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美國國防部日前公布了一份非保密版的全球態勢評估報告,計劃改善美軍在關島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其目的是「對抗中國的軍力建設和對力量的運用」。這份報告重點提及了關島和澳大利亞,同時表示第一島鏈「已經建設得很好」,但是不難看出,強調關島和澳大利亞,本質上恰恰是美軍已經守不住第一島鏈,因此不得不後撤軍事力量的一種表現。
(太平洋上的三條島鏈)
島鏈戰略是美國在冷戰時期提出的一種戰略概念,也是一種遏制中國和前蘇聯的軍事戰略構想。按此構想,美軍在太平洋上劃出所謂三條「島鏈」。第一島鏈,就是從日本本土出發,經過衝繩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抵達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第二島鏈同樣從日本出發,但是經過小笠原群島、馬裡亞納群島、關島到澳大利亞為止;第三島鏈則是從阿拉斯加出發,經過夏威夷群島,最後抵達紐西蘭。
(第一島鏈上的眾多軍事基地)
在冷戰時期,美軍集中兵力建設第一島鏈,在數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和蘇俄的海軍力量,大多被困在第一島鏈以內,甚至可以說,直到今天,第一島鏈也沒有被完全打破,依然對中俄兩國具備戰略威懾能力。
(位於衝繩群島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軍在第一島鏈上重要的大型空軍基地)
不過總體而言,第一島鏈的威懾效果正在快速消失,這主要是因為:「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已經不是那個中國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美國雖然仍是世界第一強國,但是中國的崛起,正在一點一點改變這個世界。
中國的崛起對於美國「島鏈戰略」的衝擊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從軍事上說,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崛起,已經基本把美國的「第一島鏈」納入自己的打擊範圍,除了遙遠的阿留申群島目前解放軍確實鞭長莫及外,日本本土、衝繩群島、臺灣省、菲律賓等一系列地區,都處於解放軍航空兵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而且中國海軍已經建立了2個航母戰鬥群,神盾艦的數量也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這樣的航母戰鬥群我們現在有倆)
特別是中國還有美國暫時不具備的中短程彈道飛彈武器系統,而且中短程彈道飛彈數量儲備巨大,足以摧毀第一島鏈上美軍的絕大部分軍事基地。一旦打起仗來,在不考慮核武器的情況下,美軍在第一島鏈上的軍事部署會在第一時間就被完全摧毀,第一島鏈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威懾能力,甚至反過來成為美軍的「包袱」。
(由於第一島鏈上的衝繩群島距離大陸很近,所以只需要短程「東風快遞」就能全面覆蓋)
其次,除了軍事角度外,中國快速崛起的經濟實力,對周邊國家也形成了巨大的吸引效果,目前不僅僅是東南亞,還包括日本韓國,都和中國有密切的經濟往來,中國已經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這個時候站出來,逼著其他亞洲國家在中美兩國之間站隊,但是卻拿不出任何能夠和中國競爭的經濟發展方案,自然無法贏得亞洲各國的民意。
(以後跟在美國這隻頭狼後面的小狼會越來越少)
這裡有幾件事情值得我們注意:第一件就是當年美國攪動南海,污衊中國,很多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南海周邊國家予以配合,甚至在2013年菲律賓在美國授意下還搞出一個「南海仲裁案」的鬧劇。但是如今美國航母戰鬥群再怎麼賣力地在南海轉悠,也無法鼓動南海周邊國家追隨美國對抗中國。
(著名的天寧島機場,柯蒂斯·李梅火攻東京的334架B-29就是從這裡起飛,核彈轟炸廣島、長崎的B-29也是從這裡起飛,如今美軍計劃重新啟用這裡,並且還要部署F-22戰鬥機)
第二件是美國如今突然開始在馬裡亞納群島上大興土木,修建全新的大型機場。馬裡亞納群島上的塞班島和天寧島在二戰時期是美國B-29轟炸機的重要基地,美軍轟炸機從這裡起飛,前往轟炸日本,但是二戰結束後,這裡的基地就全面荒廢,甚至在冷戰時期也沒有恢復。如今美軍卻突然要重返馬裡亞納群島,又要擴建天寧島機場,又要部署F-22隱身戰鬥機,這是要針對誰,估計各位都能猜到。
(關島軍事設施完善,海港、空港皆備)
第三件就是美國自己這次公布的全球態勢評估報告,罕見地把日本排除在了重點關注國家之外,反而強調美軍要加強在澳大利亞和關島的軍事力量建設,要知道日本是美國在第一島鏈上最重要的盟國,可以說是美國亞洲政策的基石,而美軍報告卻要求重點加強澳大利亞和關島的建設,讓日本坐了冷板凳,這已經很明顯地說明,美國正計劃逐步把兵力向第二島鏈轉移,以避開戰時解放軍對第一島鏈的毀滅性打擊。
(防不住解放軍「從天而降的掌法」,所以不得不後撤)
我國古代就有傳統,稱行軍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今美國趁著二戰勝利的原因,在太平洋上建立三道島鏈,已經提前七八十年佔據了「天時、地利」,而我們要想打破美軍的戰略封鎖和威懾,就只能在「人和」上想辦法。
首先,要想真正突破第一島鏈,就必須集中力量首先解放臺灣,完成國家統一!臺灣是第一島鏈上的戰略支撐點,北接日本,南達菲律賓,是一個戰略樞紐,解放臺灣,不僅僅是保家衛國的需要,更是我們徹底突破第一島鏈,走向大洋的開始。
在積極籌備解決臺灣問題的同時,針對第二島鏈,我們也需要採取兩手行動:在軍事上,加快航母戰鬥群的發展,儘快組建足夠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以航母為核心,把解放軍的遠洋作戰體系再向前推一步,推進到距離本土2000公裡以外的太平洋上,逼近美國的所謂第二島鏈,讓美軍切切實實感受到壓力。
同時由於有了運油-20加油機的配合,帶有加油管的轟-6N型轟炸機也可以去關島和天寧島「畫圈圈」,從而對美軍構成實質性戰略威懾。
(裝備空中加油管的轟-6N轟炸機)
除了武力威懾外,中國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控制著全球大部分工業品的出口,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經貿手段,敲打澳大利亞等國家。根據統計,自從中國「封殺」澳大利亞商品以來,今年1~9月,僅澳大利亞對華的12項商品出口就損失超過126億美元。
有趣的是,美國對華出口同比卻增長了46億美元,加拿大和紐西蘭對華出口也分別增加了11億和7.86億美元,澳大利亞反華損失的市場份額被誰拿走了?答案不言而喻!就連澳大利亞自己的專家也承認:「美國是竊取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銷售額最多的國家。」
經貿其實是比軍事更具備「殺傷力」的打擊手段,因為武器裝備再怎麼威懾,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安裝在發射架上;但是經貿手段一經宣布,就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資本家們不害怕政治對抗,他們害怕的是沒有利潤!所以經貿制裁不但可以打擊那些帶頭反華的國家,還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中國將是未來全球經濟最強大的國家,這已經成為共識,對於亞洲國家而言,是跟著美國效仿澳大利亞,被搶光市場份額,還是主動和中國友好往來,在新的世界分工體系中分一杯羹?這個選擇應該並不困難)
總體而言,美軍向第二島鏈的戰略性撤退,是一個既定的長期戰略,美國需要很長時間來完成部隊的重新集結和部署。而這也在客觀上證明了,中國正在快速崛起,而美國已經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但是除了後撤部隊,他們已經別無選擇。
所以,我們不必太過於緊張,隨著中美兩國綜合國力對比不斷變化,我們也應該學會平視甚至俯視美國,同時按部就班地發展我們自己的軍事力量,堅持和東亞、東南亞國家加強經濟友好往來,至於美國想怎麼跳反,就由它去,畢竟中國的崛起,不是美國能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