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經鄒小兵教授親自修訂審核,由大米和小米整理的《鄒小兵:自閉症、社交動機、人際興趣、社交行為、社交元素》文章合集第三篇,已發表兩篇。
點擊閱讀:鄒小兵:自閉症幹預,新手家長必知7句話和7個關鍵技術/自閉症孩子幹預必經之路:6級社交階梯、100個社交元素
鄒小兵
自閉症孩子訓練成功必經之路:
6級社交階梯、100個「社交元素」!(下)
口述|鄒小兵
大米和小米研發總顧問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
國內著名兒科發育行為專家醫生
在昨天的推文中,通過對社交能力的分級,我們看到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的社交階梯從初級、本能能力初現、被動交往到主動交往初見的過程。也包含了孩子在剛確診初期和機構幹預(居家幹預)時需要重點訓練的社交元素。
那麼到了幼兒園初期、小學,自閉症孩子又該具備哪些社交能力呢?
今天的文章,我來繼續講述。
第
4
級
會交往、融合早期
時期:適合進入幼兒園初期和居家幹預
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
這要根據孩子的狀態決定,如果孩子完全沒有語言,沒有交往,不看、不指、不說、坐不定,那麼孩子就算進了幼兒園也社交不了,必須得訓練到有一定本事時,才能夠讓TA去融合。
這一階段就是孩子進入幼兒園需要的練習的社交元素:
能夠說清楚一件簡單的事(兩句話以上)
能夠聆聽
懂得交往中的等待
學會簡單的答話
輪流說話
學會提問:
這是什麼?好不好?去哪兒……
提問在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孩子一旦學會了提問,他的人生就邁向了新階段——從被動地接受灌輸階段,進入到自我探索世界的階段,而且不是自學,而是通過他人,通過問問題獲得知識。我們期待孩子出現的提問是探索性的、求知性的、知識性的,而不是強迫性的重複性的。
教提問的錯誤示範:
直接說「寶貝,你要問『媽媽,這是什麼』」,因為這一來彆扭,二來容易讓孩子鸚鵡學舌。
教孩子提問的例子:
爸爸媽媽可以在家庭成員的必經之處,如走廊,準備一個掛鈎,每天掛上一個新鮮玩意,可以是玩具或食物,比如一開始掛個香蕉。然後爸爸媽媽抱著孩子(年級大的也可以牽著)走進來。
媽媽問爸爸:「爸爸,這是什麼?」
爸爸回答:「這是香蕉」
媽媽:「可以吃嗎?」
爸爸:「可以。」
到了下一級學「為什麼」時,爸爸還可以回答:「不能吃。」
媽媽:「為什麼?」
爸爸:「因為還沒有熟。」
……
還可以讓爺爺奶奶拍下這個情景來,在沒法親自做這個訓練時,把錄像給孩子看,一天看幾遍。
角色扮演+錄像回放,一兩個星期後,爸爸媽媽抱著孩子再去看掛鈎時,媽媽就在孩子耳邊輕輕地說「這是什麼?」孩子仿說「爸爸,這是什麼?」爸爸回答。
過幾天又來到走廊,看到掛著新鮮東西,孩子可能自己就問了「爸爸,這是什麼?」爸爸再回答。
學會打招呼、請求、求助
學會討好、獻媚
當孩子要一個東西,媽媽不給時,孩子如果會撒著嬌說「媽媽,給我吃嘛。」你可以暗自歡喜,但如果不給TA就搶,那又回到了上一社交階段
初步學習和被動地懂得遵守人際關係遊戲規則
知安危、知親疏
知安危在這個年齡階段很重要,因為此時孩子動作已經很靈活了,我們可以用角色扮演、社交故事、情景演練、錄像分析法來做安危訓練。
開始可以發起、維持、結束簡單的交流
比如,孩子想玩的時候會說「爸爸玩」;
玩的過程中會說「再來」、「好好玩」;
結束時會說「不玩了」……
有數個回合的被動對話能力
如:
別人問:你叫什麼名字。
回答:小明。
問:幾歲?
答:3歲。
問:男孩,女孩?
答:男孩
……
⑨
會妒忌、委屈、吃醋
這些更像一種本能,比如媽媽抱著另外一個孩子時,很多程度嚴重的自閉症孩子都會吃醋。但也有很多自閉症孩子不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專門進行訓練。
第
5
級
喜歡交往、融合必備
時期:幼兒園時期幹預
這一級的社交元素是融合必備,我跟很多輕度的自閉症孩子家長說得最多的也是這些。
會玩合作、競爭、對抗、分享、輪流遊戲
這些元素怎麼訓練?
家長可以跟孩子玩石頭剪刀布、拔河、下棋、兩人單車、三人投籃等遊戲,通過一些刻意安排讓孩子學會什麼叫合作、競爭、對抗、分享和輪流……
相關案例可點擊查看連結:鄒小兵說:自閉症訓練切記這50個"社交元素"!
有多個回合的對話
包括主動發起的對話
或給媽媽講簡單故事
懂得遊戲和活動規則
知道商店東西要買了才能吃
有個人榮譽感
懂跟班
偶爾會領頭
學會化解衝突
懂妥協、讓步
要學會化解衝突,首先就要製造衝突:
比如這是一個蘋果,爸爸就說成香蕉,孩子可能會望他一眼,心想「傻瓜」,這就是衝突。這時媽媽還可以在旁邊說一句「爸爸笨蛋」,然後孩子笑了一下,這就有了情感交流。
開始出現爭強好勝
出現告狀、頂嘴、撒謊、欺騙、虛偽能力
這些雖然不是正面行為,但是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能力。
認知不錯的自閉症孩子,如果沒有獲得很好的幹預,很容易過分誠實,被人當成缺心眼,給他們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家長可以設計遊戲來訓練這些能力。
會問「為什麼?」
「什麼事情啊?」
「誰幹的?
訓練「為什麼」的例子:
外面下大雨,爸爸媽媽跟兒子說「寶貝,咱們出去玩」。然後走到門口,爸爸說「不能去了」,媽媽說「為什麼?」然後爸爸說「看,下大雨了」……
開始學說悄悄話
學會聽口氣(話外音)
聽懂諷刺
內化語言
對於說話滔滔不絕的孩子,我們要開始讓TA學習語言內化。
比如,看到一個很胖的阿姨,要教會孩子不能直接說「阿姨好胖」,TA可以心裡想或者在媽媽耳旁輕輕地告訴媽媽。
再比如我經常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老爺爺過80歲生日大壽,一個自閉症孩子對爺爺說「爺爺你80歲了怎麼還沒死,我爺爺70歲就死了。」 TA其實純屬「學術探索」,但在nt的世界裡是無法容忍的。
檢驗這個時期社交元素是否做到的標準:
體驗到了人際關係和遊戲的快樂
喜歡與人玩了
如果孩子依舊不喜歡跟人玩,但是TA平靜快樂,那我們也要足夠地理解和包容,然後再慢慢地訓練TA這些社交元素。
這個階段很多社交元素都是發生在幼兒園的那些事——老師上課時孩子要坐得住,和小朋友玩遊戲時要遵守規則,要懂得與人合作,懂得與人競爭,懂得輪流,懂得分享……
有了這些本事孩子才不會被小朋友排斥、孤立、歧視,如果能在遊戲中體驗到快樂,孩子就會愛上人際關係遊戲和跟兒童的遊戲。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在家裡跟我們玩得很好,但一到幼兒園就不行了,那是因為在家都是家長迎合、遷就、配合著孩子玩遊戲,但到了幼兒園,小朋友並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如果在融合幼兒園,可能在專業老師的幫助下小朋友會配合著玩。但在普通幼兒園,家長又沒有公開孩子情況時,最好是教會孩子這些元素。
第
6
級
基本正常交往、獨立上學
時期:上小學時
最後一級我們叫基本正常交往,自閉症孩子要做到完全正常交往很難,但稍稍有些不足,基本對付得了交往,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下也能健康成長、獨立上學。
達到基本正常交往的一些社交元素有:
坐得定
可以自己回家
會「打醬油」
訓練孩子自己回家,如果家長不放心,可以到了小區門口再讓孩子自己走。「打醬油」是一個很高的本事,孩子要能夠給錢拿東西回來,說明TA有了聽懂指令,並按照指令完成程序的能力。
知好歹、知榮辱
趨榮避辱、趨利避害
孩子什麼時候能上學?
我的答案是知榮辱能上學。前面所有社交元素的鋪墊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知好歹、知榮辱。人一生就是趨榮避辱、趨利避害的一生,我希望每一個訓練到一定程度的自閉症人士都能夠知榮辱。
知榮辱才坐得定,知榮辱才會按時交作業,知榮辱考試才會認認真真按照規定時間完成,知榮辱才會尊敬老師,知榮辱才會為自己考了58分而難過……
如果孩子考了58分會悄悄把卷子藏起來,家長要生氣但也要暗自高興「我家兒子知道丟人了」,然後把卷子找回來,一邊分析錯題一邊安慰孩子「差兩分就及格了,下次及格了有獎勵」。等下次考試,孩子會來炫耀考了70分了,說明他知榮辱了。
不僅僅懂實在的榮譽
還要有虛榮的能力
並伴隨著恰當情感
懂得發起-維持-結束-修補談話、遊戲或活動
懂友誼、有朋友
小團體、集體榮譽感(我們班第一名)
訓練這些元素,這裡強烈建議家長們經常去小區聽聽普通孩子的談話,他們的話語裡體現著他們的社交能力。
比如他們會這樣修補談話:
「我們去那邊玩好不好?」
「不去,去那邊吧。」
「好吧,那我跟你去。」
聽懂諷刺
聽懂話外音
會悄悄話
續練內化語言
會吹牛
會吵架
會打架
打架是一件家長要批評但也要暗暗高興的事,孩子搶了人東西,然後你一拳,我一拳地打,這是交流,孩子還會知道自然後果。如果再被老師分開、批評,TA就會知道自然獎勵和自然懲罰。
但如果被人打了不會還手,或者因為你高大就打別人,別人不敢還手,那要堅決制止,因為這屬於傷人和被傷行為。
會耍賴、誣陷、栽贓
耍賴,比如下棋知道悔棋「爸爸,我不走這步行不行?」,說明TA想要贏。
情緒調控和挫折承受能力逐漸提高
假裝無所謂
偷偷高興
暗自流淚
知道榮辱後,很多家長有了新的煩惱,孩子只接受榮不接受辱,輸不起,這時我們要練情緒調節。
如:下棋輸了,要會說「爸爸,再來一盤」、「讓我一盤嘛」、「三盤兩勝」……
如果一直哭鬧,我們就根據TA發脾氣的原因找對應的解決辦法,靈活地調節情緒。
如果孩子會假裝無所謂,雖然心理很難受,但嘴上會說「輸了就輸了有什麼了不起」,會因為受到批評暗自流淚了(不會當面哭,偷偷哭,或者扭過頭哭),那說明孩子不僅知榮辱了,還會調節了。
結語:
社交元素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級別,後續我們也將繼續調整,但我們希望家長和老師能按照這樣一個階梯一步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再次提醒,自閉症孩子的成長需要伴隨著認知、語言、運動、情緒等的全面發展,社會交往是其中的脊柱,是「綱」,綱舉目張,自閉症兒童的社交是相對於普通兒童而言最缺乏的東西。
所以我們要它作為一個主軸來訓練,社交訓練好了,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智力、行為、情緒等各方面都會有改善。
整理|春桃 編輯|噹噹 主編|潘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