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點
史上最大運載火箭能建成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建造有史以來最大的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其中大型的兩級版有效載荷超過130噸,高度接近120米,總重量2948噸,令曾經的登月火箭相形見絀。
除了體型和有效載荷驚人,SLS火箭還將成為載人火星任務的一部分。NASA希望以此改變空間科學「遊戲規則」,並鋪就未來人類探索深遠太空之路。不過據稱,整個項目正面臨著經費不足這一窘境,很可能要被迫推遲發射或是縮小建造規模。
外媒精選
化學家研發新型氫燃料催化劑
氫燃料電池中的鉑催化劑成本很高。但日前,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者開發出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新型無金屬催化劑,可以取代貴金屬鉑,也比目前開發出的其他催化劑價格低廉,能大為降低水的電解反應的成本,從而降低氫燃料電池的成本。
立停Ⅱ型糖尿病且無副作用
美國加州薩克生物研究所近日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給患Ⅱ型糖尿病的小鼠注射一種叫做FGF1的蛋白質,能讓它們的血糖水平保持在健康範圍兩天以上。用這種蛋白質持續治療,不僅能控制血糖水平,還能逆轉細胞對胰島素的耐受性,且不會產生目前降糖藥常見的副作用,有望帶來新一代更加安全高效的抗糖尿病藥物。
一周技術刷新
美成功剪除感染細胞中的愛滋病病毒
美國坦普爾大學利用了近一年來極其熱門的CRISPR/Cas9基因剪輯技術,首次成功地從人類細胞中徹底清除了潛在HIV-1病毒。儘管現在還沒做好準備進行臨床試驗,但這是朝著永久治癒愛滋病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而這種方法也可用來清除很多其他病毒。
商用載人太空飛行器「追夢人」完成技術審查
美商用載人太空飛行器、帶翼的「追夢人」日前成功通過7大關鍵飛行硬體系統的技術審查,這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測試將民用太空飛行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追夢人」計劃意在重建美國本土載人太空飛行器體系,以期儘快進入低地軌道和空間站,其擬於2016年11月進行首次在軌飛行實驗。
一周之「首」
2016年首位「三合一」嬰兒將在英國誕生
含有「一父兩母」三人遺傳物質的人工授精技術在英國又邁出一步。政府已開始修改法律允許「線粒體DNA置換」。最初的治療將於明年春天開始,2016年初,首位由「三合一」胚胎人工授精技術誕生的嬰兒將出世。但據指導意見,在該技術下出生的嬰兒永遠不會知道他或她的「第二位母親」是誰。
前沿探索
轉基因紅血細胞有望變成藥物遞送車
美國麻薩諸塞州懷特海德生物醫學研究所正在研究如何用轉基因和酶催化技術改造紅血細胞,把它們變成一種全身通行的「分子運輸車」,以便將各種「貨物」—藥物、疫苗、抗體、造影劑等,送到需要的部位。該成果將可用於研發對抗生物武器的療法或疫苗。
蝙蝠是唯一用偏振光導向的哺乳動物
德國科學家實驗證明,雌性大鼠耳蝠能夠使用偏振光來進行定向,這讓蝙蝠成為至今為止我們知道的唯一一個可以使用天空中光線的偏振模式來導向的哺乳動物。但目前,科學家仍然不清楚它們是如何「感知」並使用其進行導向的。
本周爭鳴
新實驗佐證多重宇宙論
在「宇宙泡沫」構成的海洋裡,我們宇宙不過是其中一個「泡泡」?一種理論聲稱,我們所處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而加拿大科學家們進行的一系列模型實驗,可以進一步說明這種多重宇宙論。研究人員希望其可以成為多重宇宙測試的展示及原理證明。不過迄今,多重宇宙論仍是個頗富爭議的話題。
奇觀軼聞
太陽黑子去哪了?
太陽突然安靜下來,甚至好像太安靜了。幾個星期前,它上面還布滿了太陽黑子,可現在這些黑子竟然失蹤了。NASA太陽動力觀測衛星(SDO)日前拍攝的一張照片上,只在一個很小的尚未成形的太陽黑子中心有一點微弱的暗影。儘管以前也並非從沒見過這種平靜,但這一現象仍令物理學家感到迷惑。對於太陽,人們還是無法預測。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