捷克陸軍採用,並廣泛出口,事實上,賣給外國買家的比賣給捷克軍隊的還多,其中一款重要的的子型號是英國的布倫機槍。布倫輕機槍的起源
  • 比ZB26更能吊打日軍歪把子:加拿大造布倫輕機槍的中國抗戰史
    編號為ZB-26的它,火力持續性雖沒有二戰時的布倫、99式甚至是德國人的MG34/42家族的好,但比起日軍差勁的11年式,即歪把子輕機槍,真的是可以把它「按在地上打」。而日軍在繳獲它以後,往往將其配屬給自己最好的機槍射手,並稱之為「我軍使用過的最好機槍」。實際上,在東南亞讓日軍吃過數次虧的布倫式輕機槍,也曾裝備到中國軍隊手中。
  • 國產新型精確射手步槍也可作為班用機槍 有效增強陸軍步兵班火力
    不過班用機槍型一直沒有出現,有人揣測國產新一代自動步槍或沒有班用機槍。不過最新一張圖片顯示國產新一代自動步槍精確射手型可以配備彈鼓,彈鼓是國產班用機槍標誌性部件,它備彈75發,能夠為班用機槍提供持續火力。而精確射手步槍則強調精確射擊,一發子彈就要消滅一個目標,打一槍就要轉移陣地,對於備彈沒有太多要求,採用普通30發彈匣就足夠了。
  • 國產彈鏈供彈班用機槍或現身 — 陸軍步兵班火力將會更加強大
    而班用機槍是步兵班火力骨幹,現代步兵班戰術基本上圍繞著班用機槍展開,因此班用機槍對於陸軍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武器,所以國產新一代輕武器不會沒有班用機槍。有人就推測國產新一代班用機槍應該不會在國產新一代自動步槍基礎上發展而來,而是單獨研製。眾所周知,國產自動步槍採用槍族化發展思想,班用機槍從自動步槍發展而來,例如95自動步槍就發展了95班用機槍。
  • 比ZB26更能吊打歪把子:加拿大造布倫輕機槍讓日軍吃過數次虧,細數中國軍中留存照
    編號為ZB-26的它,火力持續性雖沒有二戰時的布倫、99式甚至是德國人的MG34/42家族的好,但比起日軍差勁的11年式,即歪把子輕機槍,真的是可以把它「按在地上打」。而日軍在繳獲它以後,往往將其配屬給自己最好的機槍射手,並稱之為「我軍使用過的最好機槍」。實際上,在東南亞讓日軍吃過數次虧的布倫式輕機槍,也曾裝備到中國軍隊手中。
  • 二戰時期,一個最普通的法國陸軍步兵班,擁有怎樣的武器陣容?
    法國步兵班由12人組成,在各國步兵班的編制裡,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日軍步兵班13人,美軍12人,蘇軍11人,德軍10人,英軍10人),具體可以分為班部、火力組與攻擊組。班部由班長與副班長組成,平時一起管理步兵班,戰時副班長領導火力組,而班長負責整體指揮;火力組即傳統意義上的機槍組,1名機槍手、1名副機槍手和3名彈藥手;攻擊組即步兵組,4名步兵和1名榴彈手。
  • 國產新型班用機槍加歸彈鏈供彈,我們步兵班火力大為增強
    不過它的100發彈鏈裝在彈鼓之中,有人誤以為它是彈鼓供彈,開膛待擊有利於給槍管散熱,以提高火力持續性能。正是因為上述優點,至今許多人仍然對56式輕機槍讚不絕口。當然56式班用機槍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槍管不能迅速更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性能發揮。上世紀70年代,中國相關單位著手發展新一代輕武器。
  • 【武備】班用機槍霸主M249,美軍支援型火力的中流砥柱!
    自從美軍換裝M14自動步槍以後,原先用作班用輕機槍的白朗寧M1918A2自動步槍,連同伽蘭德M1步槍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沒有專用的輕機槍,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裝上了快慢機鎖,原計劃是每個班裝備1~2支能全自動射擊、配兩腳架的M14E2來充當班用輕機槍,但M14E2並沒有定型和裝備部隊。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 從1942年至今,澳大利亞陸軍步兵班武器變化史,國產打敗美式成為主流
    長期且頻繁的軍事行動,讓澳大利亞的軍事力量始終保持在一定水準之上,從其步兵班的制式武器變化就能看出。此時澳大利亞陸軍步兵班的編制為11人,班長率領一個6人步槍組,而副班長率領一個3人機槍組。武器方面,班長使用湯普森衝鋒鎗(當時美國出口了不少),機槍手使用布倫輕機槍,而其他人全部使用李-恩菲爾德SMLE Mk.III步槍。
  • 布倫機槍的名字原來是這麼取的:從「捷克式」到布倫輕機槍的一步步演變
    布倫輕機槍是二戰時期著名的輕機槍之一,它是如何一步步地由ZB vz.26演變成布倫輕機槍的?本文為您揭曉——這裡要插一句的是,1930年代初,印度軍方急於換裝新式輕機槍,於是他們還沒等到英軍完成選型,就選擇了維克斯-貝蒂埃輕機槍,因為這種機槍能夠快速投產。1931年測試中表現最好的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機槍,不過也產生了一些問題:vz.27輕機槍最初使用德式7.92mm槍彈,發射藥有效成分為硝化纖維素,而7.7mm英國槍彈發射藥有效成分為硝化纖維素和硝化甘油。
  • 二戰時期,德軍機槍組帶1150發子彈,為何日軍機槍組只有450發?
    機槍,二戰時期重要的班組自動火力,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 希特勒的電鋸--MG42通用機槍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不能研發和裝備重機槍,二戰中德軍步兵的主要機槍火力是MG34,MG42和MG26(捷克的ZB-26輕機槍
  • 中國步兵連配6挺重機槍嚇壞印度?別鬧這是機槍連
    近日有國內自媒體發表文章,對軍報的一張「解放軍一次山地作戰訓練的照片」做出研判,推斷照片中解放軍的山地步兵部隊居然在一個步兵連內裝備了6個12.7毫米89式重機槍小組,「火力兇猛程度令人乍舌」,然後「嚇壞了印度」,最後「令印度媒體沉默」。其實仔細觀察照片,再有一點點軍事常識,都不會得出上述結論。
  • 【槍械講堂】二戰中大英國協國家軍隊的火力支柱--布倫式輕機槍
    它和美國的白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在二戰的中後期以及二戰後,布倫式機槍成為了大英國協國家的標準裝備。 在41年的時候,美國援助了1.8萬挺布倫MKI輕機槍到中國,可是那批使用.303子彈的布倫輕機槍和國內使用的主流口徑不符,造成後勤,補給等等環節的諸多困難。
  • 國產新型中口徑通用機槍或已上馬,陸軍步兵分隊火力將大增!
    在2018年珠海航展建設集團等單位技術人員就曾經透露,由於中口徑通用機槍缺失,國產輕武器在1000米左右存在一個火力空白,這個距離就是中口徑通用機槍負責區域,因此需要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來填補。美國和俄羅斯等發達國家步兵排都有一個武器班,配備中口徑通用機槍,例如美國M240和俄羅斯PKM,戰時可以加強給步兵班。
  • 二戰時期七款經典輕機槍
    白朗寧M1918輕機槍,該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是「貨真價實」的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