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俄羅斯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在5月9號勝利日當天舉行了閱兵史上最隆重的一次閱兵,習大大和中國儀仗隊的兵哥哥都來莫斯科捧場。當時也是借閱兵機會,開了公眾號,寫下了第一篇文章,請戳關於俄羅斯勝利日閱兵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兒(一)
轉眼又一年,今年的閱兵本身不多提了,規模跟去年肯定沒法比。所以這次我們說點別的,說說老兵吧。當年參加過戰爭並且活到現在的老兵們都是寶,而且一年比一年少,根據俄羅斯報近期給出的數據,2016年俄羅斯境內有不到20萬的衛國戰爭參與者,而直接參與戰鬥的軍官士兵們不到2萬,其他大部分都是後勤保障人員、戰地醫療人員、志願者、遊擊隊員還有參與國防設施建設的工作人員等等。而這些人現在最年輕的也得快90歲了,百歲老人也還有那麼幾百名。
每年五九紅場閱兵都會邀請身體還算硬朗的老兵們作為尊貴的嘉賓前來觀禮,今年的觀禮臺有這麼一位特殊的人物—曾參加1945年突擊柏林國會大廈的最後一位在世的老兵。
這位老人叫列夫·祖比列維奇(致學俄語的同學:這個就是他的姓,不是父稱)。今年94歲。1941年參軍。他作為一名老兵其實默默無聞了很久,直到今年才火了起來,接連出現在俄羅斯的媒體中。
原來是這麼回事,去年12月,俄羅斯報登了一篇通告,說參與1945年突擊柏林國會大廈的最後一位老兵去世了。消息一刊登,編輯社就接到了群眾電話,說應該還有一位參加過這個戰鬥的老兵還在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於是他便成了現在俄羅斯國內普遍認為的真正的最後一位突擊柏林國會大廈的老兵。
我們聯繫上了這位老兵,去他家裡作客。在莫斯科州北部梅吉希城有一片落成五六年的居民小區,列夫·祖比列維奇就住在這裡。這套約70平米的一室一廳是政府分給衛國戰爭老兵的住房。
列夫·祖比列維奇1941年8月參軍,當時19歲。幸運地是在入伍前他完成了學業,還贏得過幾次無線電技術員的比賽。參軍後和大部分新兵不同的是,為了培訓年輕幹部,他並沒有立即參與前線作戰,而是繼續學習。在1942年秋天以前他一直在鑽研電報通訊器材,並授予了中尉職銜。隨後被派往俄羅斯西部彼爾姆境內的軍事訓練營,在那組建了滑雪部隊。在滑雪部隊服役為他日後強渡奧德河,挺進柏林打下了基礎。
隨後部隊改組,他被編入後來赫赫有名的第150步兵師,分屬第674步兵團。因為熟悉通訊器材,他在部隊中一直擔任通訊員。雖然不用扛槍打仗,但工作也不輕鬆。他說當時大盒子形狀的接收發射設備,又大又重,不像現在似的都能揣兜裡,而且充電費勁,蓄電池也是個大盒子,這兩個大盒子每個都16公斤重。最要命的其實不是在戰役中,而是在行進中。因為在步兵團,行進靠走。走就走了,還得背著60多斤重的設備。當停下來修整的時候,其他士兵是真的在休息,而他們的通訊工作才剛開始。
(上圖這個人是 列夫·祖比列維奇的助手)
我又找了幾幅二戰期間通訊員帶設備的圖片,你們感受下:
列夫·祖比列維奇參加了1945年著名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這是蘇德戰爭中大規模戰略性戰役之一。蘇軍粉碎了盤踞波蘭的德軍,強渡了奧得河,蘇軍進至距其首都柏林60公裡的地區。也正是在這裡,開始後來對柏林國會大廈的進攻。
玩過使命召喚的盆友們都知道,有那麼一版就是以突擊柏林國會大廈為背景設計的(不要問我有沒有玩過……)。
列夫·祖比列維奇不是扛槍進入國會大廈消滅德軍的軍人。他當時位於國會大廈附近的帝國辦公廳,那裡當時有他們團指揮官的觀察點,指揮官把他留下來為了保障通訊。因此,他以另外一種戰鬥形式加入了這場戰役。
他說,4月29號深夜開始對國會大廈的最後突擊,戰鬥持續到5月1號凌晨。衛國戰爭中蘇聯紅軍有在攻下的陣地懸掛紅旗的傳統。而史達林更是欽點一定在要國會大廈掛上紅旗。因此每支進軍柏林的部隊都分別製作了紅旗,要插在國會大廈頂部。
經過激烈的戰鬥,最終來自第150步兵師的蘇軍士兵葉戈羅夫和康塔裡亞以及保障他們安全的中尉別列斯特在5月1號凌晨將本部隊的紅旗插上國會大廈頂部。
左為康塔裡亞,右為葉戈羅夫
別列斯特。在戰爭勝利後葉戈羅夫和康塔裡亞都被表彰授勳,別列斯特因某種原因被漸漸淡忘,這個以後再說。
被插上國會大大廈頂部的旗幟也就是現在的勝利旗。俄羅斯閱兵中也會出現,只不過都是複製品。
真正的勝利旗已經存於博物館,可以參見寫於去年的勝利旗闢謠貼,在今天的第二條裡。
這張照片在柏林照的,就在突擊國會大廈前十天左右。圖片上都是列夫·祖比列維奇的通訊員戰友。他說,幸運的是照片上的人大部分都挺過了在柏林的戰鬥。
在攻下國會大廈後,列夫祖比列維奇在柏林還見證了5月2 號柏林守軍的投降。他說,那一刻是他人生中除了遇見愛人以外最開心的時刻。
因為在進攻國會大廈的英勇表現,他被授予了紅星勳章,表彰評語寫道:祖比列維奇同志在戰爭中表現英勇,堅決,在任何情況上都沒有驚慌失措。在柏林巷戰中,幾乎不可能實現線路通訊。然而祖比列維奇同志表現出英勇、靈活和專業知識,保證了團、營和炮兵之間的電臺通訊。
在戰爭結束後他繼續去通信學院深造,後來在軍事科研所工作。當年第150步兵師的老戰友們定期聚會,每年在4月29號時還會到附近的學校和學生們交流。
列夫 祖比列維奇說在學校裡有很多年齡比較小的學生會問「你在戰場上打死了多少德國鬼子?」 每次他都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解釋,保家衛國不僅僅是在前線開槍打仗,在戰爭中還有很多人沒有拿槍射擊,比如工兵、通訊員、醫療人員、工程師等等,但他們仍然是戰鬥中的英雄。只有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有效的進攻,取得勝利。
為了方便第150步兵師老兵見面和學生們交流,在莫斯科1494中學還專門成立了150步兵師老兵委員會,然而2009年該委員會關閉了,因為當時150步兵師的老兵們只剩下四人,而今年只有祖比列維奇一個人在老伴的陪伴下去了學校。
翻開家裡的相片冊,和老戰友們的合影,起先照片上的人很多,一年又一年,照片上的老人越來越少,後來的照片中出現了年輕人,兒孫一輩,他們或是陪同出席,或是代替出席。每次說到戰友聚會他都特別激動,說到前幾年和一位來自中亞的老戰友在紅場相見,笑的特別開心,但眼眶中有眼淚。
今年5月9號祖比列維奇受邀前往現場觀看紅場閱兵,他說每年的閱兵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在老兵聚會上一樣,都是記憶的傳承。
在他家中有一件掛滿勳章的制服,他說加起來快有六七斤重,他現在穿不動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背著幾十斤設備步行上百公裡的小夥子了。
另外他還有一枚遲到了四十年的英勇勳章,於2000年初獲得,這是為了表彰他在1961-1962年蘇聯核武器空中試驗工作中的突出表現。該工作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處於機密狀態,直到解禁後,政府才給予當時的工作人員應有的評價和表彰。對此,他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是在其中做了有關無線電技術的工作,沒什麼特別的。
就像說到自己在柏林戰鬥中所發揮的作用,他說他只是完成自己的義務,沒有什麼英雄主義。比其他大部分人幸運的是,他活到了現在,所以才有可能坐在這裡和我們講述過去的故事 。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