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記者王天德、戴嶽)「五位一體」、「四個著力」、「兩個加快」……黨的十八大報告緊密結合黨情國情軍情,通篇閃爍著新觀點、新舉措、新目標,也成為我軍部隊官兵學習討論和解讀的熱點。連日來,瀋陽軍區聯勤部隊利用各種學習渠道,創新多種學習方法,有效組織廣大官兵、離退休老幹部以及駐地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學習活動。學潮湧動,新風撲面,成為白山黑水間一道獨特的風景。
網上支部的「新話題」
短短三天,報告視頻點擊率突破500人次,網上跟帖達300餘條,書記微博轉載200餘次……瀋陽軍區某分部網上黨支部「十八大學習專題」網頁開設以來,成為官兵學習討論十八大報告精神的「集結地」,點多線長面廣不再成為部隊和官兵交流的屏障,無論是深山倉庫還是偏遠哨所,分部所屬官兵都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發表感言或暢談心得。某倉庫戰士劉克政和哥哥劉克舉在分部兩個不同單位,相距700餘公裡,但在網上支部裡他們多次「碰面」交流,成為兄弟單位學習互動的形象縮影。
網絡支部上,兩名戰士正就小康話題深入探討:「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一字之差,卻體現了創造幸福生活有了更明晰的圖景……」、「是啊,胡總書記關於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論述,讓我們更加看到了前進的目標和動力。」……而在書記在線專欄,某部機關黨支部正在擬制學習計劃,黨員留言簿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話題吸引了更多跟帖。「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論述表明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已經形成……」、「以前提到的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增加了 加快 2字意味著後勤建設的新機遇……」字字句句悟,原原本本學,網上支部碰撞出思想火花激起官兵報國熱情。在網站的北疆哨兵論壇上,駐滿洲裡某部的官兵們通過在線傳來了在國門下重溫入黨誓詞的一組圖片,胸懷祖國,忠心向黨的主題背景引來官兵一片贊聲。圖文並茂,聲影俱全,網上支部快車在點擊間架設互動橋梁,不僅拉近了官兵空間距離,也讓官兵同步接收來自北京首都的聲音,傳達出官兵的願望和心聲,表達對黨和祖國繁榮富強的熱切期盼。
教育平臺的「新熱度」
11月11日,記者走進某藥材倉庫網絡學習室,只見氣氛異常熱烈,原來該倉庫正通過數位化學習教育平臺組織官兵就「十八大報告10大關鍵詞」進行討論交流。
今年4月份,瀋陽軍區聯勤部自主研發的數位化學習教育平臺在部隊投入使用,改變了基層倉庫集中教育難、內容整合難、分類施教難、效果評估難等現實問題。平臺運行才半年,官兵就切實嘗到了「學、用、考、管」於一體的學習教育模式帶來的甜頭,自主學習的勁頭逐漸高漲。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後,該倉庫發揮學習教育平臺信息量大、傳播快、交流便捷的優勢,區分義務兵、士官、基層幹部、機關幹部、領導幹部5個類別,分別制訂了學習教育計劃,列出必學內容;他們還利用平臺實踐應用板塊組織討論交流,官兵們就十八大報告中的「熱詞」、「新詞」暢所欲言、好不熱鬧。倉庫政治處胡主任告訴記者,平臺的智能化評估功能把個人十八大精神學習變成了看得見的數據,並實時進行統計和分析,逐人逐項建立量化檔案,具體到每一個人、精確到每一個點、量化成每一學分,不僅實現了對學習效果的全要素立體評估、全過程接力評估和全時段動態評估,而且能夠確保各項數據客觀公正,官兵學沒學、誰學得好一目了然。
一邊是全員系統學習,一邊是網上開放交流,還能實時全程調控,這樣的方式切實讓官兵享受到了學習樂趣。一位老兵對記者說:「如今每個人都主動學、爭著學,不僅先學一步更是學深了一層。」一個網名叫「普通一兵」的網友在平臺上留言:「通過學習十八大報告,讓我深刻認識到了科學發展觀的巨大魅力,而學習教育平臺正是部隊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手機快報的「新亮點」
11月10日早8時,剛剛抵達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參加培訓的瀋陽軍區某軍械倉庫政治處主任李文剛,便接到一條手機簡訊。翻看內容,原來是分部「學思苑」學習教育互動平臺為迎接十八大開設的「聚焦十八大」專欄信息。
這個分部所屬單位點多、面廣,駐地分散,幹部集中教育管理難度較大。今年初,為了加強幹部教育管理,他們利用創辦了「學思苑」學習教育互動平臺,設立了「養心湯」、「快餐面」、「開心果」、「溫馨茶」等欄目,每天定期通過手機給幹部發送人生哲理、時政要聞、趣聞笑話等簡訊息,陶冶情操、滋養心田。為了發揮好「學思苑」學習教育互動平臺快捷、速讀的優勢,幫助官兵及時領會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召開前夕,分部政治部抽調骨幹力量,住班排、進哨所,深入調查了解基層官兵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著手策劃十八大期間「學思苑」的欄目設置。同時,及時收集整理十八大的相關報導和學習資料,編撰成言簡意賅的簡訊息,在「學思苑」原有欄目的基礎上,增設了「報告輔導」、「理論熱點」、「動態跟蹤」等專題欄目,供官兵學習。
「昨天坐在火車上,信號不好,沒有聽到十八大報告,沒想到今天一早分部便將胡主席報告的重點內容發到了我手機上,這 營養早餐 真給力!」電話那頭,記者能夠感受李文剛難掩看見簡訊後的激動與興奮。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大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十八大的活動中,他們還在學思苑開設了「心得體會」互動交流平臺。在這裡,官兵可以對學習十八大所感所思展開交流,分部將收集整理官兵學習中遇到的疑難點問題,集中給予解答。
滴滴滴……記者的手機簡訊提示打斷了採訪。打開一看,原來是某倉庫助理員趙立成的心得交流被轉發: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過程,變為加快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過程,明確發展方向,理清思路,為現代後勤建設貢獻力量。在分部會議室,政治部主任高勝寬告訴記者,編發手機簡訊只是他們創新十八大學習方法的手段之一。
軍人病房的「新配餐」
11月11日,星期天,黨的十八大開幕第四天,但上午記者在瀋陽軍區總醫院耳鼻喉科軍人病房走訪時看到,一本印有十八大報告觀點論斷的小冊子成了官兵爭先傳閱的「香餑餑」。護士長秦潔介紹說,這是醫院政治部今天特意派人給住院官兵送來的輔導材料,可受大家歡迎了!
據悉,該院平均每天有住院官兵400多人,黨的十八大召開也牽動著他們的心。為此,醫院在組織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活動中,專門將住院官兵納入學習範疇。大會開幕前,醫院專門派人將全院軍人門診和軍人病房的有線電視、政工網逐一檢修調試,確保每個單位都能隨時觀看電視直播,及時了解大會情況、學習會議精神。學習活動中,政治部指定專人每天從《解放軍報》、《人民日報》、新華網等主流媒體中,及時及時收集領導、專家、代表關於解讀十八大報告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等重要言論,彙編制小冊子送到每間軍人病房。記者翻開官兵收到的第一本小冊子,不僅印有胡主席十八大報告摘錄,而且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由 四位一體 到 五位一體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等新提法的論斷和解讀,讓官兵十分「解渴」。另外,該院每個科室還挑選了一名理論素質好的醫護人員擔當軍人病房的學習輔導員,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深入病房解讀學習要點,為官兵答疑解惑。
在眼科住院的某部戰士高慶磊是連隊的一名理論骨幹,前幾天他還在為錯過學習機會而惋惜,沒想到的是擔心完全多餘。他高興地說:「學習胡主席的報告讓我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理論思想,身心一下輕鬆了很多,感覺這些比營養品還要好。」
夕陽公寓的「新故事」
1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瀋陽軍區聯勤部長春幹休所採訪,進了門沒說上兩句話,就被該所所長楊憲波拉去聽老首長講故事。
楊所長邊走邊告訴記者,十八大報告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幹休所發揮老幹部「革命鬥爭的參加者、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輝煌成就的受益者」的特殊身份優勢,以講故事的形式去理解報告、解讀報告,推動全所更好地學習貫徹。先前聽老幹部作過傳統報告,以為這次又是哪位老首長上臺講戰鬥故事。可進了屋,一眼看見桌中央擺著上無線寬帶的筆記本電腦,白髮蒼蒼的老幹部們正圍著十八大專題網頁打開話匣子。
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的老幹部李成翥說:「上海剛解放那陣兒,物價飛漲,老百姓吃飽肚子都成問題。60多年過去了,國家經濟總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老百姓的工資也漲了幾十倍,特別是十八大報告提出居民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還要再翻一番,真是振奮人心。咱老哥幾個跟著黨幹了一輩子,一定要親眼看見黨實現這個新目標!」記者發現,老首長的眼角湧出激動的淚花,在座報以熱烈掌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208醫院離休幹部王保義指著網頁講:「十八大報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他舉起例子:我們老幹部如今看病有「大病統籌」,保健有「一站式服務」,療養有「家庭病房」,這些都得益於黨對民生的高度關注和一系列保障措施。老幹部門洪學接過話茬:「就拿咱幹休所說,這幾年營建了花園式住宅、引入電熱膜供暖、建成網絡閱覽室,去年還被軍區評為 先進幹休所 ,可喜變化源自黨的關懷、科學發展觀指導和 五位一體 的總體布局……」故事越講越多,道理越析越透,信心越鼓越足。政委於佔軍告訴記者,老首長通過切身經歷幫助我們理解十八大精神,而我們要把這種學習熱情轉化為傾心為老幹部服務的動力。
草原夜校的「新課表」
11月9日晚飯後,記者慕名趕到內蒙某部的「草原夜校」,門口一張「十八大報告學習專題輔導」課表赫然映入眼帘。就在記者在課表前駐足時,參加學習的官兵和駐地農牧民陸續走進課堂,有序落座。
今天的十八大精神輔導課,是興安盟黨校的白海軍教授主講的,課堂上,大家時而低頭記寫,時而凝神專注,不時的傳出陣陣熱烈掌聲……據倉庫政委關勇介紹,該倉庫舉辦的「草原夜校」已有20餘年歷史。夜校不僅豐富了官兵業餘生活,提高了文化素養,還培養了大批軍地兩用人才。同時,該倉庫利用駐地農牧民冬閒時節,組織農牧民走進夜校學習農牧業和建築、電焊等知識,為他們在家致富、外出提供知識、技能和信息支持。如今,駐地農牧民生活富裕了,精神面貌變了樣。喝酒、耍錢、惹事兒的少了,讀書學習、外出打工、冬閒搞副業的多了。
十八大勝利召開後,該部為了搞好會議精神宣傳,統籌安排,為「草原夜校」精心設置了相關課程,並排出課表,讓駐地群眾可以有選擇地前來學習。記者在夜校課表上看到,課程內容不僅涉及官兵關注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相關內容,還有農牧民們關注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和民族政策解讀。授課形式不僅有專家教授的臺上輔導,還有駐地已經發家致富的農牧民講感受、談體會,影視資料播放、專家現場解讀等。學習中,他們還把參加學習的農牧民與官兵結成「共學對子」,開展「互幫、互學、互助」活動,讓官兵與農牧民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果。
晚8時許,授課結束。記者走出教室,正在發動摩託車的牧民齊那日蘇操著稍顯生澀的漢語感慨:「學了十八大,我們對黨的政策認識更深了,大夥都鼓足了勁,準備明年大幹一場!」夜色已濃,在軍營嘹亮的歌聲裡,駐地農牧民騎著摩託車、開著麵包車、農用車奔向正在建設的新農村,奔向他們的新生活。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