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掃描】科技體育系列:Garmin佳明(NASDAQ:GRMN),全球領先GPS設備製造商,智能可穿戴設備打開增長空間

2022-01-04 六合商業研選
隨著全球5G商用不斷推進,新一輪科技產業周期加速開啟,新產業周期引領新科技時代,科技創新賦予經濟發展新動能,將是未來10年的時代主題,面向全新、充滿不確定機遇的未來,將有更多新經濟產業與公司,值得持續跟蹤與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六合君2020年起,調整內容發布計劃,基於過去4年累計發布近400篇原創行業、公司研究報告的積累,設置【前沿掃描】欄目,每周一更新一期,以一個月左右時間,專注研究一個特定專題,發布代表性公司與深度行業研究報告,進一步提升研究系統性與前瞻性。頭號玩家欄目每周三更新一期,基於各產業領域國內外頭部領跑企業財報、電話會議、開發者大會等內容,對其發展情況與最新動向進行跟蹤研究,把握頭號玩家們的戰略方向與業務布局,洞悉其對未來的思考判斷,挖掘新的趨勢與機遇。長期主義欄目每周五更新一期,整理巴菲特、芒格、貝索斯、任正非、馬斯克、孫正義等長期價值實踐者的致股東信、公開演講/交流、媒體採訪等一手信息,一起重讀經典,復盤偉大企業的成長路徑,汲取頂尖企業家的思想養分,做一名長期主義者。新的內容發布計劃,代表六合君持續迭代創新,不斷形成自己的品牌風格與特色,期待與大家攜手成長、共創未來。Garmin佳明1989年創立,致力設計、開發、製造、銷售系列可攜式和固定式全球定位系統(GPS)產品,以及其他基於導航、通訊、信息、傳感器的產品,是全球最大的GPS產品製造商。公司前瞻洞悉民用GPS發展潛力,以尖端航空GPS導航產品進入市場,並基於GPS技術積累,持續拓展應用場景,現有產品主要覆蓋航空、航海、車用、戶外、健身五大細分市場。公司堅持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整合構建核心能力,逐步脫離單純GPS設備銷售。過去6年,公司每年推出80~100種新品,主要涉及航空、戶外、健身領域。公司戶外業務推出Fenix遠足腕錶,健身業務推出Forerunner跑步腕錶,海洋業務推出魚類發現器,航空業務推出綜合飛行計算機,通過細分領域技術整合,持續推出小眾熱門產品,取代單純GPS設備銷售模式。公司產品涉足航空、航海、車用、運動健身、戶外等多個領域,並在多個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公司起家航空市場,並逐步將相關通訊與導航技術應用至航海、車用導航、戶外、健身等市場,目前健身穿戴與可攜式戶外設備已成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公司擁有多年健身穿戴設備研發經驗,早在2003年便推出跑步運動腕錶。隨著智能穿戴設備興起,公司積極調整重點業務方向,以健身穿戴設備與戶外便攜設備為主的健身業務及戶外業務已成為公司最重要收入來源,2019年前三季度兩項業務收入之和佔總收入比例達48.9%。公司繼續保持航空領域優勢地位,是全球最大民航飛行系統供應商,根據公司公告,目前全球約有23萬架民航飛機,其中超過九成使用Garmin飛行系統。在航海領域,除多功能導航儀、航海雷達、航海通訊等傳統核心技術產品,創新開發基於聲納技術的魚群探測、3D海床圖測繪等,不斷豐富產品矩陣。汽車業務曾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受相關競品影響,產品包括車用個人導航設備(PND)、行車記錄儀、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公司產品策略專注於打造差異化,挖掘小眾市場。公司主要業務場景覆蓋航空、航海、車用、戶外、健身領域,產品均是針對特定人群的專用設備,關鍵在於形成差異化,利用好市場中其他玩家既沒有深刻了解也沒有興趣的小眾市場。公司致力結合驚豔設計、卓越質量、優異可靠度,創造優秀產品體驗,搭建完整產品生態圈,成為永續經營企業,在涉足的每個市場領域都成為領導者。公司堅持垂直整合,全方位參與產品各環節,提升用戶滿意度,構建護城河。公司自主參與研發、製造、銷售、客服各環節,構建產品優勢,研發與製造人員密切溝通,深入掌握材質、零部件、製程等各環節並進行優化;通過機構設計,消除不同裝置彼此間的幹擾,甚至採用更高容量電池,卻不因此犧牲輕薄特性;基於加速度計(測量加速度)、陀螺儀(定位與控制)、磁力計(測試磁場強度與方向)搭配使用,明確感知測量產品本身移動方向與角度等信息、上下樓梯、運動方式等,幫助GPS增加定位精準度。公司創始團隊專業技術能力強,管理團隊經驗豐富。公司註冊地為瑞士,研發總部在美國,由高民環博士(Min Kao)與Gary Burrell共同創立,品牌名稱Garmin,正是兩人名字GaryMin的組合。目前公司董事長由公司創始人高民環擔任,高民環擁有電氣工程學博士學位,並獲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另一位創始人Gary Burrell專精於航空航海電子相關領域,於2002年退休,2019年6月逝世。公司現任總裁Clifton Pemble與副總裁Andrew Etkind分別在公司任職30年與21年,均由公司內部培養。公司兩位創始人(左:Gary Burrell、右:高民環)
公司創始人參與美國GPS系統初期構建,洞察民用GPS應用廣闊前景。1960年,美國第一顆導航衛星「子午儀」(Transit)升空,在GPS系統僅停留在概念時,公司創始人高明環便參與所在公司承接部分GPS系統任務。1983年,公司兩位創始人高明環與Gary Burrell共事,參與開發首個具有GPS功能的航空電子設備。當時GPS並未對民用開放,只應用於軍事目的,他們考慮到,無論是飛行員、划船冒險者、駕駛員、徒步者等,都需要實時了解所處位置,GPS民用潛力巨大。公司起家航空GPS市場,持續拓展應用場景,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1989年,公司成立,當時「天空地圖」只掌握在軍方手中,利用1年時間,建立自有定位資料庫,並開發首款面向民用航空GPS導航器「GPS100」,1991年海灣戰爭成為美軍重要配備,且迭代產品手持式GPS,成為美軍標配;1992年,從航空跨足航海市場,在降低設備門檻、操作複雜度後,市場佔有率超五成;1997~1998年逐步開發汽車、手機導航市場,全面佔領專業導航領域;2002年,推出第一塊針對消費者市場的手持式產品GPS eTrex;2003年,GPS eTrex催生首款智能穿戴式裝備運動腕錶Forerunner 201,打開新市場。公司產品體積持續縮小、功能不斷進步,延伸出登山、遊泳、跑步等豐富GPS應用。包括專為跑步設計的Forerunner系列、專為戶外運動設計的Fēnix系列、時尚vívo系列等,滿足不同用戶需求。除可穿戴設備外,還為高爾夫、寵物運動、自行車等運動項目提供專業GPS設備,持續拓展GPS能力應用場景範圍。公司成功開發無需人類飛行員任何幫助,就能讓小型飛機著陸的新技術。2019年10月30日,公司發布小型飛機自動著陸系統,當該系統發現飛行員沒有做出反應或者有乘客介入飛行系統時,該系統會接管飛機並自動著陸,這項技術將於2020年開始應用。為防止像1999年高爾夫球手佩恩·斯圖爾特(Payne Stewart)墜機事故,當時其私人飛機出現減壓,機上所有人都喪失行動能力,飛機根據直線自動駕駛飛行4個小時,直到燃料耗盡,最終墜毀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公司推出網際網路單車Neo Bike Smart,參與室內單車熱潮。公司2019年Q2收購全球最大室內自行車訓練產品製造商Tacx,根據協議收購價格保密,助力公司在不受天氣影響的室內,為自行車愛好者提供更好訓練體驗。公司2019年推出網際網路單車Neo Bike Smart,售價3,200美元,用戶需自行組裝單車,通過iPad與單車配對後,可體驗穿越山路等真實世界的騎行感受,單車阻力根據地形進行調整,提供豐富逼真的騎行體驗。公司擁有較強研發能力。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包括工業設計師、軟體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機械工程師、製圖工程師在內的4,200名研發人員,研發團隊規模較2016年增長16.7%。2014~2018年公司持續擴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佔淨銷售額比例不斷提升。公司積極拓展全球業務,2018年全球員工數量超過1.3萬名,較2016年增長12.07%。截至2019年1月,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170項專利。公司2000年12月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發行價14美元,募資1.1億美元;截至2020年1月31日,公司股價96.95美元,市值184億美元,上市累計漲幅679%(復權值),最高漲幅723%(復權值,2020年1月28日)。公司收入平穩增長,毛利率水平較高。總收入: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30.5億美元(+8.0%)、31.2億美元(+2.5%)、33.5億美元(+7.2%)、26.6億美元(+9.9%)。淨利潤: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5.2億美元(+13.5%)、7.1億美元(+37.0%)、6.9億美元(-2.1%)、5.9億美元(+17.4%)。公司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1%,主要因為201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TCJA(《減稅與就業法案》)稅法,將聯邦法定稅率從35%降至21%,但公司需對遞延稅項資產與負債進行重估,由此對2017年所得稅利益產生暫時影響。2018年公司所得稅費用為1.29億美元,較2017年所得稅收益0.12億美元,淨增1.41億美元。毛利率: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55.4%、57.6%、59.1%、60.1%。淨利率: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17.0%、22.7%、20.7%、22.3%。

智能手錶佔據可穿戴市場約六成份額,未來市場空間廣闊。根據IDC數據,2018年智能手錶市場份額佔智能穿戴設備市場比例為59%,預計2022年佔比將增至63.6%。根據Trendforce數據,2019年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將達0.63億隻,預計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2022年將達到1.13億隻,2019~2022年複合增長率達22%。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增長,蘋果、Fitbit、三星、佳明領先。根據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從2017年2,930萬臺,增至2018年4,500萬臺(+54%),並受益於消費者將數字生活連接到手錶上,智能手錶市場將持續增長。2018年,蘋果、Fitbit、三星、佳明分別以2,250萬臺、550萬臺、530萬臺、320萬臺出貨量,分別佔據50.0%、12.2%、11.8%、7.1%市場份額,排名前四。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六合諮詢
戶外運動興起,運動功能成為智能手錶差異化重要板塊。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數據,全球戶外運動產業持續增長。同時根據CBNData數據,中國運動戶外市場逐步進入成長期,行業規模持續擴張,2020年增速有望超過20%。佳明專為跑步設計Forerunner系列、專為戶外運動設計的Fēnix系列、專為潛水設計的Descent Mk1;蘋果推出Apple Watch系列產品,可監測跑步、騎車、瑜伽、遊泳,及高強度間歇訓練等;華為HUAWEI WATCH GT系列,提供15種室內戶外運動模式、13門跑步課程。谷歌(Alphabet21億美元收購Fitbit,前瞻布局環境AI」計算。2019年11月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21億美元收購Fitbit,Fitbit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早期開拓者,在智能手錶領域,Fitbit是僅次於蘋果的全球第二大廠商。同時Fitbit在個人健康醫療解決方案領域潛力巨大,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最貼近人體的個人計算設備,在未來「環境AI」計算裡會越來越重要。注1:Apple Watch Series 5選取規格為44mm鋁金屬表殼/運動型錶帶注2:雙衛星系統指GP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與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三衛星系統指GPS、GLONASS(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歐洲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四衛星系統指:GPS、GLONASS、GALILEO、QZSS(日本準天頂衛星系統)。

公司在健身、戶外、航空、航海領域均有所增長,擺脫汽車業務持續萎縮影響
健身業務在公司主業收入中佔比最大,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公司健身業務主要包括健身智能穿戴產品,覆蓋跑步系列腕錶、時尚健康系列腕錶/手環。跑步腕錶專為跑步設計,監測跑步過程中系列數據,幫助跑步者了解運動狀態、提高運動水平;時尚健康腕錶/手環主要涉及日常活動監測,如每日活動步數、睡眠記錄、卡路裡消耗、活動距離、心率等。2019年前三季度,健身業務收入6.8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為25.4%;與2015年收入6.6億美元,佔比23.5%相比,略有增長。可攜式戶外設備成公司收入增長新動能。公司在戶外設備領域深耕多年,主打差異化、專業性,旗下產品包括戶外手持設備、可穿戴設備、高爾夫設備及寵物追蹤設備。其中以戶外腕錶為主要產品的可穿戴設備覆蓋運動種類廣泛,如鐵人三項、馬拉松、越野跑、自行車、遊泳、潛水、登山、滑雪、高爾夫等,是驅動戶外業務增長的關鍵產品。公司戶外運動腕錶能夠完整記錄運動時間、距離、速度、軌跡、環境等數據,並加入多項生理指標監測功能,為戶外運動能力提升,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持,為運動安全提供保障。2019年前三季度,戶外業務收入6.2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為23.5%;與2015年收入4.1億美元,佔比14.6%相比,顯著增長。公司保持航空領域優勢地位,是全球最大民航飛行系統供應商。從1998年至今,公司已建立囊括高頻通訊技術、導航、雷達,與自動降落系統等技術的Garmin飛行系統,被逐漸應用於固定翼飛行器、直升機、旋翼機、超輕航機等飛行器。根據公司公告,目前全球約有23萬架民航飛機,其中超過九成使用Garmin飛行系統。2019年前三季度,航空業務收入5.4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為20.4%;與2015年收入4.0億美元,佔比14.1%相比,提升明顯。汽車業務曾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受相關競品影響。公司汽車車用產品主要包括車用個人導航設備(PND)、行車記錄儀、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2015年公司車用相關產品收入10.6億美元,佔公司總收入比例37.7%;隨著相關市場萎縮及競品出現,公司積極進行業務轉型,2019年前三季度車用相關產品收入4.2億美元,佔公司總收入比例降至15.9%。公司積極探索技術應用前景,在航海電子領域擁有豐富產品線。除多功能導航儀、航海雷達、航海通訊等公司傳統核心技術產品,公司積極創新,開發基於聲納技術的魚群探測、3D海床圖測繪等實用性產品。同時,在航船技術上,公司先後推出帆船風力傳感器、自動駕駛系列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矩陣。2019年前三季度,航海業務收入3.9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為14.8%;與2015年收入2.9億美元,佔比10.2%相比,提升明顯。公司積極進行業務調整,調整資源發展利潤率更高的健身及戶外業務、航空業務以及航海業務。根據汽車市場變化,2016~2018年公司逐步降低在汽車領域研發投入,轉而藉助在GPS、可攜式裝備領域多年技術積累優勢,將更多資源用於發展利潤率更高的健身及戶外設備業務、航空業務以及航海業務,進一步降低PND(個人導航設備)市場萎縮及全球汽車市場銷量增速放緩影響。註:由於Q4節假日期間為戶外與健身兩大業務產品銷售旺季,因此前三季度兩大業務營業利潤率稍低於全年。

公司起家航空GPS市場,並逐步拓展至航海、車用導航、戶外、健身等市場
公司創始人參與美國GPS系統初期構建,相關領域經驗豐富。1960年,美國第一顆導航衛星「子午儀」(Transit)升空,開啟全球衛星定位第一步。美國國防部將整個衛星定位計劃分為三階段,在僅停留在概念的第一階段,創始人高明環所在公司便承接部分任務,也讓他成為全球能看到這個高機密計劃全貌的少數人之一。公司創始人從工作中獲取靈感,洞察民用GPS應用廣闊前景。1983年,公司兩位創始人高明環與Gary Burrell相遇,當時他們共事開發首個具有GPS功能的航空電子設備。有天他們邊吃晚餐邊聊著天,討論著GPS民用化的潛力及可能性,當時GPS並未對民用開放,只應用於軍事目的,他們設想出這樣的場景,無論是對於飛行員、划船冒險者、駕駛員或者徒步者,有沒有一種機器能夠幫助他們,實時了解自己所處位置。公司自建導航資料庫,開發首款民用GPS導航器,被美國軍方配備。1989年,公司成立,但當時「天空地圖」只掌握在軍方手中,也就意味著即使能夠製造出信號接收機器,也無法知道自己所處位置。他們便從零開始,根據衛星傳輸微波,計算出經緯度,再運算出導航參數,並建立相應資料庫,將整個地球天空劃分成數以億計的點,通過比對來確定所處位置。那時衛星經過美國天空的時間不到7個小時,且多半是在凌晨時間,為追逐衛星信號,他們常常半夜坐在車上,貼著微波接收器,與距離兩萬多公裡遠的衛星們對話。一年後,他們終於將龐大的天空解碼,並開發首款面向民用GPS導航器「GPS100」。在1990年芝加哥國際海洋技術博覽會上,GPS100首次亮相,便收穫5,000臺訂單。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公司開發的GPS100航空版成為美軍重要的配備。此外,還克服初期GPS大如冰箱的缺點,製造出手持式GPS,成為美國軍隊標配。公司跨界航海領域,市場佔有率超五成。1992年,公司從航空跨足航海市場時,意外遭遇挫敗。由於使用航空GPS的人員專業能力較強,慣性思維下,公司認為航海領域的使用者應當也是如此。但公司產品專業門檻過高、操作複雜,導致市場反應並不好,造成大量庫存積壓。公司隨後重新推出功能精簡、操作更簡易的產品,佔有率一路升至50%以上。公司2004年推出的首款彩屏航海產品GPSMAP 220
公司逐步開發汽車、手機導航市場,全面佔領專業導航領域。公司在航空、航海市場取得不錯佔有率後,20世紀90年代末,公司將注意力轉向汽車導航市場。1997年底,公司推出GPS III,包含美國主要道路地圖,可在地圖上顯示駕駛員與目的地位置。1998年,公司推出全球首臺結合手機功能的GPS產品NavTalk。2000年,美國取消對民用GPS幹擾,將原本100米誤差減少到10米以下,GPS進入大眾時代。公司緊跟用戶需求,推出首款智能穿戴式GPS,即首塊運動手錶。2002年,公司推出第一塊針對消費者市場的手持式產品GPS eTrex,但因屏幕過小、市場尚未成熟,銷量不佳。2003年,一名熱愛跑步的工程師,在某次測試中突發奇想,將GPS eTrex綁在手腕上,意外發現顯示距離與速度的效果非常不錯。就此催生Forerunner 201,首個可攜帶式GPS跑步訓練裝置,也是首款智能穿戴式裝備。Garmin eTrex H,早期的手持式GPS機器

公司採用高端差異化戰略,致力打造針對特定人群的專用腕錶。公司腕錶不同於Apple Watch定位生活化產品,更注重產品功能性,專注更精準監測、更多元追蹤、更長待機時間、更結實外觀設計,服務資深運動健身用戶。公司依據不同使用場景或使用人群,推出多種類型腕錶,包括專為跑步設計的Forerunner系列、專為戶外運動設計的Fēnix系列、時尚腕錶vívo系列、航空腕錶D2系列等;還針對特定項目設計腕錶,如專為潛水設計的Descent Mk1;為鐵人三項運動而設計,並支持滑雪、槳板、跳傘等多項戶外運動記錄的Forerunner 945;提供潮汐監測記錄功能的Instinct Tide;具備偵測與記錄揮桿、擊球距離功能的Approach S40等。公司產品探索提供高級運動數據,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升級,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用戶對運動效果、安全性、科學性要求不斷提升,專業性運動指導、實時運動健身動作糾正、狀態提示等功能,逐漸受到用戶認可與重視。公司2018年與悅跑圈合作,支持佳明智能腕錶數據同步導入悅跑圈APP,拓展用戶個人運動數據應用場景,同時幫助悅跑圈用戶擺脫手機,實現輕量化、便捷化運動。公司將多年GPS便攜設備及傳感器研發、製造技術經驗,移植到腕錶上,並配以健康監測功能與各場景下地圖及導航服務,形成自身核心技術體系。佳明智能腕錶內置陀螺儀、電子羅盤、氣壓計、加速度計(加速度傳感器)等,陀螺儀提供方向數據,電子羅盤提供路線軌跡數據,氣壓計提供高度變化數據,加速度計能夠計算使用者步頻、步幅、身體重心垂直振幅、觸地時間等多種數據,並能夠通過數據組合形式對運動狀態提供科學評估。此外,公司開發Chroma Display反射式屏幕、Garmin Elevate光學式心率傳感器、Pulse Ox脈搏血氧感測功能等,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Chroma Display反射式屏幕提高惡劣環境下顯示清晰度。反射式屏幕通過反射環境光、太陽光等外部光源,達到更好顯示效果,外部光源越強,屏幕越清晰,突破傳統液晶屏幕提高背光亮度,對抗外界幹擾模式,實現低功耗、抗幹擾性強的顯示效果。在此基礎上,採用MIP技術(Memory in Pixel,像素記憶節能技術),只更新畫面部分像素單元,提高七倍續航能力;此外,屏幕還採用航空領域光學貼合技術解決光線折射問題,通過注入液態光學膠提升高低溫差環境下屏幕視覺體驗,同時防止潮溼環境下表面結霧現象,大幅提升畫面清晰度。Garmin Elevate光學式心率傳感器,顯示心率數據更精準。Garmin Elevate利用血液反射紅光,吸收綠光的特性,通過LED光照射皮膚,並由光敏傳感器捕獲由皮膚組織反射回的光,經過專業算法,計算出每分鐘心跳次數。Garmin Elevate具備2種不同偵測頻率,以靜態與動態兩種不同情況下差異化偵測頻率,偵測到高強度活動時,提升偵測功率,採用更密集的頻率探測,實現低功耗、高準確度心率監測。Pulse Ox脈搏血氧感測功能,為戶外活動增添保障。Pulse Ox運用高效率光學模塊與專業算法,脈搏血氧感測功能運用穿戴裝置發射的紅外線與紅外光,獲取血紅素含氧量情況,並由傳感器收集後,依據不同條件構建算法,估算使用者血氧值。血氧值結合心率數據能夠幫助使用者更好評估體能狀態、擬定健身訓練目標,降低戶外運動風險。公司為腕錶提供豐富配套內容,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公司依託其在全球導航領域多年深耕積累,將全球超過4.1萬個高爾夫球場的彩色球道圖,全球2,000個滑雪勝地的分等級雪道地圖,置入戶外腕錶內;並針對個別專業產品提供潮汐信息、高解析雷達氣象、飛機航路圖、機場位置圖等信息,瞄準專業化、差異化需求。公司積極搭建運動內容+社群生態,提升用戶活躍度。用戶可通過下載Garmin Connet手機APP,完成運動數據監測與運動計劃制定;同時在APP上搭建內容社區,以PGC+UGC形式,提供豐富科普內容及訓練內容。用戶還可通過Garmin Sport(佳速度)APP獲取私人教練個性化指導,進行運動社交,獲取更多科學運動教程。除手機應用外,用戶可藉助Connet IQ Store佳明手錶應用市場,下載手錶應用,豐富運動體驗及生活化應用場景。公司依託Garmin Sport平臺,定期舉辦各類競賽活動,包括燃脂賽、距離賽、步行休閒等,並通過排名系統、成就系統對用戶形成激勵。Garmin Sport平臺藉助競賽+成就系統模式,營造社群良好運動氛圍,完善社群建設,提升用戶對品牌認可度及依賴度。公司腕錶產品依託運動數據可視化、運動教學靈活化、運動過程社群化,提升用戶運動熱情。公司通過硬體產品獲取數據,結合平臺媒體化教學內容,能幫助運動訓練更加科學、安全、有效。運動數據同樣能夠提供豐富社交元素,提升運動愛好者間交流效率,同時運動效果可視化,為用戶帶去更高運動激勵,提升用戶粘性,助力體育推廣。公司基於差異化戰略,實行多樣化產品策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除全屏幕智能腕錶外,公司推出融合傳統外觀與現代技術的指針式智能腕錶;同時公司積極洞察消費者喜好,陸續推出與漫威、星球大戰聯名款智能腕錶。此外,為滿足用戶使用場景需求,Garmin還推出音樂款智能腕錶,及基於Garmin Pay的支付版智能腕錶。

總收入: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30.5億美元(+8.0%)、31.2億美元(+2.5%)、33.5億美元(+7.2%)、26.6億美元(+9.9%)。淨利潤: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5.2億美元(+13.5%)、7.1億美元(+37.0%)、6.9億美元(-2.1%)、5.9億美元(+17.4%)。2017年,車用業務與健身業務是公司前兩大業務,佔公司營收比例分別為25.2%與24.4%,受PND(個人導航設備)市場持續萎縮,以及基礎活動跟蹤器市場總體下滑影響,2017年公司收入增速有所放緩。201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TCJA(《減稅與就業法案》)稅法,將聯邦法定稅率從35%降至21%,但公司需對遞延稅項資產與負債進行重估,由此對2017年所得稅利益產生暫時影響。2018年公司所得稅費用為1.29億美元,較2017年所得稅收益0.12億美元,淨增1.41億美元,導致2018年利潤出現小幅下滑。毛利率: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55.4%、57.6%、59.1%、60.1%。淨利率: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分別為17.0%、22.7%、20.7%、22.3%。公司收入主要來自美洲市場,美洲收入佔比近半。公司2016~2018年、2019年前3季度,來自美洲市場收入分別為15.4億美元(+4.7%)、15.0億美元(-2.3%)、16.0億美元(+6.2%)、12.9億美元(+11.8%),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50.5%、48.2%、47.7%、48.6%。

健身業務:包括運動腕錶、自行車電腦、循環功率計、騎行安全產品、活動跟蹤設備等。2015~2018年、2019年前3季度,該業務收入分別為6.6億美元(+16.4%)、8.2億美元(+23.7%)、7.6億美元(-6.9%)、8.6億美元(+12.6%)、6.8億美元(+16.1%),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23.5%、26.9%、24.4%、25.6%、25.4%,毛利率分別為55.3%、53.4%、55.4%、55.0%、52.3%。戶外業務:包括戶外手持設備、戶外智能腕錶、高爾夫設備、寵物追蹤與訓練設備,及相應配套服務等。2015~2018年、2019年前3季度,該業務收入分別為4.1億美元(+0.3%)、5.5億美元(+32.9%)、7.0億美元(+27.9%)、8.1億美元(+15.9%)、6.2億美元(+12.1%),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14.6%、17.9%、22.4%、、24.2%、23.5%,毛利率分別為62.0%、62.3%、64.2%、65.2%、64.8%。航空業務:包括集成飛機駕駛艙、飛行顯示器、可攜式與可穿戴設備、GPS/導航/通訊解決方案、空中交通解決方案、音頻解決方案、應答機、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解決方案、天氣解決方案、飛行控制解決方案及相關售後服務等。2015~2018年、2019年前3季度,該業務收入分別為4.0億美元(+3.3%)、4.4億美元(+10.2%)、5.0億美元(+14.1%)、6.0億美元(+20.4%)、5.4億美元(+21.8%),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14.1%、14.4%、16.1%、18.0%、20.4%,毛利率分別為73.9%、75.0%、74.1%、74.6%、74.8%。汽車業務:包括個人導航設備(PND)、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解決方案、行車記錄儀等。2015~2018年、2019年前3季度,該業務收入分別為10.6億美元(-15.6%)、9.1億美元(-14.3%)、7.9億美元(-13.7%)、6.3億美元(-19.2%)、4.2億美元(-13.3%),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37.7%、29.9%、25.2%、18.9%、15.9%,毛利率分別為43.7%、43.7%、43.6%、42.7%、46.9%。航海業務:包括繪圖儀與多功能顯示器、探魚器、發聲器、船舶自動駕駛系統、雷達、儀錶盤及其傳感器、無線電通信設備、GPS手持設備與可穿戴設備、船載娛樂系統、製圖服務等。2015~2018年、2019年前3季度,該業務收入分別為2.9億美元(+15.5%)、3.3億美元(+15.8%)、3.7億美元(+12.7%)、4.4億美元(+18.1%)、3.9億美元(+13.3%),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10.2%、10.9%、12.0%、13.2%、14.8%,毛利率分別為55.3%、55.3%、56.8%、58.6%、59.5%。

2020 CES掃描:索尼發布概念車,現代展示飛行汽車,豐田造城,三星推出「人造人」

【萬字長文】九宇資本趙宇傑:5G開啟新周期,進入在線世界的大航海時代|GBAT 2019 大灣區5G峰會

【重磅】年度觀察2019系列合集:歷時3個多月,超20萬字近500頁,復盤過去,展望未來,洞悉變與不變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9期:5G加速雲遊戲產業發展,谷歌推出Stadia入局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7期:Oculus持續推動VR頭顯迭代升級,助力VR設備打開主流市場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6期:AR頭顯開啟新浪潮,站在虛實融合世界的邊緣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5期:VR推動多領域產業數位化轉型,借力5G加速發展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4期:小米加速國際化,AIoT搭建萬物網際網路生態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3期:拼多多佔據國內社交電商龍頭,打造商品「上下行」產銷一體化渠道,致力開創新電商模式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2期:美團以「吃」為核心,構建本地生活服務超級平臺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1期:騰訊佔據國內社交與遊戲市場霸主,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打造新增長引擎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0期:阿里構建新商業作業系統,引領創造數字經濟時代新商業文明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9期:華為全面布局「5G+AI」,迎接萬物網際網路時代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7期:谷歌佔據全球搜索與廣告市場霸主,「AI優先」打開新成長空間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6期:亞馬遜堅持長期主義,打造萬稅帝國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5期:微軟大象跳舞,借雲計算重獲輝煌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4期:蘋果軟硬體結合構建護城河,可穿戴設備將成第二大硬體品類,附電話會議紀要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3期:行業完結篇,5G推動移動網際網路提速換擋,短視頻、直播電商、下沉市場亮點頻現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2期:新消費時代到來,洞察電商消費新趨勢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1期:深挖美團點評數據,洞察消費新趨勢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0期:新時代消費被重新定義,世界級中國品牌崛起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9期:華為生態體系不斷完善,「5G+國產替代」 打開產業鏈公司想像空間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8期:比特幣第三次減半在即,區塊鏈孕育新機遇,附中本聰論文《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7期:全球5G商用持續推進,開啟萬物網際網路時代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6期:5G開啟產業新周期,終端創新迭代升級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5期:短視頻領跑泛娛樂領域,5G帶來視頻產業新機遇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4期:手遊出海、雲遊戲、VR/AR遊戲、BattlePass、區塊鏈多點開花,引領遊戲新方向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3期:電商發展模式求變,直播電商異軍突起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2期:技術變革引領用戶注意力轉移,新廣告浪潮蓄勢待發

【年度觀察2019系列】第1期: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趨於穩定,5G開啟新周期

【珍藏版】六合寶典:300家明星公司全景掃描,歷時3年,210萬字超5,000頁,重磅推薦

九宇資本趙宇傑:九宮格分析法,語數外教育培訓領域的道與術

九宇資本趙宇傑:抓住電子菸這一巨大的趨勢紅利,抓住產業變革中的變與不變

【重磅】22位「90後」2萬字回鄉見聞錄,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縣城、鄉鎮、農村

六合君3周歲生日,TOP 60篇經典研報重磅推薦

下午茶,網際網路世界的三國殺

5G助推AR開啟新產業周期,AR眼鏡開啟專用AR終端時代

新商業基礎設施持續豐富完善,賦能新品牌、新模式、新產品崛起,打造新型多元生活方式

【重磅】得到:抓住知識服務本質,信用構建增長飛輪,以肉眼可見速度持續進化

【重磅】中國新經濟龍頭,赴港赴美上市報告合輯20篇


【珍藏版】六合寶典:200家明星公司全景掃描,歷時2年,150萬字超3000頁,重磅推薦

知識服務+付費+音頻,開啟內容生產新的產業級機遇,知識經濟10年千億級市場規模可期

從APP Store暢銷榜4年更替,看內容付費崛起

新三板,我們有個九宇會家族


新三板破萬思考:新三板日交易量10年100倍?

九宇資本趙宇傑:科技改變消費,讓生活更美好|2017 GNEC 新經濟新消費峰會

 

九宇資本趙宇傑:創業時代的時間法則,開發用戶平行時間|2016 GNEC 新經濟新智能峰會

 

九宇資本趙宇傑:網際網路引領新經濟,內容創業連接新生態|2016 GNEC 新經濟新營銷峰會

華為:三十餘年艱苦奮鬥,從追趕者,到引領者,打造中國科技閃亮名片

5G助推AR開啟新產業周期,AR眼鏡開啟專用AR終端時代

HoloLens:微軟登頂全球最高市值公司,押注HoloLens,布局下一代計算平臺

小米集團(港股擬IPO):性價比為王,「鐵人三項」助力打造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大疆創新:全球無人機行業領軍品牌,佔據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七成份額

Aibo機器狗:索尼旗下智能機器寵物,時隔12年重返市場,模擬真實養寵體驗

九號機器人:打造小米九號平衡車爆款,電動滑板車拓展成長空間

石頭科技(科創板擬IPO):專注智能掃地機器人,借力小米生態鏈快速爆發,自有品牌成功崛起

狗尾草:瞄準人工智慧IP化變現渠道,打造每個人專屬的AI虛擬生命

智能音箱:物聯網時代智能家居新入口,開啟AI語音交互時代,2018年Q3全球出貨量2,270萬臺

佳禾智能(擬IPO):為小米、喜馬拉雅提供智能音箱代工生產服務,引領電聲產品智能化演進之路

萬魔聲學:小米生態鏈之小米耳機製造商,聯合周杰倫發力自主品牌,擬控股A股上市公司共達電聲

【新物種】貓王收音機:從賣硬體到賣生活方式,以工匠精神打造音頻領域全球一流文化品牌

科沃斯機器人(擬IPO):全球知名家庭服務機器人製造商,主導制定多項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國內市場份額長期領先

盯盯拍(870280):打造車的「眼」,構建「眼睛+連接+大腦」的智能出行生態

火樂科技:智能微投領軍者,打造「硬體+軟體+內容」的家庭娛樂生態

凱迪威(834509.OC)—借力人工智慧,構建「智能+」兒童科技生態圈

相關焦點

  • 盤點 應用在軍事領域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如今,年輕人穿戴起了各種各樣的智能腕帶、智能手錶、智能服裝和智能鞋,穿戴電子產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潮流。隨著可穿戴在身上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一個新名詞──智能可穿戴設備,和它代表的產品一樣迅速流行並走紅。它們正在改變很多領域,但當它們遇上士兵,軍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又會怎樣超乎想像呢?
  • 傳感器晶片出貨量超100億顆的博世,正在改變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行業!
    國際數據公司(IDC)分析師預測,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到2022年將增長至近13億臺設備,未來五年的年增長速度將達到20.8%。根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和投資報告,中國的市場價值至2020年將擴大至3,576億元人民幣。國際數據公司同樣預測,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在同一時期內增長11.6%,2022年的設備交付量將達到1,904億臺。
  • CES 2016上的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是從2012年Google Glass誕生而興起的科技產品概念。圖片來源:google2015年,Apple Watch正式上市,更是極大地刺激了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各種智能眼鏡、手環、手錶等具有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產品離普通大眾越來越近。
  • 2015年可穿戴設備晶片供應鏈大起底
    從處理器到顯示器,可穿戴供應鏈也在飛速成熟,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開始針對可穿戴設備單獨開發產品線。可穿戴設備細分化,醫療健康成最主要應用據Berg Insights預測,可穿戴設備市場年均出貨量將在2019年前達到1.7億。隨著物聯網(IoT)的持續發展,可穿戴電子產品所能提供的價值也逐步增加。在可穿戴設備發展初期,智能手錶是其代表性產品。
  • 新品發布丨Garmin 智能騎行訓練臺系列帶你突破界限!
    >三款智能騎行訓練臺今日正式發布準確、真實、功能強大、靜音為您開啟室內騎行體驗全新時代Garmin 智能騎行訓練臺經過重新設計的電機可在低速騎乘時提高強度,在爬升或加速時帶來更佳的體驗感。自 1957 年 Tacx 成立以來一直積極參與自行車運動,並成為全球最大室內自行車訓練製造商,主要從事室內自行車訓練車、相關工具和配件,以及室內自行車訓練的專業設計與生產。收購 Tacx 後,Garmin 整合了全新的室內訓練產品線,強強聯合打造室內、室外無縫連接的騎行體驗,為全球騎行愛好者構建創新生態。
  • 嚴肅跑者老威實測佳明、邁歐和polar的心率設備
    作者:老威修斯_宋偉江 來源:老威小屋( ID:laoweixiaowu) 我是心率指導訓練這一理念的奉行者,所以,在本公號裡結合自己體會寫過不少關於心率方面的文章
  • Dialog藍牙智能控制器和博世傳感器推進可穿戴設備小型化
    測量體溫、心率、腦活動、肌肉運動和其他重要數據的傳感器,可為患者在家中的康復治療(如術後恢復)提供便利。在可穿戴設備傳感器的幫助下,醫生、護士或護理人員能夠遠程監測患者的醫學數據和體力活動。這些設備還經常用於智能傳感系統,以幫助照料年邁或體弱者,例如用於發現跌倒。可穿戴設備智能緊急按鈕還能讓年邁者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有所依靠。
  • 前沿播報 | 實用化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新型高溫差利用區間柔性可穿戴熱能發電機、新型阿秒電子顯微鏡、可控制士兵情緒的人工智慧晶片…
    韓國發明新型高溫差利用區間柔性可穿戴熱能發電機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近日開發出新型的柔性、可穿戴熱能發電機(WTEG),能夠有效地利用人體溫度和外界環境的溫差進行發電,有效溫差利用區間超過20℃,是迄今為此WTEG有效溫差最大值。
  • 國產半導體設備將在2018年迎來爆發性增長
    在製程方面以滿足領先的半導體技術發展,下遊的應用集中於: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4K視頻,以及需要大量規模計算的應用(人工智慧和智能汽車)。2 第二個驅動:3D NAND。上遊設備商應用材料披露,2016年NAND的需求增長達到45%,2017年將保持相同的動能,未來的增長是可持續而且非常穩健的。從3D NAND釋放出的產業需求機會讓設備廠商深度受益。
  • 小身材大內涵 佳明GARMIN Edge 130 GPS智能碼錶評測
    智能130可以通過藍牙與智慧型手機配對,顯示簡訊和來電信息,以及當地天氣動態。騎行結束後,可以將騎行記錄上傳。Varia RTL 510RTL作為130的配件出現在佳明官網上,其價格(1290元)倒是比碼錶(1080元)更貴,不過還是比它的「上一代」Varia智能雷達(1880元)便宜,畢竟後者還帶一個顯示器。
  • 堅固而精確的氣壓傳感器 可穿戴設備的理想選擇
    智能手錶和可穿戴設備通常用於惡劣的環境中,並且其運動和活動跟蹤等功能要求具有高精度、快讀取和低功耗的特性。
  • 全球幹變領先企業風電領域一枝獨秀,客戶多為國際巨頭,如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GE等全球TOP5風機製造商
    投資要點:1、全球幹變領先企業風電領域一枝獨秀2、國內風電幹變滲透率快速提升3、軌交、節能、新能源等下遊領域穩步發展4、產能提量提質,為訂單放量保駕護航5、上漲目標空間40%+金盤科技(688676)一、全球幹變領先企業風電領域一枝獨秀金盤科技主營主要為乾式變壓器系列產品,是全球乾式變壓器頭部企業之一。
  • 更日敦科技 : 專注半導體尾氣處理設備研發 ,填補國內空白
    高端智能裝備是國之重器,是製造業的基石,尤其是半導體領域內高端智能裝備,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半導體裝備則是重中之重。實現設備本土化是我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關鍵之一,關係到我國能否擁有產業自主權。
  • GPS和GSM導航的區別之GPS導航晶片、模塊廠家
    成功研發HD8020、HD8030晶片,該晶片解決了過去北鬥晶片體積大、功耗大、價格高的問題,具備高集成、小體積、低功耗、多模式多功能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車輛導航信息服務、位置感知信息服務、智能穿戴設備等領域。武漢夢芯
  • 詳解Garmin Foretrex系列腕帶GPS
    1990年兩人在堪薩斯州的公司正式從ProNav改名Garmin,推出了各類後來聞名天下的GPS設備。1991年佳明在臺灣新北市成立工廠,2000年設立了歐洲分公司。筆者推測在功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更可能是因為201的鋰電池續航面對中東極端溫度環境表現不理想且充電麻煩,不如隨處可補充的AAA電池來得方便。Forerunner系列發展到301之後戛然而止,深灰色的外觀雖然看起來「很科技,很牛逼」,但願意為了跑步訓練專門買個傻大粗笨的GPS綁手上的業餘玩家也越來越少。
  • 全球知名傳感器製造商Top 100,頭部企業集中在美德日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是一家在技術和製造業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多元化跨國公司,在全球,其業務涉及眾多領域。Mircro Switch(微型開關公司)創立於1935,後加入霍尼韋爾成為霍尼韋爾傳感與控制戰略部。全球首先研製出STC3000型智能壓力傳感器,技術領先。目前共有20多個系列近六萬種產品,在全世界擁有三十萬用戶。
  • 幾類用於可穿戴醫療的半導體方案
    醫療設備製造商要想走在市場前端需採用高效能的半導體方案進行創新開發。在可穿戴醫療逐漸興起的趨勢下,醫療半導體向更高整合度、小型化、更高效能方向邁進。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正持續加快中:據聯合國2010年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所佔百分比為12.3%,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24.4%,到2050年甚至將達33.9%。
  • KKR與雷士照明合作;印度國會大廈換全新LED照明;藍光或可治療慢性創口
    屆時,洲明體育將在世界盃8個城市的賽場上展示其 Courtside LED 顯示屏、Backstop LED 及一系列其它創意 LED 產品。作為協議的一部分,洲明體育將為籃球比賽定製開發一系列 Unilumin/FIBA 聯合品牌的 LED 顯示屏,新產品將於2020年上市。
  • 2019首屆智能可穿戴技術大會暨 「超能勇士—2019」外骨骼系統挑戰賽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主題是「科技-穿在身上」,目的是遴選發現新技術、新設計、新理念,推動智能可穿戴技術及外骨骼裝備發展,促進優質科研生產資源服務科技創新和裝備建設。》《面向健康狀態測評的可穿戴數據智能分析與處理》《智能纖維的發展與展望》《穿戴式醫療健康設備與技術》《基於微功率的抗強衰落體域網技術及軍事應用》《穿戴設備在VR產業的應用》作專題報告。
  • 世界網絡空間安全領域2020年度十大進展
    因此,DARPA將開展「針對高性能物聯網超大規模架構的密碼技術」(CHARIOT)項目,為美軍物聯網設備研發高速、高效且能抵禦量子計算攻擊的「革命性安全技術」。CHARIOT項目旨在為物聯網設備(包括最廉價的設備)研發低能耗、低成本的後量子密碼原型技術,並特別關注採用零信任網絡架構的車載或穿戴式用例。DARPA要求所提交的技術方案必須考慮保密通信、消息完整性、群組成員、可擴展密鑰管理等功能。