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顧問團在臺灣(上)

2021-02-07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竭力遏制國際共產主義力量在亞洲的發展,不僅拼湊「聯合國軍」入侵朝鮮,還派遣第7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為了給苟延殘喘的國民黨當局撐腰打氣,美國還派遣軍事顧問團抵臺,協助蔣介石整軍備戰。在此後近30年間,美國軍事顧問團給予臺灣國民黨軍隊極大幫助,曾被島內某些政客感激涕零地稱作「孤域之屏障,反攻之幹城」。然而,美國顧問就和美國政府的決策一樣,一切都圍繞著華盛頓戰略目標展開,最近臺灣島內公開多份珍貴檔案,披露了50年前美國軍事顧問團正式進入臺灣所發生的二三事,我們也能從中體會歷史的多面性。

                           關鍵時刻拉了蔣介石一把

    早在抗戰時期,美國為幫助中國抵抗日本侵略,曾依據《租借法案》向重慶國民政府派遣了軍事顧問團,幫助國民黨軍進行整編和訓練。1946年蔣介石集團悍然發動內戰後,美國顧問團在最初積極支持後選擇了「隔岸觀火」,特別是1949年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瓦解後,美國政府逐漸喪失了對蔣介石的信心,軍事援助日益萎縮。1949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不再接受逃到臺灣的國民黨當局所提出的一切軍事援助申請或建議,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著名的《對華關係白皮書》,對蔣記國民黨政權的援助幾近中斷。

    然而,發生在1950年6月25日的韓戰徹底改變了蔣介石集團被拋棄的命運。6月27日,杜魯門總統悍然宣布將第7艦隊開進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跨海進擊,兩個月後,侵朝「聯合國軍」司令兼美國駐日軍事總督麥克阿瑟不等國務院的批准,擅自派遣由福克斯少將率領的軍事調查團抵臺,對國民黨三軍的戰鬥力進行實地評估,並提出美國軍事援臺的建議。11月23日,美國首批啟運的援臺軍火(共計4 700噸彈藥)從衝繩抵達臺灣基隆港。

    就在福克斯調查團還在臺灣活動期間,杜魯門便援引1948年通過的「援華法案」,向國會建議恢復向國民黨當局派遣軍事顧問團,協助蔣介石集團武力抗拒「紅色中國」的進攻。1951年1月30日,美國駐臺北「代辦」藍欽向臺灣「外交部」提交軍援照會,蔣介石欣喜若狂,他立即責成「外交部」和「立法院」加快辦理相關程序,趕在2月9日與美方完成正式換文,是為所謂「中美共同互助協定」,其中關鍵內容是確定美國援臺軍事顧問團的法律地位和相關權限。4月21日,臺灣「外交部長」葉公超代表當局發表聲明:「『中華民國政府』已同意美國盟邦派遣少將銜軍官為援臺軍事顧問團團長,該團視為『美國駐華使館』之一部,負責執行有關美國軍事援助之通常軍事職務。該團可望於5月初開始工作……『中華民國政府』在該團執行其職務時,當予必需之便利與充分合作。」

    5月1日,美國首批援臺軍事顧問團正式成立,由美國陸軍少將蔡斯領銜,成員有300人,包括顧問團總部、陸軍顧問組、海軍顧問組、空軍顧問組和聯勤顧問組,總部設在臺北中山北路足球場內。對於顧問團的成立,臺灣當局顯得異常興奮,據當時香港《星島日報》記者所寫的現場通訊,在為美國代表團接風的酒席上,時任臺灣「國防部長」郭寄嶠用充滿諂媚的語言說:「蔡斯將軍過去不但在歐陸和太平洋戰場上建立不朽功勳,還在學識方面亦有高深之造詣,且甚熟悉遠東之一般狀況。至其率領之顧問團員,均為優秀卓越之士,相信來臺後,定能有良好優異之表現。」臺軍「參謀總長」周至柔也拍馬屁說:「蔡斯將軍以其過去治軍與作戰之經驗,來臺協助我軍運用美國予我之器械,餘敢預料其成功。」當翻譯把這些肉麻的語言反饋這些美國軍官時,有的人甚至把倒在嘴裡的酒笑噴出來了……

    美國顧問團一來臺灣便出手闊綽,5月14日,蔡斯代表美國政府宣布向臺灣陸軍援助5 000萬美元,向臺灣海軍援助570萬美元,6月8日又向臺灣海軍施援1 600萬美元,由此拉開了新一輪軍事援臺的序幕。根據美臺達成的協議,美軍顧問團的基本工作是協助臺灣國民黨當局整軍備戰,強化戰鬥力、執行共同安全方案中的軍援事項等,蔡斯在接受臺灣記者採訪時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我的工作重心在於協調『中華民國政府』訓練三軍。」在美臺軍事合作最鼎盛的時期,美軍顧問團人數一度多達3 000人,組織系統也隨之擴大。1955年美國又在今天的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設立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新設了人事、情報、作戰、後勤、計劃、教育訓練、主計員、戰地政務等助理參謀長,還有新聞、副官、軍法、憲兵、通信等專門小組長。


相關焦點

  •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今天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沿線,從捷運(地鐵)雙連站一直延伸到陽明山,當年都是美軍顧問團的大本營。事實上,來臺的美國軍人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本來就奉命援臺的美國軍事顧問;另一種則為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開打後來臺短暫休假的越戰美軍,他們大多年紀很輕,來到臺灣就縱情享樂,因為短暫假期過去,重返戰場,生死難料,因此臺灣特殊的酒吧文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 美國軍事顧問團在臺灣(中)
    退役的臺灣陸軍中將黃世忠回憶說,大陳島(Tachen)位於浙江台州市椒江區東部,總面積達11.89平方千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大陳島淪為浙江沿海國民黨殘軍的主要據點,國民黨軍在島上修建大批碉堡、戰壕以及隱蔽坑道,並設置鐵絲網、地雷和絆網等副防禦設施以作長期打算。
  • 國共內戰中美軍顧問團起了多大作用?
    典型如老電影《南徵北戰》中,國民黨張軍長有句經典臺詞:「南京的美軍顧問團又要罵我們無能了。」電影《大決戰》中,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也多次在蔣介石舉行的最高軍事會議上發表意見。美軍與國務院的矛盾▼抗戰勝利後,駐華美軍陸續撤離,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部的解散也提上日程,美國政府考慮成立一個軍事使團以代替司令部繼續執行對華軍事政策。國民黨政府很清楚戰後世界由美蘇主導的現實,為維護中美關係、抗衡蘇聯並謀求美國支持其對付共產黨,也積極尋求美國繼續對華軍事援助。
  • 美國為何敢於堂而皇之軍事介入臺海局勢
    ,軍事層面上應仍將是繼續保持病加強川普的持續軍售、機艦近海介入、人員入臺指導、臺軍入美受訓與實際提供防務指導等軍事實務。為了防止臺灣在防務上的區域組織化,1954年8月,中國人民政協及各黨派發表《解放臺灣共同宣言》;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馬祖實施大規模炮擊。受到兩岸緊張局勢的影響,英國、法國、菲律賓和巴基斯坦等國表示反對將臺灣納入「東南亞公約組織」,美國政府和蔣介石政權只能選擇締結軍事同盟條約。
  • 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臺北?那決不是臺灣的好消息
    說它是家麵包店,倒不如說它是臺灣那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  上世紀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美軍顧問團和大批美國軍人進駐臺北。當時,美軍顧問團在中山北路一字排開。沿中山北路一路向北,中山北路二段18號那幢白色小樓,是當時美國「大使官邸」。捷運園山站旁的圓山公園和中山足球場,由於緊鄰松山機場,曾經是堆放美援物資的倉庫,後來成為美軍顧問團的辦公地點。
  • 這就是駐華美軍顧問團居住的地方,後曾是江蘇最高級別的飯店!
    這是也是70多年前的駐華美軍顧問團居住的地方。1946年3月19日,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在南京正式成立,初由美國將校軍官1000人組成,陸軍750人,海軍250人。總部設在南京,並在上海設有辦事處。顧問團仿照美國軍制裝備訓練國民黨軍隊,主要工作有:以備忘錄形式向委員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提出「建議」;由中美聯席會議轉達貫徹美方意圖;通過檢查督促,實現美方各項決定;仿照美國軍制裝備訓練國民黨軍隊;以航空測量為名,搜集中國軍事情報等。
  • 1945-1958年,美國對臺灣地區,進行了哪些掠奪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美國以功臣自居,催促蔣介石與之籤訂了《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議》,自此之後,臺灣正式被納為美國攝影範圍,美國逐漸的掌握了臺灣的地面資料,為其進一步侵略奠定了基礎。1946年,蔣介石與麥克阿瑟,在臺灣舉行了會議,蔣介石完全出賣了臺灣的權益,允許美軍在臺灣有「特殊權利」。
  • 歷史上的今天丨70年代臺灣真的配合解放軍收復西沙?還是越戰的攪屎棍?
    ▲蔣介石和南越總統吳庭豔合影樂得合不攏嘴1962年1月5日「奎山軍官團」結束任務返回臺灣之後,南越後來又請求臺灣派遣高級人員協助南越建立政戰制度,因此臺灣又於1964年10月組建駐越軍事顧問團,以鄧定遠中將為首團長前往南越
  • 軍事 | 美軍事人員進駐臺灣?這戲演不久啦!
    美國國務院但無論如何,當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說了一大堆沒有派駐美軍入臺的話後,仍不忘帶上一句有關「一中政策」的話,可見,畢竟,中美是邦交國,而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而美國在臺協會內湖新館,則亦是租用,租期99年。但美國在臺協會內確實有些敏感部門。比如技術組和聯絡事務組。技術組的前身,是臺美「斷交」前的美軍顧問團,2012年改名「安全合作組」。聯絡事務組前身是「大使館武官處」。臺美「斷交」初期,兩組官員由美軍退役人員以約聘方式組成。但自2004年起,又陸續有美國現役軍人赴任,在臺待遇比照「邦交國」武官。
  • 在臺灣部署美軍四個重裝師?今天還有美國人敢做這樣的大夢!
    美國真的會這麼幹嗎?美軍會真的再次部署臺灣?也許寫這樣文章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到,美軍重新部署臺灣,必然導致臺海爆發戰爭。屆時解放軍勢必採取軍事行動,打響解放臺灣的正義戰爭!美國《軍事評論》(Military Review)雜誌隸屬美國陸軍大學(Army University),該雜誌在今年9-10月號上邀請多名軍事和外交專家討論臺海局勢,除了呼籲「美軍重返臺灣駐軍」外,他們還探討了所謂「解放軍近期攻臺」的可能性。在這個以「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為主題的系列文章中,由美軍海軍陸戰隊上尉米爾斯(Walker D.
  • 【觀點】2018年臺灣軍事回顧
    美國升級的首架F-16V戰機交付臺灣空軍,主要裝備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改進的機載計算機和電子對抗設備等,下一步將在臺灣漢翔公司完成所有144架F-16A/B戰機性能提升。一年來,臺軍多次在臺灣東部外海及巴士海峽上空進行實彈射擊,並在九鵬地區進行火炮試射。面對解放軍密集的「軍機繞臺」活動,臺灣空軍在蔡英文加強「空防」要求下,訓練次數增多。此外,太平島駐守人員火炮實彈射擊訓練,由每半年一次改成每3個月一次。三是調整軍事部署。成立「國防安全研究院」,加強對臺灣安全、區域安全情勢和中共政治軍事等議題的研究與交流。
  • 在臺灣部署美軍四個重裝師?今天還有美國人敢做這樣的大夢!
    也許寫這樣文章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到,美軍重新部署臺灣,必然導致臺海爆發戰爭。屆時解放軍勢必採取軍事行動,打響解放臺灣的正義戰爭!美國《軍事評論》(Military Review)雜誌隸屬美國陸軍大學(Army University),該雜誌在今年9-10月號上邀請多名軍事和外交專家討論臺海局勢,除了呼籲「美軍重返臺灣駐軍」外,他們還探討了所謂「解放軍近期攻臺」的可能性。在這個以「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為主題的系列文章中,由美軍海軍陸戰隊上尉米爾斯(Walker D.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美援是穩定臺灣或圍堵中國?
    不過,看似為了妥善運用美援的行政機構背後,體現出美國高高在上的態度,蔣介石為了獲得美國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持,在相關問題都看得出其受制於美國的窘迫和無奈。時任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魯斯克(David Rusk)為了防止蔣介石將大部分援助挪至軍事開銷,以遂行反攻大陸的意志,堅持將臺灣軍事預算納入美國的掌控之中,其動用的手段有:臺灣經濟安定委員會必須與美國駐臺相關機構「協調」年度財政預算編列與執行;駐臺美軍顧問團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即監督美援經費的分配與使用。美國甚至發出外交節略,要求國民黨政府制定程序,以控制各級政府的軍事與民生用途預算支出。
  • 趙建民:蔡再當選 臺灣人要每天關註解放軍
    中國國民黨2020候選人韓國瑜競選辦公室今天和「國政」顧問團,共同召開「臺灣不安全 小英很放心?」記者會。
  • 美國軍事記者妄言:臺灣守住澎湖,大陸就沒轍了
    日前美國一位軍事記者撰文稱,北京武統臺灣的路徑有很多,但主要有三種:1是北京對臺最有可能的登陸地點是在臺灣西南的平原地帶登陸,如臺南高雄等地勢平坦地帶。但因為這裡是臺灣海峽的重點軍事防禦地帶,北京未必會冒這個險,戰鬥損傷也很大;2是北京直取臺北,從基隆或淡水直搗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但臺北的防守最為嚴密,各種美式先進武器都在這裡部署,也不會是北京的首選進攻之地;3是北京從澎湖攻臺的可能性很大,但臺灣在澎湖島上有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和天弓三型地對空飛彈,如果大陸不摧毀島上駐軍而是繞過澎湖,那也會有很大的軍事風險,就是大陸船艦兩側將會遭到臺軍飛彈的攻擊。
  • 蔣介石利用侵華日軍軍官掌控臺灣秘史
    根本博在擔任日本駐南京公使館武官期間,就與蔣介石相識並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係,當遣返工作結束之後,根本博卻主動要求留在中國,並以化名林保源之名活動,曾在湯恩伯所部擔任軍事顧問,後來又隨國民黨輾轉敗退到臺灣,協助湯恩伯防守金門島和舟山群島,致使解放軍在金門戰役(臺灣稱「古寧頭戰役」)中失利。
  • 美國第七艦隊「遊弋」臺灣海峽三十年始末
    但由於臺灣海峽常年風高浪急,海上補給實際運用得並不多。至於艦上美軍官兵的放假休息則主要是在泊港時進行,只要沒有被指派特定的即時任務,艦長可以讓官兵分批放假,輪流上岸休息。放假登岸的美國水兵常聚集在基隆、高雄的酒吧附近尋歡作樂。但當時的臺灣環境、交通都不好,也沒有像樣的風景區,所以不少官兵寧願呆在艦上,也不願上岸。
  • 現役美軍進駐臺灣?王海良:美終於露出狐狸尾巴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中評社圖片)AIT(美國在臺協會)3日首度證實「從2005年起就有現役美軍進駐AIT」。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昨日就此事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 美國深度插手臺灣防務制衡中國大陸
    除了改善軍隊管理、改變社會對軍隊的觀感屬於蔡英文當局內部治理機制外,其餘均是按照美國對臺灣防務的指導意見逐項進行具體落實。美國從防衛戰略、軍費開支與軍購、軍力構成和軍事教育培訓等方面手把手幫助臺灣,期望迅速將臺軍建成牽制中國大陸且服務於美國利益的戰略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