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正在進行艦載電磁軌道炮試驗,預計到2025年將投入使用。國內936型登陸艦再一次搭載電磁炮出海,試驗射程可達200公裡,此前已進行過多次實彈射擊試驗,效果非常好,證明我國實現電磁軌道炮小型化和艦載化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它的每一發炮彈都要25000到50000美元,比美國的電磁炮還實用,美國對我們的成就非常氣憤,但卻無計可施。
第一個提出電磁炮概念的國家是美國,也是第一個將其投入研究的國家,只是在研發進程上一直緩慢,走了彎路。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美國計劃使用電磁炮,但是因為電磁軌道炮小型化問題遲遲沒有進展,所以美國這款驅逐艦的艦炮還是空殼子。而我國科研人員對於電磁軌道炮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實用化階段,而且對毀傷力和射程也有了一定強化。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們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更加地穩定。
傳統意義上炮彈是利用燃燒火藥產生的瞬間高壓擊發炮彈,而電磁炮則是利用磁場力加速炮彈。所以電磁炮相比傳統火炮有速度和射程上的優勢。
我國電磁炮悄悄去海試,還是被國外給發現了,讓這艘攜帶全球最高科技武器的坦克登陸艦又成了一次網紅。國際社會認為,電磁炮投入使用將改變戰場規則,而在電磁炮研究競賽中,我國超過美國取得領先!
與美國的電磁炮相比,至少我們這個已經形成了炮臺結構,可以上艦了。而美國的電磁炮看著就不像一門炮。如果說我們的電磁炮是在測試階段,美國那個最多只能算驗證階段,目前在電磁炮領域看來我們捷足先登了,確實領先於美國。
美國發現,我國的軌道炮的彈丸將能夠以2.5公裡/秒的速度攻擊200公裡的目標,至於制導問題應該在末端有個紅外引導頭,而且每分鐘能夠發射4發。而美國自己電磁炮數據雖然還是機密,美國遇到的難題是瞬時用電量劇增,只能裝備在航母這類電力充足的大型艦艇上,而我國的馬偉明院士解決了電力儲備問題,讓一般的大型艦艇都能使用。
對於電磁技術來說,我國依舊是處在不斷完善和不斷探索的階段。武器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快,從弓箭到火藥大炮,從熱武器到電磁,也許就是這個方向。電磁炮射程可以達到上百公裡,甚至幾百公裡,堪比飛彈。等到我國解決供電設施,以及冷卻裝置,就不用佔據過多空間。這些問題解決了,電磁炮就會完全取代常規火炮。因為速度快,小口徑電磁炮攔截空中目標的效率甚至比防空飛彈還有效。(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