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回家就連懟法國,美國能不能講點道理?

2021-02-15 後沙

糟糕的歐洲之行,天氣不好,心情也不好。川普甚至連法國主辦的一戰對話論壇也拒絕參加,叫師傅趕緊把「空軍一號」開回華盛頓。

受了一肚子氣,還沒能跟普京聊上幾句,回家拿起手機就懟馬克龍,13日開始,川普連發數條推文,想到哪說到哪。

先批評法國的葡萄酒進口關稅過高,影響了美國葡萄酒銷售。

又批評馬克龍建立歐洲軍隊以防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想法。

還嘲笑馬克龍支持率不到26%,國內失業率卻高達10%,什麼歐洲軍,那只是為了轉移話題。

最傷人的是他說,在一戰和二戰德國入侵時,法國軍隊結果如何?他們在美國人趕去前已經開始學德語了,最後順便催繳其北約費用。

「歐洲軍」正成為美歐一個新矛盾點,美國想繼續維持舊的防務模式,用北約控制住歐洲各國,法國想擺脫這種局面。

德國態度很重要,默克爾昨天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上表示:歐盟必須為最終有一天建立真正的歐洲軍隊而努力。

同時,她跟馬克龍一樣,強調建立歐洲軍並不是為了終結北約。

默克爾主張先成立「歐洲安全理事會」,單獨處理歐洲防務和安全問題。德國人還是腳踏實地的,正面槓美國這事,讓法國來。

做人講道理

川普嘲弄法國人無能,吹噓美國是歐洲救世主,字裡行間充滿了狂妄和自大。

懟法國,暗批德國,這還不夠,連英國都躺著中槍。他在飛機上,給梅姨打電話,非常粗魯地批評英國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不夠努力,並抱怨她脫歐談判不夠強硬,看來是要跟歐洲達成不公平貿易協議。

首相顧問表示對川普的粗魯態度感到吃驚,其實有什麼好吃驚的,一個連葡萄酒都要公開斤斤計較的總統,會對英國有臉色?

川普無非只是將霸道直接表現出來而已,根本原因是歐洲與美國之間的不平等造成。

拿一戰,二戰擺出恩公的樣子來警告法國,是沒有道理的。回顧歷史,人們都知道,兩次大戰最大受益人都是美國。

一戰,人家打了三年多,精疲力盡時,你再出兵,是救人於水火還是下山摘桃?

二戰,德軍大多數主力擺在東線,而西線國家不堪一擊,普京也許更有資格擺出恩公的樣子。

再往前,沒有法國全力相助,美利堅合眾國蹣跚學步時,就可能被大英帝國掐死了。

1917年,潘興率美國抵達巴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拉法葉侯爵(Marquis de La Fayette)陵墓。

「拉法葉,我們來了!」(Lafayette, we are here)

拉法葉是路易十六寵臣,20歲(1777年4月)就受命秘密橫渡大海,帶著100萬裡弗爾(一個裡弗爾相當於一鎊白銀)和軍火來到北美,支援華盛頓那支沒槍沒錢的大陸軍,並且參加與英國殖民軍作戰。

1779年,拉法葉返回歐洲,幫助富蘭克林說服西班牙支持美國。 

1779年,拉法葉再帶7000名法國正規軍抵達美國,交給華盛頓指揮。

1780年,拉法葉又帶5500 名法國正規軍和5艘戰艦增援美國。

1781年,拉法葉率1.08萬法軍和華盛頓的8845大陸軍,包圍英軍主力,打贏了約克鎮戰役,決定了美國獨立之路。

於是,美國有了拉法葉市,拉法葉鎮,拉法葉山,拉法葉街,1803年,美國從法國手裡購買得路易斯安娜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增加一倍,拉法葉功不可沒。

沒有路易十六和拉法葉,華盛頓能打贏英軍?他的下場可能跟印度起義軍首領一樣--炮決,那美利堅合眾國又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出現?

法蘭西帝國是為了遏制英國而支持美國,動機不純。那難道美軍登陸歐洲就是盛開的白蓮花?美國的私心更重。

所以,川普拿歷史嘲弄法國是沒有道理的,只會加深美法關係裂痕。

歐洲軍

關於馬克龍「歐洲軍」的提議,已經引起各大國關注。

普京在巴黎表示理解,並認為多極化對世界有利。

昨天,華姐回應:

中方注意到美國方面對歐洲領導人有關講話的反應。


歐洲各國是獨立主權的國家,有權決定外交和防務政策。


至於歐洲有沒有把中國作為軍事威脅?中國從來沒有對歐洲構成過任何威脅。

英國既不反對,也不支持,一個正在脫歐的國家,無論怎麼回應都不大合適。

2008年以來,因為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到歐洲,各大國都在削減軍事預算,以填補財政赤字,最多的國家砍了15%。

英國皇軍空軍戰機服役數量只有70年代的四分之一,陸軍縮減到8萬人,皇家海軍只能靠航母撐門面,連編隊都是勉強湊齊。

德國國防軍基本荒廢,1991年統一後,為了取信歐洲,連續削減軍費,導致現在戰機不足,坦克不足,連突擊步槍也不足,2018年2月在挪威軍演中,德國士兵拿棍棒代替槍枝參演。德軍內部對政府非常不滿,這很危險。

只有法國稍好一些,這與戴高樂時代強調加強單獨防禦能力思想有關,並且法國為了規避歐盟的軍費預算限制標準,把一部份軍費列入PPI(公共-私營項目)。

另一個背景就是俄軍力量也在大幅下降,它連自己家的航母都無力維修(奇怪的是它居然承接印度航母維修工程)。

歐洲政客更重視緩解社會壓力,優先維護福利預算,而不是軍事預算,這事關選票走向。他們已經習慣將安全交給美國(北約)來負責,而美國也願意承擔大部份開支。

但川普上臺後,多次督促歐洲交出「保護費」和不斷損害歐洲利益,歐洲發現,他們終究還是需要一支軍隊。

歐洲面臨的軍事威脅來自哪裡?俄羅斯。

然而,從長遠看,以奧斯曼帝國繼承人自居的土耳其難道就不是威脅?還有沉默的火山--巴爾幹半島。

現在歐洲軍費預算排名:俄羅斯,法國,英國,土耳其、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希臘,烏克蘭。

其中北約國家很多是在為美國分擔軍費,到底是歐洲佔了美國便宜,還是美國佔了歐洲便宜?就看是基於哪個角度分析了。

美國最理想結果是:歐洲不斷增加軍費投入,讓美國開支比重降下來,同時又絕對服從美國一元化領導。

歐盟推動建軍,實現防務獨立,無論把話說得如何漂亮,都將不可避免地損害北約的存在,進而影響美國維持全球霸權。

除了口水戰之外,美國必須通過波蘭等國不斷對俄羅斯軍事施壓,逼俄羅斯作出軍事反應,造成德國邊境緊張,而不得不放棄歐洲軍的想法,尋求美國保護。

以加裡寧格勒來說,這裡原是德國領土,位處波羅的海沿岸,早先名字叫做柯尼斯堡,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

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劃歸蘇聯,後改名為加裡寧格勒,蘇聯解體,波羅的海國家獨立,這裡成了與俄羅俄領土脫離的一塊「飛地」。

加裡寧格勒變成了一座武裝到牙齒的軍事要塞, 它與波蘭、立陶宛接壤,到柏林、萊比錫、德勒斯登、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直線距離均在600公裡左右。

俄「伊斯坎德爾」M型飛彈大量部署在此地,射程480公裡,剛好被《中導條約》(500公裡以上)限制。

美國撕毀《中導條約》,俄羅斯就不受限制,對德國來說《中導條約》當年籤定是對它的一種保護,今天則是一條紅線。

德國應當自己與俄羅斯緩和關係,這是安全的真正保證,但美國不斷升級歐洲緊張局勢,德國難以獨立發展對俄關係,在恐懼之中將不得不答應北約部署更有力的飛彈。

要擺脫被動局面,前提是歐洲防務獨立,讓美國無法在歐洲領土上隨意進行軍事部署,至少德法可以切割出來,不必成為俄羅斯打擊目標。

這是歐洲軍成立根本目的,哪怕波蘭等國不參加,目的也能達到。

換句話說,北約防禦系統都防不住加裡寧格勒射出的飛彈,歐洲軍更不可能,但關鍵是有了歐洲軍,德法便有了跟俄羅斯直接交易的條件。

歐盟內部分三派:

一,跟德法跑的,有捷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

二,站北約的有波蘭,拉脫維亞等東歐國家。

三,超凡脫俗的義大利。

英國要單過,心在歐盟之外,不修園子會讓人笑話的,那是大英的臉面。

波蘭又回到東抗俄國,西打德國的狀況,東普魯士、西裡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可都是德國的「故土」, 西烏克蘭又被認為是波蘭的「故土」,東西兩線都有戰爭隱患,所以它選擇死抱美國大腿,哪怕幫美國玩火,也要讓北約有理由存在下去。

如果美國願意多掏錢,德法得到利益,那還能拖拖,但川普是鐵公雞琉璃貓,一毛不會多給。

那不如把每年的歐盟軍事經費用起來,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防務體系,只要德法齊心,路再難,也能走出來。

歐洲軍本質是政治組織,真正動機不在於軍事,美俄要掐,儘管掐,冤有頭,債有主,與德法無關,他們不想被北約綁架。

也許,性格古怪的唐尼能幫歐洲一把,一氣之下把北約給退了。大家各找各媽,陣營重新洗牌,第三次玩一把連連看,看誰會消失?

相關焦點

  • 當美國即將重演蘇聯解體之時,川普慫了
    讓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吃瓜群眾微微失望的是,四年來懟天懟地的川普,慫了。雖然意猶未盡,但也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第一,川普終歸只是個商人,只是個投機者,他不是葉爾欽,沒有葉爾欽放手一搏的勇氣和決心。百萬人MAGA大遊行的時候,你川普又只是坐車而過,連幾句鼓舞士氣的話都不願意多講……真是白瞎了這麼好的群眾基礎。
  • 馬克龍Vs川普:比手勁 比外語 小馬哥狂飈英語怒懟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美國一節目主持人Betty Bowers曾發推文說:「有史以來第一次,法國總統英語講得比美國總統還好!」
  • 【毒舌來了】哼~不「懟」中國的美國國務卿不是好國務卿!
    南海爭議這麼久,美國也沒少「指責」中國,但把南海比作克裡米亞,妄言不許中國靠近南海島礁,還是頭一回聽說。連一言不合就發推向中國開炮的川普,也沒把話說到這份上。如今,這話出自美國候任國務卿之口,幾個意思?美國候任國務卿妄稱:中國南海行為等同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美國當地時間1月11日,蒂勒森——川普提名的國務卿候選人、原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CEO,參加了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對他的提名確認聽證會。
  • 川普發推特「喊冤」?美國搬起石頭,結果卻砸了自己的腳……
    然後,美國網友炸鍋了,瞬間對川普開啟了瘋狂「懟懟懟」模式……有網友直接出來給川普進行了科普小課堂👇所以,醒醒吧川普,趕緊辭職吧~」還有網友怒懟:不公平?你才是對美國的不公平!福利方面,我們也會有些損失,但從川普政府宣揚的,希望對中國發起單方面貿易保護,針對的領域是城鎮製造業的就業,增加美國的就業,也要對貿易失衡有些調整。模擬結果發現,製造業的就業美國實際上是下降了,並沒有達到其所預期的結果,所以對我們貿易進口的措施只是轉移到東亞其他國家,並不能回到美國就業,所以製造業和就業也不能獲得收益。貿易方面也是,雖然有些衝擊,但實際上美國也會受到損失。
  • 今天,美國軍方造反,川普的終極危險到來
    用川普的話講,這是美國軍隊對美國總統的造反,這是他無法容忍的,同時也意味著川普的終極危險正在到來。他說:我不支持引用這個法律,我一直相信國民衛隊在這種情況下最合適為民事部門提供支持,啟用現役部隊只能作為最後的手段,只能在美國情況最為緊急的時候使用,很顯然,現在還不屬於最緊急的情況。
  • 壞消息:法國首都爆發混亂,拜登炮轟川普,美國亂套
    表面上看,美軍來勢洶洶,英、法、澳大利亞也在對緬甸軍方放狠話,但實際上,美國政壇和巴黎已經亂成了一鍋粥。2月4日,法國首都爆發了大規模抗議遊行,上萬名抗議者走上街頭並表達了對馬克龍的不滿。在這之前,「黃馬甲運動」也曾捲土重來,為避免衝突升級,法國警察只好緊急介入。針鋒相對之際,法國警察和抗議者打了起來。
  • 川普終於承認敗選,讓支持者:回家吧
    這些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當時,國會議員們正舉行會議確認拜登贏得多數選舉人票,騷亂者突然湧入迫使美國副總統彭斯撤離,議員們四處躲藏。川普講話還是認為「我們絕不會讓步!他們操縱了選舉!「兼任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彭斯在會前發表聲明,重申:根據憲法,副總統無權拒絕接受各州認證的選舉人票結果。
  • 叫囂完中美不能相提並論後 美國大使連遭三重擊
    「中國和美國能不能相提並論?」這個或許本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最近兩天卻在全球引發了廣泛討論。
  • 美國特色:當「言論自由」懟上「政治正確」
    當「言論自由」懟上「政治正確」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扎克伯格的選擇是什麼呢?首先,他宣布將投入2億美元支持黑人創辦的企業,並刪除一些暴力組織的帳號。我們發現,在這場文化的浪潮下,美國社會意識形態出現了很微妙的分化。言論自由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精緻包裝的對外輿論工具之一,現在卻被另一種內生的文化形態所反噬。
  • 但凡能有一粒花生米墊底,也不至於胡言亂語!| 米筐原創
    因為這可是祖宗傳下來的手藝,那是萬萬不能荒廢的!這種人如果能碰上一個自己踮起腳尖,能勉強夠著的事兒,那可就乖乖不得了嘍。就像一隻小泰迪,忽然發現一個自己能抱的住的東西,那個激動啊!那個振奮啊!那個畫面啊!能把那個場面描繪出來的文字,都基本過不了審。但是人家自己不這麼覺得,他們還以為這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的東方呢?
  • 川普這四年,改變了美國嗎?
    推特上的「華人川粉」如喪考妣,他們沒能等到「川皇大發神威,一舉蕩平內外反賊」,更沒有等到「50州民兵揭竿而起,美軍正義勤王,清算佩洛西,活捉老拜登」。川普直接走了,沒有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他說:「再見,我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回來的」。
  • 美國川普時代的強人政治
    來源 |    《文化縱橫》2018年8月號作者 |      段德敏關鍵詞:沉默大多數  政治強人  民粹主義理解美國川普時代的權力與政治,不能僅僅從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之爭或左右之爭中尋找線索。川普明確地標榜反體制、反精英,他的權力基礎是對傳統的兩黨之爭感到極大不滿的那部分美國選民。
  • 美國的「大秘密」!川普說漏嘴了……
    美國總統川普又在社交媒體上懟人了!一氣之下,他還曝出了一個美國的「大秘密」。
  • 評論 川普行政命令治國,新政還是亂政?下一步「懟」誰?
    川普只需動動筆籤署就能實施的總統行政令到底是什麼?他已經籤署了哪些主要的行政令?數把火之後,川普接下來要「懟」誰?簡單說,美國總統行政命令即由總統籤字宣布實施的政府政策。美國總統頒布行政命令的權力,一般相信來自美國憲法,雖然憲法原文中並無直接提及「行政命令」這個字眼,但憲法第二條第一項開宗明義指出,「行政權屬於美國總統」,這成為日後所有總統頒布行政命令的法理依據。
  • 走心的動漫畫一圖勝千言,成為反駁美國「亂甩鍋」的犀利「武器」
    對美國一些政客「甩鍋」,中國理所當然要堅決還擊,除了一本正經地講道理外,當然也可以採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來發聲,而「漫畫與動畫」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非常適合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傳播。國內許多網友紛紛盛讚這種漫畫形式,反駁「很走心、很犀利」,值得多多採用。(一)漫畫與動畫受眾與讀者廣,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具有親和力。
  • 美國又成孤家寡人?伊朗獲多方力挺,魯哈尼怒懟川普政府
    隨著形勢的發展,美國或許將會進一步陷入被動。美國近期繼續對在地中海活動的伊朗油輪「阿德裡安達利亞1號」展開「追殺」,這艘油輪和油輪的船長均成為川普政府制裁的對象。美國制裁油輪的理由是船上200多萬桶原油將最終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帶來收益,而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拉黑」。由此可見,油輪事件背後,實質上仍然是美伊兩國的博弈。
  • 川普這四年,在我們107張很好笑的原創漫畫中
    美國總統川普此前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伊朗方面表示,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將與協議其他各方磋商,但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鈾濃縮活動。
  • 愛國BOY張玉安:他懟天懟地 卻圈粉無數
    喜歡他的人都叫他「愛國BOY」或者「圓哥」,因為他在韓國上綜藝《非首腦會談》的時候,經常會懟別的國家的嘉賓,給中國長臉。來看看他都說過什麼吧。提到各國的文字文化,張玉安說,在中國很多外國的商標都用漢字國語去表達。比如可口可樂的意思是又美味又有趣,超市叫易買得就是買東西很方便的意思。
  • 美國開始恐嚇薩爾瓦多了!
    薩爾瓦多選擇與中國大陸建交,是因為「我們不能背離這個世界,不能對國際現實視而不見」。他表示,臺灣人現在因「斷交」很沮喪,但「這樣的說法讓人失望,這也說明了臺灣政府的格調。」遭薩爾瓦多「回懟」後,來自美國的「支持」讓臺灣輿論很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