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團隊對了,生意才能做對 | 校友故事

2021-02-28 長江商學院EMBA


馬雲那麼有領導力,雷軍這麼有領導力,馬化騰這麼有領導力……這些企業家都很有領導力,我就想學習學習,看看人家的領導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什麼共同點。 


領導力有沒有模型?可不可以建立一個可以學習和複製的領導力模型? 研究了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之後,很快我就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他們都是不一樣的人。 

比如雷軍,他是非常勤奮的企業家,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9點,這點我自認為做不到。我也看到馬雲口若懸河的感染力,能把所有人的激情調動,我能學嗎?也不行。

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很有領導力的人,但是他們都是如此不一樣的人。如果我也要具備領導力,我該怎麼辦?要向誰學習?

 

我發現,眼中看到的這些企業家,每個人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並不是只有一個模式的領導力。

比如,我看《騰訊傳》覺得馬化騰對失敗、失誤的包容造就了騰訊。如果沒有對一些邊緣化部門的包容,比如QQ郵箱的包容,就不會有後來的張小龍,更不會有現在的微信,所以「包容」這個詞可能就是馬化騰塑造的領導力。 

但我的朋友梁寧告訴我,事實不完全是這樣。 她近距離觀察過騰訊,雖然從最終結果看,是馬化騰的包容帶來了創新,但實際上,馬化騰是一個做決策比較慢的人,尤其是當他面對錯綜複雜、可能讓別人尷尬的事情時,他往往不知道怎麼弄。 

當不知道怎麼處理時,他就不去處理,這就得到了一個結果:他對邊緣化部門的包容。

這個例子讓我突然意識到,領導力好像並不等於我們熟知的那一堆詞,比如勇敢、果斷等,一個決策很慢的人也可以非常有戰略眼光,非常有領導力。於是我終於釋然,並得到一個結論:我不需要模仿誰,不需要去學習誰,不同性格特質的人,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領導力。

所以,獲得領導力的第一個秘訣就是要做自己,儘可能全然地做真正的自己。 我終於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了,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我能領導誰呢?

做自己不等於任性地做自己,我們還需要領導別人。 我問過很多人一個問題:你到底能領導誰?

我給出兩個選項:你能領導愛你的人,還是你愛的人? 

好像所有人都不假思索的認為,當然是領導愛你的人。這麼多人愛你,他們就願意受你驅使,為你奉獻,你自然對他們有了領導力。 


當時我很質疑這一點。明星動不動就過千萬的粉絲,他們是不是很有領導力?顯然不是,明星並不是這個社會最有領導力的人。

你認為你能領導愛你的人,當你試圖用這種模式去獲得領導力的時候,你就會異化,會刻意扮演別人眼中那個「好」的你。在不同的人面前,你越來越多地扮演一個不真實的自己,這就跟第一點「做自己」——相悖。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這個答案。 


我後來思考的答案是:你只能領導你喜歡的人,你能喜歡多少人,決定了你領導力的邊界。 你可以誰都不喜歡,甚至連你自己都不喜歡,但這意味著你連自己都領導不了。所以我才說,愛人的能力、愛人的範圍決定了我們領導力的邊界。 

我在易到的時候,跟同事的相處就不是那麼多,沒有一天到晚跟他們泡在一起。而且當時我喜歡人的能力也有限,可能我只喜歡一小部分的人,有明顯的親疏遠近。 

雖然有的時候會跟同事們在一起,但我覺得那只是團隊建設的需要,並沒有真正享受那個過程。所以這個狀態肯定影響了我當時的領導力。 


尊重內心的真實感受,自然會引出領導力的第三個要素:找到你真正熱愛的領域,你的領導力只能在與你所匹配的事物上予以發揮。 

舉一個例子。2007年,阿里剛剛收購了雅虎,曾鳴教授去做雅虎CEO,他讓我去做顧問。我因此看了很多業務,臨走的時候給曾鳴教授提交了一份報告。

我在報告裡說:第一,雅虎的搜索肯定守不住;第二,只要雅虎還在阿里的大體系裡面,肯定做不好。原因就是阿里做電商、偏銷售,而雅虎做門戶、做新聞,基因就不一樣。再比如,阿里後來也嘗試做社交,但一直不溫不火。沒辦法,這是企業的基因所決定的。

而相反的例子是,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全世界最有領導力的人之一,但他並不是做什麼事都有領導力。在做總統之前,林肯曾經在軍隊裡管過一個排,那個時候的他可以說毫無領導力,後來還被軍隊勸退。但是當了總統之後,他表現出了極強的領導力。

所以,這些經歷給我的啟示是,不管是一個公司,還是一個人,都要找到適合的、跟自己的特質匹配的事情,這樣領導力才有發揮的空間。 


不過不要擔心,不管你是什麼特質的人都可以獲得領導力,因為人人都有領導力。在獲得領導力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點分享給你:

1. 勇敢地做自己。

2. 去搭建你真正喜歡的團隊,因為你只能領導你喜歡的人。

3. 去做與你的特質和領導力相匹配的事情。

我相信你的領導力一定會得到充分發揮,你也將成為一個有領導力的人。

如何打造一個團隊?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除了找錢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人。事實上,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找人的方法都不盡相同,要有所區隔。

公司初創時期,尋找合伙人,這是第一階段,要做的是「長心」,即尋找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搭建公司核心的文化與價值觀; 

有了合伙人之後,就開始搭建初創團隊,這是第二階段,要做的是「搭骨架」,即尋找對你和公司有信念的員工,確保公司有效運轉; 

等到公司發展壯大,需要招募「牛人」,這是第三階段,要做的是「長肉」,即進行團隊迭代,讓公司穩步發展。

第一階段肯定是尋找合伙人。合伙人是創業公司的核心不需要太多,最多也就幾個人。一般情況下,尋找合伙人幾乎只能在自己身邊找,找認識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合伙人的狀態、水平能力,其實就是你當時狀態的投射。說白了,你是什麼人,基本上也只能找到和你一樣的人。好的合伙人關係沒有統一的模式,卻有一定的邏輯。

美團的王興、攜程的梁建章,都建立了「追隨型」的合伙人形式,在團隊中有較為強勢的地位。 

凱叔講故事的凱叔和朱一帆,儘管兩個人認識的時間不長,卻形成了「背靠背」的合伙人形式,各自負責各自的領域,也合作得很好。

一個堅實的合伙人關係,是奠定整個公司組織發展的精神核心,這點不容小覷。 那麼到底是志趣相投更重要,還是能力互補更重要? 


以前我的答案毫無疑問是能力互補,現在我可以大膽地說:相互喜歡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最開始的核心團隊,彼此一定要足夠相互喜歡。如果還不夠喜歡,就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養。

很多人誤認為找合伙人,能力互補更為重要。

比如我會技術,就找一個產品型的人合夥,再找一個銷售型的人,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創業公司合伙人的關係多是能力互補型,但在現實中以此結構能夠處理好合夥關係的公司並不是很多。

那麼什麼是志趣相投呢?這並不意味著性格一致。 


你想一下,跟你關係好的朋友,往往都是性格迥異的人,但一定是以共識和相同的愛好為基石,這個基石就是志趣相投。與合伙人之間互相欣賞,才可能互相信任,這一點非常重要。信任,是合伙人之間的必要條件。


有時候,合伙人關係與婚姻或戀愛關係是類似的——爭吵不可避免,但你們要確保不會因為爭吵就決定就此散夥。這種信任,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培養。 


有了合伙人以後,大家就開始一起搭骨架,尋找初創時期的員工。很多人在找創始員工的時候,都希望找「最好的人」。 

易到最初創業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想法。後來發現,這就是一個妄念。


因為我們要面對的現實是:既沒有錢,也沒有品牌,生死未卜,最好的人憑什麼要選擇你?在這個階段,能找到願意跟著你一起幹的人就不錯了。

如果是找合伙人,要找你相信的人;而找初創員工則是相反的標準,要找相信你的人。 

在初創時期,尋找那些簡單的、願意相信你的人反而更好一些。 

初創公司的事業未來如何發展,可能連創始人也說不清楚,可是有人覺得這件事挺好,願意相信你,或許他不夠優秀,但這些都不要緊,在一個公司搭骨架的階段,最應該做的是儘可能地凝聚相信你的團隊力量。 

哪怕你們的創業最終是錯的,但因擁有一幫狂熱的「粉絲」,相信你,跟隨你,整個團隊也會呈現出一種「相信」的狀態,這種狀態比高學歷團隊要好得多。

在現實中,有很多幾十個人的小團隊創業公司,業務還沒有真正跑出來,最多也只是一個基礎不錯、有點小名氣和小影響的小公司,卻誤以為自己該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到市場裡挖牛人。 


事實上,只要你的團隊沒有發展到一二百人的階段,就沒必要想所謂的「長肉」。在這個時期,你對牛人是沒有吸引力的。雖然你可能自認不錯,但是真正投入到整個人才市場中你就會發現,和你有同樣競爭力的公司多得是。真正的牛人,不見得會把你當作優選。 


這個階段,就踏踏實實地在朋友中找吧。有人願意和你做,那是人家相信你,已經很不錯了。 


公司融到資,業務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團隊就要擴張。這個階段應該怎麼招人呢? 


這時候就沒必要再局限於小圈子裡找人,我們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轉化。借用獵頭的一個術語,要mapping,即地圖式搜索。 這時候,需要用更專業的方式,請專業的獵頭機構幫忙,請他們充分地mapping每一個領域中有可能會適合自己公司的優秀人才。這樣做,人才與公司的匹配精準度會更高。 


我們剛剛談的只是找人的部分。接下來要做的,是把自己想要的人才真正籤下來。要知道,優秀的人才,選擇未必只有一個,主導權在人才手裡。

那麼,優秀人才選擇企業的標準是什麼呢?

這裡的收益是指當期收益加預期收益,也就是薪金和股權。很多創業公司往往會迴避這個問題,說事業如何有前景、理想如何有情懷,就是不談收益。最後一談,又讓人很失望。 

在我看來,無論你的事業有多偉大,都不應該要求人才降薪加入,至少應該參考市場的平均薪酬以及人家原來的薪酬,該給人家多少錢就給人家多少錢,而不應該以「創業公司錢少」作為理由。既然錢少,為什麼還要招那麼多人?錢越少,就越應該把錢給適合的人,讓他做更多的事。沒有人理所當然地陪創業者吃苦奮鬥。 


要想一想,即使這個人真的被你降薪忽悠來了,他心裡一定會有犧牲感,會造成心理失衡:「我都降了這麼多薪,為什麼還對我不好?為什麼當時說得天花亂墜,現在卻要罵我,調我到低級的崗位?」

我發現對於被招的人來說,一家公司的老闆或者與他對接的人是否讓他覺得交談甚歡,對他是否願意加入公司的決定至少會起到50%的作用。


人的感染力甚至可以讓他把公司靠不靠譜排在次要位置, 這就是一家公司選擇創始合伙人以及核心員工如此重要的原因。他們對人才是否渴望,對人態度是否溫和,會對後期招納優秀人才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時,挑戰才剛剛開始,這意味著你需要傾注比以往更多的精力。 


一個公司從選擇接觸一個優秀的人才開始,到真正把這個人引進公司,可能會花好幾個季度的時間。如果這個人來了不到半年又跑了,連公司和業務怎麼回事都沒弄明白,更談不上創造什麼價值,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公司,都是時間上的浪費。 


幫助人才在新的公司環境中「活下來」,本質上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關係。

很多公司不注重這個階段,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做事上。一個牛人到了新的職場環境,說嚴重點就和上刀山下火海一樣,一方面有老同事的挑剔、挑戰和排擠,另一方面還要做事情來證明自己。這其實是最懶也最簡單粗暴的做法。 

用一個項目去試一個新人,如果他能成長,當然很完美,但這樣的概率也許只有5%。難道我們的責任不是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有50%的成功率,而不是那5%的成功率嗎? 

首先,你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去留住這5%的人,他們肯定很貴。 

其次,在公司能夠活下來的人寥寥無幾,等到公司真正業務大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人才捉襟見肘。 

有時候,你會發現這樣的情景:一個當初你認為能力很差的人,你沒有選擇他,但這個人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卻做得特別好。為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公司的人才漏鬥這樣窄、對人才要求那麼高,存活率卻這樣低? 


把人才招入公司,再給他們一個叢林環境適應生存,其實是資本過度造成的資源浪費,結局不會太好。反之,應該用充分的精力幫助人才在組織中獲得成功,而不是挑剔他們:你們拿了我這麼高的薪資,理所當然地就應該表現優秀。


如果是這樣的心態,新人在公司的存活率會很低。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組織千辛萬苦費了大把力氣才把這個人招進來,如果最終沒留下他,本質上是你的錯。

復盤:團隊整合的核心方法

最後,對於團隊成長,最好方法是做復盤。 復盤應該像吃飯一樣——大事復,小事復,月月復,天天復。並不是凡大事才復盤,復盤可能只需要5分鐘,也可能需要一個晚上,但它是一個時時刻刻都需要進行的動作。 


復盤不僅針對事件,還有感受——你感覺哪裡好、哪裡不好。 復盤其實並不複雜。最大的問題是,溝通時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觸碰真正的核心問題。 

比如,我問大家覺得團隊怎麼樣。很多人可能都會回答「挺好的」「沒什麼問題」。事實果真如此嗎?並不見得。

我們每個人都在渴望真實,但又怕被真實灼傷。


因此,一個團隊在初期建立的氛圍非常重要。一個新人,抱著對職場慣有的戒心來到一個新環境,卻發現這個職場有著意外的真實和友好,他就會很高興。 


很多人認為,在職場裡都是各有邊界、各管各的,大家說話有所保留、互不傷害。這樣的公司也只能流於普通,並沒有創造力。 


每個人都渴望一個可以說真話的職場環境,當他發現存在這樣的環境,就會很快融入,這才是整合團隊的捷徑。如果處理不好,公司會就此平庸下去。 

過去,我們總是很羨慕阿里良將如雲、騰訊人才眾多,又總是在感嘆自己招人真難。但為什麼別人可以招到人才,你卻不能?雖然說騰訊、阿里財大氣粗,但人家也是從小公司走過來的。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當我們在思考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的時候,也許很多人心裡最想說的話是:我們公司需要一個更稱職的CEO。 


這對領導層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可我們需要直面,並且深層追問下去,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後給員工一個真誠的回應。 


一個公司的發展,除了戰略和資金,最重要的就是人。可你為什麼在「人」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不多,方法不對,卻又不願突破,甘心流於平庸?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無論時代發展變化多快,都必須為企業做好長久打算,尤其在「人」的考慮上,之後再慢慢走。只有這樣,你做的一切才會是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考慮,而不是短期效益。

修煉未來格局,歡迎報考長江商學院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申請長江商學院EMBA

相關焦點

  • 校友導師計劃@MBA | 記胡軍導師小組活動
    MBA校友導師胡 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1997級MBA校友靈伴智能合伙人/營運長近日,胡軍導師組織開展了2020級MBA同學的第一次校友導師活動。在不斷的改變中,心態是容易被忽略及忽視的,而穩定的心態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沉下心,把握好自己,擺正心態,如此才能收穫最好的自己。胡軍導師總結道:「在MBA學習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優秀得多的同學,我們需要向優秀的同學學習他的長處,但也不要因此而自卑失落,維持平和自信的心態,保持一顆平衡的心很重要。
  • 伊朗做生意的小經驗
    4)這些匯款之類的事沒必要找中石油這些大公司,他們有時也不懂,他們是做大生意的。應多和在伊朗的有資力的中國商人聯繫。他們會幫助你的。我眼中的伊朗商人其實,我很佩服伊朗商人。他們雖然有些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講理、潑皮、不講信用,但是,伊朗商人很認真!無論是籤署合同還是談價格,談細節他們都會一個字一個字的看。
  • 「生意興隆通四海」的生意
    我跟潛水館的潘總開玩笑:「你的生意,最符合『生意興隆通四海』 」。潘教練笑了,笑得很真誠。我跟他說:你顯得這麼年輕,是因為總與這麼多美女在一起。他又笑了,同樣笑得那樣真誠。在這裡替潘總義務做個廣告。          在民間故事中,天仙配的故事也好,螺絲精、蚌殼精的故事也好,都是窮苦光棍的夢想,明媒正娶不得,只好使點小手段,在夢中繼續圓夢。還是聊齋中的狐狸精好,善良、美貌,不是被逼就範,純粹為了愛情。
  • 西南聯大校友鄭哲敏院士逝世
    經過3年的努力鄭哲敏成功闡明了爆炸成形的主要規律並用爆炸成形的辦法生產出技術要求很高的火箭零部件隨後,鄭哲敏團隊又製造出高精度衛星火箭部件解決了當時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難題1964年,我國開始地下核試驗預研需要預測核爆炸究竟有多大威力鄭哲敏成功將核爆炸極為複雜的過程
  • 2021清華大學電機系校友年會在四川天府新區圓滿舉行
    10月17日,2021清華大學電機系校友年會於四川天府新區圓滿舉行,來自清華校友總會、清華校友總會電機系分會、清華四川校友會、清華大學電機系以及兄弟院系的近200位清華校友相聚興隆湖畔,共敘同窗情誼,暢議美好未來。年會由清華大學電機系黨委書記、清華校友總會電機系分會副會長於歆傑(1991級)主持。
  • 黃中校友的抗戰
    北大教授、校友張友仁在其《回憶黃巖中學》一文中寫道:「抗戰時期,除了從淪陷區來到黃中任教的一批滬杭名師之外,還有一大批原來在滬杭一帶讀書的中學生到黃中就學。他們給我們帶來更多當時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使靈石的山谷裡更加活躍,更有朝氣。上初中時,有童子軍的組織和活動。黃巖中學在國內是較早組建童子軍團,所以它番號的數字也較小。」同時,學校也成立一些進步社團。
  • 黃衛偉:亞馬遜式「進化」,網際網路生意模式正引發一場經濟範式的革命
    動機是指各方參與生意的意圖和需求。價值是指參與生意的各方,特別是顧客的偏好和利益,其內在的經濟邏輯是以適當的成本向顧客提供價值並使企業賺錢。馬格雷塔把創造一個新的生意模式形象地稱為「很像是寫一個新故事」。她還認為,「生意模式」這個術語最初來自電子表格軟體的廣泛應用,它使得計劃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假設方便地修改參數,從而得到不同的計劃方案。
  • 潮汕人並不是只會做生意,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人間蒸發30年立赫赫之功!
    昨天的朋友圈接連傳播著這樣一個感人畫面:在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0周年大會現場,校友代表、上海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系校友、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92歲高齡的黃旭華學長輕輕地推開了學校為他演講準備的座椅,堅持站立著向大家講述心中的
  • 做地磅,裝遙控,賣衡器,拉貨做生意的,快進來看,不看就少掙一千萬
    不管是拉貨的做生意老闆們,還是同行,買賣汽車衡的BOSS,或者其他行業的人,請轉發這條信息到自己的朋友圈,收藏起來以後你就知道它的價值了。      我發現很多老闆們和同行們現在打電話給我問的第一個人問題就是「幫我看看這是什麼儀表,能不能裝」。是的,現在的科技發達,技術也更新的很快,不像以前的儀表簡單,根本不需要知道型號就可以安裝的。
  • 湖北省北大校友會監事侯漢生撰寫的最後文章:久遠的軼事映射出先輩們堅毅鋼強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監事侯漢生校友,侯他於2021年1月24日下午,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去世。
  • 得意洋洋會做生意的川普做了幾筆賠本的大買賣
    烏克蘭這筆生意,美國沒賠,但中國和俄羅斯就大賺。倒黴的就只有烏克蘭。現在烏克蘭想跟俄羅斯和解,普京還不輕易鬆口,可能要把東部地區拿到手才肯罷休。日韓鬧起來了最近,日韓突然鬧起來了,美國來協調,誰也不聽。
  • 校友風採| 軍功赫赫的安中校友
    汪武德是新中國成立後入伍西北軍營,經過艱苦磨練,成長為高級軍官的安康中學校友,也是蘭州軍區唯一的安康籍將軍。1941年5月,汪武德出生於安康縣城關鎮一個普通家庭。1957年初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安康中學。在校學習努力,積極要求進步,一直擔任班、團幹部,並於1960年元月在學校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0年7月,汪武德從安中畢業,考入西北政法學院。
  • 【公司動態】天堂矽谷武漢團隊牽頭組建志願者突擊隊,為支援武漢醫療物資保駕護航
    天堂矽谷武漢團隊方華作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校友會的秘書長,從1月23日起率先響應廣大校友的諮詢和捐贈,迅速組織了募捐,買貨,送貨,並在武漢組建起了一支500人的志願者團隊,對接捐贈物資的接收和分配等任務,扮演起「大客服」的角色。截止2月12日17時,已籌集善款460萬元,為全球校友配送物資金額達5000多萬。
  • 我校這位08級校友和家人在抗洪一線,默默守護土地和人民......
    昨日,中國日報網報導了有關我校2008級校友葉夢窯家人一則令人感動的新聞,標題是「撫州軍嫂和九旬爺爺與家人捐上一卡車物資開往抗洪一線」,光明網、
  • 【母親節】謝謝媽媽,能成為你的校友我很榮幸!
    甲子時光,風雲流轉白雲蒼狗,世事變遷而成電母親溫柔的臂彎卻美好得一如從前母親,哺育我生命母校,豐滿我翅膀成長在母親的母校裡感受那風物中母親的痕跡謝謝你母親能成為你的校友我很榮幸蘇志恆):微固學院微電子學研一天空有了彩虹才會五彩斑斕;大地有了花朵才會萬紫千紅;母親有了兒女才會盡享天倫;我,一個平凡的科大人,有一個平凡而美麗的母親;她,一個平凡的科大人,有一個平凡而健康的兒子;時光匆匆,留下的只能是記憶,但感受的卻也有幸福;構成宇宙的不是一個個的原子,而是一個個的我們的故事
  • 板塊大漲,多股漲停:北鬥,再造一個「中國芯」逆風翻盤的故事
    而每一個GPS定位晶片,都是給美國付授權費用之後才能使用。雖然你覺得,作為普通老百姓,接收GPS信號,顯示定位信息,使用GPS是免費的。其實,在購買手機或者設備時,就包含了GPS晶片的費用、GPS使用授權費、GPS軟體的專利費等等。而且衛星定位的這個生意,可以說是「一本萬利」。衛星工作的原理是不斷的向地面發射信號,然後地面上的晶片通過接收多顆衛星信號後自己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聘校友擔任思政工作首席專家
    上午9點,南航大學生活動中心偌大的禮堂內座無虛席,「愛國奮鬥·南航擔當」校友總師思政公開課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5位總師受聘擔任南航思政工作首席專家。  「大家好,我是1986級校友陳忠貴」「我是1980級學生吳希明」……伴隨著掌聲,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AG600水陸兩棲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直—10、直—19總設計師吳希明這5位「大國重器」總設計師逐一登上講臺。  「我們一直在構思,怎樣去給大學生講好愛國擔當這堂課。
  • 校友傅岸彬:讓光芒閃耀在平凡的崗位上
    (本篇文章是校友傅岸彬在維和期間參加警隊組織的「我為黨徽添光彩」主題徵文的投稿)隨著維和時間的推移,閱歷的豐富,我一邊學一邊幹一邊看
  • 中國最大的「虛擬軍火商」:王雷雷的軍迷夢和他的軍武生意
    「他們都說我們只會代理軍事遊戲,所以我這次找了一群軍迷團隊,做一款自研手遊,我自己帶隊打破這個魔咒。」王雷雷帶著軍人般的決心,深信他了解中國的軍迷想要的是什麼。 「軍迷的認真不容質疑」  軍迷群體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