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小「白蛉」能毀美國大航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4:13 來源:
焦國力
白蛉是一種昆蟲。它個頭兒比蚊子小,黃色或灰色的身體上長著許多細毛,像蚊子似的會食人畜之血,但人們並不怕它。然而,當它要是變成了一種飛彈後,就連美軍的大航母也要懼怕它三分。它就是俄羅斯研發的「白蛉」反艦飛彈。「白蛉」,俄羅斯編號為3M-80,北約給它編號為SS-N-22,另名「日炙」。
據說,美軍航母艦上的一位軍官曾對媒體介紹「白蛉」如何厲害不以為然,乃至宣稱:我們的航空母艦經得起「日炙」的打擊。可是當這位美國軍官看到了「白蛉」發射時的錄像時,他驚得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看到「白蛉」發射時噴射的火焰就像是一次核爆炸。
「白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彈
「白蛉」飛彈的研製工作始於1973年,由「彩虹」機器製造設計局進行總體設計研製,參加研製的還有多家單位。飛彈制導系統由「牛郎星」國家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飛彈的發動機由670試驗設計局研製,後來又由圖拉耶沃的「聯盟」機器製造設計局進行過改造。1984年,艦載型「白蛉」反艦飛彈開始部署到現代級驅逐艦上。「白蛉」反艦飛彈後來又發展有岸基型反艦飛彈和機載空對面型反艦飛彈。岸基飛彈又叫「陸上白蛉」,可配備有汽車底盤,靈活地沿海岸線進行機動部署。空對艦「白蛉」是在艦對艦型「白蛉」飛彈的基礎上改裝的遠程超音速空對艦飛彈,編號是X-41。該飛彈比艦對艦型稍大,發射重量3.95噸,飛彈低彈道射程為10~150公裡,高彈道射程為70~250公裡。
俄羅斯人說,「白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彈。「白蛉」巡航飛彈採用了標準的空氣動力外形,其空氣動力剖面呈X布局。它採用了複合式動力裝置,由衝壓式巡航發動機、空氣噴氣式固體燃料發動機和火藥助推發動機構成。而且,發射裝置嵌入巡航發動機噴管內,在啟動3~4秒後,火藥助推發動機燃燒完,噴出經過壓縮的強勁氣流。「白蛉」採用複合制導。它由慣性導航系統和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構成,即使在敵人實施電子對抗的條件下也能保證很高的命中率,打擊敵艦艇突擊群中的快艇或艦艇等集群目標的命中概率為99%,而打擊護送隊和登陸兵團的命中概率為94%。
「白蛉」飛彈發射之後,先作垂直躍升,然後下降到巡航高度,以在海面上20米的高度飛行,在接近目標後飛行高度再降低為7米左右,緊貼著海浪飛行。飛彈可以進行密集的反防空機動,最大過載可達到10個g。被攻擊目標要想躲避「白蛉」飛彈的攻擊是不可能的。當敵人發現飛彈時,飛彈距被攻擊目標只剩下了極短的飛行時間了。「白蛉」通過巨大的動能擊穿任何艦艇的艦體,並在艦體內引爆。這種突擊不僅能夠擊沉中型艦艇,而且還能夠擊沉巡洋艦。所以,國際防務專家普遍認為「白蛉」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反艦飛彈。
俄羅斯拒絕將「白蛉」賣給美國
「白蛉」飛彈採用了30多種新技術和新發明,整體性能提升。它可抗多種幹擾及6級海雜波,即使在敵方實施電子對抗的條件下也能保證很高的命中率。「白蛉」飛彈飛行速度非常快,可高至2.4倍音速。這個速度是西方現役飛彈速度的3倍,因此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它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在低空飛行速度最快的飛彈。改進型「白蛉」最大射程增至250公裡,命中率更高。
「白蛉」的一種最新改進型具有與「白蛉」相同的技戰術性能,不但可以實施超音速攻擊,而且具有優異的掠海飛行能力。俄飛彈專家尤克拉耶夫指出,改進型「白蛉」實際上是一種無法攔截的攻擊武器。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白蛉」飛彈比世界上其他同類飛彈系統領先10年。1993年,美國海軍提出用高價向俄羅斯購買「白蛉」飛彈,美國五角大樓也向俄羅斯政府傳遞消息,希望賣給美國100枚「白蛉」飛彈,但遭到了俄羅斯的斷然拒絕。
目前,俄羅斯正在「白蛉」基礎上研製更先進的反艦飛彈系統,將採用隱形技術,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進一步降低飛彈在海面的飛行高度,以增大飛彈的突防概率;將加大飛彈的飛行距離,提高飛彈的飛行速度,飛行馬赫數可望超過5;還將在飛彈上安裝統一的衛星導航接收裝置,進一步提高飛彈的命中精度。
有資料說,「白蛉」反艦飛彈在對敵攻擊時,1~2枚即可使6000噸級的驅逐艦喪失戰鬥能力,3~4枚可使1萬噸級的巡洋艦完全癱瘓,而15~17枚就可以擊沉整個艦艇編隊。也曾有人持異議,認為「白蛉」飛彈的250公裡攻擊距離大大低於航空母艦的預警防禦距離,而且要摧毀10萬噸級的航母需要20多枚,難度很大。但俄飛彈專家對此指出,「白蛉」的新型戰鬥部裝藥的威力可能被低估,何況它還可以攜帶核彈頭。它會選擇航母要害部位攻擊。「白蛉」的終端飛行速度可達2800公裡/小時。飛彈的飛行控制系統可以直接從艦上的射控系統接收數據。發射後飛彈很快便以與發射艦中心線成60度的折線飛向目標。它的掠海飛行彈道由自動駕駛儀控制。敵方艦艇只能在「白蛉」飛彈到達之前3~4秒鐘發現它,要想在2秒鐘內用艦載反導飛彈將它擊落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任何艦艇都逃脫不了「白蛉」飛彈的攻擊。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