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美國智庫假想中美交戰:南海勢均力敵 臺海中國佔優

2021-03-01 參考消息


微信訂閱2017年《參考消息》,立減20元>>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 日本《選擇》月刊11月號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假如美中兩國爆發戰爭》。

文章稱,在美國與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擅長軍事領域研究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進行了名為「假如中美兩國交戰」的模擬實驗。實驗假想在臺灣與南沙群島的紛爭從偶發性戰鬥發展為正式交戰,得出的結論是,現階段「美軍仍然在綜合實力上佔據優勢」。


▲蘭德公司總部大門前

文章稱,但另一方面,蘭德公司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預測,在臺灣附近的海戰中,美國太平洋艦隊戰勝不了人民解放軍海軍。


另外,蘭德還預測,中國軍隊為了封堵美軍的機動力量,會向衝繩的嘉手納基地發動大規模的飛彈攻擊,並指出「在圍繞東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紛爭中,中國可能輕視日本,發展為意外衝突」。由此可見,在未來的中美戰爭中,「日本」將成為重要的要素。

文章稱,蘭德公司發布的報告有兩份,分別名為《與中國的戰爭—從不可想像到可以想像》和《美中軍力比較成績單》。第一份報告超過100頁,從經濟、軍事和國際政治層面進行了全面考察,第二份報告超過400頁,設想了在臺灣和南沙群島發生戰爭的兩種情形。從海戰、空戰到太空戰等9種角度,進行了共計18種模擬實驗。研究的初衷是,「關於中美戰爭有各種討論,但基本沒有比較正式的研究」。前述的「中美在臺灣海域的海戰」與「圍繞中國本土空軍基地的戰鬥」是美軍落後於中國的兩個領域。

在介紹詳細情況之前,先介紹一下戰爭爆發的劇情。

臺灣的緊張局勢發端於「臺獨」的動向。設想的劇情是,中國大陸威懾臺灣,試圖在「國際舞臺」上孤立臺灣,採用了各種手段。南海戰爭設想的劇情是,以菲律賓在中業島周邊開採海底資源為引子,中國派遣軍艦佔領該島。

文章稱,蘭德公司實施模擬實驗是在去年。


▲中業島

中美兩國軍隊開戰時會如何行動?

文章稱,戰爭初期的目標是對方的神經中樞。美軍試圖短時間破壞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雷達設施和地對空飛彈設備等。而中國則為了防範美軍的前方部署,大規模攻擊周圍的美軍基地和設施。衝繩的嘉手納基地和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將成為兩大目標。蘭德報告在介紹中國攻擊衝繩基地的理由時稱,「美國必須確保基地位於軍機無需加油可以連續飛行的距離。距離臺灣1000公裡以內的基地只有嘉手納和普天間兩個。」

報告推測,「2017年之前,中國可能擁有1000枚以上可發射至嘉手納基地的準中程彈道飛彈。」即便是美國的軍機和飛彈防禦系統,也無法防禦數百枚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蘭德報告認為,「如果有274枚飛彈射向嘉手納基地,該基地1個半月內都會陷入功能癱瘓狀態。」


▲嘉手納空軍基地鳥瞰圖

報告並未提及中國軍隊集中向日本發射飛彈會給日本造成的物力人力損失以及政治外交影響。不過,單純從軍事角度講,報告稱中國軍隊肯定會最先大規模飛彈攻擊嘉手納基地,還是有說服力的。

不過,報告指出,「韓國的基地是中國彈道飛彈的上佳目標。韓國政府應該不會允許美國讓兩個基地遭受中國的攻擊」。如此一來,日本在開戰後會成為中美戰爭的最前沿。該報告稱「如果在開戰初期能封鎖嘉手納基地兩周以上」,中國就能夠相當程度地封堵美軍的行動。

文章稱,那麼,美方在戰爭初期能多大程度地破壞中國的基地?

這是中國軍隊近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中國希望通過「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不讓美軍航母和美軍飛機靠近,但現階段還做不到這一點。

因此,中國在全境部署了密集的地對空飛彈,攔截侵入的美軍飛機。在20年前,中國的防空網「等同於零」。

不過,中國引入「紅旗-9」高性能地對空飛彈,從俄羅斯購買了S-400飛彈,大幅改善了事態。根據蘭德報告,在1996年,無隱形性能的老式戰鬥機「不受攻擊的可能性為零」。隱形性能高的戰鬥機(第四代戰鬥機),遭受攻擊的概率是40%至50%。只有最新式的第五代戰鬥機才有90%以上的概率逃過中國的攔截。


▲S-400裝彈車為發射車吊裝發射筒。

美國是唯一擁有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國家,F-22和F-35戰鬥機合計達260架以上。不過,隱形戰鬥機分散在全世界,不可能集中部署在中國周邊。

因此,美軍為了撕破防空網,實施被稱作「對敵防空壓制」(SEAD)的綜合航空作戰。這可以在正式空戰之前,破壞對方的雷達網和地對空飛彈網。如果使用反雷達飛彈,美方很可能在空戰中處於優勢地位。

文章稱,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述,在臺灣周邊的海戰中,中國戰鬥力得到極大增強。

中國從2000年代起,陸續引入瀋陽級(被稱作051型或「旅洲級」)飛彈驅逐艦、江凱級護衛艦等最新式的軍艦,而且量產了攻擊敵方艦船的反艦巡航飛彈。中國擁有像遠程的「鷹擊-62」、超音速的「鷹擊-91」等豐富的反艦飛彈種類,除了地面發射型外,還有機動性能高的空射和潛射型號。「鷹擊-91」是在俄羅斯Kh-31基礎上開發來的,中國將其稱為「神盾殺手」,流露出了針對美軍的對抗之心。

蘭德報告稱,「技術實力上,美軍是領先的,但在臺灣周邊的海戰中,中國的軍隊部署更勝一籌,在南沙群島海域的海戰中也基本勢均力敵。」


▲「鷹擊-91」反艦飛彈

報告還考察了作為21世紀戰場的「太空」和「網絡空間」。中美在1997年至2002年間在軌衛星數相差10倍,但2009年至2014年縮小至2.3倍。中國現在可以幹擾運用衛星的定位和偵查活動。報告稱「中美在太空已經勢均力敵」。

令人擔心的是,任何一種劇情,都關係到日本。對中國的戰爭中,不僅美國要依賴日本國內的基地和日本提供的合作,中國也很可能會把日本作為目標。報告雖然沒有詳述,但在講述美中開戰的契機時,除了臺灣和南沙群島的紛爭外,還列舉了東海的中日對立。

▲資料圖片:守衛在南沙群島永暑礁上的海軍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邏。

微信訂閱2017年《參考消息》,立減20元>>


我們愛和平,但不畏戰。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田士臣 | 中美在南海、臺海必有一戰?中美國防部釋放了豐富信號
    、臺海危機形勢,鼓吹中美在南海、臺海必有一戰且是大戰。筆者一以貫之的判斷就是:中美兩國都無意主動挑起一場兩個核大國之間的全面武裝衝突,但美國在南海、臺海增加兵力和不斷挑釁導致雙方擦槍走火意外事件的機率大大上升。這一判斷也為中美兩國國防部就危機管控加強戰略溝通所佐證。
  • 美公布今年衝突預測報告,南海風險降級,臺海或成中美大戰導火索
    近年來中國周邊海域局勢日益緊張,而美軍的自由航行活動也絲毫不見放緩,這讓國際社會開始擔心中美之間是否即將要爆發一場大戰。就在上周四,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公布了對2021年世界各地潛在衝突的預測報告,其中將「中美之間因為臺海問題爆發嚴重衝突」列在了風險事項的最高級別,而中美南海軍事衝突則被降級為「中級別」, 除此之外中印邊境衝突也首次出現在報告中。
  • 【世界知識】中美在臺海空中博弈的是是非非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美方罔顧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與民進黨當局勾連,不斷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在臺灣當局的有意引導和美西方一些智庫媒體的歪曲評析報導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海及附近區域的正常空中演練被炒作為「軍事施壓」或「武力脅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的行動被解讀為「侵入臺灣防空識別區」,構成「引發臺海緊張」和「現狀改變」的「根本原因」。
  • 趙全勝: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我在早些時候的一個研討會上提出,就中美關係和臺海局勢來說,有一個「四個不會改變」的現象值得注意:第一,美國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的共識不會改變,在相當長時期中國會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第二,蔡英文「臺獨」傾向不會改變;第三,川普打臺灣牌的做法不會改變;第四,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主權立場不會改變。如果沿著這四個不會改變發展下去,中國國內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可以退讓了。
  • 頭條 | 美刊假想中美戰爭:或徹底改變東亞地緣政治形勢
    假設戰爭因中國在東中國海或南中國海採取咄咄逼人的舉措而起,美國似乎可以把中國描述成「侵略者」,並確立自身作為該地區制衡行為的焦點的地位。戰爭可能讓美國政府及美國社會圍繞遏制中國這個長期計劃振作起來。美國可能以加倍努力超越中國軍隊作為回應方式,雖然這會引發一場軍備競賽,而事實還可能證明這場軍備競賽對雙方都是毀滅性的。
  • 頭條 美國智庫:中國軍事智庫迎來發展「黃金期」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導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近日發表題為《中國軍事智庫:「中國特色」和「旋轉門」》的文章,作者為西爾維婭·梅內加齊
  • 美國公然挑釁中國底線,或將引爆臺海戰爭
    由於今年的G20首腦峰會恰逢中美對抗的特殊時期,國際對此高度關注,然而美軍的核偵察機卻悄然現身中國南海上空。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官方微博最新消息,10月31日上午,包括美空軍1架核物質偵察機、1架空地監視機及美海軍2架反潛巡邏機、1架電子偵察機在內的5架偵察機前往中國南海活動。圖片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美國核物質偵察機來幹啥?
  • 美智庫:臺海開戰,就收繳中國海外資產,中國:美國在華投資更多
    最近,美國智庫之一,「外交關係協會」向美國拜登政府提交了一份關於臺海衝突的分析報告。
  • 美智庫稱2021年4地有熱戰風險,全都圍繞中國!
    面對紛擾複雜的世界局勢,美國一些智庫終究是坐不住了,他們以國家的視角,重新解讀了第一島鏈的戰略意義,這對於中美戰略家而言絕對是一次難得的「互動」良機。近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受當局委託發表了一份名為「預防優先次序調查」的報告。該報告指出2021年,朝鮮半島、臺海、南海和中印邊境這四個區域爆發熱戰的風險劇增。
  • 中美南海開戰誰將被徹底打垮 中國握一優勢不可能輸
    至誠大兵點評:中美南海是不是必有一戰,是不是中國完敗,暫且先不說,各位看官自己想一想,英國作為美國的鐵跟班,怎麼可能出來幫助中國說話,怎麼可能說中國將贏得戰爭勝利?何況,近期媒體還曝出日本花大錢忽悠僱用英國智庫專家在媒體上「圍攻中國」的醜聞呢,這一波英國專家的中國必敗論,會不會是日本「陰私」戰術的產物,還真的很難說。
  • 首次:2021年中美在臺海爆發衝突可能性為「高級別」
    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相見啦♡據臺媒報導,1月14日,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發布報告,對2021年世界各地發生潛在衝突的可能性做出預測。這家智庫將中美之間在臺海爆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首次上升為「高級別」!這是臺海潛在衝突首次被劃入「高級別」!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中美圍繞南海發生軍事對抗的可能性比2020年要低,從「高級別」降為「中級別」,即「發生的可能性:低;對美國利益的影響:高」。
  • 中國要警惕了:川普想把臺灣和南海綁在一起搞事情!
    文︱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反恐與海外安全國際研究中心汪川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2016年12月2日,川普與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直接通電話,打破了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長達40年來的美國外交慣例;12月11日,川普聲稱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沒有必要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
  • 頭條 英媒再炒作「中美開戰」 妄稱「猶如農夫對神兵」
    外媒稱,美國首席戰略顧問班農直言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戰,中美若真開戰結局又會是怎樣的呢?英國學者普遍認為,中國將會被擊敗。
  • 美智庫突然為中國說好話,很大部分是它起了作用?
    對於中方來說,深入了解美國智庫及其觀點,對於中美關係發展尤為重要。文 | 劉亞偉 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美國卡特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和平與發展中心共同主任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美國的智庫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中方來說,深入了解美國智庫及其觀點,對於中美關係發展尤為重要。
  • 【中美關係】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從美國主觀上來講,是想搞「美日+1」框架,即美國為主帥,日本為副帥,然後再搞「抓手」也就是「+1」——韓國首當其衝、印度、澳大利亞、菲律賓、越南、臺灣都在其列,但至於是否能夠實現則要另說。例如如果「臺海有事」,日本會和美國一起介入,但韓國表示「不會介入」。對於菲律賓和越南,中國則採取了釜底抽薪的方法。印太戰略沒有一個完整機制,但思路大致如此。
  • 中國在臺海常態化巡航之際,美國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純屬巧合還是另有深意?
    外界注意到,美國航母駛入南海之際,正值臺灣當局炒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海巡航的敏感時刻。有臺灣媒體將解放軍這一常態化的正當軍事行動,形容為「入侵」「襲擾」,並叫囂「連續兩天創下今年規模紀錄」「陣勢相當罕見」……在一片嘈雜聲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於美國當地時間23日發表聲明,要求北京停止對臺施壓,與臺灣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 上兵伐謀,中國必勝——臺海軍事問題討論綜述 中一智庫第一屆研討會素材
    ;以歐美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實施兩手策略,經濟領;我們認為,在臺海軍事方面,以下問題,將會影響到中;上兵伐謀,中國必勝——臺海軍事問題的研討綜述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在鄭州市河南省老幹部活動中心,首屆中國民間智庫建設研討會臺海軍事討論小組,對臺海軍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 2021年南海局勢將會何去何從?
    從中美全面對抗的視角看,南海衝突是中美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南海局勢極不穩定,而隨著2021年中美對抗持續升高,加上蔡英文當局加快「臺獨」腳步,進一步配合美國的行動,使得南海衝突的風險大大上升。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近期稱,如果沒有管控機制,中美兩國存在熱戰的可能,而臺灣(東沙、東引島)將是「閃點」。而欲挑起南海熱戰的恰恰是美國,將不會是約瑟夫·奈所擔心的中國。
  • 國觀智庫臺海研究中心成立後 迎來首批臺灣學者訪問
    2人訪問國觀智庫,針對臺灣學者關心的美「印太戰略」與「亞太再平衡戰略」關係、南海仲裁案相關法律問題等,雙方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這次活動是國觀智庫臺海研究中心剛剛成立以來第一次接待臺灣學者,也是臺海研究中心的第一次學術交流活動。通過組建臺海研究中心,國觀智庫致力於促進臺海兩岸在各領域的學術交流和聯合研究,為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提供智力支撐。
  • 美智庫坦言:在臺海,美會「輸到脫褲子」
    近段時間,美臺之間的小動作不斷,無疑加劇了臺海的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