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佬作為上了年紀的人,多少有點對舊時代的痕跡有那麼些留戀,所以在看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後一個EA-6B中隊舉行解散儀式之後,雖然並不會感覺到意外,但是還是有想要寫點什麼。作為A-6這種頗有冷戰氣息的戰機的最後一支餘脈,EA-6B如今也全面退役了。
▲ 最後一個中隊的EA-6B也已經停止運作了
雖然美國海軍已經用了很多年的咆哮蟲,但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存在,最近幾年,每次有朋友質疑他們看到的EA-6B照片是過去的老圖的時候,施佬都要安利一番有關海軍陸戰隊當年如何相信洛·馬有關F-35B電子戰型號的花言巧語,結果現在落入沒有電戰機可用的尷尬境地的故事。
▲ 這口鍋也得扣到「肥電」同學身上
當然這事兒追溯上去要從美國海軍陸戰隊抵制F/A-18E/F「超級大黃蜂」系列開始說起。當年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軍費的縮減,美國海軍砍掉了下一代艦載機的NATF計劃,國會又拒絕為美國海軍採購和升級F-14「雄貓戰機」,在幾乎是「蜀中無大將」的境況之下,美國海軍決定選擇了F/A-18E/F作為未來艦隊防空的主力戰機。
▲ 雖然當初頗受各方非議,但到現在來看F/A-18E/F的研發決策是相當明智的
但是在F/A-18E/F連原型機都沒有上天的時候,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三軍聯合戰術飛機採購項目——JSF就在1993年正式啟動了,海軍陸戰隊的垂直起降型作為與空軍型、海軍型並列的型號共同進行研發,計劃取代陸戰隊當時的AV-8系列戰機,與F/A-18「大黃蜂」系列戰機共同承擔海軍陸戰隊的對地支援作戰任務。
▲ 比起美國海軍半代半代走,陸戰隊決定要「一步到位」
對於守著兩棲攻擊艦為家,但是兜裡冷不丁又會缺錢的四等人來說,這樣一款能夠垂直起降、採購價與F-16相當、戰鬥力碾壓三代機的四代機毫無疑問才是陸戰隊的核心項目。所以在美國海軍就研製「超級大黃蜂」找海軍陸戰隊的時候,擔心將資金分散在兩個項目上可能導致採購JSF戰機資金不足的陸戰隊拒絕入夥,而是把寶全部押在了JSF也就是後來的F-35身上。
▲ X-35的技術路線十分保守,以至於大家都覺得JSF很快就能服役了
後來的事情我們現在就很熟悉了:由於F-35整個項目的進度拖延,最初樂觀的2010年之前裝備部隊最後變成了2018年F-35B才進行第一次海上部署,在此期間AV-8B和F/A-18A/C/D因為遲遲沒有後繼者日益老化,出動率和任務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但因為沒有「超級大黃蜂」可供換裝,因此只能持續硬挺著……
▲ 陸戰隊甚至還保留了不少最老的A型「大黃蜂」
這個問題同樣也影響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電子戰飛機上,原本美國海軍和陸戰隊使用的都是EA-6B「徘徊者」,但隨後海軍在F/A-18E/F服役之後就開始研製基於該型平臺研製新一代的電子戰飛機以替代老化的「徘徊者」,也就是EA-18G「咆哮者」。由於美國海軍已經批量列裝了「超級大黃蜂」,因此裝備「咆哮者」在提升海軍電子戰能力的同時,也能夠統一艦載機平臺,降低運行的平均成本。但海軍陸戰隊就不一樣了,他們一架「超級大黃蜂」都沒有,換裝「咆哮者」就是換一種從頭到尾都全新的飛機,在經濟上一點也不划算。
▲ EA-18G對於海軍來說可以和F/A-18E/F通用不少東西,和陸戰隊的「大黃蜂」就……
如何省錢而富有成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呢,當然就是以陸戰隊未來的主力機型做平臺衍生電子戰型號,這就是2008年海軍陸戰隊和洛·馬聯合提出的用F-35B加掛新一代的電子戰吊艙後取代「徘徊者」作為陸戰隊的下一代電子戰飛機,所以2009年開始列裝的「咆哮者」陸戰隊一架都沒有訂,但是F-35項目一拖再拖,洛馬公司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推進基本型號的進度上,自然無暇搞什麼電戰型號。
▲ 連吊艙都設計好了……搞得跟真的似的
隨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又策劃了所謂的「陸戰隊空地電子戰部隊」的產品,計劃為其配備一種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於在2016年替代「徘徊者」成為海軍陸戰隊的電子戰力量。但這玩意兒雖然研製了配套的電戰設備,但是作為平臺的無人機卻是毫無消息,逼得「徘徊者」們在2016年之後繼續服役。
▲ 電戰吊艙是測試了,平臺就……
但是EA-6B作為一款冷戰時期的飛機早已是不堪重負了,該型機1991年便已經停產,總產量只有170架,加上該機的平臺來源A-6系列1996年便全面退役,實際上已經無法得到任何補充,而「徘徊者」作為EF-111退役後美軍唯一的電子戰飛機,需要承擔為美國空軍乃至北約盟友提供電子戰掩護的任務,在1998年科索沃戰爭之後甚至達到了「徘徊者不來,行動可以取消」的程度,EA-6B的任務沉重可見一斑。所以雖然2016年替代「徘徊者」的陸戰隊系統並未按時出現,但海軍陸戰隊的4個中隊的EA-6B還是因為不堪重負從2017年開始先後全面退役。
▲ EA-6B真的老了,飛不動了
美國海軍陸戰隊能怎麼辦呢?採購EA-18G似乎在時間上還來得及,但對於海軍陸戰隊來說並不經濟;基於F-35研製的電戰型目前來看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至於新型無人機平臺的電子戰飛機,如果基於MQ-25平臺在技術上倒是沒有什麼難度,但什麼時候能輪到陸戰隊也不好說;而如果什麼也不做,那麼作為整個美軍提供電子戰支持的力量,美軍的電戰機數量就從原本的19個中隊縮減為15個海軍EA-18G中隊……總之對於當初設想過於美好的陸戰隊而言,如今的情況可以說是頗為尷尬。
▲ 當年陸戰隊想得美系列……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目前計劃將「陸戰隊空地電子戰部隊」的核心裝備ALQ-231電戰吊艙掛載在陸戰隊的AV-8B攻擊機、F/A-18戰鬥機乃至KC-130J加油/運輸機、MV-22旋翼機、UH-1Y「毒液」直升機和AH-1Z攻擊直升機上,從而填補由於EA-6B的退役導致的電子戰能力空缺。但這種做法一來在效果上肯定要大打折扣,二來對於解決美國空軍的電子戰需求似乎也沒有明顯的幫助,「徘徊者」退役後的電戰機空缺,看來還得要持續那麼一段時間。
你可能感興趣的 往期文章
~感謝讀者老爺們賜予我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