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作戰範圍有多大?第二島鏈已不再遙遠~

2021-02-23 珊瑚橘

2017新年伊始,遼寧艦就進行了一場跨年而且跨越第一島鏈的「雙跨」首秀,並且還進行了包括實彈射擊、夜間起降等科目在內的一系列演練,給國人獻上了一份春節大禮包。

中國的軍機以前突破過第一島鏈,驅逐艦也突破過第一島鏈,但是這次航母衝破第一島鏈更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代表著今後第一島鏈再也不能被稱為封鎖中國的鏈條了。

而遼寧艦的這次閃亮登場,更加大了人們對於國產首艘航母001A的期待,在過年期間,有網友就拍到了其最新建造進展。

而媒體們也紛紛展開猜測,有關於001A的未來命名的,稱其很有可能命名為「山東艦」;還有關於其未來部署地點的,有美媒稱,中國這艘航母是為了在南海對抗美國量身打造的,因此未來很可能部署在南海。而有日本媒體則猜測中國將來會在釣魚島海域集中四艘航母來解決釣魚島問題;還有關於其作戰用途的猜測,有俄媒說001A航母戰鬥群最有可能承擔的任務是,一旦局勢升級將確保攜帶彈道飛彈的094型核潛艇的安全。

那麼,這些猜測到底靠不靠譜呢?

如何命名暫且不論,至少關於航母的作戰範圍的猜測是不大靠譜的。

按照美日兩國媒體的說法,似乎中國的航母使用範圍僅限於東海釣魚島和南海島礁的範圍內,他們之所以這麼宣傳,其實是為了營造兩海聯動的局面,想讓中國顧此失彼。

我們當然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而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應對。比如釣魚島在東海,都在我們的岸基航空兵掌握之中,如果東海以後有行動,都不必勞航母大駕,052D型驅逐艦也太大了,甚至054型護衛艦都太大了,只要幾百噸的022型飛彈艇就足夠解決釣魚島問題了。而在南海,我們的岸基航空兵也足以應對,用不著航母。所以把航母圈在東海和南海明顯是「大材小用」,她有更廣闊的作戰範圍。

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遼寧艦之前的路線:出渤海經黃海和東海,過宮古海峽前出第一島鏈,在臺灣以東海域進行演練之後,從臺灣南部的巴士海峽進入南海,一下子就把小小的臺灣和淺淺的海峽抱入懷中。

這已經是遼寧艦自服役以來走得最遠的一次了,但在局座看來,這一圈以後應該是中國航母正常的巡邏路線以及最小的使用範圍,這也是第一次明確遼寧艦的最小作戰範圍,應該被視為一個轉折點,從此中國海空軍出入第一島鏈就像在自家後院散步一樣,不用每次都說是「突破」了。

最小範圍有了,那麼在底線之外,中國航母還要走多遠才合適呢?這同樣不能胡亂猜測,而是要根據海軍戰略來確定。我們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禦型的。按照局座的理解,近海防禦中所謂的「近海」並不單指渤海這種內海以及黃海、東海、南海等邊緣海,而是要在遼寧艦繞的那一圈之外再延伸一千公裡左右。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我們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直到今天終於開始逐步實現了。

如果以後我們有四個航母戰鬥群的話,情況就會比較理想——那樣我們就可以始終有一至兩個航母戰鬥群在靠近第二島鏈的地方保持存在,就可以在整個西太平洋距離我國海岸3000公裡左右的範圍內進行巡航。

而對應的,美國就可以退到第二島鏈之外,到中太平洋區域洗洗睡了。我們也不打算再往中太平洋或者東太平洋去了。

這樣有什麼好處呢?第一是可以增大我國的防禦縱深,禦敵於國門之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建設成果應該說80%都在靠近海岸的幾百公裡,都不到一千公裡的狹長的地帶,這要打起仗來以後是很危險的。所以在海岸線之外兩三千公裡的地方進行安全保護,是海軍和空軍的重大任務;還有就是遠洋護衛,航母前出較遠距離,便於在常規巡航之外執行一些遠洋任務,比如反海盜和撤僑等等。不論我們以後有幾艘航母,我們的戰略都是防禦性的,而擴大防禦縱深,是航母的重要任務。

要完成這個任務,單靠航母是不夠的,還要圍繞航母進行同步建設。在航母真正開工前幾十年,就要對航母的基地進行論證,對各種維修設施進行準備,還要給航母配備防空、反艦、反潛的一些艦艇。我們這些年驅逐艦建設噸位逐漸從6000噸到7000噸,再到一萬多噸,建造速度也逐漸加快,就是考慮到先讓這些「帶刀護衛」熟悉一下世界各地的水文環境,為航母以後走出去積累經驗。

這幾年無論是遼寧艦還是001A,國產航母突飛猛進總是會給大家帶來驚喜。但我們也要看到差距,比如遼寧艦出了一趟遠門,總共花了一個月時間,中間還在南海停了好幾天。而美國航母的一個作戰周期就是6個月,這是遼寧艦目前還達不到的。

不過這在未來肯定不是事兒了,我們的航母建設考慮的還是很長遠的,比如前幾年流行的「走你」動作,這個「航母Style」其實是美式彈射航母上的動作,儘量貼近甲板是為了觀察艦載機的掛鈎有沒有掛在彈射器上。而遼寧艦其實採用的是滑越甲板,並不需要這樣指揮,那麼結合遼寧艦作為訓練平臺的身份,局座認為這就是在為以後的航母安裝彈射器做準備。

遼寧艦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第二島鏈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開通打賞功能:長按下方第一個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開始打賞!謝謝你的贊助和支持!

溫馨提示:

「局座召忠」是張召忠教授親自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涉及國際形勢和軍事熱點,致力於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表現方式為圖文+音頻+視頻,欄目有局座悄悄話、局座時評、張召忠說。現有粉絲131萬,每個人都是實名關注,絕無任何刷閱讀刷流量等造假行為。免費閱讀,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末廣告是騰訊平臺配送廣告,內容與本公眾號無關,但你的每一次點擊都會給我們帶來一點收益。

~文末打賞的所有收入都匯入「局座召忠」公眾號運營帳號,以維持公眾號的日常運營。您的每一次打賞都是對本公眾號的支持,我們表示衷心感謝。

~本公眾號沒有融資,沒有固定廣告,沒有企業贊助,都是靠軍品匯商城微薄收入運營,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歡迎投放廣告,歡迎商家合作,有意向者可聯繫zzz-1952@163.com。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感到滿意,別忘了點讚,感謝你對我們工作的鼓勵和支持。

相關焦點

  • 頭條 境外媒體:中國瞄準「第二島鏈」 已開工造第三艘航母
    ▲資料圖片:日本防衛省發布的遼寧艦2016年12月24日在中國東海海域的照片。(共同社)這篇評論文章說:「『第一島鏈』已對解放軍不構成多大影響,穿越成了新常態。航母不是『宅男』,出行『第二島鏈』,直抵東太平洋,想必也是遲早的事情。」去年12月,遼寧艦率編隊穿越了宮古列島與衝繩諸島之間的宮古水道。同月,解放軍軍機編隊飛越東海進入日本衝繩島以南空域,並繞行臺灣附近國際空域後返回大陸。這是大陸軍機在兩周之內第二次飛近臺灣並飛越宮古海峽。
  • 第一島鏈廢了?美軍轉移重心至第二島鏈,中國怎樣應對?
    中國的崛起對於美國「島鏈戰略」的衝擊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從軍事上說,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崛起,已經基本把美國的「第一島鏈」納入自己的打擊範圍,除了遙遠的阿留申群島目前解放軍確實鞭長莫及外,日本本土、衝繩群島、臺灣省、菲律賓等一系列地區,都處於解放軍航空兵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而且中國海軍已經建立了2個航母戰鬥群,神盾艦的數量也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 ​中國海軍再傳捷報:打碎第一島鏈, 衝破第二島鏈!
    中國海軍歷史性轉折:廢除第一島鏈,衝破第二島鏈!
  • 第二島鏈,守不住了?
    或者更準確點,叫美國人已經預感到,第一島鏈甚至第二島鏈都守不住了。澳大利亞作為太平洋防禦的關鍵節點,也是美國本土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菲律賓當土皇帝當的好好的麥克阿瑟就是撤退到了澳大利亞。
  • 一旦爆發戰爭,美軍破開第一島鏈的代價有多大?10支航母艦隊全滅
    當時,日韓、菲律賓作為美國在亞太的棋子,成為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結束後,蘇聯的威脅消失,美國將目光轉向了發展潛力更大的東方大國,於是大舉增兵亞太,「第一島鏈」也逐漸從雛形發展至飽滿,封鎖中國軍事力量的意圖十分明顯。縱覽如今的第一島鏈,如果說亞太美軍是它的主幹,那航母編隊就是這條島鏈的最核心組件,也就是說,想要在戰時打破第一島鏈,最關鍵就是能否拿下美軍的航母編隊。
  • 談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對航母戰鬥群行動的掣肘!
    最初的主要作戰目的,就是防備已經「赤化多年」的蘇聯和剛剛開始「赤化」的某方。要知道,美國本身可是英國霸權的延續,雖然在立國初期,為了獨立自主,和自己的老家人鬧翻過,但是美英的盎格魯—薩克森文化核心和英語的天然紐帶,是割不斷的。
  •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
    ,美軍提出了太平洋遠東防禦圈概念,分別為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等三層鐵桶包圍,尤其是被麥克阿瑟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第一島鏈,成為當今中美軍事力量的晴雨表,如今,美軍已經首次承認第一島鏈失守了。,中國連續誕生了許多國之重器,東風飛彈、運20、國產航母、殲20等等,中國軍事一小步,美軍後退一大步。
  • 中國海權之下,「第一、第二島鏈」已成「紙鏈」?厚積薄發,接管深藍指日可待!
    近期,美國軍事學院夏威夷亞太軍事中心學者湯姆·馬特爾斯基中校指出,中國有一套擬在南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建立軍事基地的計劃,一旦建成,將能有效切斷美軍在太平洋對東海、南海的聯繫,作為在第二島鏈切斷美國對亞太區域進行力量投射的跳板。
  • 航程從此覆蓋第二島鏈,殲20空中加油曝光後,美國擔心的事已成真!
    運20U加油想像圖 近日,據媒體報導,殲20實現了空中加油,航程從此將覆蓋整個第二島鏈,這一消息曝光後,有網友評論稱,美國擔心的事已成真。 殲20作為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機身相比較其他類型的隱身戰鬥機更大,故而配備了容量更大的油箱,但為了長遠考慮,從設計之初就具備了受油能力,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進一步擴展殲20的作戰半徑,有助於其執行遠程打擊任務,而且殲20裝備的空中受油管是可收放式的,使用結束後受油管被收起艙門關閉,保證了空中加油過程不會影響戰機的隱身性能。
  • 中國在黃巖島填海徹底打破美國封鎖 第一島鏈已被砸爛
    中國黃巖島,有助於監控美軍在蘇比克灣的基地4月初,有國外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黃巖島進行新的填海工程,指出如果中國海軍在這裡取得立足點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 火箭軍六大撒手鐧,從沿海到第二島鏈,全面打擊來犯之敵
    無論是使用近程戰術飛彈威懾和打擊臺獨分裂勢力,還是在第一、第二島鏈範圍內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摧毀敵方軍事基地,遏制敵軍飛彈和航空兵力量,配合掩護其他軍兵種的作戰行動,火箭軍彈道飛彈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兵工科技」(ID:binggongkeji),原文首發於2020年6月10日,原標題為《火箭軍六大撒手鐧,從沿海到第二島鏈,全面打擊來犯之敵》,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在海洋防禦作戰中,「東風」-11主要可以發揮兩方面的作用。
  • 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電磁彈射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坊間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會採用電磁彈射的說法流傳很廣,那麼可能性會有多大呢?電磁彈射和目前大型航母所採用的蒸汽彈射相比,確實具有很多優勢,也是未來航母彈射的發展趨勢。第一艘國產航母還是採用滑躍起飛,第二艘就能跳過蒸汽彈射直接採用電磁彈射,這樣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 解放軍這一技術令美日惶恐,第二島鏈已破…
    有分析認為,這架帶著一條「長尾巴」的飛機,其標準的淺灰色作戰塗裝和清晰可見的機徽,表明該機已正式列裝海軍航空兵部隊。  近年來,中國周邊有的國家為了積極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圖謀在水下對中國海軍潛艇進行圍堵和封鎖,自2011年以來採購潛艇以及在東海和南海的部署顯著增加。
  • 美智庫臆測解放軍在2045年對第三島鏈產生威脅 有2艘核航母
    指引中國反艦飛彈的偵察系統,包括衛星、陸基及海上雷達,可以輕鬆鎖定近海範圍內活動的美國大型艦艇,尤其是航母戰鬥群。中國中遠程海空作戰實力的提升,在2045年已經能夠具備「打垮第一島鏈和第二導鏈,威脅第三導鏈」的實力。
  • 中國空軍新戰神刺向鎖國第二島鏈的長矛
  • 外媒:解放軍跨越第一島鏈常態化;空軍「戰神」:具備向第二島鏈投射力量
    近日,空軍航空兵某師組織轟-6K等多型多架戰機,前出第一島鏈,編隊飛越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開展遠洋訓練,同時飛赴南海戰鬥巡航,提升海上方向體系作戰能力。空軍轟-6K飛機是中國自行設計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在轟-6H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由於改進了發動機和武器、雷達等系統,因此飛得更遠,打擊的範圍更大、打擊精度也更高。
  • 25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1996年中國曾組織大規模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那麼25年後今天的中國登陸作戰水平又是如何呢?目前的登陸作戰與當年相比又究竟有多大的改進呢? 翻天覆地的25年,見證崢嶸歲月 進入新世紀後,解放軍的登陸作戰能力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般情況下,登陸作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中國如今對臺海登陸作戰能力已非1996年可比
    下文重點分析我軍目前的登陸作戰能力,已遠超1996年時期,祖國統一大業指日可待!(央視新聞視頻)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
  • 4次逼近,美國第二島鏈MQ4C無人機再闖東海,川普倒計時不忘發出挑釁
    、第二島鏈的各類偵察機絲毫沒有放鬆對於中國的抵近偵察,1月7日就在美國國內深陷混亂之際,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再次聯合行動。根據ADS-B應答機信號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天第一島鏈嘉手納機場先後派出了P-8A反潛巡邏機,EP-3E電子偵察機前往我國南海附近空域進行抵近偵察,而第二島鏈則派出了MQ-4C大型無人機進入我國東海附近空域進行偵察,自2021年1月以來,美國的MQ-4C偵察機已經累計4次逼近我國周邊空域,在此期間,1月3日和7日出現在東海附近空域、1月4日和5日出現在南海附近空域,如此頻繁的出動已經表明美軍正在將無人機力量視為南海挑釁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