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將近50個國家,除了在泰國撞車時和人吵過架,我從沒有在國外動過口。在印度呆了將近一個月,和當地人吵架4次,其中1次差點動手打架,1次我一個人對戰五個印度人。即便如此,離開這裡之後我還會想念它,還會再去印度,這就是印度的不可思議(Incredible)。
種姓等級
等級,一個對我很陌生的詞。即便是去印度前,我知道這裡曾有過森嚴的姓氏等級,曾經為了應付考試,我也背過這些繞口的名詞。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就明文廢除了姓氏等級制度,60多年過去,我相信舊社會的習俗已經煙消雲散。
深夜到達南印的班加羅爾,這裡號稱印度的「矽谷」。在酒店散著異味的發黃床單上迷糊了一晚,睜開眼的那刻,一個鯉魚挺身迫不及待地逃離這張床,我後悔沒有帶床單來印度,只是帶了睡袋。在之後的旅行中,我從來沒有蓋過酒店的被子,而是蓋著睡袋。
這些我早有心理準備——
「印度的火車上能遇到蟑螂,隨手一摸,幾隻蟑螂在那裡爬。」
「一定要帶好口罩,有些城市的灰塵大得,可以直接從鼻孔穿透到喉嚨進入肺部堵塞支氣管。」
「被印度的蚊子咬一口,不腫也要疼上半天。」
……
出發前,幾個去過印度的朋友提醒我這裡如何的髒亂差;也有人警告我:強姦之國,當心被人怎樣;還有人打賭說,我一定會受不了提前離開。
其實,我並沒有朋友們想像的勇敢,也做好了隨時離開印度的準備。因為工作關係,來泰國出差,正好又遇上曼谷爆炸,過幾天正是中國國慶,所以就「順道」從泰國來了印度避風頭。只是這避風頭的時間稍微長了些,將近一個月。
剛剛對中國護照開放的印度電子籤成全了我的美夢,一臺電腦,一張信用卡就可以搞定。只要在網上填個電子表格,網上繳費,72個小時內會有一封郵件發給你,裡面就是籤證,列印出來就可以去印度啦。
感謝印度總理莫迪!要知道,在曼谷,我的新版中國護照要在印度大使館申請印度旅遊籤證比登天還難。其中原因涉及複雜的領土爭議和政治糾紛,不是我關注的範疇。
從泰國到印度的機票,單程含稅500塊人民幣,即使中途逃離印度,也就浪費500塊錢而已,這才是我敢來印度的真正勇氣。
第二天早晨當我推開酒店的大門時嚇了一跳——酒店門口蹲了一排人,他們一隻手託著個報紙包的食物,另一隻手抓著食物往嘴裡塞,那食物正是米飯。
難道我的早飯就得在這街頭蹲著用手解決?我深深後悔沒有帶筷子,初來乍到的,我怎麼也得抗爭一下。到了旅行的後期,我真的用手吃飯、吃餅、吃一切的東西(還沒有地方洗手)。幸好,印度人不吃火鍋。
走向大街之後更是把我嚇一跳。為了方便第二天趕路,我住在汽車站附近,周圍交織的馬路擠滿了頭頂數個大箱子的苦力,拖著幾十上百麻袋貨物的板車車夫艱難前行,牛車、馬車、人力車、摩託車、三輪車、自行車、嘟嘟車、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拖著孩子的女人、拎著行李的男人擠作一堆,沒有紅綠燈,沒有交通秩序,不管什麼車都按著喇叭,吆喝著,叫罵著,試圖殺出一條路來。公交車居然不關門,要上要下隨便走。路上偶有幾個警察,沒見著他們指揮交通,倒是看到他們揮舞著長棍當街棒打苦力車夫為維持交通秩序。
長棍是印度警察的標配,掛在身前別提多神氣了,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警察挺拔著英姿帶著長棍巡邏,一股咄咄逼人的優越感,看到流浪漢睡了不該睡的地方,拿出棍子揮舞幾下。
神奇的是,如此擁擠混亂的交通狀況,這裡的汽車幾乎都沒有後視鏡。在印度後視鏡是選裝件,就算裝了,在路上也會被各種牛車、人力車、三輪車撞飛,所以司機嫌它佔地兒,乾脆收起來。我曾經在一個停車場數了數到底有多少車沒有後視鏡結果是:70%。
找了3條街,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坐下來吃飯的餐廳了,服務員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為我各種安排。儘管這裡有勺子,但印度人都用手吃飯,只有我一個人使用工具,那麼地格格不入。老闆指指街頭那些蹲著吃飯的人:他們沒有資格來這裡吃飯。
對,能坐下來、有勺子的餐廳,不是每個印度人都能進來。這就是印度,等級分明的印度,這裡每個人都有高低貴賤之分,從他出生就註定。
1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們編織了姓氏等級這個美麗的謊言,把這裡的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各種職業對應不同的姓氏等級。低等級的人,一輩子永遠只能做最「低賤」的工作,如人力車夫、傭人、洗衣工、擦鞋工等,不僅自己是如此,他們的子女也會是如此,拉板車的終其一生拉板車,掃大街的終其一生掃大街,連職業都是世襲的,低等種族根本不存在受教育的可能。每個等級之間,幾乎是不可跨越的,即使有人能幸運的跨越等級,他們也會和之前的等級斷絕所有聯繫,從新生活。
四分之一的印度人生活在聯合國規定的貧困線以下,人數超過非洲貧困人口的總和。種姓制度,把貧富差距有可能帶來的仇恨和不滿化於無形。廢除姓氏等級的實施幾乎毫無進展,各種等級觀念深深植入每個人的心裡。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每個人都安心接受這種等級現狀,低等級的人一出生就註定不能接受教育,只能做苦力,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反抗,或者改變命運,而是很安詳地接受這一切,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命運。
要了解為什麼印度人安於這種等級,接受命運,首先需要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和歷史,印度的信仰錯綜複雜,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等等,這裡的人們可以沒有國家,沒有種族,可是萬萬不能沒有的就是宗教。
在印度,宗教是凌駕在法律之上的。即使印度政府出臺了廢除種族制度,廢除嫁妝制度,但人們絕對不會懷疑或者改變他們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就連生活上的小事也是如此。比如錫克教,他們的教規規定必須把頭髮用頭巾包起來,對於騎摩託車必須戴頭盔規定則無視,交警也不會去管,久而久之,印度很多法律就形同虛設了。
在這裡親眼目睹之後才發現,生活得最慘的不是第四個等級的首陀羅姓氏,印度還有一類被排斥在種姓體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觸者」,也叫賤民,這些人只能從事最卑賤的工作,或者一輩子只能靠乞討為生。
除了最底層的賤民,這裡各個階層優越感都能得到充分滿足,我恍然變成一個壓榨印度窮苦勞動人民的地主婆,這種高低貴賤的氛圍讓我很不舒服,只想逃離。
儘管這裡人群擁擠,我仍舊可以利用外國人的身份,拿到自己想要的車票。火車站有專門為外國人設立的窗口,準備了為外國人專門預留的火車票。
《愛經》
在大城市班加羅爾吃了早飯之後,就立馬逃離去了一個美麗鄉村——Belur,那裡有印度最精緻的石頭雕刻的寺廟和王宮。
坐著破爛不堪的長途汽車從班加羅爾往東奔去,沿途風光甚好。椰樹、稻田、山丘、牛羊吃草,印度南部被大海包圍,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海的味道,經過一個個小鎮與村莊,穿著沙麗的女人婀娜多姿,穿著傳統服飾的男人熱情奔放。南印,是一副小清新的模樣。
就在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於南印的小清新時,一個赤裸裸的身影從車窗外忽閃而過。我一開始以為我眼睛花了,仔細一看,哇塞,一個個赤身裸體的男人在大街上晃著他們的雞雞和蛋蛋走得那叫一個悠然自得,完全無視周圍的人群。
汽車停了下來,我突然擔心這些裸男們會不會上我坐的車,聯想起各種印度強姦的新聞,盤算著我一拳過去可以幹倒幾個。從踏上印度的那刻我已經不是女漢子,而是個純爺們,誰敢惹我,罵人打架隨時奉陪。就在我胡思亂想時,司機大喊「Hasson」到啦。翻開我隨身攜帶的一本旅遊書,原來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雞雞大佛,印度人相信,男人們只要赤身裸體地來大佛朝拜,就能獲得更強的性功能。旅行者如果在日出之時去雞雞大佛,可以看到非常壯觀的裸男群,齊一溜地晃著雞雞和蛋蛋一路朝拜著。
我真的想多了,這些人多半是耆那教徒,耆那教的天衣派僧侶認為人不應蓄私財,因此連衣服也不能有,只能以天為衣。在印度,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還是會被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心理底線。
汽車又行使1個小時,Belur到了。有印度巴洛克之稱的蓋沙瓦神廟以巧奪天工的精美浮雕著稱,主要分布於Belur、Halebid、Bannue三個小村莊,我此行將拜訪前兩個村莊。
在Belur安頓下來,找住宿破費了一番功夫。原來這裡餐廳也叫「Hotel」,問路問得我四處奔波,一路比劃才找到一家破舊的酒店,價格250盧比一晚(25元人民幣),推開房間門的那刻我差點要扭頭就走。停頓幾秒,我告訴自己:這裡是印度,我忍!
安頓之後,我先去了另外一個村莊Halebid,從Belur坐車過去20分鐘到達,當天往返,這樣可以不用帶著行李走來走去。Belur和Halebid是南印典型的小村莊,雖說是村,但村中心也熱鬧不凡,各種商鋪林立。村民們把自己的房子弄成各種顏色,種上花草,掛上宗教信物,即使是很簡單的房子,也能處處體現主人們各種的小心思。路上各種的牛、羊亂穿,村裡的廣播裡放著悠揚的印度傳統音樂,那場景,任何人都難以抵擋印度的魅力,我就這樣瞬間愛上印度。
即使有朋友曾向我描述過這兩個村莊裡的寺廟雕刻有多美精緻,可當它出現在眼前時還會深深震撼住。
Halebid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廢棄的城市」,這裡曾經繁華一日,如今已經成為一片廢墟,既然已經被遺棄,那麼這裡所有的寺廟、王宮都不要門票。廢墟裡有一座近千年的王宮,整個王宮全用石頭雕刻而成,嘆為觀止,至今保存完好。牆壁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浮雕,無一處留白,雕刻精緻無比,從下往上,層層疊疊,每幅雕像沒有一個相似的,似乎雕刻了很多故事。有的浮雕還是鏤空的,人物栩栩如生。神廟內部同樣雕滿全屋,頂部雕滿立體花飾,精美無比。無數的石塊雕刻著不同的故事和花樣,疊加在一起,就成了這千年不倒的王宮。
這座王宮是當時的國王為她的愛妃建造,背後有一段美麗曲折的愛情故事。只可惜王妃沒有早逝,國王沒有被囚禁,世人只知道一個泰姬陵,而這座愛情的宮殿最終被世人遺忘。
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王宮:
Belur相對Halebid要更加繁華一些、商業化一些,汽車站前熱鬧的商業一條街賣著各種和宗教有關的商品,各種賣電話卡、音響唱片的小店比比皆是,卻沒有吃飯的餐館。我盤算著要不要買一個印度的手機卡,哪知開通手續非常麻煩,護照、籤證、照片,還得在付款之後24個小時才能激活,一些黑心的商家還會用廢卡充當新卡賣給你,反正你24小時後也不在這裡了,也不能為了一張卡再回來對質,即便對質,也會推託地說:再等等就開通了。
印度商販經常用這樣「小聰明」坑蒙著來這裡旅行的外國遊客,雖然電話卡我沒有中招,卻也防不勝防。由於參觀寺廟需要脫鞋,我把鞋往門口隨便一扔了事,其他印度人都這麼幹。卻被不遠處寄存鞋子的管理員叫住了,示意讓我把鞋子放到鞋架上去,我當時怎麼就那麼乖乖地聽話了。離開的時候,管理員要收10盧比的寄存費,後來才發現,他找零的時候給我少找了10盧比,等於寄存鞋子20盧比,這在印度鄉村可以在路邊攤吃一頓飯了。我曾經天真地以為,他只是不小心而已,後來每次買東西找零,總有人「不小心」地給我少找10塊、20塊。
不久以後認識了一個印度工作的中國人老Q,他跟我說:在印度的寺廟門口寄存鞋子,價格是1—5盧比。我操!
Belur的寺廟同樣不要門票,寄鞋子的錢就當買門票了吧。寺廟上的雕工同樣讓人嘆為觀止,不敢相信1000多年前的古印度人在沒有機械的情況下,用手工能在石頭上做出這麼多東西來,雕刻的各種神的故事,前來朝拜的人們虔誠的跪地。對比王宮,這裡宗教色彩更濃鬱一些。
老Q告訴我,Belur寺廟的角落雕刻著幾幅栩栩如生性愛雕像,還發來照片。這麼精彩的景點我居然沒看到,真該去看眼科了。我一直以為只有在克久拉霍的性廟才會有這樣的雕像,原來在印度教所有寺廟裡幾乎都有這樣的雕像或者繪畫,大多數放在比較隱蔽處,需要自己去找。
以下照片來自老Q(我該去看眼科了)
雕像周圍有三兩個兜售生意的小販,有賣水果的,賣水的,還有賣書的。賣書的那男人一直用直勾勾赤裸裸的眼神盯著我,估計一百米開外我就已經被他用意念扒光了!
來印度之前有人強烈建議我帶個男人去,然後又說:「不過,帶一個男人也沒什麼用,那裡有成千上萬的男人都想做你男人」。
賣書的小販各種搭訕和求合影,臉皮絕對厚的槓槓的。即便我的穿著裹得像只粽子,還是秒秒鐘都有掉進狼窩的感覺。在遭到我拒絕後,他樂呵呵地朝我手上塞了一本書,翻開一看,各種不堪入目的大尺度男女照片跳入眼帘,著實下了一跳。
早就聽聞過印度有一部世界級的性學著作叫《愛經》,編著於公元前6世紀,2000多年了,為無數印度男女指點迷津。它也是印度教的聖典之一,把印度性文化已經與宗教密切地交織在一起,已經成為一部印度特色的宗教文獻。換句話說,印度教徒學習《愛經》也是一種宗教信仰,這也是為什麼幾乎所有印度教寺廟都有性愛雕刻的原因。
此書在印度民間廣泛流傳,英文、印度文或其他文印刷的《愛經》在當地書店裡隨時可以買到,小攤小販在各種印度教的寺廟前四處兜售。我看了下書的目錄,裡面有八種男女擁抱法、五種親吻類型、七種牙齒咬法、手指的力量、各種男女相處情態,以及男女戀人如何相處,如何追求喜歡的對象,如何避免第三者插足,交際花們如何能夠挑選到好男人,以及完美女人需要擁有的特質等要點,這本書指導著女人應該多才多藝以取悅於男人。
我朝著小販翻了一個又一個白眼,無比鄙視地就離開了。之後後悔得腸子都要青了,要知道,全世界只有印度才有《愛經》買啊,回國後因為沒買書被朋友們一一譴責。好吧,下次我還會再去印度:買《愛經》,批發一打回來送人。
Belur,石頭雕刻的寺廟:
在這些鄉下的印度教寺廟,遇到宗教節日時能看到穿著非常傳統,掛著丁丁當當各種首飾、頭戴花環的女人在跳舞,或者頭頂著神像的女們給村民祈福。這可不是一般的舞蹈表演,這是在演繹印度教諸神的傳說,表演者被稱為「達瓦達西」,以守護寺廟各神為職業,這個傳統職業已經沿襲了2000多年,她們的地位在古代印度曾經顯赫一時。
達瓦達西終身不能結婚,一旦加入終身都要奉獻給神。印度男人相信,只要和達瓦達西們同床共枕,就能拉進自己和神的距離,男人們便明裡暗裡出價與達瓦達西共度一夜,有些達瓦達西的初夜權甚至公開拍賣。我估計,有些男人出不起錢又不怕得罪神靈的,就直接霸王硬上弓了。
印度政府禁止不了這種宗教傳統,只能盡力禁止新的達瓦達西接班人出現,經常引發警察與村民的衝突。但由於人們對宗教的服從高於法律,村民們深深相信諸神能保佑他們的生活,而達瓦達西則是守護諸神的,老一輩的達瓦達西們不能公開招募新的接班人便把這個職業傳給自己女兒,女兒再傳給女兒。從事這種職業的女人一般是低等級姓氏的人,對她們來說,做這樣的工作起碼能受人尊重(主持宗教儀式的人,都是被眾人尊敬和朝拜的),搖身一變成為高等種姓的地位,可以得一口飽飯,得一件紗麗。和不同的男人同床共枕又怎樣,《愛經》可是印度教的信仰,即使遇到非情願的,趨於聲譽考慮也就忍氣吞聲了。
我開始體會到,印度的強姦率為什麼那麼高了。
芮歡歡(reacho),旅行作家、遊睿文化傳播創始人。著有散文書《不停邂逅》、《顛沛流離的美麗》,旅遊電視節目做客嘉賓。旅行足跡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流浪在南半球邂逅種種的意外和驚喜,在前南斯拉夫戰爭平息後一個人去看戰爭後的世界,深度穿梭在歐洲多個國家的城市和原野,在東南亞上天入地潛入深藍。
遊」是一種行走,「睿」是一種思考,探索新奇,了解未知,淬鍊旅途精粹,傳遞異域文化,和世界深刻對話
聯繫方式:info@govo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